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编:50000
宣化区位于北纬40°37′,东经115°03′,东南近临首都北京150公里,西连晋蒙。宣化区辖7个街道、1个镇、3个乡:天泰寺街道、皇城街道、南关街道、南大街街道、大北街街道、工业街街道、建国街街道、庞家堡镇、河子西乡、春光乡、侯家庙乡。
宣化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北依明长城,南跨桑干河,腹穿洋河与京包铁路。经济以农业为主,金、铁等矿物质资源丰富。近年工业发展较快,材料试验机厂生产的试验机,多次获部、省科技成果奖。文物古迹有明长城,柏林寺,小白阳古墓群及西阳城遗址等。
战国、秦汉时,天下分36郡,宣化属上谷郡。唐代始置武州和文德县(州县同治),明代为宣府镇,清朝改为直隶省宣化府。解放后,曾属察哈尔省,置宣化市,后改属河北省,直到1963年改市为区,属张家口市。
全区总人口为41万人(户籍人口数39.4万人),其中非农产业人口33.9万人,辖区面积为264.2平方公里。 宣化虽地处燕山丛中,但地势平坦开阔,汇集洋河、柳川河、龙洋河三大水系,水力资源丰富,属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7.6℃。
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已发现有开采价值的矿藏达数十余种,煤炭、铁矿石、黄金、膨润土、辉绿岩、富钾页岩、白云岩等储量丰富,城区东郊的宣东二矿煤矿年产原煤30万吨,远景年产原煤100万吨。
全区GDP完成118.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6亿元,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21.51亿元,宣化区鼓楼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1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05元。
经济发展
工业:基本形成了一个以冶金、机械制造、酿酒、电力、化工等行业为骨干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全区民营企业有830户,从业人员2.01万人,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近千户。
农业:宣化系城郊型农业,以种植蔬菜、葡萄为主,初步形成以精、细、特蔬菜为主导产业,以白牛奶葡萄等鲜食果品为特色产业的两大产业格局。蔬菜种植面积达2.5万亩,年产量达12.1万吨。已有800年栽培历史的牛奶葡萄久负盛名,种植面积5000亩,年产量达1220多吨。2003年,农业总产值达1.42亿元,农业增加值0.77亿元。
财贸金融:宣化古有“商埠”之称,改革开放以来,宣化商贸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市场繁荣,购销两旺。2003年全区社会消费品总额达到12190万元,居全市前列。全区营业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场达16个。同时,宣化还拥有四星级宣化宾馆和宣化裕华大酒店、宣化得月楼等多家高档次餐饮名店,为宣化的开放开发提供便利,创造条件。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全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发展到15263户,从业人员达27720人,产值达到15970万元,营业额72670万元。辖区内有中行、人行、工行、农行、建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可办理国内外一切资金往来业务。
社会事业
交通通讯: 宣化距首都机场仅150公里,110、117和207国道广连全国,京包铁路穿境而过,宣大、丹拉、京张三条高速公路在这里交汇。全区公路硬化率达到95%以上。通讯发达,拥有装机容量10万门的国际国内程控电话网,实现了区、乡镇、村三级与国内数字直拨通讯,移动电话使用户数达7.8万户。
