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编:461000
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
钧台钧窑遗址
大禹像
英文名称:Yuzhou city
汉语拼音:yǔ zhōu shì
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南缘的中心城市。地处伏牛山余脉与豫东平原的过渡地带,颍河自西至东横贯全境。紧邻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郑石高速、永登高速公路交汇于此,禹登铁路、禹郸铁路、平禹铁路贯穿全境。距省会郑州70公里、新郑国际机场39公里。全市总面积1461平方千米,人口121万。城市规划区面积7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0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38万。禹州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是华夏民族之根,被誉为华夏第一都,素有“夏都、钧都、药都”之称。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发挥产业优势,禹州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2008年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中名列第68位,全国中小城市100强第78位。
禹州市行政代码:411081,邮政编码:461670,电话区号:0374,车牌编号:豫K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河南省园林城市
全国中小城市100强
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
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
全国首批建设创新型国家百强县市
第二届外商眼中的河南最佳投资城市
首批国家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城市
禹州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是华夏民族之根。禹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洪荒初开,人类祖先便在这里繁衍生息。早在新、旧石器时代,就闪耀着华夏文明之光,为华夏文明的中心。早在原始社会末期,这里就是黄帝部落活动的中心 区域之一。后来黄帝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居住在今禹州市西北部和北部山区的具茨山。
史书记载:“帝启之岁癸亥,帝即位于夏邑,大宴诸侯于钧台,诸侯从”(《竹书记年》)。颍河上游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禹州自古称华夏第一都,大禹治水的政事在禹州广为传颂,禹州也因大禹治水、禹让位于启而得名,北京世纪坛铜柱历史纪年即禹州为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建都之地。大禹因治水有功曾在此受封“夏伯”。禹子启继位后,于钧台大宴天下诸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从此,华夏五千年文明从这片热土开始。自夏始,经商、西周、春秋战国,曾三次为夏韩古都;秦以降,至顺治十八年(1661年)历时两千多年,均为京畿重地或一方一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秦汉为颍川郡,晋唐为阳翟,宋元明为钧州,清顺治年为禹州。
华夏古都 中国大禹文化之乡
禹州市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遗迹上古时期,禹州属于应龙氏部落领地。发祥于黄帝,昌明于大禹,传承于夏启。于中华5000年文明史同步。
禹州境内北部的具茨山脉、西部的大鸿寨山脉,是以黄帝为首的有熊氏部落以及与黄帝有亲缘关系的方嫘氏部落、大鸿氏部落、风后氏部落的重要活动区域。黄帝的姻亲——方嫘氏部落领地,在禹州西部方山(今方山镇)。重要军事力量——大鸿部落,在城西大鸿寨山区(今鸠山大鸿寨风景区)。协助黄帝战蚩尤的重要军事首领——风后氏部落,在城北无梁一带(今无梁镇)。禹州市城区有“迎风阁”,以迎风阁为中心,南北东西辐射四条街,分别叫迎上街, 迎下街,迎东街,迎西街。建“迎风阁”的本意,一说是因为风后辅佐黄帝有功,封其食邑于此,特建阁以纪念;一说是“迎送风后”之意。
距城12公里的古城寺,古为氏城,雍梁城,本是轩辕黄帝命雍父做杵、臼之处,后来成为雍父的封地。
《庄子·有宥篇》说,黄帝十九年,“闻广成子在于崆峒之上,故往见之 ”,求问“修德习武”、驾驭诸部落的“至道”,据传广成子是上古时期非常有头脑的“哲人”,居于今禹州城西北20公里的崆峒山上。该山东西走向,长 1.5公里,宽1公里,岗岭交错,古木叠翠,山水相宜。因此,黄帝暮年,带了元妃嫘祖娘娘,在浅井乡散驾村辞别群臣,散驾登山,再访成子,退隐逍遥观。至今这里还留有黄帝“问道处”、“得道庵”,“广成子庙”和黄帝暮年与广成子在此修道的“大仙观”。
黄帝之后的诸多帝王,如颛顼、帝喾、尧、舜等领地均在禹州。其中大禹在禹州活动最频繁,最长久,大禹因治水有功,被帝舜封为夏伯,把他的领地虞邑赐予大禹,改名夏邑。夏邑便是今日之禹州。在城南三峰山左边建有夏亭城。帝舜故世后,大禹即天子位,国号夏。
