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主观:
出口退税是指报关离境出口的货物进行退税,一般退的是增值税和消费税,当事人事先需要先对增值税与消费者进行缴纳,之后再根据申报单进行退税。一、出口退税额怎么计算出口货物的消费税应退税额的计税依据,按购进出口货物的消费税专用缴款书和海关进口消费税专用缴款书确定。属于从价定率计征消费税的,为已征且未在内销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中抵扣的购进出口货物金额;属于从量定额计征消费税的,为已征且未在内销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中抵扣的购进出口货物数量;属于复合计征消费税的,按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的计税依据分别确定。消费税应退税额=从价定率计征消费税的退税计税依据×比例税率+从量定额计征消费税的退税计税依据×定额税率。二、出口退税的条件(1)必须是增值税、消费税征收范围内的货物。增值税、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包括除直接向农业生产者收购的免税农产品以外的所有增值税应税货物,以及烟、酒、化妆品等11类列举征收消费税的消费品。之所以必须具备这一条件,是因为出口货物退(免)税只能对已经征收过增值税、消费税的货物退还或免征其已纳税额和应纳税额。未征收增值税、消费税的货物(包括国家规定免税的货物)不能退税,以充分体现"未征不退"的原则。(2)必须是报关离境出口的货物。所谓出口,即输出关口,它包括自营出口和委托代理出口两种形式。区别货物是否报关离境出口,是确定货物是否属于退(免)税范围的主要标准之一。凡在国内销售、不报关离境的货物,除另有规定者外,不论出口企业是以外汇还是以人民币结算,也不论出口企业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视为出口货物予以退税。对在境内销售收取外汇的货物,如宾馆、饭店等收取外汇的货物等等,因其不符合离境出口条件,均不能给予退(免)税。(3)必须是在财务上作出口销售处理的货物。出口货物只有在财务上作出口销售处理后,才能办理退(免)税。也就是说,出口退(免)税的规定只适用于贸易性的出口货物,而对非贸易性的出口货物,如捐赠的礼品、在国内个人购买并自带出境的货物(另有规定者除外)、样品、展品、邮寄品等等,因其一般在财务上不作销售处理,故按照现行规定不能退(免)税。(4)必须是已收汇并经核销的货物。按照现行规定,出口企业申请办理退(免)税的出口货物,必须是已收外汇并经外汇管理部门核销的货物。国家规定外贸企业出口的货物必须要同时具备以上4个条件。生产企业(包括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生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下同)申请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时必须增加一个条件,即申请退(免)税的货物必须是生产企业的自产货物或视同自产货物才能办理退(免)税。三、出口退税的特点我国的出口货物退(免)税制度是参考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在多年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自成体系的专项税收制度。这项新的税收制度与其他税收制度比较,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收入退付行为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按照法律规定,参与国民收入中剩余产品分配的一种形式。出口货物退(免)税作为一项具体的税收制度,其目的与其他税收制度不同。它是在货物出口后,国家将出口货物已在国内征收的流转税退还给企业的一种收入退付或减免税收的行为,这与其他税收制度筹集财政资金的目的显然是不同的。2、调节职能的单一性我国对出口货物实行退(免)税,意在使企业的出口货物以不含税的价格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是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的一项政策性措施。与其他税收制度鼓励与限制并存、收入与减免并存的双向调节职能比较,出口货物退(免)税具有调节职能单一性的特点。3、间接税范畴内的一种国际惯例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实行间接税制度,虽然其具体的间接税政策各不相同,但就间接税制度中对出口货物实行“零税率”而言,各国都是一致的。为奉行出口货物间接税的“零税率”原则,有的国家实行免税制度,有的国家实行退税制度,有的国家则退、免税制度同时并行,其目的都是对出口货物退还或免征间接税,以使企业的出口产品能以不含间接的价格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与各国的征税制度是密切相关的,脱离了征税制度,出口货物退(免)税便将失去具体的依据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得知,出口退税后是有一个额度的,该额度可以通过计算得出,一般按购进出口货物的消费税专用缴款书和海关进口消费税专用缴款书确定。
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第五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义务人自缴纳税款之日起1年内,可以申请退还关税,并应当以书面形式向海关说明理由,提供原缴款凭证及相关资料: (一)已征进口关税的货物,因品质或者规格原因,原状退货复运出境的; (二)已征出口关税的货物,因品质或者规格原因,原状退货复运进境,并已重新缴纳因出口而退还的国内环节有关税收的; (三)已征出口关税的货物,因故未装运出口,申报退关的。 海关应当自受理退税申请之日起30日内查实并通知纳税义务人办理退还手续。纳税义务人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办理有关退税手续。 按照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退还关税的,海关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退税。
出口关税怎么计算
问题一:如何算退税金额 退税额=(增值税发票金额)/(1+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
例如:货值100万人民币,增值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则:
1000000/1.17*0.13=111111.11元人民币
问题二:出口退税怎么算: 出口退税计算公式 出口退税作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外贸业务的利润来源。因此关于出口退税的核算问题成为eBay卖家关注的话题。
出口退税是指将出口货物的国内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已经缴纳的间接税与以退还的 *** 行为。