文教科技: 全区设有文化馆、图书馆、剧场、**院等文化机构,建有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各一座,家庭电视和闭路电视普及率达98%以上。全区共有完全中学3所、纯高中1所、初级中学15所、小学49所,幼儿园39所,在校学生达43058人;学龄前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生升学率达100%,全部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教育普及率100%,脱盲率100%。另有中等职业成人学校9所,军地高等学校3所。全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959名,其中、高级职称1855名。1995年以来,共获省级科技进步奖8项、市级30多项。
体育卫生:有武术、足球、棋类、乒乓球等11个体育协会,业余体校1所。近年来,全区获全国性各类奖励40多项,省级奖励100多项。全区有医院17个(不包括部队医院),总床位数达到1365张。
社会保险保障:保险业务已有财产险、人寿险等4个险种,承保金额30多亿元,职工劳动保险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区有社会福利院1所,敬老院4所,共收养150人。社会福利厂13个,固定资产10242万元,年产值12055万元。
旅游资源
京西第一府旅游区文物古迹众多,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清远楼、镇朔楼及辽墓壁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拱极楼、察哈尔省民主政府旧址、五龙壁砖雕、旧城垣、时恩寺及辽代壁画墓群二区。此外,还拥有一批如立化寺塔、大北街的马宅和都司街的南宅四合院、六中院内的“武庙”大殿、按院街内的张自忠将军故居、慈清西行时的行宫等人文旅游资源;有9个“京西第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京西第一钟楼——清远楼、京西第一鼓楼——镇朔楼、京西第一墓——下八里张世卿墓、京西第一砖雕——宣化五龙壁砖雕、京西第一日僧塔——立化寺塔、京西第一石塔——柏林寺石塔以及宣化拱极楼、九龙壁等景观,丰富精深的古城文化、建筑文化、佛教文化、辽代墓葬文化,使人在游览的同时增长见识,开间视野,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怀,增进身心健康。游客在这里可以观赏宣化古城的雄姿,体验塞外古城的风土人情。
宣化为历代军事重镇。有“京师锁钥”、‘析京屏翰”之称。《宣化府志》记载:“宣化全境,飞狐、紫荆控其南,长城独石枕其北,居庸屹险干左,云中固结于右,群山叠蟑,盘踞峙列,足以拱卫京师。”明代为九重镇之一,因其地理位置重要和屯兵最多,号称“九镇之首”。从明英宗开始,朝廷向宣府派遣级别高于都指挥使的镇守总兵,佩镇朔将军印,原万全都司最高长官,正二品大员都指挥使,也直接隶属总兵调遣。宣化府军事工事坚固。历代修筑墩台 1948座。据志书记载,仅唐、宋、明、清四个朝代,北方部落经宣化南入的较大战争就达70余次。乾宁元年(894年),太原李克用大举出兵攻幽州,并占领武州。元太祖八年门刀3年),铁木真率兵攻陷宣德。明永乐八年至二十二年(141~1424年),明成祖朱橡五次北伐,驾巡宣府镇地。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蒙古族瓦剌答部也先入侵宣府;崇帧十七年( 644年)三月,李自成率兵攻破宣府,巡抚未之冯-,总兵王承允迎降。在宣化历代战役中涌现出了一批如于谦、杨洪、罗亨信等文武兼备、忘身爱国的忠烈之士。