史家言:尧舜传贤,禹传子。从此以后,禹州成为中国最早的奴隶制王朝的国都。
夏邑(禹州)作为大禹的封国,大禹治水的基地,留下很多关于大禹活动的遗迹。据史籍记载:禹安民治室,居靡山伐木为邑。这便是大禹即位后建造的宫室。靡山今称梅山岗,位于范坡乡境内。禹之子启继位后,在此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史称夏朝,因此禹州素有“华夏第一都”之誉。至今留存有夏禹和启召集群臣的古钧台,治水遗迹禹王锁鲛井,禹母石,启母石等历史遗迹。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禹州瓦店遗址作为夏代的都城级王城遗址、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最重要发现之一,为禹州是夏朝都城提供了直接的历史证据。
尧舜时期,禹州称夏,是夏部族聚居与活动的中心。大禹为夏部族首领, 是黄帝的玄孙。禹总结了他父亲治水的经验教训,改用开 挖疏导为主,居外十三年,终于使洪水东注,治水成功,被封于夏(今禹州市),史称“夏禹国”。禹被称为“夏伯”,即分封方国国君。癸西四十八载(约公元前2208年 ),舜崩于苍梧(今云南省宁远),天下诸侯不服舜之子而拥戴禹。于是,禹在夏邑(今禹州市)即天子位,并用自己的封号“夏”为天下之号,称“夏朝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中原地区诸夏民族为主体,容纳吸收周边夷夏各部族共同创立的多民族统一的大国。它“咸有九州”,“协和万邦”,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的第一朝代,被称为“华夏第一国”。大禹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帝王,后人称之为伯禹、夏禹、神禹。禹州就是因为大禹初封于此,故称“大禹之州”。后因夏王朝创立并建都于此,又称“夏都”或“华夏第一都。”
禹在夏都(今禹州市)执政八年,号令全国实行统一的夏时制,俗称“夏历”,也叫“农历”。并且定车制,立贡法,建学校,作夏乐,提倡养老,令行薄葬,实行“五音听治”。加上其它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 将一个新生的夏朝治理得井井有条,殷盛富庶,“公家有三十年之积,私家有九载之贮”。
约公元前2198年,禹百岁,巡狩江南,死于会稽,就地埋葬。其子夏启“ 大飨诸侯于钧台”,四方诸侯都拥护夏启继禹之位,是所谓“父传子,家天下”的开始。启在位十年,传给其子太康,太康在位二十九年(有记四年),传 给其弟仲康。仲康名义上在位十三年,传统给其子相。相在位二十八年,被寒浞逼杀。夏朝从此中断四十年。直到相的遗腹子少康长大后,居于纶邑(今禹州西北16公里康城),招集夏遗民,联络夏旧臣,经过十年准备,终于在不惑之年消灭了寒浞势力,“整威仪东南行,求阳翟(今禹州)夏王之故都”,“坐钧台而朝诸侯”恢复夏朝基业,史称“少康中兴”。此后,夏朝又传十一主,至夏桀,共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累计维系了四百七十一年。
夏启会诸侯于城北诸侯山(无梁镇北),大飨诸侯于钧台(梁北镇杜岗寺村)。从大禹时代起便出现了较完整的行政区划和赋税条律。禹州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活动中心。国家的框架已基本形成。
夏朝第三帝名相,被大臣寒浞逼杀,致使夏统治中断40年。少康中兴,改都纶邑(今禹州顺店镇康城村)。最后一帝桀,将商部落首领汤囚禁于钧台(在梁北镇杜岗寺村)。据“中国监狱史”记载:中国第一座监狱即钧台。商灭夏后,禹州做为首都的地位开始变迁。
周威烈王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韩景侯将韩国国都自平阳迁至阳翟。公元前375年,韩国攻灭郑国,遂将国都迁新郑。仅五年,即公元前370年,韩懿侯便将国都城重又迁回阳翟。此后历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等二千余年,禹州称阳翟不变。所以,许多 文献史籍在记述历史事件及地地域时,习惯将上古时期尚无阳翟名称的夏、夏邑、历地、栎邑等统称为“阳翟”。
钧瓷之都 中国陶瓷文化之乡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而禹州则是中国瓷器的重要发祥地,是著名的“中国陶瓷文化之乡”。其陶艺制作已有1700多年历史,而钧瓷又以其贵、神、奇、妙四大特点堪称瓷中极品,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
钧瓷,以其色彩艳丽、艺术风格独特闻名中外,久享盛誉。在国外,钧瓷被称为“中国宝瓷”,是难得的艺术珍品。钧瓷不但在色彩上鹤立它瓷之上,在造型和施釉方面也独辟蹊径,自成体系。钧瓷的名贵在于其独特的窑变釉色,其釉色是自然形成,非人工描绘,每一件钧瓷的釉色都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即 “ 钧瓷无双 ” ,且釉透,釉活,胎质精纯,坚实细腻。叩之声圆润悦耳,清脆动听;观之形端庄优美,古朴典雅,它的釉变色五彩缤纷,璀璨夺目,浑然天成,构成一幅幅神奇的图画,如寒鸦归林,夕阳残照,高山云雾,峡谷飞瀑,伯牙抚琴等等。这些釉变画,千变万化,意味无穷,具有千古耐看的魅力,名人曾用 “ 出窑一幅元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 ”“ 雨过天晴泛红霞,夕阳紫翠忽成岚 ”“ 峡谷飞瀑菟丝缕,窑变奇景天外天 ” 等来形容钧瓷窑变之妙,民间有 “ 钧与玉比,钧比玉美,似玉非玉胜似玉 ” 、 “ 黄金有价钧无价 ” ,国外更有 “ 雅堂无钧瓷,不可自夸富 ” 、 “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 之说。
