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代运营其实就是扮演着类似于网络渠道代理商的角色。帮没有精力运营的店铺管理及运营线上商铺。一般这种服务各地区都有,但是分辨好的运营商是重点1 代运营的历史
最知名历史也很永久的专注电商代运营的公司是美国的gsi,95年成立,最开始为几个体育品牌代运营,主要合作平台是ebay,99年就上市了,后面平台拓展到了amazon,类目从体育用品拓展到了消费电子/化妆品/碟片,并且提供库存配送服务,建成了自己的call center,以及全套订单处理系统,口号是“提供整套电子商务解决方案“,2011年被ebay收购。
ok,从这里可以知道,一个专业完美的代运营需要:
a 5年+的电商从业经验,并且对所涉及的商品类目有充分的了解和积累
b 能提供仓储物流服务
c 全套前后端的系统,包含:商品处理/订单处理/多渠道下单 (如果是接多平台的话必须自建系统,这也是价值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且一个成熟的代运营必然要接多平台的,不会所有的鸡蛋放一个篮子吧)
d call center
e 强大的前端包装与营销能力/用户运营能力/深入了解品牌商的需求
目前国内还看不到这样的巨头公司存在,具体原因下面会说
国内代运营的历史与现状
随着以淘宝为代表的国内电商的逐年发展,引发无数的传统企业试水电商,但苦于不懂互联网也不懂电商,没有相关的人才梯队做支撑,迅速的引发大量的电商代运营外包需求,若干代运营公司就此诞生。
代运营公司和品牌商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先说一下盈利来源,大概就是基础服务费+佣金,基础服务费这部分在行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还有,随着代运营公司的泛滥市场饱和后,这部分费用现在基本也没有了。
主要的来源就是佣金了,佣金一般和流水挂钩。
也有的会有保底协议,如果没有达到最低的流水,可能一分钱都拿不到。
目前国内95%以上的所谓代运营公司,其实严格意义不能叫代运营,经销商都算不上,叫客服外包商比较合适,a 对货源没有话语权
b 没有物流,不负责供应链,c 他们经常为了销量打价格战,拉低品牌商的品牌形象,且让品牌的价格体系更加混乱
他们做的也就做做简单的前端展示,客服做一下引导,遇到一些突发问题也没有解决方案,把问题都抛回给品牌商。一般这样的公司要不压根就没品牌商愿意合作,要不就是合作很短的时间后就被品牌商所抛弃。
d 很多人都是对电商略懂皮毛,3-5个人拍拍脑袋就开始搞了,最基本的数据挖掘能力都没有,专业度上需要打问号。
目前国内活得还不错的几家专注电商代运营的公司为:五洲在线/宝尊/兴长信达等几家,具体名字我也不太记得了。
这几家做得不错的原因大概可以归纳为:
a 对品类足够了解,比如做服装品牌,会出专业的方案给到品牌商,1 在什么时候推什么产品,2 不同的平台用户群属性不同,要推相匹配的产品,需要有选择的能力。
3 推出来的商品是新品,库存,还是网络专供,都需要有一套非常严密而专业的逻辑。这里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积累,不交学费估计玩不转这个。
4 不打价格战,维护品牌商的价格体系。(这点比较难,很多时间到了一定阶段就不得不打了,流水上不去拿不到佣金,拿不到佣金公司活不下去,这是个技术活 -_- )
5 强大的营销策划能力,代运营的位置比较特殊,后面有品牌商,前面有平台,终端有客户,既要满足品牌商对活动/广告/文案 的品牌要求,又要满足平台商的各种规范,还要适应用户的各种口味,又是个技术活,呵呵
b 选择的品牌商靠谱,确实诚心发展电商渠道,且有比较强大的渠道控制能力,比如在线上线下打价格战的时候,第一时间是去沟通各方寻求解决方案,而不是为了份额更大的线下市场直接放弃线上,或者把原本属于线上的资源挪走。
c 需要有强大的渠道能力
1 在最短的时间内,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接入大的平台,比如淘宝,京东,亚马逊
2 能迅速的搞定大平台的关键接口人,这里前端是需要比较强的销售和公关的能力,比如你做淘宝女装,弄半天淘宝女装的关键负责人都不知道你是谁你还混个啥?
3 能深入的了解平台侧的未来业务方向和重点,不断调整自己的方案与之匹配,坐顺风车。
d 存储物流能力,必须发展自己的仓储物流。
e it能力,有能力开发和维护各种前后端的it系统保证业务能无缝的运转起来。比如家电代运营,你就需要把淘宝京东亚马逊库巴的平台都打通,才能把订单分配给当地的服务部门进行上门服务。
f整体规划能力,有比较多的精力去做在线服务的标准与规范,并不断完善它。
好了,上面说的这些已经很多,而且比较难做到。即便你真的做到了,也有被品牌商甩开的风险,因为通过几年的电商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深入人心,传统企业明里暗里也稍微能摸到一些门道了,而且大品牌在整个页面展示风格/文案/品牌推送的方式方法上都有自己的想法,隔了一层效果毕竟要打折,久而久之矛盾就会激化,激化到极限就是哥们自己干了,你走吧:) (这个问题连最开始谈到的gsi都遇到过,更别提其他代运营公司了)
代运营也就开始的时候钱好赚,现在越来越难,这2年死了好多代运营的公司。
国内大部分的公司最多只能称之为经销商,运营还谈不上。
另外国内的品牌商对电商这个东西已经逐步回归理性了,不像以前那么热情高涨了。
1、注册一些外贸B2B平台,发布产品,等待客户询盘
外贸B2B平台太多了,可以多方对比、从中选择一个付费入驻。这个入驻费用并不贵,工厂完全能负担得起。同时,工厂可以招一个专门的运营人员,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全方位包装,以文字描述和的形式上传、发布到平台上。
2、找外贸公司合作、获得订单
如果你的产品在质量上有优势、交货也能保证及时的话,可以找外贸公司进行合作。你在犯愁找客户,外贸公司在犯愁找供应商,只要双方需求相匹配,就能达成合作。
3、承接一些大工厂的外包订单
现实中不乏一些大工厂,外贸订单很多、订单量很大,单凭自己的生产能力是无法按时完成交期的,他们经常会把生产外包出去一部分,这就是很多工厂赖以生存的机会。
4、利用展会采购商名录、找买家找订单
对于工厂来说,参加展会是不现实的,太费钱。但是展会的影响力又不能小觑,怎么办呢?可以考虑购买展会采购商名录,在展会外面就有卖的,一个行业一本价格大概是100-200左右。名录中有采购商的公司名称、****和其常采购的产品、可以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寻找合适的买家。
5、通过业内朋友介绍,获得外贸订单
同在一个行业,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朋友的朋友就可能是能给你订单的人,这就是人脉的力量了。只要好好经营人脉,工厂也可以单子源源不断的。
6、利用国外社交平台、找客户拿订单
国外人更热衷于上社交平台,如Facebook这样的平台,老外一天都能刷个好几遍,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还有LinkedIn,国外很多职场人士都有一个这样的账号。这两个平台也成为国外企业宣传推广的主流手段。
7、通过大数据平台找订单
贸管家平台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为核心,为用户提供全球买家信息,包括采购部联系邮箱,海关数据,企业规模及经营现状等,及时掌握世界市场采购需求,为国内中小制造企业与国外买家撮合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