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位于中国台湾省西南隅,全境均与高雄县接壤(2009年6月23日,台湾当局内政部门审查通过《高雄县市合并改制直辖市》案,将于2010年12月25日与高雄县合并),为台湾省第二大城市,人口达152万。于20世纪初建立并迅速茁壮的高雄市,是中国台湾人口密度最高与重工业最发达的都市,中国台湾最大的国际港-高雄港和第二大机场-高雄国际机场亦位于高雄市境内。
高雄星
北京时间2009年8月7日上午,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批准命名一颗编号为215080的小行星为“高雄星”。这颗直径在1公里至3公里范围内的小行星,由台湾蔡元生天体搜寻团队-测量员袁凤芳于今年3月20日被发现,5月9日得到永久编号后马上提出命名申请的。“高雄星”有自己的椭圆形移动轨道,平均4.66年回到地球一次,距离地球最近距离为2亿公里,最远为6亿公里。目前,“高雄星”离地球的距离为4亿公里。
箴言
市民参与,幸福高雄
简称
高、高雄、高市别称/旧称港都/打狗设立始年1920年所属省份台湾省(中国)区划11区政府所在地苓雅区四维三路2号市长陈菊市花木棉花市树暂无市鸟暂无电话区号07总面积153.5927平方公里,台湾省第19位总人口1,526,320人(2009年5月) (台湾的第5位)人口密度9,937.45人/平方公里 (台湾的第1位)毗邻高雄县
地理位置
高雄市的经纬度位置为东经120°14'30"至120°23'30",北纬22°30'30"至22°45'30"。
地形
海岸线方面,西扼台湾海峡,南临巴士海峡。市区大多为冲积平原地形,地势较高处只有位于西子湾北侧,西侧紧临海岸,标高355米的高雄山(寿山);位于左营东侧,莲池潭东北侧,标高233米的半屏山;以及位于本市与高雄县东南边交界处,大坪顶一带的凤山丘陵(凤山水库建于其上)。位于市区西南侧,隔着高雄港狭长水道与前镇相对的旗津,原本是一座沙洲半岛,后来南端因兴建第二港口,而以水道与红毛港分割形成岛屿。此外,高雄港大致是基于该区域过去原始的潟湖地形整建而来。
水文
高雄市境内并无长度较长或流域较广的大型河川,最主要的河川为发源自高雄县仁武乡八卦寮一带田野地(另外亦自曹公圳引水),长约12公里的爱河(日治时期称为“高雄川”;战后一度改称“仁爱河”),于本市内自市区东北侧的覆鼎金一带,流经凹子底、鼓山、盐埕,最后于高雄大桥南侧出海,注入高雄港第一港口;沿途共有六条小支流自爱河分出。另外还有位于半屏山西南侧的莲池潭;位于高雄市立美术馆旁的内惟埤;以及同样位于覆鼎金一带的金狮湖。
行政区划
1664年,高雄曾经被划入郑氏王朝下两个州之一的万年州。进入清朝时代后,亦于1684年被划入凤山县,并且曾经将县治设在兴隆庄(今左营)。1920年9月,行政区域改革开始,日本人除了将地名从“打狗”改为“高雄”外,还将本市划为“高雄郡高雄街”,隶属于高雄州;四年后废除高雄郡,直接将高雄街改设为“高雄市”,仍隶属于高雄州。二战后,自1945年起,高雄市长期作为省辖市,隶属于台湾省,辖下共有10区。1979年7月1日,行政院将高雄市升格为“直辖市”;与前镇区相邻,原本隶属于高雄县的小港乡也划归本市管辖,并改为小港区。此外,1983年,位于南海的东沙岛与南沙群岛太平岛,行政管理上也开始划归本市旗津区中兴里管辖。
目前高雄市的辖区范围,极东为小港区坪顶里,极西为鼓山区寿山里,极南为小港区凤鸣里,极北为楠梓区清丰里。全市共有11区,分别为:
·盐埕区 面积 1.41平方千米,人口 3万。
·鼓山区 面积14.74平方千米,人口11万。
·左营区 面积19.38平方千米,人口17万。
·楠梓区 面积25.82平方千米,人口16万。
·三民区 面积19.78平方千米,人口36万。