出口退税计算公式
出口退税的实质:
免、抵、退税,即对本环节增值部分免税,进项税额准予抵扣的部分在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中抵扣,抵扣不完的部分实行退税。
出口退税实质,不过是把用户的留抵进项变成现金退回给用户.而在这个同时用户的进项也被吃掉同样的数额,不能再参与以后的抵扣。
免、抵、退税计算公式
生产企业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进口料件加工复出口货物,计算免、抵、退税的基本公式为:
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 =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征税率-退税率)- 当期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征税率 -退税率)
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上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
增值税的核算
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用扣税法,即将当期销项税客抵扣进项税客后的余客为应纳税额,故增值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这就是说,增值税的核算是一种负债核算,具有代收代缴性质,并且增值税会计核算方法是由增值税的特点、政策和计算方法决定的。
核算企业需要预计应交税金的各种税金,在提取或预先收取税金时,计入该科目的贷方,缴纳时计入该科目的借方,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企业就交而末交的税金,若期末余额在借方,则表示本期企业多交了税金,或者,反映其他规定,如上期末抵扣完的进项项税额等。
核算和反映是会计的基本职能,所以要在税务局进行免、抵、退。在海关办理进出口业务。
出口退税公式
1、当出口货物的征税率与退税率一致时
应退税额=购进货物的进项金额*出口退税率=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
2、订出口货物的征税率与退税率不一致时
应退税额=购进货物的进项金额*出口退税率=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出口货物不与退税的税额。
问题三:出口退税怎么计算 退税款=5800/(1+功7%)*9%=446.15元。
你的FOB价格才相当于6000RMB?没挣什么钱么!
问题四:出口退税应退税额怎么计算? 免抵退税额=出口金额×汇率×出口退税率-免税购进原材料金额×出口退税率
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免抵税额
问题五:出口退税怎么计算 退税额的计算方法:
退税额=(增值税发票金额)/(1+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
例如:货值100万人民币,增值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则:
1000000/1.17*0.13=111111.11元人民币
问题六:怎么计算退税额 工厂和外贸公司的退税额计算方式是一工的
100000(开票价)×6.57(人民币汇率)÷1.17(增值税)×15%(退税率)=98550(退税款)
我是专业做进出口代理的,有什么问题可以咨询
问题七:如何计算贸易出口退税 「先征后退」是指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代理出口的货物,一律先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征税率征税,然后由主管出口退税业务的税务机关在国家出口退税计划内按规定的退税率审批退税。目前,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货物退税办法包括「先征后退」和「免、抵、退」税。
一、计税依据。
「先征后退」办法按照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乘以外汇人民币牌价计算应退税额。
「离岸价」(英文编写为FOB价)是装运港船上交货价,但这个交货价属于象征 *** 货,即卖方将必要的装运单据交给买方按合同规定收取货款,买卖双方风险划分都是以货物装上船为界限。因此,FOB价是由买方负责租船订舱,办理保险支付运保费。
最常用的FOB、CFR和CIF价的换算方法如下:
FOB价=CFR价-运费=CIF价×(1-投保加成×保险费率)-运费
因此,如果企业以到岸价格作为对外出口成交的,在货物离境后,应扣除发生的由企业负担的国外运费、保险费佣金和财务费用;以CFR价成交的,应扣除运费。
二、计算方法
1、一般贸易
(1)计算公式: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征税率-当期全部进项税额
当期应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税率
(2)以上计算公式的有关说明:
①当期进项税额包括当期全部国内购料、水电费、允许抵扣的运输费、当期海关代征增值税等税法规定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
②外汇人民币牌价应按财务制度规定的两种办法确定,即国家公布的当日牌价或月初、月末牌价的平均价。计算方法一旦确定,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更改。
③企业实际销售收入与出口货物报送但、外汇核销单上记载的金额不一致时,税务机关按金额大的征税,按出口货物报关单上记载的金额退税。
④应纳税额小于零的,结转下期抵减应交税额。
问题八:什么是出口退税?怎么计算退了多少税?流程怎样? 出口退税在于鼓励出口货物的一种退还间接税(我国是增值税,消费税两税)的一种税收措施
我国出口货物税收政策分为
1、出口免税并退税(指出口环节不征两税,并对货物在出口前实际承担的税收负担,按规定的退税率计算后退还)
2、出口免税不退税(不退是因为适用这个政策的出口货物因在前一道生产、销售环节是免税的,出口时该货物的价格本身不含税,当然不必退税)
3、不免也不退税(指对国家限制或禁止出口的某些货物的出口环节视同内销环节,照常征税)
退税计算方式分为用于自营和委托出口自产货物生产企业的“免抵退”的计算方法和用于收购货物出口的外(工)贸企业的“先征后退”的计算方法,有点篇副,最好找个例题来了解比较直观
流程就是出口企业在货物报关出口之日(以出口货物报关单上注明哗出口日期为准)的90日内,向退税部门申报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手续。逾期不报,除另有规定外或特殊原因经市级以上税务机关批准外,都不再受理该笔出口退免税申报。具体需带资料,退税部门会给予清单。
问题九:出口退税该怎么计算? 要点:汇率、退税率、征退税率差(计算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留抵税额
出口退税,退的是进项税额(留抵税额),很多人忽视了这一点,以为只要知道了出口收入、退税率,就可以退税,这是错误的!
