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贸企业出口视同内销货物进项税额抵扣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265号)规定,自2008年4月1日起,外贸企业出口视同内销货物的进项税额抵扣必须符合以下要求:(1)必须在规定认证期限内办理认证手续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否则不予抵扣。(2)必须在出口货物规定申报退(免)税的期限截止之日的次日起30天内,向主管退税的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贸企业出口视同内销征税货物进项税额抵扣证明》,并凭此证明在下一个征收期内进行申报抵扣,否则不予抵扣。(3)抵扣的进项税额必须小于或等于证明所列税额,否则不予抵扣
看一下,以上的条件你符合吗?
账务处理:
(1)商品入库时
借:库存商品等科目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一出口零退税)
贷:应付账款等科目
(2)销售确认入账
借:应收账款——国外
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视同内销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出口零退税)
(3)成本结转
借:主营业务成本——出口视同内销
贷:库存商品等科目
如何从以前的外贸转成内贸啊?
外贸企业既有出口又有内销如何账务处理,
注意采购开过来的增值税转用发票必须保证内销的和外销的分开,不然会严重影响本人的出口退税。至于帐务处理和书上是一样的。
外贸企业出口货物转内销处理如下:
1、退税部门发现外贸企业需要出口转内销处理,应填制《关于出口货物未按规定期限申报视同内销征税的通知》两份(企业一份、征收分局一份);企业自行发现出口转内销,应填制《出口货物未按规定期限申报视同内销征税申报明细表》三份(退税部门一份、企业收分局一份);
2、企业还应按“(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1+法定增值税税率)”计算填税申报表的应税货物销售额,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表一”第4栏“未开具发票“栏蓝字列,同时按“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在“附表一”第17栏用红字冲减已申的“免税货物销售额”。汇率出口当日的汇率计算。
3、企业按以上规定进行调整后,在办理纳税申报时,提供帐务调整帐页和记帐凭证复件,并加具“此件与原件相符”的意见并加盖企业公章,同时填报《出口货物未按规定期限申报视同内销征税申报明细表》一式三份给主管征收分局,主管征收经确认盖章后自留份,退回两份给企业,企业自留一份,另一份由企业办理退税申报时报送退税部门;
4、对企业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其进项税额可予以抵扣。若企业已办理退税货物转内销征税,将已退税款返纳后,该笔货物原用于退税的凭证不能退还企业,企业应填制《出口已退税货物转内销征税进项税额抵扣表》一式三份(征收分局、企业、退税部门各一份)
经退税部门加具意见后,作为抵扣依据,并将表中所列专用发票影印加具“此件与原件符”意见后,加盖企业公章。一张专用发票部分货物需视同内销征税时,企业也应填制《出口已退税货物转内销征税进项税额抵扣表》处理。
出口转内销账务处理你取得的进项税要抵扣,一般规定是把你的出口关单和相应的发票到片管那里让做一个抵扣备案,而有些地方国税麻烦就不要你备案,这个视各地的税务部门的办事流程了
你的进项可以抵,同时你的出口收入为含税价,换成不含税价,做收入,那个税就是你的销售项税
销售项-你的抵扣进项交增值税,就是这样做。
出口视同内销账务处理(1)采购出口商品时
借:商品采购—出口商品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商品验收入库时
借:库存商品—出口商品
贷:商品采购—出口商品
(3)货物报关出口,以FOB价格确认外销收入
借:应收账款—应收
外汇
账款-客户
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收入
(4)结转出口商品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出口商品
贷:库存商品—出口商品
(5)出口未申报退(免)税,按内销征税时
借:主营业务收入-出口收入
贷:主营业务收入-内销收入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一个本年,一个跨年的账务怎么处理(一)本年出口货物单证不齐,在本年视同内销征税
冲减出口销售收入,增加内销销售收入时,借记“主营业务收入——出口收入”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内销收入”科目;按照单证不齐出口销售额乘以征税税率计提销项税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
注意事项:1.对于单证不齐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在账务上冲减出口销售收入的同时,应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负数申报,冲减出口销售收入。2.对于单证不齐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已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负数申报的,由于申报系统在计算“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时已包含该货物,所以在账务处理上可以不对该货物销售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单独冲减“主营业务成本”,而是在月末将汇总计算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一次性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中。
(二)上年出口货物单证不齐,在本年视同内销征税
按照单证不齐出口销售额乘以征税税率计提销项税额,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按照单证不齐出口销售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冲减进项税额转出,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红字)”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红字)”科目;按照单证不齐出口销售额乘以退税率冲减免抵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红字)”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红字)”科目。
注意事项:1.对于上年出口货物单证不齐,在本年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在账务上不进行收入的调整,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也不进行调整。2.在填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表二)时,不要将上年单证不齐出口货物应冲减的“进项税额转出”与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混在一起,应分别体现。3.在录入“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增值税申报表专案)中的“不得抵扣税额”时,只录入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不考虑上年单证不齐出口货物应冲减的“进项税额转出”。
外贸出口0税率账务处理外贸企业0退税率应该视同内销计提增值税,如出口收入为10000元,分录如下:
借:应收账款或其他 10000
贷:营业收入 8547.01
应税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452.99
之前做账的按9%的做了相同的账务处理的话,把属于0税率的金额算出来,红色冲回,再按0税率收入金额计提销项税额就可以了。
外贸企业的免抵退的概念及账务处理?
