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客户公海是一种压力型销售管理工具。可以实现公共客户资源的分配。
主要特点:可将公共的客户资源设置为公海客户,将公海客户分配或领取给某些销售,每个销售只能领取一定数量的公海客户,且在期限内必须达成签约或回款,否则客户就会自动回归公海客户池中,重新分配给其他销售。
我们更建议企业提供给销售人员积极和公平的竞争环境与保障,而不是过度依赖压力。
主要定义:
客户公海共分为个用户级别:老板用户、公海管理员、公海用户。
老板用户:可操作公海功能的开启、关闭,设置公海客户自动回归期限,一个用户可领取最大公海客户数上限,公海客户的分配、获取,已领取公海客户的延期、释放,公海客户的导入,将系统中客户设置为公海客户、将公海客户变为普通客户。
公海管理员:可操作公海客户的分配、获取,已领取公海客户的延期、释放,公海客户的导入,将系统中客户设置为公海客户、将公海客户变为普通客户。
公海用户:可在“公海客户”中领取公海客户,释放自己的公海客户(包含自己领取和管理员分配给自己)。对已经领取的公海客户操作跟单。
做外贸这些年,亲身感受到的各国客户采购特点
外贸公司找客户的方法,包括线下展销会、在线展览、深入挖掘已有客户、以佣金方式聘用海外代理人、寻找代表外国公司的本地买家、精准外贸客户****和邮箱。
1、线下展销会
跨国公司通常会参观很多交易会,看看市场上有什么新商品,行业整体趋势,以及哪些企业是最佳合作伙伴。香港是一个定期举办商品交易会的地区枢纽。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在贸易展销会期间到香港寻找合格供应商。通过参加有世界范围影响力的展会,可以向全世界推销公司的产品。
2、在线展览
相比较传统的展销会,线上展览无疑具有更多优势,它为供应商和买家提供便捷、丰富、全年无间的服务。比如香港贸发局依托每年在香港及海外多年承办逾310个展览会及宣傅活动的资源优势,新开发的展览在线亦优化了采购功能,并以丰富行业资讯,线上线下推广,增加产品询盘,优先连系买家为特点,更为海外买家提供订制化服务。
根据买家采购需要,免费提供相关供应商名单,同时广告客户参展商可获优先推介予展会买家,并获取对口买家名单,自然无须担心买家来源。
3、深入挖掘已有客户
即使主要关注点可能是接触更多的客户,也必须关注已经拥有的客户,现在的客户会为你提供新的机会去接触新的客户。口耳相传是最有效的宣传方法。确保从你现在的客户那里得到好的评价,并让他们公开分享。
你还可以在你的网站上分享一些客户推荐和评价,这样新客户就可以看到其他人对你的业务的看法。一个潜在的新客户总是会在联系你之前检查你过去的活动和评论。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还会联系你以前的客户,在他们决定联系你之前收集更多的信息。这是一种在你意识到客户之前就失去或获得客户的方法。
4、以佣金方式聘用海外代理人
可以通过联系商会、出口促进委员会和你想出口产品的任何国家的独立顾问来获得可靠的销售代理。海外销售代理将直接与买家沟通,并随时告知你任何潜在购买的商机。
5、寻找代表外国公司的本地买家
以原油出口业务为例,在尼日利亚等国家都有许多海外公司买方委托人。不要使蛮力接近买家,寻找优质的买家委托人将提高原油出口业绩。其他行业也是如此,可以与国际买家建立出口联系。
6、精准外贸客户****和邮箱
先通过海外搜索引擎锁定你需要的目标公司,然后通过第三方网页查核。多方查找并验证企业,尤其是主要负责人邮箱信息。在Export Genius可以查到进出口商数据,进出口数量,参考价值比较高。输入你的产品名,点击Importer,不同国家的买家就在面前。然后在Mailtester中验证查询到的邮箱是否有效。
外贸开发客户的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做外贸9年了,做过多种类型的产品,也接触过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每个客户的特点都不同,总的来说,有一些统一的地区特色。根据我自己的亲身体验,总结一下各个地区客户的采购特点。
其实, 这些统一的特点不适用于单一的客户,在我们遇到客户时,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 所以,文章观点只是个人体验所得,不具备科学依据,仅供参考,不要完全套用。
