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性消费就是指在某个特殊时期或场合限制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一旦开禁之后放开欲望进行疯狂消费的行为。比如这次**让不少人只能呆在家里,所以本来可以做的消费都被进一步限制了,因而解禁后就有望发展为报复性消费。
如何看待“报复性消费”?
童年报复性补偿行为是用来形容许多成年人童年时被无情抑制住了买玩具的欲望,在成年实现财务自由之后,对自己进行报复性补偿的症状。
据了解一年有7000万成年人在淘宝给自己买玩具,深度乐高玩家一年就要花费1200万。
在有关童年报复性补偿行为的这个话题下,有很多网友发言,向大家分享自己的经历。
有人会因为小时候父母不让玩游戏机,现在财务自由后,一有钱就买Switch卡带
来源于网络
有人会因为小时候零食吃得少,长大之后疯狂购买零食,即使放在那儿可能经常不记得吃,也要在想吃的时候伸手就能拿到
有人会因为小时候,妈妈总给自己一个女孩子买黑白灰的衣服,长大之后就疯狂地购入红黄蓝绿粉颜色的衣服,恨不得把彩虹披在自己身上
来源于网络
还有个女孩子,因为上大学前父母只给买运动服,上班之后就买了很多衣服首饰,满足之前什么也没有的自己。
最让小言觉得深有感触的是网友说的这样的一句话:今天拿到了自己赚钱买的平板,等快递到的时候真的开心死了,拿到之后拍了好几张照片,但是开机之后却不知道拿它来干什么,贴好膜之后静静地放在那里,大家都说我浪费钱,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在弥补我的遗憾。
来源于网络
就在几个月前的某个周末,小言也和这位网友做了同样的一件事。想要一个平板,看了很久之后入了手,其实也不是很贵,但是花钱的时候还是觉得心疼,可即便如此,还是义无反顾。
因为我喜欢买好一个电子产品就给它配套好膜和好看的外壳,等平板和膜、壳同时送到的那一刻,竟感受到了三倍的快乐。满心欢喜地把膜贴上,把壳装上,给平板拍了好几张照片之后,竟然抱着平板开始发呆。
来源于网络
因为我不知道要拿平板来做什么,我还没想好拿来做什么,也想过拿来看看电视,然而我还有个电脑,这时候,平板的存在,就好像有些多余。
我才想起来,原来我不是想要拿它来做什么,而是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我想拥有一次从未拥有过的东西而已。
或许,人终真的会因为年少时期不得之物,受困一生吧。
我小的时候家里四口人,只有爸爸一个人上班,经济并不宽裕,妈妈在家照看我和弟弟,她是那种过日子很节省的人。有一件事我的印象特别深刻,那时我已经上初二了,有个周末大家中午都在外边晒太阳,我那天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想吃个肉夹馍,那时的肉夹馍一元一个,我缠着妈妈要了一个中午,她硬是没有答应给我买。直到上班以后我开始自己赚钱,就开始了自己的报复性消费。刚开始上班的时候每个月工资一发,就跑去西安买衣服,一周花掉工资的四分之三,剩下的度过后边的半个多月,经常青黄不接。我喜欢买东西,它能带给我快乐,经常网购的时候看到一个东西就很想要,觉得没有它我的生活好像会少了很多色彩,下单,每天查看物流,开心的拿到包裹,打开包裹后,却觉得也就是那样了,但是依然疯狂购物,导致我工作多年仍没有积蓄,哪怕结婚后依然如此,似乎是要把当年没有花的钱补偿的花回来。直到2019年二宝出生,是个男孩,我觉得有了压力,开始慢慢的有攒钱的想法了,尝试着存钱。现在虽然消费相对降级了,但是对我生活的影响似乎不是很大,更重要的是有了一点钱傍身,心里觉得踏实。想起那段报复性花钱的日子,我觉得现在就很好,以前虽然花钱了,但是因为没有存款,心里总是空落落的,没有底气,其实也不快乐。我会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工作,慢慢攒钱,给自己一个变富的机会,也给自己一个底气,让我知道我有能力守护我想守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