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贸易和小贸易的区别如下:1。大贸易是厂家大量的介绍和售后服务,小贸易是商家少量的介绍和售后服务。2.大贸易实行3C强制认证,其中一个型号需要通过3C认证。Smalltrade是每辆车的检测认证报告(成本较高)3.大行业营销成本高,小行业营销成本低。大宗贸易方式单一,小额贸易品种丰富。扩展数据:1。“大型商用车”是指制造商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向中国市场供应的车辆,统称为“符合中国国家安全标准的常规商用车”;所谓的“小型商用车”大多是通过非传统方式跨国家和地区进口到中国市场的。最大的区别就是这车便宜,但是没有原厂质保。2.根据我国国家强制性法律法规,“大型商用车”必须依法承担原厂保修,否则将受到停止进口的处罚;所谓“小额贸易车辆”(或小批量),是指申请人或进口商根据自身使用原理向国家进口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进口的车辆。在进口之前,您必须声明您将承担车辆使用的风险。换句话说,它负责维护、保修和许可。
中国重汽集团济宁商用车**的产销实力
第一商用车网?谢光耀
2月份的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由于受到新冠肺炎**影响,需求和产量或将出现50%甚至70%以上的下滑。市场面临“黎明前的黑暗”,我们先来回顾一下1月份市场的走势吧!
根据第一商用车网掌握的合格证产量数据,2020年1月份的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2018-2020年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月度走势图
产量增长?需求不旺
首先,市场总产量同比增长了48.5%,达到5825辆——光看增速还是不错的。其中,新能源专用车(包括微型/中轻型/重型物流车、环卫车、半挂牵引车等)市场产量达到3119辆,同比增长577%;新能源客车市场产量(包括大型客车、中型客车和轻型客车)为2706辆,同比下滑22%。
2020年1月新能源商用车细分市场占比图
其次,如上图“2018-2020年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月度走势图”所示,1月份新能源商用车市场需求并不旺,在经历了2019年第四季度市场需求一如既往地“井喷式”增长后(主要是环比大幅增长,同比上年四季度是下降的),今年1月份市场回归“大战”之后的平淡,产量虽然比去年1月份有一定幅度的上涨,跟2018年1月份产量水平基本相当,但多数是厂家库存和经销商库存(尤其是新能源专用车。新能源客车则以“以订单定生产”为主),终端实际需求是下滑的。
“1月份终端需求预计下滑了20-30%,2月份需求则下降了70%以上。”一位新能源物流车经销商老总告诉第一商用车网。
2020年1月新能源商用车细分市场占比图
竞争格局既“稳”也“不稳”
再次,由于是年初,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竞争格局既有“稳”的一面,也有“不稳”和“偶然性”的一面。如下表所示,1月份新能源客车前四名——宇通客车、中通客车、苏州金龙海格、南京金龙开沃,都是行业中的翘楚,这显示出市场格局的“稳定性”,也即强者愈强,老牌企业和优秀企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由于2020年刚刚过去1个多月,一些突发订单的出现会影响销量排名,比亚迪、厦门金旅、金龙、福田欧辉等企业还未发力,这使得年初的市场格局呈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
2020年1月我国新能源客车企业一览(单位:辆)
宇通燃料电池客车
新能源专用车市场同样如此。如下表所示,1月份,新能源专用车市场排名前几名的企业,多数都是这个细分行业中实力较强的企业,比如奇瑞商用车(开瑞汽车)、重庆瑞驰、长安、吉利远程、解放等,但也有一些优秀企业年初还未发力,比如福田智蓝、东风、上汽大通、江铃、比亚迪等。值得一提的是,1月份纯电动半挂牵引车共计生产了3辆,均为华菱星马品牌。
2020年1月我国新能源专用车企业一览(单位:辆)
华菱纯电动牵引车
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大增长?比重超过插电式混动
此外,1月份氢燃料商用车出现爆发式增长,也是市场的另外一个典型特征。如下图所示,2020年1月份,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产量达到了266辆(去年同期为0辆),占比达到4.57%,超过了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的比重(3.71%)。值得一提的是,这266辆全部是客车,分别由云南五龙汽车(长江汽车控股)和厦门金旅生产,并且全部是高性价比的中型客车。这些生产出来的车辆,基本上都是“名花有主”。
2020年1月我国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企业一览(单位:辆)
从中也可以进一步看出新能源商用车未来的发展趋势,那就是纯电动商用车在补贴完全取消之前,仍将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与此同时,氢燃料的占比还将继续扩大,而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会在无补贴时代中逐渐扩大自身份额。