前面有文章总结过了部分国家:印度及周边、中东、非洲、部分发达国家。有需要查看的可以点击链接:
外贸人,与这些国家的客户做外贸,你需要知道的采购特点
这篇继续总结其他国家。
上次提到的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我将之归为一类。其他国家我喜欢归为另一类东南亚国家,因为合作诚意上来讲,其他国家稍多一些。
接触最多的是越南、马来西亚、斯里兰卡、菲律宾、缅甸,我最喜欢和越南客户合作。这几个国家的客户接触的比较多,其他国家的偏少。
感觉有如下特点:
1. 规模不大:
即使自认为规模很大,其实大部分客户采购量仍然有限,毕竟资金有限、市场有限、发展有限。
2. 质量要求一般:
这点很好理解,也是因为经济发展的层次原因,他们的质量要求并不会很高。有时候为了节省成本,会要求次级品,只要能满足使用就可以了。即使他们不断强调质量,实际上仍然达不到发达国家的要求层次。
3. 诚意足:
和印度等多家不同,他们喜欢和中国人合作,中国就是他们的最大来源。所以,在合作诚意上就真诚了许多,尤其在先后接待完印度客户和越南客户后,会有非常明显的感觉,一个油腔滑调,满嘴的合作与价格;一个话少、笑得真诚,说一就是一的感觉。
这类国家的客户,报价时采取低价策略。不提供次级品,但是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成本。 比如装饰板,一些让表面更漂亮、边缘更漂亮的加工流程,经过沟通后都去掉了,产品本身质量不受影响,但是去掉了虚无的成本,节省开支。
主要是指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无论做哪种产品,这个市场基本都是最先开发的市场,也是我比较喜欢进攻的市场之一。
首先,说一下为什么喜欢这个市场:
在我看来,这两个国家的客户:不像美国那样,有很多变态的高要求,且对中国有些目中无人;不像穷国家那样,各种小成本斤斤计较,属于中庸的类型。
比起美国等比较典型的发达国家市场,澳洲和新西兰的客户并不很排斥中国的供应商,应该说很多还是非常欢迎中国工厂的。而且毕竟距离没那么遥远,很多澳大利亚客户喜欢来中国寻找单一合作的加工厂,指定为自己加工,还喜欢来中国建厂。所以,可以从这点看到他们对中国工厂的欢迎。
还有两个特点是:
1. 质量要求比较硬性,尤其对稳定性、特定认证的要求高:
对质量要求虽然高,但是基本能满足,而且要求属于复杂、但很合理的范围。客户要求合格的产品,而不是超优质的产品。当然,除非你的工厂生产的是低端品。
举个例子,他们国家对某产品的要求标准是X级防火、环保、无化学挥发,那么澳大利亚客户会按照这些标准采购,只要满足了标准要求,就会考虑。但是,如果满足不了,则会没有转圜余地,他们不会接受不合格产品。
他们要求产品质量稳定,不要合作了之后就降低质量,这在他们看来很没有信誉。
对认证的要求有时候比较偏执,这也是国家特点决定。他们国家对认证有硬性的要求,很多时候必须拥有认证,才可以销售。所以,我做了这么多年澳大利亚市场,总是遇到客户要求做认证,配合客户做过好几次认证了。
这样的要求有利有弊,弊端在于有时候客户会直接放弃,寻找有认证的工厂;利处在于,一旦认证达到,客户会非常认同你,只要你别降低质量,他们会慢慢将订单转移给你。
2. 价格接受度比较高
不是最高的,但也绝对不低。接触过的澳洲和新西兰客户,好多都是直接给我理想价格区间(前提是已经比较认可质量),然后让我决定是否可以满足。 这时候其实是挣钱的好时机。他们的目标价格并不低,很多甚至可以有很好的利润空间。
所以,给他们报价时,利润空间可以偏高一些,而且谈判时可以主动问他们目标价格区间。
这是我最喜欢的另一个市场。
南美市场这些年是新兴市场,尤其近10年。10年前,南美市场给人的感觉是:闭塞、进出口复杂、支持力度小、客户难找、语言不通......etc。
但是最近几年,我反而更喜欢将之作为首选。我的几个大型客户,就是南美的,真的是:量大、事少,超优质的。
巴西、秘鲁、哥伦比亚、玻利维亚、智利等,这几个是我最喜欢先进攻的国家。
我感觉,他们有如下几个特点:
1. 事少:
也就是奇葩要求很少,不怎么斤斤计较。只要你的产品合格,那么付钱、生产。单据上可能有点复杂,有时候要求比较细致,因为有的产品清关比较麻烦一点,但是熟悉了也就没什么了。
很有意思的是,我最先合作的两个巴西客户,恰巧都是规模很大,但事情很少的。他们两人有个非常好的统一特点:经常一声不吭地把钱付了,等我收到款才告诉我,有时候甚至不需要我给做合同,他自己计算好了,把钱付了,再通知我补合同。超级赞的!
