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到印度这个国家,估计我们大部分人是不喜的,甚至是讨厌的,实在是他们国家的一些做法对我们不太友好,总喜欢挑衅我们国家。我以前一直都挺讨厌印度人的,即使之前也有碰到来自印度的客户,可也是那种让我觉得特别不喜欢的,整天牛气哄哄的,除了对老板态度稍好点,对我们其他人都是一脸嫌弃的表情,觉得自己是做美国市场的,就特别了不起似的。我那时候就在想,做外贸的,又有几个工厂或者说业务员没有美国客户的。
我进亨达后,好巧不巧的,公司一共3个比较固定的印度客户,到现在,兜兜转转全到我手上了。第一个接触的,老板跟我介绍“Rajish",然后我叫他时,发现他总是反应迟钝,以至于我怀疑我的发音真的那么不标准吗?后来熟了之后,他让我叫他“Narang”,原来不是我发音问题,只是他不习惯听这个称呼。他可以算是一个“中国迷”,对中国的一切都感兴趣,我给他总结“主要是中国的东西能帮他赚钱。”他大笑着拍了拍我,也是从他开始,我对印度人的坏印象有所改观。疫情前,他基本上一年来两次中国,每次呆差不多半个月。他最喜欢去义乌和广州,他觉得那里能找到最流行的东西。但是广州和义乌,他都没有固定的供应商,每次都是市场上,哪个档口的东西看了满意就直接拿货,发到广州的货代那边。所以他过来,一般都是嵊州呆一周,广州呆一周。
从第一次碰面开始,他就说要学中文。到现在,听他说得最多的就是“你好!”和“太贵了,便宜点。”除了必要的工作上的联系,平时也会聊点其他的,比如他喜欢小老板的车型,他回印度后给他儿子买了同款;比如一些当下热门的话题,什么球赛 ,**啥的。疫情之后,他就没法来中国了,更多的是微信联系。他在很早的时候,就学会了用微信,从他那里了解了更真实的印度疫情下他们的生活。他一直对中国充满了各种羡慕,今日聊天,他说他学到了一项新技能,需要我们让他实践一下。聊完之后明白了,他说的是手机支付。他表示以后他都用人民币跟我们结算了,用支付宝或微信转账。我直接把小老板微信推他了,看他那兴奋劲,小老板说估计这招又给他省钱了。看来生意人的思维跟我们是不一样的。
无独有偶,另外两个印度客户也是挺可爱的,让我对印度这个国家也相应的有一些改观了。作为亚洲最大的两个国家,其实我们是可以有更多合作的。但目前来看,这样的友好似乎只存在民间,挺可惜的。
这要看具体情况了,
1.公司都给你报销的话,去没有问题,不去白不去。
2.看你单子有多大,如果很大的单子,他意向又大,作为客户来说肯定是要去工厂看的,如果他死活不去,要么就是有猫腻,要么就是有另外合适的供应商
3.印度阿三和非洲佬都是难搞的主,他们都会联系n多的厂家,然后都去看。 所以除非你有把握,否则对于他们所谓的意向,还是要抱有怀疑态度。
4.广州工厂也多得是,如果你没有突出的优势,你去了最多也就是得到一个承诺。 而这时阿三的承诺,是不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