·新兴区 面积 1.97平方千米,人口 6万。
·前金区 面积 1.85平方千米,人口 3万。
·苓雅区 面积 8.15平方千米,人口20万。
·前镇区 面积19.13平方千米,人口20万。
·旗津区 面积 1.46平方千米,人口 3万。
·小港区 面积39.85平方千米,人口16万。
人口
总人口:1,511,224人(2006年4月)
(台湾的第5位)
人口密度:9839人/平方公里
(台湾的第1位)
气候与灌溉
高雄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紧临台湾海峡,受海洋季风的调节而气候温和,晴日即暖,阴雨转凉,年平均温度为24℃。一年当中气温最低的1、2月份日平均温度在18℃;气温最高的7月份,日平均温度为28℃。全年降水量约为1600毫米,其中5到9月,受西南季风温湿空气影响,降水量较为集中,约占全年降水日数的1/3。夏秋季常因台风而出现暴雨,但风雨过后,艳阳高照,构成了高雄气候的一大特点。
高雄市市歌
(一朵木棉一份情)
一朵木棉一份情,高雄处处见真心,寿山秀,爱河清,平畴千里,繁华似锦。工业城,文化地,人才济济,壮志凌云;啊,国家重镇,世界扬名。 [编辑本段]历史文化、背景 </B>
高雄开发的很早,与台南、北港、嘉义、麻豆等地并称为台湾历史最悠久的地方。这里最早是平埔族原住民(马卡道族)的居住地,因盛产竹子得名“takau”(平埔族语,意为竹林),汉语音译为“打狗”,“打狗”便是高雄最早的名称。
1624年荷兰人登陆台湾,在台南安平建立热兰遮城,并于1635年前后击败本地原住民。1662年郑成功击败荷兰在台湾的驻军,本地则于1664年在郑经的统治下更名为万年州。
清治初期,曾经于兴隆庄(今 左营)兴筑“凤山县城”,作为凤山县治所在地;随着渔业逐渐发达,近海区域也逐渐出现零散的小型聚落。港口最初于1680年代左右开港,到了清治末期亦对外开放成为通商口岸,虽然有部分外国贸易商进驻,但港口规模依旧一直无法扩大。
日治初期,日本人认为“打狗”这个地名不雅,而将地名改为“高雄”(因日语之“高雄”发音为“taka-o”,近“打狗”之音)。日本人开始有计划地将高雄建设成小具规模的港口都市,特别是自1908年起,大力整建高雄港成为现代化港口,为殖民势力向东南亚扩张作准备;另外,自1900年起,高雄即为纵贯线铁路端点站的所在地。接近港口的哈玛星与盐埕埔(今 盐埕)一带成为当时发展最为快速的区域,之后随着高雄驿(高雄车站)东移新设,市区逐渐向东往大港埔一带扩展。1940年代,基于南进政策需要,日本人开始以高雄作为工业发展基地,不过,二战末期,在美军军机的密集空袭下,高雄港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发展
战后,随着高雄港逐渐恢复正常运作,1966年在楠梓成立加工出口区,以及1970年代,大型造船厂、炼钢厂、石化厂的设立,高雄作为工业重镇的形象逐渐确立;高雄港的货运量也逐年上升,并开始进行扩建;都市的发展区域亦以高雄车站为中心,持续向南、东、北三个方向扩张。
历史沿革
高雄市原名打狗(又作打鼓)或西港。早期原为平埔族原住民(马卡道族)的居住地,其语称竹林为“takau”,后经汉人音译为“打狗”(鹤佬语音)。到了日本殖民统治时期,而将地名改为“高雄”(因日语之“高雄”发音为“taka-o”,近“打狗”之音)。
1664年,明朝统治下,高雄曾经被划入两个州之一的万年州。进入清朝后,于1684年被划入凤山县,并且曾经将县治设在兴隆庄(今左营)。1920年9月,行政区域改革开始,日本殖民统治者除了将地名从“打狗”改为“高雄”外,还将该市划为“高雄郡高雄街”,隶属于高雄州;四年后废除高雄郡,直接将高雄街改设为“高雄市”,仍隶属于高雄州。