宣化是文化教育中心。嘉靖七年门528年),建立上谷书院。嘉靖三十五年(175年),开设柳川书院(今宣化一中)。清末民初,文化教育迅速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仁人志土。宣化是内地同蒙古进行商品交换的集散地,素有“陆路商埠”之称。明嘉靖年间,宣化开设“马市”,官方以布帛易锡靶马匹、皮张。隆庆元年门567年),宣大总督王崇古再开市场。万历年间,民市已具相当规模。清朝统治稳定后,贸易又趋繁荣。大德泉缸房、太和-店、朝阳楼饭店、-裕茶店、四和顺茶铺等均在这一时期开张。光绪年间,山羊皮褥一度成为宣化销往外地的-商品,并曾向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出口。宣统h年(191年),宣化商号达160余家。
宣化是葡萄城。宣化白牛奶葡萄,已有近千年的种植历史,为河北省名牌产品。传说宣化葡萄的种植来源于张赛。据史料记载,唐朝始种,辽金时推广,明清时全盛。宣化白牛奶葡萄色泽绿中泛乳白,如碧玉晶莹耀眼,脆嫩欲滴,且皮薄肉映汁丰,味道清甜爽口,素有“刀切牛奶不流汁”的赞誉。明、清时期,被列为皇家贡品。1905年和 1922年两次在巴拿马国际物产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旅游景点:
宣府镇(今宣化城区)建于明代,是我国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城区,特别是镇朔楼(鼓楼),清远楼(钟楼),拱极楼很有特色。建于南北中轴线正中的钟楼(清远楼)有“第二黄鹤楼之美誉”。楼下十字拱门,上悬巨钟重万于斤,据说40里外可闻钟声。
钟楼南面是鼓楼(镇朔楼)。是河北省少存的门楼建筑之一。乾隆亲书的“神京屏翰”匾额,悬挂在镇朔楼上。
宣化辽墓在市宣化区下八里村。为辽检校国子监祭酒兼监察御史张世卿的墓。由墓道、墓门和前后二室组成,室内壁画有80平方米,分布于墓室四壁和顶部,绘出行、伎乐、宴饮等活动,描写了墓主人生前是的豪奢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墓顶绘彩色星象图,它是以中国古代二十八宿为主,吸取古代巴比伦黄道十二宫之说,组成中外合璧的星图。壁画内容丰富,彩色鲜艳,年代准确,为我国已发现的辽代壁画中所少见。
2020年11月25日,水利部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宣化区上榜。
2020年6月,宣化区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晋察冀片区)。
2017年12月27日,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确定宣化区为2017年河北省特色产业名县名镇河北省工程机械装备产业名区。
河北省168个县市区面积排行榜
邮编:454100
温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因境内有温泉而得名,属于焦作市。面积为462平方千米,人口为41.9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3°C,年降水量552.4毫米,无霜期210天。本区是重要得塑料凉鞋、小五金生产基地。工业形成了机械、电子、化工、医药等10大支柱产业。主要土特产有山药、地黄、银菊花、牛膝。名胜古迹有慈胜寺、司马懿故里、“春秋盟书”等。
温县地处豫北平原西部,南临黄河,北依太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闻名中外的太极拳发祥地,三国著名军事家司马懿的故里。盛产的山药、地黄、银菊花、牛膝“四大怀药”享誉中外。全县总面积462平方公里,辖262个行政村,总人口41.9万人。
交通运输
焦作的旅游交通条件极为便利。焦作是河南省交通发达地区之一,焦新、焦枝、焦太铁路穿境而过,东接京广,南连陇海,北至太原;焦郑、焦晋高速公路和焦作黄河公路大桥与国道融会贯通,与地方路网纵横交错,与省会郑州、中岳嵩山、古都开封、洛阳、山西晋城之间的行程均在百公里以内。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公路干线有106、107、310等国道。洛阳一郑州一开封、 北京---郑州—漯河高速公路已建成,许昌一漯河,许昌一平顶山,三门峡--洛阳,开封一商丘也已列入建设计划。郑州东站是全国最大的集装箱中转站之一,五条国际集装箱运输线路从郑州直通上海、九龙、连云港、天津、青岛港口。公路四通八达,通车里程达5.5万公里。