钧瓷的烧制是一种复杂的高难技术,还原程度很难控制;加上过去由于使用的是松木窑,窑温难以达到均衡,从而影响到钧瓷釉彩的成色,在烧制过程中有70%的产品会报废掉,而其中的上品则更为罕见,再加上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钧瓷,自古就有 “ 黄金有价钧无价 ” 的尊贵名声,唐玄宗曾立令 “ 钧不随葬 ” ;宋徽宗时又成为御用珍品,诰封 “ 神钧宝瓷 ” ,每年钦定生产36件,禁止民间收藏,所以现在墓葬出土的钧瓷文物也甚为稀少。目前世界著名的博物馆虽有收藏,为数也寥寥无几。
近年来,钧瓷经常作为国礼赠送国际友人和各国元首,世界各地收藏大家也将其作为珍品竞相收藏。特别是祥瑞瓶、乾坤瓶、华夏瓶,在2003年、2004年,2005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分别被指定为唯一国礼赠送给各国政要;2006、2007年钧瓷又作为唯一国礼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赠送给***;2008年钧瓷先后被作为中日友好纪念国礼赠送给日本政要、钧瓷作品“四海升平”被联合国总部永久收藏。钧瓷盛名更是蜚声海内外。2003年,禹州市神_镇等地被国家批准为钧瓷原产地,受到保护。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陶瓷窑遗址类禹州独占一半,其中禹州钧官窑遗址博物馆在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同时也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进入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禹州钧瓷烧制工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2年起,禹州市每年与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陶瓷工艺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中国钧瓷文化节活动,以弘扬和提升禹州钧瓷这一中华瑰宝的深厚魅力。2008年禹州又因钧瓷文化而被列入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禹州市神_的古街、古树、古民居,古玩、古瓷、古钧窑,为神_古镇蒙上了神秘的色彩。古朴斑驳的十里老街,刻满岁月痕迹的幽深古民居,上千个高耸的烟囱,必将带你进入神_的一世繁荣和千年的回忆。琳琅满目的古玩市场将带给你刺激和意想不到的惊喜。“神_古镇”之名历史上曾被四次皇封。因至今仍盛产各种陶瓷,“神_古镇”被誉为全国唯一“活着的古镇”。
中华药城 全国中医药材之都
禹州地理气候优越,盛产动、植、矿物药材1084种,蕴藏量12万吨。唐朝药王孙思邈曾长期游居禹州,行医采药、著书立说,孙思邈去世后,禹州人民在西关购地建“药王阁”永久纪念。故有“药不经禹州不香,医不见药王不妙”之说。禹州的中药文化自此开始繁荣。 宋仁宗年间,阳翟古城寺以东盛产白芷、南星、菊花、薏米等药材,时任河南主薄的著名诗人梅尧臣游览禹州,正值春和景明,翅花盛开之际,不禁诗兴大发,遂作诗一首:“云外阳翟山,实与嵩少接,山中采药人,能自辨苗叶,当须刨其根,以道素所惬”。
元世祖至元一年(1264年),禹州已成为药材汇集之区,填满街市,犹如粪土,故农家深山大壑采药者往来不绝。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曾诏令全国药商来禹集结,每年春、秋、冬三个会期。“内而全国22省、外越西洋、南洋、东极高丽、北际库伦,皆每车节转而至,真可谓无街不药行,处处闻药香”。长期的药材交易,逐渐产生了以经营类别或区域性质划分的药行帮、药棚帮、甘草帮、党参帮、江西帮、山西帮、陕西帮、祁州帮、商城帮、亳州帮、金陵帮等18个帮会组织,继而形成禹州独特的中药文化。商帮建设了各自的会馆,其中规模最大的为怀帮会馆,也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药商会馆。成为中国禹州药会历史上的四大中药材集散地之一,被称为“中华药城”。
明代周定王朱_到禹州考察采集标本,于1406年撰写的《救荒本草》共列可救荒植物414种。著有《普济方》168卷,收载医方61709个,为历代医方之最,在剧毒药材处理上,采取吸附分离技术等都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清代禹州的“保光清凉散”、“九天阿胶”相继问世,行销全国,颇享盛誉。继之开业的名店药堂赵隆太,加工炮制的“九蒸九制大熟地”于宣统三年在德国柏林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参展。
