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销售顾问,你有责任以正当的态度把产品和服务卖给顾客,如此,顾客才会向你购买,况且给别人提供好的机会就是给自己创造机会。
有一个推销员上门推销化妆品,女主人很客气地拒绝了。
“不好意思,我们目前没有钱,等我有钱时再买,你看行不行?”
但这位推销员看到女主人怀里抱着一条名贵的狗,计上心来。
“您这小狗真可爱,一看就知道是很名贵的狗。”
“是呀!”
“您一定在它身上花了不少钱和精力。”
“没错。”女主人眉飞色舞地向推销员介绍她为这条狗所花费的钱和精力。
“那当然,这不是一般阶层能够做到的,就像这化妆品,价钱比较贵,所以使用它的女士都是高收入、高档次的。”
一句话说得女主人心花怒放,再也不以没钱为借口,反而非常高兴地买下了一套化妆品。
看了这个例子以后,你一定会有所启发。钱确实是非常实在的东西,没钱就没有办法买所需要的东西,所以许多推销员在“没钱”面前退下阵来,其实他们放过了许多成功的机会。
应该记住,客户嘴上说的“没钱”是极富弹性的,很可能是一种借口。
事实上,钱变不出来但可以凑出来,关键在于客户是否真的决定要买。
正因为钱在买卖当中起了关键作用,所以客户想拒绝的时候,“没钱”便是最好的挡箭牌,但这对有经验的推销员来说并不能起多大的作用,他照样让客户掏腰包。
还有一些针对“没钱,买不起”这类反对意见的应对话术:
“所以嘛!我才劝您用这种商品来赚钱。”
“所以嘛!我才推荐您用这种产品来省钱。”
也可能对方真的没有带钱该怎么办?
如果你是一位汽车销售员,常常会有顾客在店里转来转去地看车,尽管你做了大量的推销工作,他却没有带现金、信用卡和支票,不能付一笔保证金。你要是花了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进行推销,而他还这样的话,我相信你是不情愿放他离去的,因为一旦离去,他就很可能再也不会回来了。你要懂得顾客虽然嘴上说没有带钱——实际上他们却不可能两手空空地回家。
一天上午,陈先生夹着一个公文包,在店里转悠,左看看右看看,一会儿说这辆车车价太高,一会儿说那辆车款式不漂亮。最后,陈先生看中了雪弗兰汽车,却说:“我今天只是随便看看,没有带现金。”
“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你要说:“陈先生,没有问题,我和您一样,有很多次也忘了带钱。”然后,你稍稍停顿一会儿,观察到顾客有种脱离困境、如释重负的感觉——他带了钱!你接着说:“事实上,您不需要带一分钱,因为您的承诺比世界上所有的钱都能说明问题。”
接下来,你抓起顾客的手说:“就在这儿签名,行吗?”
等他签完名,你要强调说:“我这个人往往能给别人留下不错的第一印象,我知道,他们不会让我失望的。”
实际上,当你这样说时,确实很少有人会令你失望。你会发现,当你信任好人时,好人也会向你证明他们的确值得信赖。
语言的附加意义,有时候要比语言本身更有力量。
美国有一位推销员伯特,有一次为了推销一套可供一座四十层办公大楼用的空调设备,与建设公司周旋了几个月还是无法谈成,然而,购买与否的最后决定权,还是握在买方的董事会手中。
有一天董事会通知伯特,要他再一次将空调系统向董事们介绍。伯特强打起精神,把不知讲过多少遍的话又重述了一遍。但董事们反应冷淡,只是连珠炮似的提了一大堆问题,用外行话问内行人,似乎有意刁难。
伯特心急如焚,眼看几个月的心血就要付诸东流,他浑身发热。这时,他忽然想到“热”这个妙计。他不再正面回答董事们的问题,而是很自然地改变了话题。他泰然自若地说:“哟!今天天气还真热,请允许我脱去外衣,好吗?”说罢,还掏出手帕,煞有介事地擦着前额渗出的汗珠。
他的话、他的动作立刻引发了董事们的连锁反应,或许这是一种心理学的暗示作用,董事们似乎一下子也感受到了闷热难耐,一个接一个地脱下外衣,又一个接一个地拿出手帕擦汗。
这时,终于有一位董事开始抱怨说:“这房子没有空调,闷死了。”就这样,董事们再也不需要伯特推销,自动地考虑起空调的采购问题。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拖了几个月之久的买卖,竟然在短短十分钟内就获得了突破性的成功。
很显然,真正的关键在于伯特及时抓住了问题的重点,恰到好处地利用了环境提供给他的条件,并运用语言的附加意义或暗示语法,让他的话产生了极大的威力。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实用口才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