1945年10月台湾正式归还。国民党政府接管台湾,考虑到地方自治的需要,乃将日本统治时期的五州三厅,改为八县,并将日本统治时期的11市改为9省辖市、2县辖市。其中:高雄市在台湾本岛管辖区域:东为高雄市三民区狮头,位于东经120°24′13″;西为左营区桃子园,东经120°14′44″;南为旗津区中洲,位于北纬22°33′11″;北为楠梓区土库,位于北纬22°45′15″。本市的四周东与东南邻接高雄县大社、仁武、鸟松等3乡及凤山镇,西临海,南与高雄县小港乡毗连,北与高雄县桥头、梓官二乡为界。面积满潮时为113.7496平方千米,人口198062人。管辖的岛屿有新南群岛,东为南洋岛东端,位于东经115°53′;西为西鸟岛(又名鸟子峙)西端,位于东经111°53′;南为丸岛南端,位于北纬7°54′;北为北二子岛(又名双峙),位于北纬11°36′。主要岛屿有北二子岛、南二子岛、西青岛(又名红草峙)、三角岛(又名铁峙)、中小岛(又名南乙峙)、飞鱼岛、西鸟岛、丸岛。管辖旗津、前镇、连雅、前金、新兴、三民、盐埕、鼓山、左营、楠梓等10区。市政府于1945年11月8日正式成立,市政府设于高雄市盐埕区。
1950年台湾省调整各县市行政区域,其中高雄市行政区域照旧。高雄市管辖盐埕、鼓山、左营、楠梓、三民、新兴、前金、连雅、前镇、旗津等10区。人口212328人,面积113.7496平方千米。管辖区域:东为三民区狮头,位于东经120°20′5″;西为鼓山区寿山,东经120°15′0″;南为旗津区中洲,位于北纬22°33′5″;北为楠梓区土库,位于北纬22°45′0″。本市的四周:东接高雄县凤山镇、鸟松、仁武、大社各乡,西临台湾海峡,南接连高雄县凤山镇及小港乡,北与高雄县燕巢乡、桥头乡及梓官乡接壤。市政府设于盐埕区。
1952年1月1日,连雅区更名为芩雅区。1961年3月15日,芩雅区的顺昌里划归新兴区。
1979年7月1日,“行政院”将高雄市升格为“直辖市”;与前镇区相邻,原本隶属于高雄县的小港乡也划归高雄市管辖改为小港区。1983年,位于南海的东沙岛与南沙太平岛,行政管理上也开始划归该市旗津区中兴里管辖。
台湾当局“行政院会”日前通过“地方制度法”有关县市合并部分条文修正草案,高雄县市将于2010年与台中县市同步合并,成为南部地区的一个都会。
城市规划布局与规模
高雄市原名打狗(又作打鼓)或西港,从前就是个有名的海港,后为通商口岸,商业益加繁荣,对外交通也更加密切。高雄市面积114平方公里,人口129万。高雄市位于台湾南部,西、南面濒临台湾海峡,是台湾第二大城市,也是台湾最大的国际港口。高雄港内水不扬波,巨轮进出频繁,是世界十大港口之一,有“港都”之名;高雄市内工厂林立,爱河横穿市区,海陆交通都非常发达,又被称为台湾的“南大门”。楠梓、左营、鼓山、三民、苓雅、新兴、前金、盐埕、前镇、旗津、小港等11个行政区。
高雄市是一个依港口发展起来的城市。港口地理形势十分优越,是利用自然泻湖修建而成的。港区的外侧有一条天然沙洲——旗津岛,它如同一条巨龙蜷卧在台湾海峡的碧波中,成为一道天然的防波堤,为高雄港遮风避浪。坝内港阔水深、清波荡漾;坝外骇浪汹涌,水天相连;港内各种船只云集。高雄被称为台湾省海上运输的最大门户,成为我国及东南亚著名的大港之一。
近年来,随着爱河的成功整治,以及各项文化、休闲设施的修建转趋积极,高雄市逐渐摆脱多年来“工业重镇,文化沙漠”的刻板印象,成功取得2009年世界运动会的主办权;都市发展上,除了范围较大的商圈(三多商圈、新崛江商圈...等)陆续兴起外,位于爱河凹子底段北侧的农十六重划区,未来的开发动向亦颇受关注;陆续推动的交通建设(捷运、铁路地下化)亦将带来交通纾解上的助益。
产业
高雄市郊有大量优质水泥原料石灰石,中央山脉东部则以产大理石和白云石等著名。产业以工商业为主,工业以大型造船厂、炼钢厂、石化厂为主。优良的港口,发达的海运为高雄市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近30年来,高雄被列为台湾工业建设的重点,其中炼油、钢铁、造船在全省都属于规模最大企业。这里还是台湾南部地区重工、化工、机械、建材、炼铝等工业的基地。全市已形成临海工业区、石油化学工业区和加工出口工业区。