没有成交之后再增加各种要求,也没有故意为难你,反而比较依赖你。 你能办理的都让你办理,你能帮忙采购,那就都找你采购,只要价格满意就行了,管你是不是生产商呢。
当然,非常有可能是我和我的同事比较幸运,碰到的都是好人吧。
2. 采购稳定
因为他们比较新来供应商,往往选定了之后,不会轻易换掉,所以采购比较稳定。
接触的这些客户中,我感觉南美的客户比较稳定,欧洲、大洋洲都很难稳定,因为他们附加的要求太多,标准也总是在增加。
和上个特点相呼应,南美的客户选定固定合作的供应商后,比较信赖供应商,这也是采购稳定的一个原因。
所以,南美市场一旦遇到优质客户,我会尽力抓住。
3. 市场紧凑
还有个很好的特点,南美市场比较紧凑,拿下一个大客户,往往代表着你的产品能够占据大部分南美市场。
因为他们市场整体比较统一,一个国家的畅销品也适合推广到周边市场,所以基本上大、中规模的客户,都会出口到周边国家,甚至主攻周边国家,尤其是像巴西、智利这些和中国进出口来往很多的国家。即使小规模的客户,也会涉及到周边国家的市场。
所以,别看南美地区国家小,市场又是新兴的,却不乏大客户,也不乏想做代理的大客户。 一旦成交大客户,是个占据南美市场的大好时机。 往往一个客户,就可以为你打开南美市场,这是其他地区的客户达不到的效果,南美独一无二的特色。
其实在我看来,欧洲地区的每个国家都具备单独的特点,没法统一成为欧洲地区,接触过很多,这种感觉最强烈。尽管欧洲地区都有钱,但是给我的印象并不是最好的。
总结以下几点:
1,排斥和优越感:
因为国际地位高,欧洲客户给我们的感觉是高高在上,总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工厂的。几个我喜欢的市场:荷兰、波兰、法国、土耳其(我喜欢将他们归到欧洲地区)、英国、奥地利、比利时。差不多这些国家是被我归为一类的,没有那么的排斥国内工厂,也不是特别挑刺。意大利、德国等被我单独列出,属于次要地位。
尽管意大利客户比较多,也比较喜欢从中国进口,但是客户的性格本人不太喜欢。。。很无理取闹?那没办法,感觉这东西是没法控制的。 不喜欢他们的傲慢、磨叽、事多单子小、很难信任人。 德国客户更不用说了,他们精湛的制造技艺,让他们对其他国家都不太看得上眼,所以更不用说made in China了,要求太烦人了,实在严谨得很。
2,不大气:
虽然他们有钱,却不是最大方的。要免费样品,且不付运费,让国内的一些工厂给惯坏了。
到目前为止,不止一个欧洲客户趾高气昂地和我说:
言外之意,他给我个机会,花钱给他寄样品,我应该感激涕零喽?
样品运费自付,这是国际通则,起码的生意往来规则,不是代表着你是欧洲人就可以傲慢地要求我们求着你合作。我们不是在begging for cooperation,而是looking for cooperation。
3,悠闲自在:
还有一个特点:慢,或者可以称为悠闲。这是他们的工作模式,和美国的悠闲不同, 他们是连工作也很悠闲,感觉不到他们的紧迫和焦急, 回复邮件慢、处理事情慢,慢悠悠地、悠闲自在地工作。这应该和他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去过欧洲 旅游 的应该都能深刻感觉到他们享受生活的那种惬意,在街头文化中的感觉更深刻。所以我在想,这种惬意也融入到了工作中。
So,总而言之,南美市场是真爱,欧洲市场是备选。
先说美国:
我刚入行的前两年,就是专做美国市场。后来的几年,美国市场也是主要市场之一。
比起欧洲的傲慢和深深的优越感,美国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有比较明显的两极分化: 一部分人绝对排斥中国的产品,坚决杜绝;一部分人,绝对欢迎中国的产品,因为成本低 。
所以我在开发美国客户时,遇到第一类客户,慢慢地学会了“惹不起,但我躲得起”,没希望的就不招惹,别浪费太多精力。一根筋没那么容易扭转。
第二类客户,往往是尝到过好处的,知道从中国进口获得的利润空间。他们有这么几个特点:
1,采购量大,要求复杂。
他们的采购规模比较大,要求也蛮高的,找到理想的供应商之后,就会开始按照自己的有标准,来“培训供应商”。一些大客户,喜欢让咱们不断打样、确认样品、测试,达标之后,给予一部分试订单,慢慢增加订单量。
有时候,需要很久再能将他的订单量拿下大概,全部拿到是不太可能的,他们一定会将鸡蛋放在好几个篮子里。
不过大客户的“一篮子鸡蛋”也够你吃很久的。