经济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温县的工业、农业、电力、交通、邮电、商贸及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投资环境更加优越。工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拥有机械制造、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制鞋、五金、医药为主的支柱产业,形成了有资源、有市场、有产品、有效益、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近年来,温县强力实施“兴工强县”战略,坚持扶优育强、项目带动,加快了工业化进程,加之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温县已成为黄河岸边一颗璀璨的明珠。
温县美食
特色菜——小煎牛柳,焦作市区最有名的烧饼——靳贤书烧饼,是以制作人的名字命名的。其烧饼具有制作精细、配料严格、合理、黄焦酥脆不变形、不发硬的特点。此烧饼有10多个品种,大致可分四类:(1)大油酥(2)糖油酥、南豆油酥、山楂酥、水晶酥同属一类。(3)肉油酥(4)三角酥。靳贤书烧饼有几十年的历史,风味独特、享有盛誉,1980年在郑州举行风味小吃展销时,被评为名味小吃,受到日本、德国、美国外宾的好评。焦作最有名的延陵大葱 修武县延陵大葱,是以修武县王屯乡的薛延陵、贾延陵、张延陵、郜延陵、王延陵、夏延陵、祝延陵、芦延陵、李延陵等九个自然村为主要产地。大葱的特点是脖短、头大、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最大者,一棵竟有1.8斤重。一刀切下能自动崩开形成花状。细品其味,生葱是由甜到香,熟葱则香、浓、鲜兼而有之,实为调味佳品。焦作亿万饭店于1997年开业,是集住宿、餐饮、娱乐、商务、会议中心、商场、旅游等为一体的中外合作大型综合性服务企业,是焦作市首家四星级旅游涉外饭店。饭店地处焦作市交通、商业、文化中心,对面是市长途汽车站,距市火车站1公里,驱车2小时即可到达郑州国际机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行政区划
温县辖7个镇、3个乡:温泉镇、祥云镇、番田镇、黄庄镇、赵堡镇、南张羌镇、武德镇、岳村乡、招贤乡、北冷乡。共有262个行政村、5个社区。县人民政府驻温泉镇黄河路55号。
温泉镇 面积:62平方千米 人口:76340人 邮编:454850 代码:410825100
是县政府所在地。2006年,辖5个社区居委会、29个村委会:尚武居委会、怀源居委会、弘达居委会、崇仁居委会、青峰居委会、建设街村、新建街村、永兴街村、工茂街村、福利街村、马道街村、南大街村、育才街村、北新街村、东关街村、张圪当村、前上作村、后上作村、东梁所村、西梁所村、前东南王村、后东南王村、小南张村、刘门庄村、柴门庄村、郑门庄村、觉世头村、西南王村、东张王村、中张王村、西张王村、张庄村、滩王庄村、滩陆庄村。镇政府驻温泉路11号。
因原境内有温泉而得名。1956年建城关镇;1958年改城关乡;1958年8月改城关人民公社;1960年温沁合县,原县城改温泉镇;1961年复置温县和城关人民公社;1983年改城关镇;1986年改为温泉镇。
祥云镇 面积:67.8平方千米 人口:54000人 邮编:454881 代码:410825101
2006年,辖33个村委会:祥云镇村、东南王村、大尚村、喜合村、张寺村、作礼村、薛肇村、王肇村、关肇村、晁肇村、留尚村、古贤村、夏庄村、罗坡底村、苏庄村、阎庄村、赵马村、吴丈村、大玉兰村、南贾村、北贾村、李肇村、太康村、王羊店村、盐东村、麻峪村、平王村、西沟村、王坟村、石渠村、下石井村、北冶村、裴岭村。
因镇政府驻地在祥云镇村,所以称祥云镇。据传,南朝宋时避难王子途经此村休息,得名难王,转称南王。尔后,历代因之。清初为南王镇。康熙年因与镇东派生村相区别,叫西南王。民国时改西平镇。1949年为纪念革命烈士张祥云,改今名。1958年为祥云镇公社;1983年为祥云镇乡;1993年为祥云镇。
番田镇 面积:67平方千米 人口:51000人 邮编:454892 代码:410825102