高雄的渔港在台湾岛上是最大的渔业区,水产养殖业十分发达。海港内分布有前镇渔港、鼓山渔港,是台湾岛远洋渔业基地。高雄的珊瑚渔场年产大量珊瑚、玳瑁、珍珠,都是世界著名珍贵饰品。
交通
铁路
日治初期(1900年代),随着纵贯线南段完工,位于哈玛星与盐埕埔交界处,当时称为“打狗停车场”的旧高雄站成为纵贯线的端点站;屏东线亦于此时期局部通车。1941年,兴建于大港埔一带的新高雄站启用,原本使用的旧高雄站改名为高雄港站;同时并兴建高雄临港线。
高雄市区铁路地下化工程于2006年初正式启动,范围自左营区葆祯路至接近本市与高雄县凤山市交界处的正义路。除了进行中的地下化高雄站新建工程,鼓山站预定恢复客运,以及原本已废止的三块厝站预定复站外,亦计划再增设四个通勤车站(内惟站、美术馆站、民族站、大顺站;以上站名皆为暂定);此外并开始检讨临港线的转型与存废问题。不过,自2003年起辟驶的“嘟嘟火车”至今仍开行于临港在线,并增设新光站简易月台。
捷运
高雄是台湾第二个建有捷运系统(MRT,Mass Rapid Transit)的都市。整个高雄捷运系统有高架、地下、平面等模式。目前兴建中的有:红线 、橘线 。另外还有数条路线(临港轻轨、蓝线、棕线...等)尚在规划中。
道路
国道一号(中山高)
楠梓交流道
鼎金系统交流道
高雄交流道
国道十号(高雄支线)
鼎金系统交流道
航空
高雄国际机场(小港机场)位于本市南侧的小港区,为国内、国际航线综合机场,运量仅次于桃园中正国际机场。除了有飞往全台各主要机场的航线外,目前亦有飞往东京、汉城、香港、澳门、曼谷、普吉岛、吉隆坡、胡志明市、新加坡、关岛等19个城市或地区的定期航线。
海运
高雄港位于本市西南沿岸与旗津半岛间,为一座深水港,整个港区分为最初兴建的第一港口,与战后兴建的第二港口两部分。得力于优越的地理位置,高雄港成为东南亚、印度洋与东北亚间海上航运的重要转运中心。不但是台湾省第一大国际港,货运量在国际上亦居于前列(曾经仅次于新加坡、香港而排名第三)。
水路客运
连结高雄港区周围沿岸的渡轮有四条航线,分别为“旗津——鼓山”、“前镇——中洲”、“小港——红毛港”和“中洲——红毛港”,其中以“旗津——鼓山”航线班次最为频繁,且为十分著名的观光航线;此外,每逢例假日亦于下午与晚上各开行一班游港渡轮。除了渡轮之外,爱河自建国桥至出海口段也有观光游览船—“爱之船”航行于其上。
观光游览
高雄风光以“高雄八景”为最,包括:旗山夕照、埕埔晓鹭、猿峰夜雨、戍楼秋月、江港归帆、鼓湾涛声、苓湖晴风和江村渔歌。有“台湾西湖”美誉的西子湾风景区(“国立”中山大学也在此创校),拥多处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为南台湾最富盛名的观光地区,主要景点散布在环湖公路旁,全区风光旖旎,适宜欣赏湖光水色、泛舟垂钓。位于左营的莲池潭四周也有孔庙、龙虎塔、春秋阁等多处观光景点。在寿山公园可徒步观光美丽海景,还能观赏可爱的猕猴,亦是一处绝佳的休闲地点。此外,台湾最大的佛寺——佛光山、旗后灯塔、旗后炮台、前清打狗英国领事馆、雄镇北门等,都是历史久远的文物古迹,很值得一游。
高雄市地处嘉南平原与屏东平原之间,面临台湾海峡南口,这里全年长夏无冬,一派热带风光,是一座美丽的海港城市。
