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份以来,纺织行情可谓是“惊喜”不断,频频出现“原料涨价”“坯布缺货”“印染爆仓”等消息,内、外贸相继有百万米订单下达,十分符合“银十”的旺季氛围。但经历了疫情洗礼的纺织人,还是对未来怀抱着些许不安和不确定性。如今的这波行情是暂时性的好转,还是迎来了真正的全面性好转?
双十一下单基本结束,市场火爆依旧
十月份以来,下游订单明显增多, 江浙地区织机开机率已经回升至8-9成,不少企业表示,双十一订单已经基本结束,不管是贸易商还是织造厂家,手头或多或少都有订单在执行,多则能做到年底,少则也有1个月左右的量。
一家拥有135台喷水织机的厂家透露道:“目前织机已经满开,现在主要是做迷彩面料,是外贸单,大概能做到12月底。”一家做四面弹、拉毛布的工贸一体企业也透露:“我们有100台织机,现在订单可以做到年底,是内贸单,产品以四面弹为主。”
从染厂方面也可以看出市场还是比较火爆的,盛泽地区一家染厂透露:“现在做的基本都是市场货, 交期一般都要半个月以上 。”无独有偶,贸易商也深有感触,一家做工作服面料的工贸一体企业表示:“ 现在染厂还是处于爆仓状态,压卡都要一个星期,主要我们做的染厂市场货多,我们的订单货送进去都要敲飞快单才能赶着出来,一般交期都要25天,染费涨了点,主要是涨在加急的那部分。 ”
面料价格上涨,利润情况好转
除了订单数量增多,10月份以来面料的价格和利润也比前期有所好转,在慢慢与去年拉近,一位主营四面弹、T400的布老板透露: “这个月原料涨价了,我们的成品价格上涨了1元/米左右,利润跟去年基本持平了 。”一位做人丝、天丝、醋酸布的贸易商表示:“ 与去年相比现在的利润大概低5%左右 。”一家主营麂皮绒的企业负责人表示:”现在的利润好多了,前一段时间只能保本,比往年还是差点的,以前最好的时候产品利润能达到20%,现在最多就10%了。“
之前有不少厂家为了维持工厂的运转而选择抛货回笼资金,而现在随着行情的好转,抛货现象已经少了很多,更多的是涨价单,有不少布老板表示是表示是因为原料涨价,面料才会有所上涨,涨幅并不大,而若后期行情走淡,原料跌价,这部分涨价可能又会跌回去,所以趁着这段时间争取多去掉点库存。毕竟还有3个月就要过年了,今年内、外贸客户账期都不可避免地延长了,一般都在2-3个月,有些在3个月以上,甚至半年、一年。如果年底尾款要不回来,那工人工资、水电、房租还得付,现金对于纺织行业来说尤为重要。
综合来看,现在市场上比较火的还是一些秋冬面料,像尼丝纺、T400、T800、四面弹等,除了秋冬面料,部分春夏面料也开始启动,像一些主营仿真丝、天丝的厂家也表示最近客户开始下单了。 虽然双十一的下单基本结束,目前的行情还是处于稳步向上发展的态势。
欧洲疫情二次爆发,多国取消圣诞市场
虽然现在国内行情回暖,但是这几日海外市场却风波不断, 欧洲地区首当其冲,疫情二次爆发,出于防疫考虑,德国纽伦堡、法兰克福、爱尔福特以及法国斯特拉斯堡、捷克布拉格等地宣布取消今年的圣诞市场。
因此对于涉及欧洲市场的布老板来说,下半年的外贸市场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取消、暂停订单的情况有很大的几率会再次发生,在采访的过程中,有一位老板表示,由于欧洲部分国家封城,已经取消了一些大单。因此,在接下去的时间内,布老板还是要做好风险把控!