外贸企业不实行免抵退办法,而是免退办法,上个培训班吧,没两天给你讲不清楚。
外贸企业出口视同内销如何抵扣?如果发生出口转视同内销处理的话,进项税不能随意抵扣,要去国税出口退税所办理申请,批准后才可以抵扣。
外贸企业出口及退税的帐务处理如何做?1.收到水单并且该批货物全部结汇的情况下确认收入
2.按照水单上的美圆买入价(就你说的2006.2.15当日的汇率8.2)扣除银行手续费之后的价格
3.我只说出口退税那一步吧
借:应收出口退税
贷:应叫税金-应收出口退税
跨年的出口转内销账务处理金额要是不大就冲减5月份的销售收入,要是金额很大就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直接冲减今年的收入
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问题内销你要交税的呀。 增值税发票可以抵扣的。
从“贴牌”代工到自有品牌全流程的服务
做内贸必须有自己的品牌,这既需要专业支持,又需要资金投入,外贸企业往往心中无底,之前都是给国外企业做“贴牌”代工。最大的困难就在于渠道和品牌,建立国内营销队伍、打造自己的品牌并非易事。
2.产品设计和知识产权问题
许多外贸企业虽然在产品上有一定的优势,但设计、技术、款式、甚至原材料都是国外厂家的,直接投入市场有知识产权问题。
3.销售渠道的差异
对外贸企业来讲,国内市场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既没有销售网络,也不熟悉国内消费者需求。中国外贸企业转做内销,不能再沿用外贸的订单制贸易销售体系,必须主动做品牌、做渠道,从产品提供商向价值提供商转变。内贸市场渠道建设成本高、周期长,外贸企业既缺乏经验,又没有投入的心理准备。
4.销售方式的不同
由于外贸的特点是大批量、少批次,内贸少批量、多批次的特点让外贸企业很不适应。外贸和内贸是完全不同的生意模式,外贸团队做内贸,水土不服。
5.非美元结算问题
不再用美元议价和结算是企业规避汇率损失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改用其他货币计价,尤其是人民币直接结算,涉及买卖双方交易习惯调整的问题。
6.付款方式的风险差异
对外贸易中普遍运用预付款制度、出口信用保险手段,但在国内贸易中,由于存在高额进场费、各种名目的杂费以及动辄几个月的账期,风险很大,增加了外贸企业的担忧。融资和资金回流,内贸比外贸困难得多,慢得多,风险也大得多。
外贸转内贸的市场营销将是重大变革:
首先,客户市场不同,诉求不同,核心产品的定位不同。
国际市场客户更看重质量,国内市场客户更看重价格。这样,在两个市场的产品设计、材质选择,定价,性价比上面都会有所不同。这样的话,在国内外两个不同的市场进行Google AdWords这样的搜索引擎营销广告投放时,关键字的选择就会完全不同。
关键字的选择需要紧扣产品的核心定位和当地客户的喜好和诉求。关键字出价方面也是和产品的定价和覆盖的人群息息相关的。所以这些细节上会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
其次,国内和国外不同国家的客户工作时间不同,导致营销广告投放的时间段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