高雄市的旅游风景区最著名的除了高雄港以外,还有寿山风景区以及莲池潭风景区。寿山原名打狗山,又称麒麟山、埋金山、高雄山。1923年日本天皇游览这里时改为寿山,现又改为高雄山,位于高雄港口,与旗后山相对峙。海拔1137米,全山隆起,为珊瑚所成,其顶三角点的寿峰,三面断崖绝壁。寿山风景区内古老的城门雄镇北门建于清康熙三十年,是高雄市发祥地的门户,当年英国领事馆就建在这里。这座欧式建筑经过100多个春秋之后已是一片废墟。西子湾海滩就在寿山山麓,岸边风景秀丽,浴场宽阔,海滩平坦,白沙细软,海水蔚兰,波涛不大。高大挺拔的椰林,使西子湾充满热带风光。不仅是良好的海水浴场,而且是避暑胜地。寿山公园内林木苍郁,泉清岩秀,相思树、凤凰树掩映着寿山寺、法兴寺、早觉园、忠烈祠、千光寺等各具风貌的建筑。忠列祠是一座具有我国传统风格的古老建筑,庭院幽深,绿草如茵。元亭寺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台湾省寺庙中最著名的古刹之一。龙泉寺建于清乾隆九年,巍峨壮观,是台湾佛教圣地之一。登上慈寿塔极目远眺,西面则是辽阔的海峡水天相连,茫茫天边;俯瞰市区高楼栉比,街道纵横,尽收眼底;港区内外,船只林立;北面半屏山拔地而起,与水波粼粼的莲池潭,组成高雄又一著名风景区。半屏山和莲池潭有着动人的传说,那里山水如画,令人神往。由春秋阁、半屏山、垂柳等组成的画面,人们一直把它看作高雄风景的代表。莲池潭上昔日是莲花覆盖、菱角满地、秀丽的半屏山倒映池中,岸边杨柳丝丝,衬以亭亭玉立的春秋阁,既有湖光塔影,山水之秀,又有纯朴的田园之美,但今天随着庙宇亭台的修筑,已打破春秋阁格局。新建的启明堂、五里亭、龙虎塔、孔庙等使这里最早的建筑春秋阁相形见绌。莲池潭的名胜古迹众多,孔庙就是仿宋代孔庙和曲阜孔庙而修建的,富丽堂皇、巍峨壮观,面积居全省各孔庙之首。启明堂则是一座典型宫殿式建筑,雕梁画柱、古色古香,里面供奉着孔夫子、关公、岳飞、郑成功等文武圣人。半屏山与莲池潭紧紧相连,海拔223米,半屏山的石灰岩已被大量开采为水泥生产的原材料。
高雄主要旅游景点:澄清湖 ·爱河 ·莲池潭·西子湾 ·春秋阁 ·高雄都会公园 ·高雄孔庙 ·三凤宫 ·少年溪 ·阿公店水库 ·不老温泉 ·旗津半岛 ·六龟彩蝶谷
高雄资料
台湾高雄区号07,如果从内地拨打过去需要加+886,也就是886 07。
在中国大陆拨打国内长途电话时,要加拨长途冠码0。例如,自上海拨长途电话至北京时,要先后拨长途冠码0、北京区号10、电话号码。然而,自境外(包括香港、澳门)打电话至中国大陆时,不须拨长途冠码0。
例如,欲自美国拨打国际直拨电话至台北时,先拨美国当地国际冠码011+中国台湾地区区号886+台北区号2+电话号码8码如:“011+886+2+xxxx-xxxx”。
扩展资料:
台湾其他地区区号
02台北、03桃园、03新竹
03花莲、03宜兰、037苗栗
04台中、04彰化、049南投
05嘉义、05云林、06台南
06澎湖、08屏东、089台东
082金门、0826乌丘、0836马祖
香港特区使用国际区号852;
澳门特区使用国际区号853;
台湾地区使用国际区号886。
-区号
-高雄
高雄
高雄市位于台湾南部,西、南面濒临台湾海峡,是台湾第二大都市,有台湾最大的国际港口。高雄港内水不扬波,巨轮进出频繁,是世界十大港口之一,有“港都”之名;高雄市内工厂林立,爱河横穿市区,海陆交通都非常发达,又被称为台湾的“南大门”。全市共划分为楠梓、左营、鼓山、三民、苓雅、新兴、前金、盐埕、前镇、旗津、小港等11个行政区。
高雄开发很早,与台南、北港、嘉义、麻豆等地并称为台湾历史最悠久的地方。这里最早是平埔族原住民(马卡道族)的居住地,因盛产竹子得名“takau”(平埔族语,意为竹林),汉语音译为“打狗”,“打狗”便是高雄最早的名称。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台湾归入清廷版图,将此地设属福建省台湾府凤山县,开垦范围扩及前镇、大港埔、五块厝、篱仔内及苓雅等地区。至清同治初年打狗开辟为通商口岸,哨船头及旗后成为商港,高雄逐渐形成重要的城市,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台湾最大的国际港口。