禹州的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明嘉靖年间,已种植名贵地道药材45种,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已列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解放后,中药材生产有较大发展,1969年全市出现200多个药材种植村。1985年3月中药材交流大会重新恢复,推动了中药材种植业发展。而禹州中药材炮制工艺、禹州药交会也因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禹州中药加工炮制始于明朝,清朝趋于规范。饮片加工及炮制因药制宜,技艺独特,制作精细,在国内久享盛誉,有“药进禹州倍生香”之说。在加工、炮制过程中,其“浸、泡、煅、煨、炒、炙、蒸、煮”等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有的饮片加工后,细如丝、吹能飞,片片均匀,厚薄适宜。在炮制方法上以精益求精而久负盛名。
进入新时期以来,禹州中药材产业发展更加迅速。成为全国17家标准化、规范化的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也是河南唯一的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年交易额居全国第三位。在中药材贸易中的影响力愈加增强,被批准为“全国中药饮片配送中心”。同时标准化的中药材生产规模也进一步扩大,通过国家GAP认证的药材基地数量逐年增加。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豫西丹参4种道地药材取得国家原产地域地理标志保护,在全国名列前茅。 “药不经禹州不香,医不见药王不妙”,一年一度的中国·禹州药王孙思邈国际医药文化节暨中医药交易大会不仅为禹州带来了交易收入,而且又把禹州与全国联系得更加紧密。
颍川古郡 姓氏望出名门祖庭
上古时期禹州就是华夏文明发祥地,而后来在历史上禹州有颍川之名,颍川郡为秦王嬴政17年(公元前230年)置,以颍水得名。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省禹州)。长期为中国除都城以外最大的郡。也因其历史而成为中国众多姓氏的发源地和兴旺之地。
■方姓——— 禹州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一九九七年,经过有关姓氏专家的考察论证,确定河南禹州方山镇的方山为方姓鼻祖方雷公的封地,海内外方氏的发源地。
■陈姓———公元前672年妫满的第12代孙陈完因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后来他的10世孙田和建立了田氏齐国。战国末年,齐被秦灭。齐王的长子升次子桓先后改姓王氏,三子田轸逃至颍川(今河南禹州一带),恢复陈姓。从此陈氏一门在中原瓜瓞连绵,生生不息,发展成为名门望族。
■雷姓———雷姓源出自方雷氏,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方雷之后,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载,相传方雷氏是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因战功被黄帝封于方山(在河南省中北部一带,今河南省禹州市方山),建立诸侯国。其子孙以国名为氏,为复姓方雷氏,后又分为两支,一支姓方氏,一支姓雷氏。
■邝姓———邝姓源出自方姓,为南宗方谆之后,御赐改为邝氏。而方姓在记载中源出今河南禹州方山镇。
■赖氏———他们的古老源流,在《姓氏考略》一书上记载得清清楚楚:“《风俗通》曰,春秋时有赖国,其后以国为氏,望出颍川、南康、河南。” 春秋时代赖国所在的位置,大致不离现在的河南省境内,因此正如《姓氏考略》一书所说,最早的赖姓家族,是出现于河南的颍川一带。换言之,赖氏长久以来虽然是称盛于南方各地,但他们的祖先,却统统都是来自中原地区的河南。追本溯源,全都是最足以自傲的炎黄子孙。
■韩氏———以“颍川”为堂号,虽迁居异乡,仍以是颍川人为荣。
■陆姓———陆姓的郡望主要有颍川郡,秦王政十七年(公元230年)置郡,治所在阳翟(今禹州)。相当于今河南登封,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密县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县地。这支陆氏是吴郡陆氏的分支,开基始祖为东汉颍川太守陆闳。
■钟姓———钟源居颍川,在现在的河南省境内。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楚国有钟仪,钟建,钟子期,与伯牙为友,项羽的部将有钟离昧,钟离昧子接,单姓钟氏,居于颍川。钟离复姓望族居会稽(今江苏省南部及浙江省西部一带)、颍川(今河南省禹州一带地区)。同为“颍川堂”。广东兴宁的资料的客家人中颍川堂的人是最多的。
■郭氏———因为“裔孙从颍川”,郭氏之后代离开祖籍地阳曲而迁往颍川。虢叔为郭氏始祖,序是虢叔的裔孙,序做为虢叔后裔的代表者,是经周王朝正式承认的,从序开始号为郭分,成为虢转为郭的第一代人。颍川,以颍水得名,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河南颍川郭氏是后汉大司农郭全的后裔,是山西阳曲郭氏的分支。
■赖氏———颍川郡的此支赖氏,其开基始祖为叔颖。
■庾姓———在两汉时代形成了颍川(今河南禹州)和新野两大郡望,而颍川庾姓最繁盛是当今庚姓中最大支派。
■乌姓———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代,少昊氏以乌命官,有乌鸟氏,他的后人去鸟字姓乌,称乌氏。望族出于颍川、汝南、鄱阳。
■繁姓———望居颍川郡(今河南省禹州市一带)。历史名人繁钦为汉末文学家。字休伯,颍川(今河南省禹州)人。
■拓跋姓——郡望 颍川郡:秦灭韩,以所得韩地置颍川郡,在今河南省中部,治阳翟(今河南禹州)。