2006年,辖42个村委会:番田村、王庄村、原庄村、白沟作村、郑庄村、西小吴村、蔡庄村、小金香村、大金香村、段村、三陵村、范庄村、大吴村、宋村、秦庄村、东口村、余村、前峻山村、后峻山村、东小吴村、后杨磊村、孙郝庄村、刘谢村、王太保村、王薛村、南镇村、前杨磊村、北孟村、南孟村、树楼村、殷庄村、前北马村、后北马村、刘马庄村、东留石村、西留石村、东城外村、西城外村、南张伦村、西南马村、王张伦村、三张伦村。(刘庄、马庄、焦张伦、贾张伦、杨张伦、闫庄、郑庄、孙村、郝庄、张庄、祁庄11个自然村。)
因镇政府驻地在番田村,故取名番田镇。1958年成立番田公社;1983年改成番田乡;2000年改为番田镇;2005年10月与杨垒镇合并成番田镇。
黄庄镇 面积:69平方千米 人口:58000人 邮编:454893 代码:410825104
2006年,辖48个村委会:黄庄村、康庄村、东留村、西留村、东虢村、西虢村、林村、林李庄村、南韩村、白庄村、东韩村、西韩村、东高肇村、西高肇村、北镇村、珍珠村、卫村、西郭村、东郭村、郭李庄村、买庄村、耿庄村、西林肇村、牛林肇村、前张庄村、后张庄村、阎杨门村、卜杨门村、余杨门村、东林肇村、常庄村、东宋庄村、西宋庄村、徐吕村、蒲被村、姚庄村、董杨门村、郑杨门村、訾杨门村、任杨门村、前崔庄村、后崔庄村、刁李庄村、米庄村、西王村、东王里村、西王里村、南王里村。
因镇政府驻址在黄庄,所以称黄庄镇政府。据传,明朝前称前东留;明初,黄信由山西洪洞县迁来,改名黄岗。后因洪涝冲村,西搬小史庄,后改今名黄庄。1958年为黄庄公社;1983年称黄庄乡;1996年改为黄庄镇;2005年11月,林肇乡并入,仍称黄庄镇。
武德镇 面积:47平方千米 人口:44537人 邮编:454863 代码:410825105
2006年,辖27个村委会:武德镇村、西张计村、吴卜村、慕庄村、新村、宋冯蔺村、胡冯蔺村、田冯蔺村、马冯蔺村、北保丰村、广庄村、宋庄村、东张相村、西张相村、花园头村、西街村、中街村、北街村、东街村、南街村、亢村、西冷村、苏王村、东徐堡村、西徐堡村、大善台村、南善台村。镇政府驻武德镇村。
秦时,秦始皇东巡,路经此地,立武德县,自以武德定天下,而得名。春秋时代叫古州城;秦时立武德县;到汉高祖时复立为郡;隋朝时废郡改县,属怀州管;宋熙宗年间改县为武德镇;金时沿用属乐南路怀州;明、清属怀府。1945年8月由沁阳县划归温县治;1962年建立武德镇公社;1983年改为武德镇乡;2005年11月撤销徐堡镇、武德镇乡,新设置武德镇,辖原徐堡镇、武德镇乡的行政区域。
赵堡镇 面积:55平方千米 人口:43000人 邮编:454865 代码:410825106
2006年,辖22个村委会:赵堡村、西水运村、南孟丰村、北孟丰村、南保丰村、郑老庄村、大黄庄村、小黄庄村、东辛庄村、西辛庄村、陈沟村、刘圪当村、陈辛庄村、辛堂村、西马村、中马村、东马村、北平皋村、南平皋村、军地滩村、东平滩村、汜水滩村。镇政府驻赵堡村。
相传,春秋时晋国大将赵洁在此筑堡,人称赵堡。1948年设赵堡为三区(由南张羌迁来);1955年设赵堡中心乡;1958年设赵堡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赵堡乡;1993年改为赵堡镇。
南张羌镇 面积:32平方千米 人口:26800人 邮编:454864 代码:410825107
2006年,辖15个村委会:南张羌村、北张羌村、常店村、马庄村、大渠河村、北渠河村、南渠河村、朱沟村、段沟村、陆庄村、卫沟村、杨沟村、冉沟村、徐沟村、朱家庄村。
因镇政府驻地在南张羌,故称南张羌镇。相传,东周晋国有一官居大夫的武将,名“张羌”殒命于温,被晋君封葬于此,修张羌冢。南、北张羌村由此产生。清初称太平乡;清宣统元年为东区;1930年称二区;1945年改为三区;1958年属赵堡人民公社;1962年析出成立南张羌公社;1983年11月改南张羌乡;1999年12月撤乡建镇成立南张羌镇。
岳村乡 面积:26平方千米 人口:22393人 邮编:454850 代码:410825200
2006年,辖19个村委会:岳村、前秦岭岗村、后秦岭岗村、三家庄村、牛洼村、吕村、韩郭作村、西郭作村、赵郭作村、裴昌庙村、五里远村、边沟村、方头村、杨庄村、西坡村、东坡村、贺村、西关白庄村、东关白庄村。
1958年为城关乡;1962年岳村由城关乡中析出,成立岳村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岳村乡。
