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邮编是多少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邮编为315100,该校地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高教园区学府路9号,是浙江省最早开展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机构,被原浙江省教委确定为省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二、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于2003年3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而成。学校的前身—— 宁波大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创建于1992年,是浙江省最早开展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机构,曾被原浙江省教委确定为省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基地。2001年,“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高职专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学校本部校区地处宁波鄞州高教园区,新建奉化校区位于奉化城西文化教育园区。学校下设商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艺术学院、旅游学院、国际学院/TAFE学院、景观生态学院、财会金融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基础课教学部,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担任部分二级学院院长。学校现有教职工550余人,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近万人。
学校积极做好“宁波”、“城市”、“国际化”三篇文章。设有30个高职专科专业、5个职教师资类本科专业(以 宁波大学 名义招生,颁发 宁波大学 毕业文凭和学位证书)。现有5个国家骨干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4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6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1部国家规划教材;10个省重点(优势、特色)专业、26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4部省级重点(新形态)教材、7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学校重点打造基于现代服务业的7个特色专业群,基本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特色的专业结构体系。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颁布后,2009年12月,学校首批通过浙江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校力争打造成为宁波、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紧紧围绕宁波市支柱产业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保证。推进产教融合,2017年11月,学校成立“全国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浙江分部”暨“宁波市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学校充分发挥9个产学研联盟、4个产业学院、6个政校或校企共建研究所、2个行业指导委员会的建设成果,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在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作出了积极贡献。“浙江省园林绿化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获批浙江省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项目;宁波休闲旅游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获得宁波市会展行业特殊贡献奖;科技服务团队获得宁波市优秀地方科技服务创新团队、优秀科技特派员团队。2013年,挂牌成立宁波旅游学院;2016年,被选为首批宁波市特色学院进行建设。2017年,获批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
学校独立组建以来,成为宁波市十大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的“旅游会展”主持单位、全国木球培训基地、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宁波职教基地、教育部职业教育网络资源宁波分中心、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全日制高等教育衔接试点单位、浙江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育基地、浙江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训与鉴定基地、宁波市创业培训定点机构等。学校现有林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宁波市劳动职业技能鉴定站等2个国家级鉴定站,另设30余个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培训点或考点,还引进了印度NIIT及国家外国专家局特许培训机构IIEI国际进出口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和SMEI国际营销和市场职业标准认证项目等国外高端培训项目,广泛开展校内外的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工作。社会培训数量及质量位居在甬高校前列。
学校积极开拓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办学,强化外向型办学特色,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到国外接受教育的机会。学校与美国西新墨西哥大学合作举办了艺术设计专业、投资与理财专业两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还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西悉尼TAFE学院创办了宁波市首个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中澳合作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简称宁波TAFE学院)。师资国际化水平持续提高,职业教育的国际合作交流取得实效。2013年,自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普通高校国际化水平排名以来,学校历年位列全省高职专科院校前茅,2015年位列第一名。
北京中医药大学西校区邮编
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邮编是多少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的邮编为100024,该校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南里1号,是一所具有鲜明国际化特色的大学。
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简介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提议、在原新华社外文干部学校基础上于1964年10月成立的,是全国第一批本科招生院校。先后隶属国家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外交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国家旅游局领导。2000年2月,划归北京市人民政府管理。
建校以来,学校秉承“明德、勤学、求是、竞先”的校训精神,以“传承东西文明,促进中外交流”为己任,形成了“融中外、兼知行”的学风、“和易以思、人文化成”的教风,积淀了深厚的学术传统,有着独特的办学经验,产生了一批名家名师。新中国早期资深翻译家李越然、苏琦、周锡卿、董乐山、管震湖、李传松、王志佑、王文炯、舒雨等先生都曾在学校弘文励教。