■应姓———《郡望百家姓》中有记载:应氏望出汝南、颍川郡。《姓氏考略》中记载:望出汝南、颍川。
■赵姓———赵姓在漫长的繁衍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郡望,主要有以下几个:颍川郡(治所在今河南禹州)、平原郡、汉阳郡、天水郡等。
■赣姓———史籍《郡望百家姓》上记载:“干姓望出颍川郡”。史籍《姓氏考略》上也记载:“干氏望出荥阳、颍川。”
■臧姓———秦至西汉间,臧姓逐渐播到河北、河南、甘肃等北方省份,并且在今河南禹州、甘肃天水一带形成望族,至东汉初,臧宫功封列侯,子孙袭爵,极大的壮大了臧姓颍川郡望(治今河南禹州)。
■殷姓———其中一支殷姓,也是发源于河南境内。这是根据汉代史游所著《急就篇》姓字注所说的“殷水在颍川(今河南禹州),居之者以为氏。”这批“以地命氏”的殷姓人士,使后世殷氏的阵容,坚强庞大不少。
■路姓———魏晋南北朝时期,路姓繁衍兴盛,尤其在今河南省境,路姓就出现了五个郡望:即襄城郡、陈留郡、河南郡、内黄县、颍川郡。表明在今河南之襄城、开封、洛阳、内黄、禹州一带路姓人枝繁叶茂,风光显赫。
■处姓———处姓郡望堂号:北海郡:汉朝时期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分齐郡置郡,治所在北海(一说营陵,今山东昌乐),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潍坊、烟台一带地区。颍川郡:始设于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之所以名为颍川郡,是因为有一条河,名为颍水,其上游支系流经郡中大部分地区。郡治设在阳翟(今河南禹州),。。。。。。。。。。。。。。。。。。
2021年1月,中央文明办确定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禹州市上榜。
2020年6月,禹州市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河南片区)。
2020年3月,赛迪顾问发布了2019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榜,禹州市位列第19名。
2019年11月12日,水利部公布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禹州市榜上有名。
2019年10月,禹州市入选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位列第65名。
2019年10月,禹州市入选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位列第16名。
2019年10月,禹州市入选2019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位列第59名。
2018年2月22日,禹州市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7年10月2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禹州市为2017年国家园林城市。
邮编:261000
安丘市位于山东半岛西部,北纬36 °05′-36°38′,东经118°44′-119°27′。北接坊子区,西连昌乐、临朐县,东与高密市、昌邑市以潍河为界,南隔河与诸城市、沂水县相望。直线距离北至潍坊32公里,西至省会济南200公里。全市总面积为2011平方公里,总人口110万。 安丘市域南北长61.5公里,东西宽65.3公里,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安丘市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市之一,位于山东半岛中部,东距青岛110公里,西距济南200公里,北距潍坊25公里。市境总面积1928平方公里,平原、丘陵、山区各占三分之一,辖12个镇、2个街道,1388个行政村,总人口105万,耕地面积150万亩。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1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4亿元,可用财力5.9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92.8亿元,出口创汇2.6亿美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65.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51元。
安丘市是“全国园艺产品(蔬菜)出口示范区”、山东省四个省级“无农药残留放心菜基地县”之一,是蜜桃、姜蒜、芦笋、草莓、樱桃、淡水养殖等六个“中国特产之乡”;景阳春酒、涤纶帘帆布、扑热息痛、“鲁丰”牌水果罐头、造纸机械等名牌产品驰名中外。