港口拥堵严重!纺织企业“有单不敢接”—全球供应链面临巨大威胁
关于国外纺织订单大量回流一事,我觉得这批订单能让我们的外贸工厂暂时的资金缓解。但是长时间的话还是要根据我们外贸工厂的这种资金架构来说的,因为对于很多的外贸工厂来说,今年的疫情确实给自己工厂带来了不小的打击,那么如果说想让自己的工厂继续存活下去,肯定是要有后续的方法和操作的。但是现在的外貌纺织订单回流,其实是给了一个很好的缓冲期,那么我们外贸工厂今年可以暂时的稳定,下一年或者是后续会有什么样的情况的话,也还是可以想办法的,所以我们外贸工厂今年的整个情况的话可能会比预计中要好很多。
对于整个外贸行业而言,其实不仅仅是外贸工厂更多的是外贸公司,对于他们的冲击力度也是比较大的,今年的疫情情况,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打击,但是对于整个的行业来说,即便是有这种打击,也应该坚定地走下去,因为整个外贸的话必定会在之后进行一片新的改革。
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这样的改革无疑是促进了外贸更有力的发展,那么外贸公司将会有更新的政策,或许会比之前还要优惠加大整个国家的生产力度和整个世界货币的流通都是很正常的。那么我们外贸公司现在就是考虑怎样存活下去。
对于整个外贸公司或者是工厂企业而言,他们现在所面临的就是资金的问题,国外纺织订单大量回流,其实是让我们外贸工厂暂时资金得到了缓解。但是后续的一些外贸工厂是否能够有长期的订单,还存在于自己的能力,那么我们就需要考虑自己的工厂是否有能力去接受更高的外贸订单,其实这种事情,对于我们外贸工厂而言,其实是比较好的。
目前,多地港口拥堵再次加剧,全球350多艘货轮正排队等待卸货。有媒体称,当前反复的疫情或许会让全球海运系统面临65年以来最大的危机。
全球港口拥堵日益严重
A股港口航运公司业绩见喜
据外媒报道,截至目前,353艘集装箱货轮正在全球各地的港口外排队,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
国内方面,8月11日宁波舟山港出现散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后,梅山港区关闭,梅山港区船舶已经调整至其他港区作业,停泊在中国东南沿海城市厦门的集装箱船数量从本月初的6艘增至24艘,国内港口拥堵也正在加剧。
分析认为,疫情期间各国加强边境管控,传统供应链受到影响,各地民众网购需求却大幅增长,导致海上货运量激增,港口应接不暇。除了疫情外,全球港口基建老旧也是造成货轮拥堵的重要原因。对此,中运海控方面人士表示,港口的自动化改革无疑将是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而对于航运公司来说,实施数字化改革,同样能提高港口装卸效率。
海运港口严重拥堵,致使部分航线海运价格暴涨逾10倍。在业内人士看来,航运业的火爆行情将会持续至今年年底,而明年的市场则仍需观察。得益于航运业火爆的行情,我国航运业上市公司2021年上半年业绩出现了大幅增长,8月以来港口航运板块累计涨4.31%。据梳理,盐田港、渤海轮渡、长航凤凰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49.99%、9441.50%、630%;中远海控、宁波海运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3162.36%、500%-750%。中信建投表示,三季度集运超级旺季已经开启,舱位需求不断推高,供需严重失衡导致的单边市场格局仍将持续,优质港口具备配置价值。
全球供应链面临巨大威胁
港口拥堵,是全球供应链“紊乱”的核心瓶颈。据统计,由于全球约42%的 出口 来自亚洲,亚洲市场的混乱有可能扭曲全球供应链。受变异新冠病毒“德尔塔”影响,亚洲多国面临新一波疫情,造成不少工厂和港口瘫痪,冲击全球供应链。
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对新华 财经 表示,海运对全球供应链的“威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海运运价持续高企,推升全球供应链运输成本;从2020年5月以来,全球集装箱运价指数已经大幅上涨接近4倍;另一方面,运力紧张,导致全球贸易供给受限。海运运力短缺,与在航运力接近打满、新增运力严重不足,以及多个重要港口出现“用工荒”、海员数量大减等密切相关。
展望未来,随着欧美 进口 需求维持高位,行业新增运力严重不足、海员缺口持续存在,叠加油价高位,海运运力或持续紧张、运价位居高位。
不少国内外零售商表示,由于持续的供应链中断,他们正面临库存短缺的问题,由于成本有所增加,被迫将部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以耐克公司为例,公司发出警告,在越南制造的耐克运动鞋可能面临断货风险。2021年第二季度,耐克在美国的海运进口中,有49%来自越南。耐克首席财务官弗兰德(Matt Friend)称,当前消费者需求超过市场供给,库存水平正在减少。该公司预测在2022财年里,供应链延迟以及物流成本高涨等问题将持续存在。阿迪达斯日前警告称,到今年年底,受到供应链约束可能使其销售额损失高达5亿欧元(约合38亿元人民币)。
我国传统支柱产业纺织业现状如何?
对于海运涨价,外贸企业可以说是抱怨声一片。例如影响较大的行业之一——纺织行业,除了承受持续上涨的海运价格,而且面临高价仍然订不到舱位的现状。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罗志恒在采访中指出,对于外贸企业而言,海运作为国际贸易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海运价格持续攀升,压缩外贸企业的利润。今年海运市场一箱难求,由此导致企业难以按时履约、延期交付导致库存积压,企业现金流紧张。特别是对于纺织企业,本身 劳动密集 型企业毛利率低,今年同时面临海运物流上涨、人民币汇率波动与 大宗商品 带动原材料上涨三重压力,容易出现“有单不敢接、出口不盈利”的威胁。
赵伟也强调,纺织出口后市取决于“替代效应”的影响。对于纺织企业而言,在运价的议价能力较弱,其盈利能力容易受到海运运价的侵蚀。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今年以来产能修复较快,特别是纺织产量已经超过疫情前水平;产能修复下,越南的出口增速较快,前7月出口两年复合增速12.1%,已经超过疫情前水平。越南等生产型国家的产能修复、出口份额回升,会导致中国的“替代效应”衰减。
武汉 科技 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目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集中于欧美日市场,随着这些国家疫苗接种率提高和群体免疫常态化,其纺织类防疫品进口明显下降。随着全球疫情防控逐渐进入常态化,疫情相关物品的贸易需求减弱,许多制造业国家重新启动生产,届时国内纺织品业将受冲击。
某纺织企业负责人对新华 财经 表示,持续走高的运费让人心惊,全球港口拥堵,仓位紧缺,运力下降,货物出不去,尾款回不来,工厂爆仓、资金持续占用……仿佛看到了全球脆弱的供应链可能随时崩盘,企业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着手从出口转内销。此外,他直言,港口非正常拥堵、订单时不时被“爽约”,将会严重打击市场对未来纺织行情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