学校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西面毗邻中央商务区(CBD),东面紧靠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现有各类在校生近万人,其中本科生6200余人、研究生1300余人、留学生700余人、贯培生1000余人。现设英语学院、日语学院、亚洲学院、欧洲学院、中东学院、高级翻译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商学院、经济学院、政党外交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汉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基础科学部、贯培学院和夏斗湖学院17个教学单位。图书馆现有藏书117万余册,年订外文(包括港澳台)原版报刊约200种、中文报刊约850种;电子图书108万余册;数据库105个,其中中文数据库42个、外文数据库61个,自建数据库2个。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44个(其中有26个语种专业)、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2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联合培养博士点2个(与美国宾汉姆顿大学联合培养翻译博士,与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联合培养旅游博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分别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联合共建)。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2个(旅游管理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4个(外国语言文学、旅游管理、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日语、阿拉伯语、英语、旅游管理)、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日语)、北京市一流专业1个(翻译专业)。
学校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多语种复语、跨专业复合”的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致力构建具有二外特色的高端复合人才培养体系。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形成了“学用结合,注重实践”的办学特色。外语专业强调“技能领先,注重实训”,狠抓“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训练;非外语专业依托优势外语教学资源和多元文化环境,坚持“应用导向,强化实践”,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学生国际视野宽阔、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综合素质高,就业竞争力强。从二外走出的数万名毕业生,遍及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涌现出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原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原中联部副部长刘洪才、徐绿平,原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原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中信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常振明, 同济大学 副校长江波、世界旅游联盟秘书长刘世军等一批政界、外交界、商界、文教界杰出人士。
学校坚持以服务国家、首都重大战略为重点,以新型智库矩阵建设为支点,学术创新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在“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传播、旅游、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渐成品牌。现设有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中国旅游人才发展研究院、中国文化和旅游大数据研究院、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首都对外文化传播研究院、中阿改革发展研究院、首都国际交往中心研究院、中国公共政策翻译研究院、中国服务贸易研究院、人工智能与语言认知实验室、数字资源与知识服务实验室、二外期刊社等15个科研机构,拥有6个省部级科研基地,1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7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备案研究中心,形成了较为完备科研平台格局。编辑出版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学报》《旅游导刊》《跨文化研究》以及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s等学术期刊,《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学报》被评定为语言学类“A刊核心期刊”。近年来,学校科研经费年均增长30%以上,高层次科研项目数量连续取得突破,高层次学术研讨会渐成品牌,高质量科研成果持续增长。
学校拥有一支年龄、学历、专业、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近千人,其中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占50%以上,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近60%,大多数教师具有在国外进修或工作的经历。学校还聘请兼职教授120余名,拥有外国专家60余名。学校有2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8个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
学校充分发挥多语种优势,大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鲜明国际化特色。学校与全球40多个国家、地区的17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出国进修、访学、合作科研,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等,年均赴外留学学生600余人,年均接收外国留学生1500余人次。学校与墨西哥奇瓦瓦自治大学、英国兰开夏中央大学、摩洛哥穆罕默德五世大学、法国克莱蒙费朗市、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巴拿马大学合作共建了6所孔子学院。目前正在筹建波兰华沙大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孔子学院。
学校第八次党代会确立的发展目标是:
从现在到2022年,以“国际化、创新性、高水平、应用型”为发展定位,以培养“多语种复语、跨专业复合”的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外国语言文学和旅游管理为优势特色学科,加强内涵发展,将学校初步建成具有鲜明首都特色的中国一流、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新型外国语大学。
到2035年前后,内涵式发展取得突出成效,与国家相适应的国际化、应用型高端复合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建成,以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功能定位为鲜明特色的科学研究体系已经形成,优势特色学科进入国家一流学科行列,全面建成中国一流、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新型外国语大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务处电话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有几个校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招生办电话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有哪些专业 附特色重点专业名单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几本 师资评价怎么样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有什么专业 附招生专业目录
北京中医药大学西校区邮编是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西校区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之一,是“111计划”入选高校,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共同建设。
学校创建于1956年,原名北京中医学院,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高等中医院校之一,1993年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2000年与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学校的蓬勃发展,为该校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提供了机遇、注入了活力、带来了生机。为满足更多的各国求学中医药者的需要,1985年经卫生部批准,该校成立了“中国传统医学国际培训中心”,1988年更名为“国际培训部”,1996年又更名为“国际学院”。
下设一室二科,即留学生办公室、财务科、总务科,涵盖了培养教育外国留学生的教学、行政与后勤管理职责,形成了教学管理与生活管理相对独立的对外高等教学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