安丘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境内有老子庙、公冶长书院、庵上石坊、大型汉画像石墓等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占地面积3000亩、具有浓郁民俗色彩的青云山民俗游乐园,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公园、山东省十大旅游新景点、国家3A级旅游景区。总面积1.2万亩,其中水面面积9000亩的青云湖休闲度假乐园,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按照“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安丘市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达到26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650亿元,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115亿元,销售收入48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00元,科技进步贡献率65%,社会保障覆盖面80%,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100%。
安丘历史悠久。汉景帝中元二年置县,至今已2100余年。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已发掘大汶口、龙山、商周文化遗址41处,文物1万多件。老子庙、 东汉大型雕刻画像石墓、素有“山东无二坊”之说的庵上石坊、孔子之婿公冶长书院等人文景观均属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集国内著名风景风情于一体的青云山民俗游乐园, 占地3000亩,突出民俗特色,与名胜古迹相衬相映,使安丘更具诱人的魅力。
安丘市地处暖温带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境内平原、丘陵、山区各占1/3。物产资源丰富,非金属矿产种类多、储量大,现已探明和开采的有重晶石、石灰石、大理石、玄武石、白云岩、花岗岩、油页岩、膨润土、石墨等20多种,分布广、品位高、易开采,开发前景广阔。
安丘市农业独具特色。安丘蜜桃、大姜、大蒜、芦笋、牛蒡、草莓、肉食鸡等名牌农产品畅销海内外。到目前,全市有28种农副产品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商标,18种蔬菜获得了全国绿色食品使用标志。在第二批“中国特色之乡”命名活动中,安丘市同时被命名为“中国蜜桃之乡”、“中国姜蒜之乡”、“中国芦笋之乡”、“中国草莓之乡”、“中国樱桃之乡”和“中国淡水养殖之乡”。1998年全市农副产品出口总量达50多万吨,出口交货值20多亿元,占整个青岛口岸瓜菜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
安丘市工业实力雄厚。现有市属工业企业48处,乡镇办工业企业207处,形成了轻工、化工、纺织、电子、机械、建筑材料等十大行业,工业产品达1400多种,有61种获部优、省优称号,29种填补国内、省内空白。饮料酒、钢管铁塔、散热器、环保系列产品、仿丝绸、放射性免疫试剂等产品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特别是景芝美酒,已有千年历史,曾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名扬海内外。
安丘市流通活跃,商贸繁荣。历来是山东半岛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贸易商埠。一大批专业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联结城乡、辐射国内外。安丘市姜蒜批发市场, 年成交额10亿多元,是全国最大的姜蒜批发市场。
安丘市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市之一。目前,全市累计审批利用外资项目241个,合同利用外资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8亿美元,建成投产的三资企业74家。全市有16大类300多种商品,出口亚、欧、美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8年出口创汇完成5993万美元,其中自营出口创汇1005万美元。
安丘市基础设施完善。境内公路四通八达,胶济铁路横贯市境北部,济青高速公路邻境而行,国道206线、省道下小、央赣路等主要干线交汇于境内。市区离青岛国际机场100公里,距济南国际机场150公里,距潍坊机场20公里,交通非常便利。
行政区划
1994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安丘县,以原安丘县的行政区域设立县级安丘市。
1992年7月28日,撤销安丘县贾戈乡、赵戈乡、慈埠乡、石埠子乡、刘家尧乡,分别设立贾戈镇、赵戈镇、慈埠镇、石埠子镇、刘家戈镇。
1994年11月1日,撤销安丘市担山乡、管公乡、临浯乡,设立担山镇、管公镇、临浯镇。1994年11月24日,撤销石堆乡,设立石堆镇。
1995年12月29日,撤销宋官疃、白芬子乡,设立宋官疃镇、白芬子镇。
1996年1月3日,撤销王家庄乡、柘山乡、召忽乡,设立王家庄镇、柘山镇、召忽镇(鲁政函民字[1996]4号)。
1997年7月9日,撤销金冢子乡,设立金冢子镇(鲁政函民字[1997]31号)。
1999年3月16日,撤销关王乡,设立关王镇(鲁政函民字[1999]6号)。