高雄风光以“高雄八景”为最,包括:旗山夕照、埕埔晓鹭、猿峰夜雨、戍楼秋月、江港归帆、鼓湾涛声、苓湖晴风和江村渔歌。有“台湾西湖”美誉的西子湾风景区,拥多处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为南台湾最富盛名的观光地区,主要景点散布在环湖公路旁,全区风光旖旎,适宜欣赏湖光水色、泛舟垂钓。位于左营的莲池潭四周也有孔庙、龙虎塔、春秋阁等多处观光景点。在寿山公园可徒步观光美丽海景,还能观赏可爱的弥猴,亦是一处绝佳的休闲地点。此外,台湾最大的佛寺——佛光山、旗后灯塔、旗后炮台、前清打狗英国领事馆、雄镇北门等,都是历史久远的文物古迹,很值得一游。
高雄市地处嘉南平原与屏东平原之间,面临台湾海峡南口,这里全年长夏无冬,一派热带风光,是一座美丽的海港城市。
高雄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紧临台湾海峡,受海洋季风的调节而气候温和,晴日即暖,阴雨转凉,年平均温度为24℃。一年当中气温最低的1、2月份日平均温度在18℃;气温最高的7月份,日平均温度为28℃。全年降水量约为1600毫米,其中5到9月,受西南季风温湿空气影响,降水量较为集中,约占全年降水日数的1/3。夏秋季常因台风而出现暴雨,但风雨过后,艳阳高照,构成了高雄气候的一大特点。
高雄市是台湾第二大都市,也是“行政院”辖市,更是世界著名港口,有台湾“港都”之称,是南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积153. 6平方公里,人口149. 4万人(2001年底)。下辖11个区,其中盐埕、前金、新兴、苓雅、前镇、旗津、鼓山为市区;三民、左营、楠梓、小港为郊区。
高雄市是台湾重化工业城市,主要工业门类包括造船、钢铁、石油化学、塑胶、纺织、食品、电子等,主要分布在前镇、小港、鼓山、楠梓、左营与三民等区。
高雄市原名打狗(又作打鼓)或西港,从前就是个有名的海港,后为通商口岸,商业益加繁荣,对外交通也更加密切。
高雄市是南台湾首要的工商重镇,西、南面濒临台湾海峡,开发甚早,与台南、北港(云林县)、嘉义、麻豆(台南县)等地,并称为台湾历史最悠久的地方。
高雄市西侧有广阔雄伟的寿山,从旗津半岛的北端,绵延到左营南端的桃子园,约有十余公里;寿山原名打狗山,海拔356公尺,因长年来的军事管制,人烟罕至,而成为自然生态的天堂,也为高雄市保留了最后一块绿林心肺。寿山脚下是以夕照、沙滩、潮声闻名的西子湾,山海在此交接,美景浑然;而这里也保留了打狗港走过的史迹,全台第一座英国领事馆便座落于此,是高雄市民的游憩胜地。与西子湾隔着高雄港相望的是旗津半岛,这个走过三百年开发史的海岸聚落,如今以海水浴场、海滨公园、海鲜大餐吸引游客,而这也正是高雄特色的缩影。夹处旗津与高雄市区之间的是形势优越的高雄港,由于被规划为台湾未来亚太营运中心的转运站,加上拥有台湾唯一的海底隧道,并开放游览船进入参观,观光价值大增。市内的主要河川,有贯穿市区的高雄爱河,它提供市民休闲漫步的好去处,也是每年元宵节举办“高雄灯会”的水上舞台。
长期以工业为开发重心的高雄市,近因市立美术馆及科学工艺博物馆的落成,更添文化气息;而摩天大楼竞赛似地兴起,全岛最高的85层东帝士国际广场也屹立其中,为港都换上一幅蓬勃的新市貌。
baike.baidu/lemma-php/dispose/view.php/81727.htm
台北市是台湾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积272平方公里,人口263. 4万人(2001年底)。下辖12个行政区,其中松山、信义、大安 、大安、中山、中正、大同、万华为市区,文山、南港、内湖、士林、北投为郊区。区下辖435个里。