2,工作认真,紧迫,专业:
虽然他们的工作时间很规律,非工作日一定会好好享受,但是工作起来也会很努力,很认真,很严谨。他们急于尽早抓住自己的市场,所以在产品沟通上,绝对没有欧洲人的那种悠闲惬意。
他们会提出很多很多问题、要求、标准,这也就导致另一个特点: 越专业的工厂,越能吸引住他们。越专业的业务员,越能引起他们谈下去的兴趣。
不知你们遇见的美国客户如何,我遇见的基本都是比较专业的客户,问出来的问题也很专业,往往需要请教技术人员。
有一次遇到一个特别专业的客户,和我们的工程师聊对口了,两个多小时,我翻译得口干舌燥,一口水也没顾上喝,客户最后非常激动地感慨终于遇到对手了。回去后就开始各种繁琐的打样、测试、标准确认,然后慢慢确认订单、扩展订单量。典型的美国客户作风。
3,再说说加拿大和墨西哥:
比起美国,他们两个国家的客户容易对付一些。不知道为什么,我没有几个加拿大的大客户,反而往往遇见的都是些小客户,不乏一些新公司,以及大品牌的下游客户。
所以,开发加拿大客户时,寻找下游客户,这也是我的一个主要思路之一。
尽管我说了很多,侃侃而谈了这么多各国特点,但是每个客户我都是单一对待、单一分析的,不会用这些条条框框将他们限定。
做外贸的一个大忌就是让条条框框限定了自己的思路。 外贸一定要灵活变通,没有固定的开发思路,没有固定的的回复思路,不能背诵下来哪种客户用哪种思路开发,哪里的客户就固定有哪些特点。讲思路打开了,客户源才会丰富多彩,成交率才能提升。
最后,预祝想做外贸的你,以最快的速度拿下你的外贸第一桶金!
我是做外贸的,假如客户说:
外贸开发客户除了要能有渠道找到大量的目标客户,开发的过程还是有很多技巧可以使用的:
01 了解客户信息
首先自身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针对合作的新客户,要收集客户的相关资料,便于进一步分析研究。国内外买家背景调查方法分享
向客户索要其相关信息最好用的方法就是:我司要为客户建立档案,请提供信息。
02 判定客户类型
通常的在贸易沟通过程中寻求过价格的,会伴随的情况有:一是真心实意想买,二是比较价格,三是前期收集信息备用。
如遇客户能对产品及所需型号直接提出,那肯定是内行,而后面出现问完感兴趣的产品价格之后就不见人的原因,第一、二种情况都有可能,可能是找到合适供应商了,也可能是价格问够了。这需要配合客户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03 换一种沟通方式
很多外贸人通过都是与客户进行邮件沟通,但邮件只是客户沟通的方法之一,还可以给对方打电话。
倘若客户沉默了,与其你在这里苦思猜测,不知道客户出了什么情况,不知道给客户推荐什么型好,不知道后续怎么与客户沟通等等,倒不如想好相关点,打个电话与客户好好沟通下。
如果对方设置了留言,也要完整的将自己的意图和问题表达完后再挂掉电话。
04 分析产品的价格及定位
基于消费者心理,同类产品高价不成,低价不就,大部分消费者都会选择中间的。
建议对产品价格进行评估,若卖价高于均价,那得让客户知道你贵在哪。若卖价低于均价,则得让客户知道你的哪些方面节约了成本。进而排除客户对高价或者低价的疑虑。
每一个客户的情况不尽相同,如果在不知道怎么与客户沟通的时候,不防先从自身找原因,然后再结合客户类型与其谈判。
希望能够给新入行的外贸人提供帮助,欢迎资深的外贸人一起交流学习
类似这种情况, 要分情况:
1、客户确实对你们的产品感兴趣的
Thanks for kindly reply, currently all cost for our products increase sharply, look forward to your earliest reply.
2、你和客户只是很肤浅的交流过,类你只发了个公司介绍过去对方就这样回答你。这种情况客户是在礼貌的回绝你,信可以不回了,免得别人烦。如果你比较执着,也可以这么写一句
Thanks, I am ready to start initial business with your esteemed firm, and I will update our latest products news to you for your reference.
(才给5分啊~~~~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