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松山湖邮政编码是523808。
松山湖原是位于东莞市大岭山镇的一个大型自然水库,后来由政府部门集中管理。将大灵山、辽布、大浪三个镇划分为松山湖附近的边缘地带,并与松山湖区共同改造,形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位于东莞市几何中心大浪、大岭、辽步镇之间,控制面积72平方公里。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以“一城三创五先”的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坚持“一手抓产业,一手建新城”,积极招商引资,促进产业发展。突出集聚,落实重点工作,完善配套设施,推进新城建设。
园区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其中淡水湖8平方公里,生态绿地14平方公里。是一个生态自然环境良好的地区。
扩展资料:
松山湖的人文历史:
1、香市
松山湖远在400年前的明朝,广东一带的商品经济就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形成了著名的四大圩市:香市、药市、花市、珠市,其中以贩卖土沉香的香市最为兴旺,如今的松山湖地区既是香木的产地,也是香市的中心。
据史书记载,土沉香在唐朝已传入广东,宋朝普遍种植,因为主要集中在东莞地区,所以又名莞香。
2、通济桥
松山湖新月湾沟谷公园,有座石板铺就的“通济桥”。这是一座宋代石桥。古时东莞人闹元宵有过桥习俗,“行通济,无闭翳”的谚语在东莞人尽皆知,意思是走走“通济”,就没有烦恼、忧愁,事事顺利。每年农历正月15日夜晚到16日,家家户户扶老携幼,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走过通济桥。
“通济桥”长10米,卧于沟谷湖水中。该桥历史上铺设于南城元美村与胜和村交界处,后因鸿福路建设,需要拆迁,被松山湖管委会“请”到沟谷公园。
3、渡槽
渡槽位于沟谷景区,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时期的典型水利设施。残存的渡槽长66米,宽75厘米,下设12根砖砌方柱支撑,当年主要用途是引水灌溉农田。
-松山湖
莞城区、东城区、南城区、万江区
1、东莞市简介:
东莞,又称"莞城",位于珠江口东岸,"广东四小虎"之首 ,号称"世界工厂",国际花园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篮球城市 ,广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是全国4个不设县的地级市之一。
东莞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有着1700多年的郡县史,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建郡,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
东莞有港澳同胞约120万人,海外华侨约30万人,是著名的华侨之乡,有"音乐之城" 、"科技之城"、"博物馆之城" 、国家森林城市等美誉。2015年2月,东莞再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2015年4月,在韩国首尔举行的ICLEI世界大会全球200余城代表聆听"东莞声音"。
2、莞城区:
东莞市莞城街道,原名莞城镇;是东莞市区的组成部分,也是东莞市四个街道之一,位于东莞市中南部,地处东经113°31′-114°15′北纬22°39′-23°09′,北距广州59公里,东南距深圳99公里,距香港140公里。四周与东城街道、南城街道、万江街道相接,北距广州50公里,南离深圳90公里,水路至香港47海里,至澳门48海里,处于穗港经济走廊中间,是广州与香港之间水陆交通的必经之地。
3、东城区:
东莞市东城街道,原名附城街道,俗名"东城区"。
东城街道位于东莞市中部,是市区四个街道之一。全街面积约110平方公里,辖23个社区(原19个行政村或者管理区全部改制为社区)和2个国营林场。东城街道办事处驻岗贝社区东城大道。
4、南城区:
东莞市南城街道,原名东莞市篁村街道;2001年10月,篁村街道改名为南城街道。南城街道地处东莞市区南部,是中共东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辖区面积59平方公里,下辖17个社区,户籍人口6.2万,新莞人约15.3万。
南城地理位置优越,处于穗港经济走廊中间,交通发达,广深高速公路、莞太大道、东莞大道、南城科技大道纵贯全境,市区二、三、四、五环路横越全区。东莞市级城市标志性公共设施市中心广场、国际会展中心、会议大厦、玉兰大剧院、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均座落在南城。
5、万江区:
万江街道位于东莞市的西北部,与莞城街道仅一河之隔。地处东江下游西岸,溯江而上,可达古镇石龙,直至惠州。下游经道滘、厚街、沙田出狮子洋,往西北方向可达广州,往东南出虎门,可通香港、澳门。万江街道地理优势得天独厚,特色经济根基扎实,居环境祥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