2000年2月22日,撤销安丘镇、贾戈镇,以原安丘镇、贾戈镇的行政区域分别设立兴安和贾戈两个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分别驻原安丘镇和贾戈镇人民政府驻地;撤销温泉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红沙沟镇;撤销车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柘山镇;撤销召忽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石埠子镇;撤销_山乡、南逯乡,以原_山乡、南逯乡的行政区域设立_山镇,镇人民政府驻原_山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辉渠乡、夏坡乡,以原辉渠乡、夏坡乡的行政区域设立辉渠镇,镇人民政府驻原辉渠乡人民政府驻地(鲁政函民字[2000]25号)。
2000年,安丘市辖2个街道、25个镇。总人口1096782人,各乡镇人口: 兴安街道 133102 贾戈街道 55770 景芝镇 84160 黄旗堡镇 52763 南流镇 45089 凌河镇 50116 官庄镇 32695 雹泉镇 20876 红沙沟镇 38263 大盛镇 36800 庵上镇 29360 赵戈镇 28188 刘家尧镇 39949 慈埠镇 26297 石埠子镇 36965 石堆镇 36242 担山镇 30096 关王镇 24410 王家庄镇 34255 临浯镇 33680 宋官疃镇 25044 金冢子镇 38932 白芬子镇 38105 管公镇 22741 柘山镇 33213 辉渠镇 32093 武山镇 37578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截至2002年12月31日,全市总面积2010平方千米。辖2个街道、21个镇,1440个行政村。年底全市总人口109.6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13万人。
2003年6月10日,安丘市设立雹泉镇,将管公镇的雹泉西北村、雹泉东北村、雹泉西南村、雹泉东南村、大寿山、小寿山、吉山店子、山前、杏山子、莲花官庄、南官庄、马车岭、鞠家庄子、都家庄子、韩家庙子、下峒峪、中峒峪、老峒峪、岳家庄、代家坡、西北崖、崔家峪、胡家旺、前范山子、后范山子、落鸦石官庄、米布袋官庄、圈河、西黄家庄、青山官庄、水润道、张家溜、王家沟、徐家寨、张家官庄、富平官庄、东尚庄、西尚庄、北尚庄共39个行政村划归雹泉镇管辖,雹泉镇人民政府驻雹泉东北村。
2003年6月30日,将安丘市南流镇划归潍坊市坊子区管辖。
2003年,全市总面积1928平方千米。辖23个镇、街道办事处,1388个行政村(居委会)。年底全市总人口10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万人。
自然地理
安丘市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西南边缘的太平山海拔523米,是全市的最高点,东北边缘的汶河河床海拔22米,为全市最低点。
安丘市境内有海拔百米以上的山头158个,大都位于县境西南部。其中海拔400米以上的有太平山、摘药山、虎眉山、擂鼓山、大安山、黄皿山、留山、城顶山、紫草山等36个。300以上400以下的68个,200米以上300米以下的30个,200米以下的24个。
安丘市境内大小河流50余条,多在东、北、南部,均系潍河水系。较大的有潍河、汶河、渠河、洪沟河、史角河5条,控制流域面积1884平方公里,为全县总面积的93.7%。汶河在县内有大盛河、鲤龙河、温泉河、凌河、小汶河、墨溪河6条支流,流域面积1076平方公里汶河。是安丘的“母亲”河。
安丘市属暧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温适中,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多雨,气温年较差大,春季风大干燥、失墒快。秋季清爽。历年降水量646.3毫米,历年平均气温12.2℃,历年光照2502.1小时,历年最大降水量1974年1027.0毫米,历年最低气温1968年1月-18.7℃,历年最高40.1℃。
安丘物产资源丰富,非金属矿产种类多、储量大,现已探明和开采的有重晶石、石灰石、大理石、玄武石、白云岩、花岗岩、油页岩、膨润土、石墨等20多种,分布广、品位高、易开采,开发前景广阔。安丘市农业独具特色。安丘蜜桃、大姜、大蒜、芦笋、牛蒡、草莓、肉食鸡等名牌农产品畅销海内外。
安丘旅游景点
安丘青云山民俗游乐园
青云山位于安丘城东,是沂蒙山余脉。东北西南走向,半绕安丘城。山体起伏,地貌原始。山顶有旱不涸、涝不溢的安丘"八大景"之一的海眼井。接云寺、观星台、揽月塔遗址亦尚在。
青云山民俗游乐园占地3000亩,是国家首批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国际风筝都——潍坊市南30公里,是一处突出民俗文化特色,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度假、购物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旅游景区。
游乐园依托青云山自然地貌,建有江南秀色、民族风情、野生动物、休闲娱乐、齐鲁民俗和桃花源六大功能区游乐园气候宜人,植被丰富,三季开花,四季常绿。园内山水环绕,景色秀美,如诗如画。 具有浓郁民俗特色的娱乐活动异彩纷呈。民族歌舞、民族婚俗、地方戏曲、县官审案等表演将南北风情展现的淋漓尽致,上刀山、下火海、斗鸡、斗羊、斗马、飞车走壁等表演,惊险刺激,扣人心弦。骑马、射箭、荡秋千、扎风筝、印年画、打铁、织布等参与性项目令游客乐不可支,流连忘返。青云山民俗游乐园已成为中外游客理想的天地。
山水园林区:山环水绕、碧波荡漾:桥亭廊榭、错落有致;茂林修竹、翠绿欲滴。
民族风情区:集西南、西北少数民族风情于一体,尽显边陲风光的美丽、边寨风情的神秘。