2020年1月新能源商用车燃料种类占比图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哪位对汽配行业比较了解或者是做外贸的,麻烦进来一下,说说汽配行业的外贸前景怎样?就说未来5年吧。
2010年11月24日,中国重汽集团济宁商用车**的生产历史又展新篇章:当日上线101辆,当日下线101辆,当日入库95辆。单日单班生产100辆,创造了济宁商用车公司历史上又一新记录。
2010年对中国重汽济宁商用车公司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济宁商用车按照中国重汽集团公司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发出了坚决完成全年产销1.2万辆的号召。公司制造系统统一思想、攻克难关,突破瓶颈,公司其他各部门通力配合,刷新了一个又一个记录:1月实现单班稳定55辆,3月实现单班稳定70辆的目标。2010年上半年生产入库汽车6661辆,完成年度计划55.1%,同比增长123.6%。
进入11月份,订单呈突发趋势增长,在物流切换困难重重的前提下,公司制造部科学组织,精心安排, 11月24日又创济宁商用车公司新记录,实现当日上线101辆,当日下线101辆,当日入库95辆。单日单班生产100辆。
在济宁商用车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全年必将创造公司新的辉煌。
地址:济宁高新区同济路和诗仙路
上海汇众重卡生产线搬至济宁商用车,再造一个中国重汽
2010年12月18日,济宁商用车举行2010年第12000辆豪运重卡下线仪式暨二期工程奠基仪式。中国重汽集团济宁商用车**在2010年生产突破12000辆,交出了这样的成绩单并不是结束,而是另一个开始。不仅对即将过去的2010年做了全面总结,还为将要面临的新发展定下目标。
成立于2005年的济宁商用车是中国重汽集团四大主营单位之一,主要生产豪运重卡。据了解,该公司从成立到一期工程建成投产仅用了不到1年,第二年就销售1702辆重卡。2009年,公司销售5588辆重卡;2010年,公司产量达到12000辆,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同比增长115%,济宁商用车是目前中国重汽集团首个本部以外年产销整车过1万辆的重卡公司。
济宁商用车成立之初,由中国重汽集团、兖矿集团、济矿集团共同持股。2010年年初,中国重汽集团收购了其他两家集团所持股份,将公司转为旗下全资子公司,并将制造体系和销售体系分离,独立运营。2010年5月,中国重汽(香港)**收购了济宁商用车,成为该上市公司的一支新军。据济宁商用车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30多家销售分公司、29家备件中心库,以及覆盖全国的4S店、品牌专营店、独立经销网点。2010年,济宁商用车抓住中国重卡市场发展的机遇,坚持走精益化生产道路,严把产品质量关,并不断完善销售、服务网络,为拓宽中国重汽集团产品种类和收入来源、扩大市场份额作出了贡献。
12000辆的产量在中国重汽集团整体产量中的比重并不大,但成为中国重汽集团全资子公司以后,该公司在管理、生产及员工安置等方面进行了持续改进,济宁商用车未来有潜力在市场份额上更上一层楼。如今,中国重汽又把收购的上海汇众重卡驾驶室生产线搬至济宁商用车,以此为基础开始建设济宁商用车二期项目。据了解,中国重汽集团在该项目上计划投资3亿元,将建设新的驾驶室焊装线和驾驶室涂装线,预计2011年10月份基本完成,并于同年底实现批量生产。中国重汽集团负责人表示,之所以将收购的汇众资产搬至济宁商用车,就是要在提升豪运品牌的同时,培育一个与集团总部产品具有差异的重卡。
汇众技术并非最新、最先进的技术,中国重汽集团为何会选择购买汇众的技术?豪运品牌使用汇众的驾驶室技术是否会得到市场认可?因为济宁商用车目前并没有自己的驾驶室生产线,而是由其他公司生产,二期项目建成后将解决济宁商用车的这一问题,并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同时,汇众驾驶室技术来自韩国双龙,是从双龙原样照搬而来。双龙重卡驾驶室是上世纪90年代,双龙与德国奔驰合作开发的产品,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汇众生产线上的全套冲压、焊接模具都还比较新,很有价值。
中国重汽会在汇众驾驶室平台基础上进行重新设计和开发,制造出更加适合用户的新产品。这样做,不仅可以打造一个新的产品平台,还可以节省很多开发成本,有利于济宁商用车的发展。二期项目完成后,新产品可能将会使用新的品牌,成为新的战略性产品。对于未来的发展,济宁商用车公司已经做好了规划。2011年,济宁商用车将在确保产销1.8万辆的基础上争取销售2万辆,并确保在十二五末达到产销5万辆的水平,实现3年3万辆、5年5万辆的目标。
个人认为有前景,我就是该行业的业务员。
未来五年汽车的使用率还是在居高不下的状态,那么必然会对配件有需求。结合汽配自身的特点———有OEM编号,全球有统一标准,所以很容易达成共识。不像,鞋服、珠宝等没有国标,还要反复对比。而且,配件附加值高,有些产品单价值高。
如果客户说了一个零件号的产品,那么它就是一一对应的,比如说C4051033指的就是 商用车6缸的涡轮增压器。刚开始找客户有点难,但是一旦做一单之后,那个客户就会长期需求,前提是你的产品、服务到位。
综上,就是汽配外贸行业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