1、出口收入的确定
出口,报关单一般载明的是外汇金额,退税,税务要求的是以人民币计价,因此,汇率的确定,要符合税务的要求。通常情况下,以当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首日外汇牌价为准(而不是结汇时的汇率)。出口收入=出口外汇金额*汇率
2、退税率,海关有具体规定
3、征退税率差
出口货物,征税率,一般是17%,征退税率差,是指征税率与退税率的差,用于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做进项税额转出。
4、留抵税额
出口企业,只有出现进项税留抵税额,才可以退税。
5、出口收入,免税。
根据以上情况,分别举例如下:
A、某外贸企业,购进一批货物,价值100000元,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为17000元。2014年3月5日报关出口,价值19100美元。该货物退税率为13%。(查,当月外汇牌价611.9:100),当月收齐单证。
1、出口记账收入:19100*6.119=116872.90
借:应收账款 116872.90
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收入 116872.90
2、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做进项税额转出:116872.9*(17%-13%)=4674.92
借:主营业务成本 ――出口成本 4674.92
3、进项税留抵税额:17000-4674.92=12325.08
4、计算出口收入可退税额:116872.90*13%=15193.48
5、留抵税额与出口可退税额进行比较,应退税额即:两者较小的那个数。此例为 12325.08
出口申报得到核准以后,做退税处理:
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12325.08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销项税额2868.4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15193.48
6、收到退税
借:银行存款 12325.08
贷:应收补贴款 12325.08
某生产企业,2014年3月5日报关出口货物一批,价值19100美元。该货物退税率为13%。(查,当月外汇牌价611.9:100),当月收齐单证。该企业本月进项税额共计21500元,无销项税额。
1、出口记账收入:19100*6.119=116872.90
借:应收账款 116872.90
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收入 116872.90
2、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做进项税额转出:116872.9*(17%-13%)=4674.92
借:主营业务成本 ――出口成本 4674.92
3、进项税留抵税额:21500-4674.92=16825.08
4、计算出口收入可退税额:116872.90*13%=15193.48
5、留抵税额与出口可退税额进行比较,应退税额即:两者较小的那个数。此例为 15193.48
出口申报得到核准以后,做退税处理:
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15193.48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15193.48
6、收到退税
借:银行存款 15193.48
贷:应收补贴款 15193.48
7、本月留抵税额大于退税额的部分,可以继续做为留抵税额,在下期抵扣或退税。...>>
问题十:出口退税如何计算 首先要明确:1、出口销售开的发票是《出口商品销售统一发票》,根据出口售价开具,开票金额的货币单位为外币。2、只有内销才开17%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内销的金额为含税金额,即,增值税发票上的价税合计金额。3、关于出口退税款,那是我们在出口货物时,海关总署、税务机关为鼓励出口,对达到退税条件的货物实行的补贴。这款项由出口企业收取。
1.出口关税之从价税:
根据进出口货物的价格来计算税款的出口关税称为从价税,但是此处所提到的价格并不是货物的成交价格,而是完税价格。计算公式分别有:(应征出口关税税额=出口货物完税价格×出口关税税率)、(出口货物完税价格=FOB-出口关税)、出口货物完税价格=FOB÷(1+出口关税税率)。
2.出口关税之从量税:
根据进出口货物的计量单位来计算税款的出口关税,称为从量税。这个出口关税在计算之时相对简单,并且税额也不会跟着产品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其计算公式为:(应征出口关税税额=货物数量×单位税额)。
中国海关规定:纳税义务人应在海关做出征收决定后的7日内缴纳税款,当中法定节假日和周末不计人天数。一旦纳税义务人逾期缴税.即构成了关税滞纳,海关将对纳税义务人征收关税滞纳金。关税滞纳金是指在关税缴纳期限内没有按时缴纳关税的纳税人,被海关征收一定税额的一种行政行为。其中,滞纳金的具体金额要根据滞纳天数来决定,计算公式如下:(关税滞纳金金额=滞纳关税税额×滞纳金征收比率×滞纳天数)。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用本法。
第三条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第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