招贤乡 面积:31.14平方千米 人口:23329人 邮编:454882 代码:410825201
2006年,辖16个村委会:西招贤村、东招贤村、西辛村、中辛村、东辛村、古城村、安乐寨村、上苑村、护庄村、单庄村、小营村、郑庄村、河西村、龙渠新村、太涧新村、仓头村。乡政府驻西招贤村。
西周时,招贤为苏国中心;汉封河内郡,名曰孝敬里;魏晋时,司马懿、司马昭曾在此设招贤馆,后改名招贤。1962年5月,招贤从祥云镇人民公社析出,成立招贤人民公社;1983年称招贤乡。
北冷乡 面积:20.7平方千米 人口:21000人 邮编:454862 代码:410825203
2006年,辖11个村委会:北冷村、西南冷村、东南冷村、西保丰村、东保丰村、杜庄村、陈卜庄村、靳冯蔺村、东周村、西周村、许北张村。
因乡政府驻地在北冷村,所以称北冷乡。传说,明朝前,北冷村南有道东西土岭,得名北岭、南岭,后谐音北冷、南冷。民国35年,国民党沁阳政府设北冷为文德镇;1945年北冷六区;1950年北冷为五区;1952年仍为六区北冷;1958年,北冷、徐堡、武德镇三乡合一,成立北冷人民公社;1962年,徐堡、武德镇析出,仍为北冷公社;1983年改北冷乡。
国营温县农场 代码:410825400
历史沿革
温县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聚居区之一,县内存有仰韶文化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址十多处。夏时已称温国;商代祖乙曾在此建都;周代为畿内之地,大司寇苏忿生以温等十二邑为苏国,都于温城;春秋时晋国在此设县。战国至秦汉之际,温县已是“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盐铁论》语)了。唐以后逐步衰落,渐为僻邑小县,但其地处中原腹地,且据黄河津渡,历代战乱皆遭劫难,人口迁_频繁。
温县古称“温”,缘于境内有两个温泉。一个在今孟州市西北的治墙村(古时属温),夏凉冬温,流入于溴水;一个在今温县城西南。《温县志》载:相传泉流常温,士忻以德,民利灌溉。现在此温泉已因黄河湮绝计数百年
汉置温县,“温”源于西周初期苏岔生的封国名。一说因境内温泉得名,周为温邑。
古名温国,以境内温泉而得名。夏为温国;汉初置县,名温县;北齐天宝七年(公元556年)废温县;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复置温县;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温县李城县;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废李城县,恢复温县;1945年3月建立温陟县;1945年5月建立温孟县;1945年8月废温陟、温孟两县,建立温县人民政府;1960年10月废温县并入沁阳;1961年8月复置温县。
2000年,温县辖8个镇、5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04621人,其中:温泉镇 77182人、祥云镇 48989人、番田镇 23152人、杨磊镇 24033人、黄庄镇 26539人、徐堡镇 19640人、赵堡镇 41122人、南张羌镇 25870人、岳村乡 23978人、招贤乡 20976人、林召乡 27693人、北冷乡 21073人、武德镇乡 24374人。
温县原辖8个镇、5个乡,262个行政村。2005年,温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林肇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黄庄镇管辖,黄庄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徐堡镇、武德镇乡,新设置武德镇,辖原徐堡镇、武德镇乡的行政区域,武德镇人民政府驻武德镇村;撤销杨垒镇,将其行政区域划归番田镇管辖,番田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截至2005年12月31日,温县辖7个镇、3个乡:温泉镇、赵堡镇、祥云镇、黄庄镇、武德镇、番田镇、南张羌镇;岳村乡、招贤乡、北冷乡。
邮编:454850 代码:410825 区号:0391 拼音:Wen Xian
