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印度客人给人的印象是比较和气的。
2、在浙江等地也有一些印度客人,他们比较懂礼貌,毕竟是在中国,他们是外宾,一般都和国人和睦相处的。
3、你说印度人磨价钱特别狠,那只是个别现象,就像有人说重庆女人都是美女,难道是真的吗?不要对印度人产生误解,毕竟你是做外贸大生意的,待人真诚是首要原则。
4、从你的描述来看,这位印度客人也很和气。公司预算2百多,这个说法很多人都会用啊。很正常。
5、和印度人谈生意,你要充分尊重人家,相信人家。和印度人讨价还价没有必要,只需要告诉他们,你的产品优势在哪里,凭什么值那么多钱。要给印度人足够的吸引力,让他产生兴趣,觉得对你的报价应该更高。
6、买卖不成仁义在。如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印度人还不肯改报价,那么就不要做这笔生意了,多了一份经验,可以继续和别的印度人或者其他国家的人做生意啊。
7、中国是礼仪之邦,不管对待什么印度客人,您礼数到位了,他们也会同样礼貌地对待你的。至于生意能否做成,也不急于一时,说不定过了几年你换了公司,这个印度人还是您的忠实客户呢。就算不是您的客户,他也许可以给你提供帮助。总之,你要善待印度人。
怎么回复客人邮件中的拒绝
? ? ? 说到印度这个国家,估计我们大部分人是不喜的,甚至是讨厌的,实在是他们国家的一些做法对我们不太友好,总喜欢挑衅我们国家。我以前一直都挺讨厌印度人的,即使之前也有碰到来自印度的客户,可也是那种让我觉得特别不喜欢的,整天牛气哄哄的,除了对老板态度稍好点,对我们其他人都是一脸嫌弃的表情,觉得自己是做美国市场的,就特别了不起似的。我那时候就在想,做外贸的,又有几个工厂或者说业务员没有美国客户的。
? ? ? ? 我进亨达后,好巧不巧的,公司一共3个比较固定的印度客户,到现在,兜兜转转全到我手上了。第一个接触的,老板跟我介绍“Rajish",然后我叫他时,发现他总是反应迟钝,以至于我怀疑我的发音真的那么不标准吗?后来熟了之后,他让我叫他“Narang”,原来不是我发音问题,只是他不习惯听这个称呼。他可以算是一个“中国迷”,对中国的一切都感兴趣,我给他总结“主要是中国的东西能帮他赚钱。”他大笑着拍了拍我,也是从他开始,我对印度人的坏印象有所改观。**前,他基本上一年来两次中国,每次呆差不多半个月。他最喜欢去义乌和广州,他觉得那里能找到最流行的东西。但是广州和义乌,他都没有固定的供应商,每次都是市场上,哪个档口的东西看了满意就直接拿货,发到广州的货代那边。所以他过来,一般都是嵊州呆一周,广州呆一周。
? ? ? ? 从第一次碰面开始,他就说要学中文。到现在,听他说得最多的就是“你好!”和“太贵了,便宜点。”除了必要的工作上的联系,平时也会聊点其他的,比如他喜欢小老板的车型,他回印度后给他儿子买了同款;比如一些当下热门的话题,什么球赛 ,**啥的。**之后,他就没法来中国了,更多的是微信联系。他在很早的时候,就学会了用微信,从他那里了解了更真实的印度**下他们的生活。他一直对中国充满了各种羡慕,今日聊天,他说他学到了一项新技能,需要我们让他实践一下。聊完之后明白了,他说的是手机支付。他表示以后他都用人民币跟我们结算了,用支付宝或微信转账。我直接把小老板微信推他了,看他那兴奋劲,小老板说估计这招又给他省钱了。看来生意人的思维跟我们是不一样的。
? ? ? ? 无独有偶,另外两个印度客户也是挺可爱的,让我对印度这个国家也相应的有一些改观了。作为亚洲最大的两个国家,其实我们是可以有更多合作的。但目前来看,这样的友好似乎只存在民间,挺可惜的。
外贸问题,一个印度客户,收到货物后,说她要的这个产品有出入,的确
建议注意以下几点: 一、邮件标题只能是客户求购的产品名称,而不要加其它的任何多余语言。这样,客户打开你邮件的可能性一般可达到100%; 二、开头语简洁带过证明你是专业而老练的商人,可立即拉近与客户的距离,而对商人来说过多的寒喧实在是多余;不少人喜欢一开始就说从何得知该客户的。建议你一般情况下最好不用提,客户在那里发布过求购信息,客户自己知道,多说多余; 三、开头语特忌讳主动过多介绍自己,因为会给人一种推销的感觉,给人的第一感觉就不好。事实上,没有几个客户会有耐心来阅读你的长篇介绍的,不主动过多介绍自己将一定反而会给客户一种很自信、很专业的印象,这种印象对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过多"的标准是什么呢?我们认为,介绍性语言超过两句即是"过多"! 四、简洁开头后,你必须立即进入正文,即报价,因为客户最关心的无非是产品规格与价格而已,你如不能提供客户想要的东西,客户回你干吗?立即进入报价,证明你是专业做该行的,你是有诚意、实实在在想做生意的,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都不想浪费时间,特别是欧美商人更是如此; 有人说,客户询盘中规格说的不全,无法报价,事实上,没有那个外商会在询盘中一次就把要求说完的,你可估摸着试探性报,报错了没关系,这只是证明你是专业的、多年做该行的,如所报的规格与客户所要的不符,客户一般会很快回复你并详细告诉你他所需产品的具体要求的;有人总喜欢第一次联系客户时就问东问西的,有些国家的客户(如印度、韩国)可能会耐心回你,但对大多数欧美客商(如美国)来说,他们一般是不会回复该类邮件的; 五、所报的价必须是实价,必须与现有的市场行情相吻合,价太低,客户知道你不是做该行,不会理你;价太高也会吓跑客户,客户也不会回你,所以,切勿乱报价,应了解清楚了、多比较后再报,对新产品、对外贸公司来说这点尤其重要; 六、第一次联系客户时,除非客户在询盘中提出,最好不要主动附上,以免被删或被国外反垃圾邮件软件拦截; 七、与客户第一次联系最好用HOTMAIL邮箱,或在邮件中另附上你的HOTMAIL邮箱,因为垃圾邮件泛滥的原因,中国越来越多的邮件服务器被国外打入黑名单,你发的邮件可能最终进不了客户的邮箱,或客户回你的邮件你也收不到,这种情况已越来越严重, 八、强烈建议:如你不能报出有一定竟争力的价格,请最好不要联系客户,既然报不了价自然就成不了,不仅客户很可能不会理你,你又何必浪费你及外商宝贵的工作时间呢?对外贸公司来说,何不在货源上多下点功夫,效果一定好很多! 总之,你联系客户的目地无非是为了争取能最终成交,而要能最终实现成交的目地,你起码总要迈过产品规格相符、出口报价适当这两个槛,直接洽谈这两个最重要的问题,不仅外商喜欢,也必能大大缩短成交的进程,大家何乐何不为呢?
这种情况双方都有责任,可能你的责任更大些。我想到的常规解决方案:
1,这个细节对客户使用产品有多大影响?是否可以在不影响功能或影响较小的情况下继续使用,如果可以,我建议双方协商个折扣价,不用退货换货了。
2,客户坚持换货的话,那批货物最好能在当地找别家销售掉,价格便宜点卖掉算了,再折腾回来也是麻烦事。
个人见解,仅供参考。欢迎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