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编:750021。
银川科技学院(原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坐落于银川市西夏区,位于宁夏高教园区内,地理环境优越,校园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原则。
学校现设信息工程学院、财经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8个学院,全日制在校生15000 余人。
学校以“博学德清·鼎新致用”为校训,着力培养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国际化视野、扎实专业基础、良好人文素养、较强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质量工程:
学校有宁夏回族自治区优势特色专业及重点专业(集群)3个,获批11个宁夏回族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宁夏回族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2项,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宁夏回族自治区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3项,宁夏回族自治区级精品课程4门。
学校荣誉:
2020年,荣获“自治区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先进集体”;2020年,分别荣膺环球网“2020年度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荣誉称号,央视网“2020年就业竞争力示范高校”荣誉称号。
学校连续6年被新华网教育论坛分别评为年度“社会影响力独立学院”、“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综合实力独立学院”等荣誉称号。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邮编
一、学院简介
宁夏大学人文学院位于宁夏大学校本部B区,成立于2002年1月。当年由宁夏大学原中文系、历史系、回族文化研究所和对外汉语教学中心4个单位组建成立,是宁夏大学最早成立的3个学院之一。2003年4月回族文化研究所、2007年4月对外汉语教学中心从人文学院分了出去。
学院成立后,把中文系的新闻学专业、历史系的旅游管理专业分离出来,成立新闻与传播学系和旅游管理系。现在设有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新闻与传播学系、旅游管理系、实验中心和图书资料中心4系2中心;内部管理服务机构有学院办公室、教学科研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和社会服务办公室;本科专业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文秘两个方向)、历史学(师范方向)、新闻学、旅游管理和广告学5个;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全校最早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现有中国少数民族史博士学位点1个;有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专门史、民族学、中国现当代文学5个硕士学位点;有自治区级重点学科2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6门。学院图书资料中心是全校16个学院中最大的专业资料中心,藏书近6万册,期刊100余种;实验中心有供新闻学、广告学、旅游管理学和秘书学等专业教学实践用实验室6个,100多万元的实验设备基本满足教师的科研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
学院现有教职工124名。其中教授16名,副教授25名,讲师48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19名。具有博士学位的8人;具有硕士学位的50人。自治区“313”人才3人;1997年以来,有6人次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奖、曾宪梓教育基金会奖、“全国师德先进个人”、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奖;4人次先后获得自治区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5年来学院共有55名教师获得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学院聘请客座教授4人,每年均聘请其前来举办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将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信息传达给广大师生,在立足宁夏、面向全国的学术环境中,努力造就眼界开阔、学术渊博的优秀人才。
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387名,硕士研究生233名。2002年以来,本科生中有43人次获得全国大学生各类竞赛奖项,44人次获得全区大学生各类竞赛奖项,66人次获得全校大学生各类竞赛奖项。
2002年学院组建以来,共承担7个国家级科研项目、10个自治区级科研课题和30多项校级科研课题,共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出版著作29部,承办国际学术会议3次。学院还建有国家职业资格考核站1个,负责国家秘书职业资格和公关员职业资格统一鉴定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培训考核鉴定工作。
学院还承担全校大学人文、艺术修养类课程、应用写作、大学摄影和普通话训练等公共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及继续教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和新华学院相关专业的部分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负责汉语言文学、秘书学、历史学、旅游管理、饭店管理、公共关系学和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的自学考试的社会助学任务。自1985年以来,共为社会各界培养自学考试人才5000多人。
学院成立之后,坚持以人为本,以培养高层次、综合型人才为己任,以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为契机,瞄准国内一流学科的改革与发展趋势,密切关注社会需求,加强学科重组,寻求综合化发展。通过努力,初步形成人文学院以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历史学科为主导、少数民族史学为特色、新闻传播学、广告学和旅游管理为有生力量,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相结合、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相交叉的学科群,在传统学科的现代转型和跨文化交流等方面做出成绩,实现全院各学科有重点、有步骤的发展,在学校文科类学院中保持优势和特色。
学院成立以来,努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了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计划,不断改进培养模式,不断拓展培养渠道,丰富培养层面。 有计划的建设本科生精品课程,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学生学习状况评估体系;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内部管理的改革,搭建学科群课程平台,实行课堂 “四环节” 教学法,努力培养具有文史专业基础、较高综合素质、实际应用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健康的人格品质的本科学生。逐步通过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有机衔接,培养具备学科意识、创新意识和专业研究能力的研究生。
二、专业介绍
(一)汉语言文学(本科 文秘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的理论素养、系统知识、宽口径专业技能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可在高等学校、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司、文化、出版、新闻传播等部门从事研究、行政管理、秘书、出版、编辑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同时接受本专业及相关培养方向从业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专业素质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较完备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现代行政管理人员和秘书所具备的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基础写作、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秘书学、文书学、公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邮编为116023,该校地址位于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软件园路8号,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东软出资举办的一所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民办普通高等院校。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东软出资举办的一所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民办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坐落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地处大连软件园核心区域,占地面积83.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1.7万平方米。学校下设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信息与商务管理学院、智能与电子工程学院、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健康医疗科技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研究生部、思想政治教学部共13个教学机构。在办学层次上,以本科教育为主,特色高职为辅,积极开展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目前,各级各类在校生14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