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门派繁多,千姿百态。但归纳起来无外乎“外功拳”和“内功拳”两大类。外功拳以少林拳为代表,内功拳以太极拳为代表。就其在国内、国际上的影响而言,太极拳远远超过了其他武术,当今有人把太极拳誉为“世界第一运动”。
当今已风靡全球的太极拳,虽然流派纷呈,但却共出—源,都是由发源于河南焦作市温县陈家沟的陈式太极拳衍变而来。太极拳的创始人是陈家沟的陈氏第九代传人陈王廷。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每年都有许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太极拳爱好者到陈家沟寻根问祖,拜师学艺,表达他们对太极宗师的敬仰和对太极圣地的心慕神往,从源头上领悟太极文化的精奥。
陈家沟,坐落在河南温县城东5公里的清风岭上。陈王廷为了创造太极拳,认真总结了家传长拳的利弊,研究了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拳经》,研究了多种内家拳术,研究了道家《黄庭经》中的吐纳导引之术,研究了医学的经络理论,研究了儒家、道家共尊的太极阴阳学说,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历经数载,创编太极武术。
陈王廷创编的武术,计有五套拳、五套锤、十五红、十五炮、红炮锤、双人推手及刀、枪、剑、棍、锏等器械套路,统冠以“太极”之名,其中的太极拳和太极推手最具特色,成为武苑一绝。
太极拳在陈家沟发源后,在传承中又逐渐衍变出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流派。因太极拳具有搏击、健身、表演、陶冶性情等多种功能,且不需场地设备,老少皆宜演练,所以很快传遍全国,风靡世界。
自然资源
农产品资源丰富。温县盛产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粮油作物和山药、地黄、菊花、牛膝“四大怀药”,畜牧业生产已初具规模,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前景喜人。
土地资源得天独厚。温县拥有3 6万亩耕地,黄河滩区有1 9万亩国有非耕地,可为企业发展提供理想的用地。
工业经济基础良好。温县近矿靠水,区位优势明显,特别适宜于发展铝加工业、机械铸造、医药化工、制鞋等行业。
电力资源充足。境内有1 1万变电站两座,3.5万变电站8座,并有3.6万千瓦电厂一家,电力供应充足。
劳动力资源丰裕。温县每年返乡的大中专毕业生达500余人,初高中毕业生达6000余人,劳动力充足有余,且成本较低。
旅游资源亟待开发。境内有陈家沟、神汜滩区及慈胜寺、司马懿故里、卜子夏故居等众多人文、自然景观,开发潜力巨大。
姓氏资源丰厚。温县历史悠久,许多重要姓氏都发源发祥于这里,具有重要开发价值。
名优特产
怀牛膝 ,怀地黄 ,怀山药 , 怀菊花
●闻名中外的四大怀药
焦作市行政区域处沁河下游,南濒黄河,北依太行,土壤肥沃,四季温差明显,很早就有种植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四种中药材的传统习惯。四大怀药以悠久历史和优秀品质迅速闻名全国,明清时期贵为宫廷贡品。
怀地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取根块入药。鲜地黄直接焙干,称生地,有很高的清热凉血医效。《神农本草经》说它:“久服轻身不老,生者优良。”近代有关资料记载,怀地黄还有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相似的功效。经加工后的熟地黄,生精血,补肝肾,填骨髓,长肌肉,是很好的补益药。
怀牛膝以其茎部有节似牛膝而得名,药用根部。牛膝药效甚高,主利腰肾、通经络、破淤活血、消积导滞、清利二便。《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称“久服轻身耐老”。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说:“本经又名百倍,隐语也,言其药效如牛之力。”近代医药学认为,怀牛膝对子宫、肠管有一定的加强收缩及止痛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有降压效果。对外围血管扩张也有一定的作用。
