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过直通的公交车需自驾车具体路线如下:全程约长20公里;
起点:澛港新镇
1.从起点向西北方向出发,沿G205行驶4.1公里,过清居村约190米后,右转
2.行驶420米,朝铜陵方向,稍向左转
3.行驶620米,在入口,进入G50
4.沿G50行驶7.2公里,在三山/峨桥出口,
5.行驶580米,左前方转弯
6.行驶160米,右转
7.行驶5.0公里,直行上桥
8.沿桥行驶800米,右转进入峨桥路
9.沿峨桥路行驶360米,左转进入梅地亚大道
10.沿梅地亚大道行驶390米,到达终点
终点:中国峨桥国际茶城
三山境内发现商周时期多处人类遗址,如三山镇大神墩遗址,浮山乡珠墩船墩,新淮乡磨盘墩,中沟疙瘩头遗址等,证明了三山早期就有人类生活繁衍。
汉末周瑜开筑保大圩,整治圩区水系,。唐末大将孙端、台蒙戍守鲁港。为御敌,在鲁港河上建筑了五堰。宋文天祥修复五堰,引江水倒灌,以提高漳河水位,使漳河水运畅达,称为“金坞”。元末将军从一彪倡议练兵于千军岭,遗“千军岭炮台”。
明代上中叶,三山老街建成,地处三江口之鲁港,为长江、漳河要津。
元末,朱元璋率农民起义军于鲁港多次激战,使鲁港自明初后逐渐颓萎。
明成化七年(1471年),官府搜刮民财,又在鲁港始设“常关”,为明代六大税关之一,清代和民国继之。民国后二十余年,关税控制在外国人手里,鲁港常关自创关到裁撤共有480年历史,记录了鲁港港航之繁荣,也写下了人民的辛酸血泪。
建国以后,浮山农庄葛世玉带头创办农业合作社,带领群众抵抗灾荒,1954年受到毛泽东主席亲笔表彰;
1961年春,在繁昌县委的领导下,三万民工齐上阵,完成40余万土方,拦江打坝,筑成十里长的螃蟹矶大堤;水埠峨桥不产茶,素无巨贾茶商,却乘改革开放春风造出了一个“江南第一茶市”,今已拓展为国际茶城,千百万人东西南北闯市场,使古镇峨桥名扬四方;
1958年,古镇三山就建起了大型轧花厂;1985年兴建了蔬菜批发市场,1992年扩建成江南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
1998年大水以后,国家先后投巨资对长江、璋河堤防进行整治,长江江堤达标,平地行垸,退田还水,万亩圩口达标工程,造福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