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前:
197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为355亿元;2017年,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已经达到27.79万亿元,是1978年的782.82倍。其中,进口额由1978年的187.4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15.33万亿元;出口额由1978年的167.6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12.46万亿元。
1978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81元人民币,仅为同期印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是当时世界上典型的低收入国家。
改革开放后:
2018年4月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年度全球贸易报告显示,中国商品贸易出口继续位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份额的12.8%,而中国商品贸易进口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位。
与此同时,根据2017年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中国2016年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达到1961.5亿美元,蝉联全球第二大投资国地位,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规模的比重首次超过10%。
此外,自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币正式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新的货币篮子,从而获得国际主要货币的地位。
扩展资料
中国对全球贸易增长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日益庞大的贸易规模,中国经济自身的转型升级同样对全球经济与贸易的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相关数据显示,2013—2016年,中国最终消费对世界消费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基本占据世界第一,按照不变美元价格计算,近几年的年均
据报道,海关总署日前发布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29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6.6%,进出口回稳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全年进出口有望实现两位数增长。
报道称,据统计,今年一、二、三季度我国外贸同比分别增长21.5%、17.5%和11.9%,三季度同比增速较二季度回落5.6个百分点。尽管有所回落,但三季度进出口仍属于较高水平,基数抬高的客观因素是造成三季度同比增速回落的最主要原因。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表示,三季度我国进出口同比、环比均明显增长,表明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向好发展态势得到延续,特别是今年三季度进出口值7.18万亿元,环比今年二季度增长3.5%,三季度进出口规模刷新了季度进出口规模最高纪录。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助推进口、出口增长。“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对外贸进出口整体向好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同时2013年以来,国家出台的促进外贸稳增长各项政策措施效应继续显现,也是今年外贸继续回稳向好的重要原因。
希望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可以不断不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