怀山药,根块圆而细长,可供食用。汁少粉多,煎煮不败,甘甜可口,其营养成份居蔬菜之冠。逢年过节,请客设宴,作拔丝山药、糖山药等招待宾客,是一种理想的佳肴。干山药作药用,有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和五劳七伤的功能。近代科学认为,怀山药含有丰富的淀粉、糖蛋白、胆硷、维生素丙等多种营养成份,是滋补强身、疗食相兼的佳品。山药蛋和根块有同等功效。
怀菊花,花、叶、茎皆可入药。古代医学认为,怀菊花得天地之清气,含金水之精英,饱经露霜、备受四气、善清上焦邪热、疏风解毒,清肝明目,安肠胃,调四肢,解渴消毒。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益寿。近代临床报道:用开水冲泡作茶饮,对高血压、头痛、失眠等症状有明显疗效。
“四大怀药”通过东南亚国际市场行销世界各地,久负盛名,国外称之为“怀参”,和“人参”等相提并论,可见其被珍视程度。特别是怀山药,日本、欧美各国称为“华”药,以高级滋补品和馈赠品誉满全球。
温县工业集聚区简介
温县工业集聚区位于温县城南2.5公里处,滩区鑫源路两侧,毗临焦作黄河公路大桥引线,横跨温泉镇、岳村乡两个乡镇,目前规划建设用地7.3平方公里,全部系国有非耕地。集聚区内地势平坦,水电充足,交通区位优势突出。
建区以来,坚持突出特色,科学规划,完善功能,优化服务。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资800余万元,新建一座3.5万伏供变电站;投资300万元建成了网通程控交换机房;斥资4080万元,开工建设了鑫源路(工业集聚区段)拓宽改建工程,该工程双向6车道设计,红线控制宽度80米。目前已完成投资22 00余万元,干道建设排水工程基本完工,投资l300万元的绿化带、慢车道、路灯安装工程国庆节前全部竣工。届时,温县工业集聚区将成为我县招商引资的广阔平台。集聚区在布局上,根据项目特点:分为三段,西段为一类工业用地和仓储物流用地,以电子、缝纫、工艺品制造和物流运输等企业为主;中段为二类工业用地,主要摆布食品、医药、纺织和机械制造企业;东段为三类工业用地,入驻企业以建材、锻造、铸造、铝加工和化学工业为主。项目服务上,成立了温县工业集聚区管委会,矢志不渝地坚持“三零”招商理念,即零进驻、零收费、零地价,全程跟踪服务。同时,出台了加快温县工业集聚区建设若干规定,给予入驻企业较大的财政税收扶持政策。
良好的环境,吸引了龙华铝业、中原科技、汇豪实业、信谊铝业、贝尔金属、兰兴电力机械、神龙彩印等大批企业的迅速集聚。目前,进驻集聚区已达26家企业,总投资l0.7亿元,已完成投资5.8亿元,其中2005年完成投资3.82亿元,另有总投资近5亿元的多个项目正在洽谈之中。我们将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使进区企业超过50家、投资规模超过20亿元、企业产值超过40亿元、实现税收超过l亿元,逐步形成产业互补、链条互动、功能配套的特色园区,使之成为温县对外开放的窗口、吸纳外资的盆地、技术创新的高地和扩大出口的基地。
2021年4月,温县入选2021第二届中国文化百强县。
2021年3月,温县上榜2021中国放心食品百佳县市榜第64名。
2021年1月,第四批河南省食品安全达标县(市、区)名单出炉,温县上榜。
2020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温县为2019年国家园林县城。
2019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温县榜上有名。
2019年3月,温县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晋冀豫片区)。
2017年12月,温县上榜2017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魅力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