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若是生产企业
1借:主营业务收入-出口免抵退税收入
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免税收入;
2该笔免抵退税转成免税的出口销售收入原来如根据征退税率之差作过进项税额转出,现在可以冲回:
借:主营业务成本(红字)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红字)
3本笔业务因改成纯免税,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第10条规定“用于免征增值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将该笔免税出口对应的进项税额全部作进项税额转出,若该笔出口对应的进项税额不好划分,可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26条规定,按下列公式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月无法划分的全部进项税额×当月免税项目销售额÷当月全部销售额临时算法,税局稽查可以全年统算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4出口货物已办理退(免)税的,在申报免税前,生产企业按《免抵退申报数据的调整》规定,调整申报数据或全额补缴原免抵退税款。2012年24号公告第九条第(三)款
2、(2)若是外贸企业
1借:主营业务收入-出口退税收入
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免税收入
注: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收入和出口免税收入都填列在附表一免税收入栏次,可以作上述账面收入调整,但申报表不用做调整
2该笔免退税转成免税的出口销售收入原来如根据征退税率之差作过进项税额转出,现在可以冲回:
借:主营业务成本(红字)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红字)
3对应采购行为的进项税原来记入了“进项税”科目,但并未真正抵扣,填报在了增值税申报表表二的待抵扣区域。根据政策,适用增值税免税政策的出口货物劳务,其进项税额(仍然)不得抵扣和退税,应当转入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注:因原来未真正抵扣,上述分录只作账面处理
4出口货物若已办理退(免)税的,在申报免税前,外贸企业及没有生产能力的其他单位须补缴已退税款;2012年24号公告第九条第(三)款
借:应收出口退税款负数冲减
贷:应交税费-增值税(出口退税) 负数冲减
借:应收出口退税款
贷:银行存款
3、以上内容就是出口退税被税局要求转免税如何处理?就为大家详细的分析到这了,相信大家通过阅读本文应该知道怎么处理了吧
一、调整中央与地方出口退税分担比例。国务院批准核定的各地出口退税基数不变,超基数部分中央与地方按照92.5:7.5的比例共同负担。 二、规范地方出口 退税分担办法。各省(区、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省以下出口 退税分担办法,但不得将出口 退税负担分解到乡镇和企业;不得采取限制外购产品出口等干预外贸正常发展的措施。所属市县出口 退税负担不均衡等问题,由省级财政统筹解决。 三、改进出口 退税退库方式。出口退税改由中央统一退库,相应取消中央对地方的出口 退税基数返还,地方负担部分年终专项上解。
法律依据:《国务院关于完善中央与地方出口退税负担机制的通知》一、调整中央与地方出口退税分担比例。国务院批准核定的各地出口退税基数不变,超基数部分中央与地方按照92.5:7.5的比例共同负担。
二、规范地方出口 退税分担办法。各省(区、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省以下出口 退税分担办法,但不得将出口 退税负担分解到乡镇和企业;不得采取限制外购产品出口等干预外贸正常发展的措施。所属市县出口 退税负担不均衡等问题,由省级财政统筹解决。 三、改进出口 退税退库方式。出口退税改由中央统一退库,相应取消中央对地方的出口 退税基数返还,地方负担部分年终专项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