纺织工程就业前景如下:
纺织工程所面向的就业市场除了极少数高精尖,大多数都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行业发展和未来的就业环境也是重点考察的一个方面。纺织工程作为一个工学专业,面向劳动密集型的轻纺、服装制造业,其就业环境和产业发展密不可分。
首先来看继续深造的情况。以东华大学为例,该校2019年就业质量报告显示,纺织学院本科生的深造率总体为47.84%,位居全校第三,其中国内升学率为40.39%,出国升学率为7.42%。
细化到各个专业的具体就业人数来看,可以发现虽然该校纺织学院的总体就业率很高,但是直接工作的,也就是“合同就业”的人数并不多,继续在国内读研的还是占相当比重的。不过这也和东华大学的实力相关,越是头部的学校,其本科生深造率越高。
其次来看在各大企业的就业情况。东华大学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该校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高端制造、纺织服装、信息软件等领域。
吸纳该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主要为各类制造企业。武汉纺织大学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也显示该校在纺织领域的行业优势突出,国内头部的纺织服装公司都是在该校招聘毕业生较多的用人单位。
至于具体的工作内容,可以大体分为服装公司、制造工厂、贸易公司。
进入服装公司(比如劲霸男装、优衣库、迪卡侬等)一般是做管理岗、管培生、储备店长,这些岗位虽然也是纺织相关,但更多的是偏向销售和管理了。
进工厂一般是做技术员或者储备管理人员。但是纺织工厂的就业环境和众多制造业行业面临的现实一样,大多位于小城市或者大城市的远郊工业园,噪音粉尘等工作环境差,工资偏低,同事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如果是做外贸或者销售,可能会做面料的销售与跟单、纺织设备销售等。纺织或者服装的销售对专业和学历的要求并不高,收入也是和业务量挂钩。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同学在检测机构做纺织检测,这类工作环境比较好,没有工厂那么辛苦,但基本也是程序性的重复操作,并不需要太高的学历门槛。
必须承认的是,纺织行业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本身的行业利润和发展前景有限。即便是面向航空、生物医药、智能服装等领域的“高新纺织”,也是极大偏向了材料、计算机学科,和传统的纺织大相径庭。
因此,如果纺织专业毕业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话,付出同样的辛苦往往并没有其他专业的回报大,最起码从经济层面是这样的。
纺织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纺织工艺设计、纺织质量控制等基本知识,具备纺织面料设计、制定纺织工艺参数、纺织生产技术和管理、纺织原料与产品检测等能力,从事纺织工艺设计、纺织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主要面向纺织生产企业,在设计、质量控制、管理等岗位群,从事纺织生产运转管理、纺织原料与产品检测、纺织设备维护与管理、纺织工艺设计与实施、纺织产品质量控制、纺织工艺制定、纺织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纺织生产管理、纺织品贸易等工作。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就业前景现代纺织业对纺织机械与工艺要求非常高,全自动化的细纱机、络筒机等技术,比汽车等产业所用到的技术要复杂和精细得多,因此,现代的纺织服装产业急需大量的设备技术支持与研发人员的加入。同时,随着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优化纺织工艺成为了纺织行业当前十分重要的工作,因此精通纺织工艺的专业技术人员将成为企业争夺的重要人力资源。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主要职业能力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熟练检测纺织原料和产品的性能,并评定其品质的能力;
3.具备纺纱设备与机织设备的保养、小修和大修,以及纺纱与织造工艺参数制定的能力;
4.具备熟练分析织物的规格和组织,并熟练进行小样试织的能力。
中国和哪些国家纺织外贸交易趋势比较好,比较稳定
纺织工程专业好找工作但是工作的环境不好,并且工资待遇也很低,但是考研的几率很高,可以作为一个跳板,只要好好学,一步一个脚印就行 我认为纺织工程本科毕业后应该有这么几条路可走。大学的专业有很多种,多的让人眼花缭乱,于是有很多人就会挑花眼。纺织研究报告显示:纺织工程就业前景在纺织企业、科研、教学等部门从事纺织品设计开发、纺织工艺设计、纺织生产质量控制、生产技术改造等工作。
一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和掌握的技能是有着密切的关心的,想要获得一个好的前程,那么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纺织工程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纺织品生产技术;
3.具有纺织品设计和纺织工艺设计的基本技能;
4.熟悉与纺织工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纺织科技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在纺织企业、科研、教学等部门从事纺织品设计开发、纺织工艺设计、纺织生产质量控制、生产技术改造等工作。
纺织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纺织工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纺织企业、科研、教学等部门从事纺织品设计开发、纺织工艺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纺织生产质量控制、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具有经营管理初步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在纺织行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商检等单位从事纺织品生产、纺织品贸易、教学、科研、开发及市场营销等工作。