台北市位于台北盆地中央,以淡水河、新店溪、景美溪与台北县为界。若由空中鸟瞰台北市,棋盘式的道路系统、交错耸立的参天高楼、星点状的公园绿带,以及终日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确是让人辨识这座城市的绝佳指标。
循着淡水河、基隆河迤逦蜿蜒,北边囊括大屯山系、七星山系而形成的阳明山公园,不但是自然保育的生态教室,更是大台北的后花园,四季各有不同风情韵致;座落在台北市中心的二二八和平公园、植物园、大安森林公园,则堪为典型的城市绿洲,加上周遭人文、艺术活动频繁,是都市人纾解身心的好去处。南区的木栅山区,登山健行之外,还可享受茶香四溢的品茗闲情。
肩挑岛内文化龙头地位的台北市,也拥有为数可观的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庙宇、古迹等。外双溪的故宫博物院是岛内外首屈一指的艺术宝库,对街而立的顺益台湾原住民博物馆,展现原住民文化样貌;圆山周边的台北市立美术馆、儿童育乐中心、大龙峒保安宫、台北孔庙、行天宫,刻划着浓厚的人文活动轨迹。大稻埕和艋甲是汇聚台北移民血汗的历史街区,其中迪化街、霞海城隍庙、龙山寺、华西街,是想要了解老台北不可不到之处。
寸土寸金的台北都会,西门町、东区、天母、士林、公馆等商圈林立,家具街、书店街、电脑街、婚纱街、花市、玉市……等各种专卖街、市集,也是大都会细致分工下的产物。而街头巷尾一家家咖啡厅、泡沫红茶店、KTV、卡拉OK、PUB,华灯初上后,闪烁的霓虹妆点出不夜城的景象,让台北的夜晚展现另种风情。
台北市位于台湾岛北部,台北盆地的中央,四周与台北县挨着。全市面积272平方公里,人口为244万。是全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为台湾第一大城市。
公元1875年(清光绪元年),钦差大臣沈葆桢在此建立了台北府,统管台湾行政,从此有“台北”之名。1885年,清朝政府在台湾建省,首任巡抚刘铭传将台北定为省会。1949年后,这里仍然是最高行政机构所在地。
台北市是台湾的工商业中心,全岛规模最大的公司、企业、银行、商店都把他们的总部设在这里。以台北市为中心,包括台北县、桃园县和基隆市,形成了台湾最大的工业生产区和商业区。
台北市是台湾北部的游览中心,除阳明山、北投风景区外,还有省内最大、建成最早占地8.9万平方米的台北公园和规模最大的木栅运物园。此外,由私人经营的荣星花园规模也相当可观。剑潭、北安、福寿、双溪等公园,也都是游览的好地方。台北市名胜古迹颇多,其中台北城门、龙山寺、保安宫、孔庙、指南宫、圆山文化遗址等处,均为风景优美,适宜游览的好地方。
台北市位于台北盆地中央,以淡水河、新店溪、景美溪与台北县为界。若由空中鸟瞰台北市,棋盘式的道路系统、交错耸立的参天高楼、星点状的公园绿带,以及终日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确是让人辨识这座城市的绝佳指标。
循着淡水河、基隆河迤逦蜿蜒,北边囊括大屯山系、七星山系而形成的阳明山公园,不但是自然保育的生态教室,更是大台北的后花园,四季各有不同风情韵致;座落在台北市中心的二二八和平公园、植物园、大安森林公园,则堪为典型的城市绿洲,加上周遭人文、艺术活动频繁,是都市人纾解身心的好去处。南区的木栅山区,登山健行之外,还可享受茶香四溢的品茗闲情。
肩挑岛内文化龙头地位的台北市,也拥有为数可观的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庙宇、古迹等。外双溪的故宫博物院是岛内外首屈一指的艺术宝库,对街而立的顺益台湾原住民博物馆,展现原住民文化样貌;圆山周边的台北市立美术馆、儿童育乐中心、大龙峒保安宫、台北孔庙、行天宫,刻划着浓厚的人文活动轨迹。大稻埕和艋甲是汇聚台北移民血汗的历史街区,其中迪化街、霞海城隍庙、龙山寺、华西街,是想要了解老台北不可不到之处。