本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主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纺织化学、纺织材料学、纺纱学、织造学、纺织品设计学、企业经营与管理、生物工程在纺织上的应用等。
中国和美、日、欧三大贸易伙伴纺织外贸交易趋势比较好,比较稳定。受金融危机影响,美、日、欧三大贸易伙伴需求急剧减少,国际市场萎缩。而且常年合作的国外贸易伙伴出现财务危机导致诚信危机 。贸易保护主义猖獗,贸易摩擦将加剧。导致贸易国之间的贸易环境出现不确定性.纺织品面临临时性关税和配给额度的覆辙. 我国的出口还将受到生产成本升高、出口企业融资困难与融资成本上升、出口政策调整不确定性、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影响. 出口企业销售困难,盈利水平降低,甚至亏损,开工率下降,停产或倒闭,工人失业。同时,出口企业面临着货款回收风险。由于进口国经济衰退,企业和个人支付能力下降,信用降低,出现支付困难,产品出口到货后不能及时收回货款,或根本无法收回货款。衣食住行乃生活根本,市场虽然会委缩但决不会消失,低成本低报价的产品依然会有赢得定单的先机,纺织企业必然出现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和洗牌. 虽然面临困境,但中国纺织行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国际国内的竞争优势仍然存在。首先,创造的利润占全行业利润98%的1/3的纺织服装企业发展态势良好。这部分企业1-8月份销售收入增长24%,利润增长33%,平均利润率8.3%,其中3198家企业,销售增长达到27%,利润增长52%,平均利润率15.1%,这部分企业是行业的主力军,代表了行业发展的希望。
其次,国内外市场巨大的潜力没有变化。国内13亿人口的消费市场,人均纤维消费量从1978年的2.8公斤到2006年的14.6公斤,但相对于发达国家30-40公斤的人均纤维消费还是具有很大的差距。中国13亿人口具有不同的消费层次,农村、中小城市具有不同的消费人群,消费水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长,个性化、功能化的消费大幅度提高,市场需要更好的纺织品来满足其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此外,城镇化程度加快,从农村到城市,住房大大增加,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大幅度提高。国内市场自身的潜力决定了纺织工业的巨大前景。同样,国际市场对中国纺织品需求没有变化,中国在国际出口贸易市场份额占到了30%,中国纺织品的质量、价格已经得到了国际市场大众消费者的认可,国际市场对中国纺织品的需求趋势没有太大变化。
再次,改革开放30年以来,纺织行业的竞争力得到了很快的提升,比较优势明显。纺织科技的进步,大大推动了纺织工业的发展,2000年以后平均每年进口40亿美元的国外先进设备,以及国内每年采购的370亿元的国内先进设备,使得中国现在的加工制造水平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而且,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优势也更加明显,从原料到最终产品到各种辅料,产业链的优势以及140多个产业集群的优势,更显示了专业化的特点,快速反应、协作条件好、比较成本较低的优势,并且在行业内形成了一批比较优秀的企业家、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素质较好的工人队伍,由此形成的中国纺织行业的综合竞争力也是以后若干年内中国纺织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 中央对轻纺工业信贷政策的支持 对行业来说是一场及时雨。目前,行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达到60%,大量的中小企业依靠银行贷款维持运作,银行对企业流动资金的支持,是企业资金链上的及时雨。
出口政策方面 提高纺织服装的出口退税率,取消涉及轻纺企业的各种不合理收费,暂停轻纺加工贸易台账保证金“实转”政策等,这对于纺织行业来说可以增加出口,抑制出口贸易的下滑势头。
内需市场的拉动 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强带动了衣着消费的增加,大量住房的增加,铁路、公路的建设,对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的消费都是很大的拉动。
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助推器 增值税的调整转型将直接增加企业当期增值税进项税额,减少企业的增值税负担,鼓励企业增添新的设备,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了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专项 近来中央有关部门批准1000亿元的专项资金,其中一部分会注入到纺织行业。其中,纺织行业获得支持的项目包括1.高新、功能性纤维的产业链开发应用。2.环保节能降耗等相关项目。3.天然纤维的高附加值产品及先进工艺技术开发。4.十项成套纺机设备。5.行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通过这些举措,可以加快我们实现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目的,这是纺织行业困境中的机遇,给行业带来了走出困境的希望。
中国是纺织出口大国,底子好,出口体制日趋健全。国家颁发相关政策扶持,拉动内需,增加出口退税。经过这一次的重新洗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外贸纺织市场会更加规范,纺织出口依然会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