寸土寸金的台北都会,西门町、东区、天母、士林、公馆等商圈林立,家具街、书店街、电脑街、婚纱街、花市、玉市……等各种专卖街、市集,也是大都会细致分工下的产物。而街头巷尾一家家咖啡厅、泡沫红茶店、KTV、卡拉OK、PUB,华灯初上后,闪烁的霓虹妆点出不夜城的景象,让台北的夜晚展现另种风情。
航空 从高雄小港、台中、嘉义、台南、屏东、花莲、台东、马公、金门、马祖等地的机场,均有班机直飞台北松山机场。
铁路 纵贯线经过台北市,市中心的台北车站、东区的松山站是两大驿站,各级列车均停靠,班次密集,相当方便。
公路 主要联外客运为台汽客运、统联客运,联络台湾西部与宜兰各主要城镇;另有三重、台北、淡水、新店、指南、福和等各家客运,密切往来邻近的基隆、台北县。台北车站周边是市内交通的中心,忠孝西路、公园路、馆前路、重庆南路上各线公车密集,而南区的公馆、北区的士林、东区的忠孝东路四段、西区的中华路一段,都是重要的公车转运圈。来台北市旅游,最好购买一本公车手册以便随时查阅。捷运为台北市最快速便捷的大众交通工具,木栅线贯穿台北市东、南区,淡水线前往北区,中和、新店线经南区,板南线横贯东西;搭配班次密集的联营公车、客运,十分便捷。
台北故宫博物院
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罗浮宫并列世界四大博物馆。博物馆外观仿北京故宫博物院,采用中国宫庭式设计,气势宏徫,美轮美奂。博物院收藏品共70万余件,其中以陶瓷、书画、青铜器、玉器、漆器、雕刻、织绣、满蒙档案文献最为丰富。
总统府
建于1919年,其建筑是当时流行的文艺复兴维多利亚风格,造型对称五层楼建筑物中央,立起一座象征权威的高塔。是总统接见外宾、办公的地方。
国父纪念馆
建于1972年,是一座仿宫殿式设计,巍峨宏徫,内有一座可容纳3000名观众的多功能大会堂,可举办音乐、舞蹈、戏剧等活动。另外还有藏书30万余册的孙逸仙博士图书馆及中山公园。
龙山寺
古称艋舺的万华是台北市开发最早的地方,清中期与台南、鹿港并称为 “一府、二鹿、三艋舺”。而龙山寺创建于艋舺开拓之初,主祀观世音菩萨,是台北市香火最旺的寺庙之一。
阳明山公园
位于台北盆地的东北方,公园主要以大屯和七星火山群为中心,因此各种特殊火山地形景观及地质构造便成为一大特色。因崁脚断层造就很多温泉如:马糟温泉、北投温泉、行义路温泉等。每逢春季,园内各山植物开花遍野,蔚为奇观,吸引不少客人特意去欣赏游览。
士林官邸
士林官邸占地5.2顷,原属日据时代总督府园艺支所用地,国民政府迁台后乃选是作为总统官邸,至1996年台北市政府收回官邸用地,开放给市民参观。官邸内公馆为蒋中正及其夫人居住、办公、宴客地方,他俩在此共住了26年。官邸旁遍植各式园艺,是一个休憩赏玩之处。
忠烈祠
在圆山饭店东侧,占地约1600坪,气派雄伟的庙堂,奉祀为国牺牲的烈士,由于景色清幽,整点并有换卫兵仪式,常吸引观光客来观看。
中正纪念堂
座落基地东边,背临杭州南路,坐东向西,遥望大陆。三层台阶高十四.五公尺,主体强高二十四公尺, 斗拱至宝顶尖高三十一.五公尺,合共七十公尺。大门高十六公尺,重七十五吨,为青铜铸建。 正堂分上下两层,上层平面为四十公尺见方,四角各突出七.五公尺,后方居中立蒋中正坐姿铜像, 以供瞻仰。
西门町
是指由成都路、中华路、汉口街、昆明街卯涵盖的商业娱乐区,为台北市另类次流行文化的代表。
华西街夜市
位于龙山寺西边的华西街夜市,是观光客来台必到之处。夜市囊括各式风味小吃,从山产至海味,一应俱全。
士林夜市
为台北最有名的老夜市,主要消费对象以学生为主,除各式风味小吃外,还有很多最流行之服饰、精品等各式店铺。时髦追新族到此,绝不空手而回。
baike.baidu/lemma-php/dispose/view.php/68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