齐鲁民俗村:以一个清末村落的形式展现了齐鲁大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
休闲娱乐区:现代化的游乐设施与园林景观完美结合,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老少皆宜,其乐无穷。
安丘青云湖
青云湖休闲度假乐园位于山东省安丘市境内的大汶河与小汶河交汇处,北距国际风筝都潍坊市24公里、东距青岛110公里,地处山东旅游板块中心地带,206国道和多条省道从湖中穿越,交通十分便利。
青云湖休闲度假乐园看起来不大,其实却有800多公顷,仅水面就有600公顷。听导游**介绍,青云湖与其周围的青云山民俗游乐园、生态农业观光园、温泉度假村等旅游项目相比,开发较晚,但起点高,规划设计科学合理,建设有宝岛风情区、植物园、金沙滩、生态湿地区、垂钓中心区、水上乐园区、水上运动区、度假别墅区8大功能区,是一处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高档次水景旅游区,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安丘五龙山旅游风景区
五龙山旅游风景区位于吾山镇驻地东南4公里,海拔396米,面积25平方公里,五龙山由北向南依次由麒麟峰、鹰嘴峰、兵营峰、南天门、唐王峰组成,恰似五条昂首腾空的蛟龙翻云覆雨,故称五龙山。
五龙山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怪石、奇松、幽洞、醴泉堪称五龙山“四绝”。数万年风雨沧桑造就了600多处怪石奇观。“神龟望月”处,一只巨大的石龟昂首挺胸大有随风而动之意;鹰嘴峰,恰似一巨大的鹰嘴,石高数十丈,上部往外探出而下深陷,石边是百丈悬崖,不时有几只山鹰从石缝中飞出;还有一分为二的试刀石,飘落巅峰风吹即动的风动石,另有点将台、罗汉石、南海一柱等。山内重峦叠嶂、树木葱郁、山泉充盈,齐花异石处处可见。景点有:鹰嘴石、老子洞、鹁鸽囤、燕子石、香笼、南天门、辕门、齐长城遗址等20多处,还有擂鼓教子、孟姜女哭长城等许多美丽的传说。
近几年来,旅日华侨曹树先先生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修建了停车场、亭阁、观音寺、吊桥、卡丁赛车场等。目前,基本建成了集旅游、餐饮服务、疗养为一体的旅游景区,已成为当地乃至省内外颇有名气的自然风景区,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达10万人,平日游客络绎不绝,每逢双休日游客达数百人,特别是“五一”、“十一”旅游旺季,日游客近千人。
安丘下里戈庄水库(野炊、垂钓好地方)
位于安丘市金冢子镇下里戈庄洪沟河桥的下里戈庄水库,离安丘10公里,天天游人满满,适合野外聚餐,FB活动,更适合钓鱼玩耍,山上数目葱翠,十分适合郊外活动,所有都是免费提供!
经济概况
安丘市农业独具特色。安丘蜜桃、大姜、大蒜、芦笋、牛蒡、草莓、肉食鸡等名牌农产品畅销海内外。到目前,全市有28种农副产品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商标,18种蔬菜获得了全国绿色食品使用标志。在第二批“中国特色之乡”命名活动中,安丘市同时被命名为“中国蜜桃之乡”、“中国姜蒜之乡”、“中国芦笋之乡”、“中国草莓之乡”、“中国樱桃之乡”和“中国淡水养殖之乡”。1998年全市农副产品出口总量达50多万吨,出口交货值20多亿元,占整个青岛口岸瓜菜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
安丘市工业实力雄厚。现有市属工业企业48处,乡镇办工业企业207处,形成了轻工、化工、纺织、电子、机械、建筑材料等十大行业,工业产品达1400多种,有61种获部优、省优称号,29种填补国内、省内空白。饮料酒、钢管铁塔、散热器、环保系列产品、仿丝绸、放射性免疫试剂等产品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特别是景芝美酒,已有千年历史,曾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名扬海内外。
安丘市流通活跃,商贸繁荣。历来是山东半岛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贸易商埠。一大批专业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联结城乡、辐射国内外。安丘市姜蒜批发市场, 年成交额10亿多元,是全国最大的姜蒜批发市场。
2021年2月,2020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名单出炉,安丘市榜上有名。
2021年1月,山东省农业农村认定安丘市为2020年度山东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0年9月,山东省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认定安丘市为2020年度山东省级创业型城市(县区)。
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认定安丘市为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1年山东省136个县市区经济实力排名
2019年8月,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安丘市在列。
2017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安丘市为2017年国家园林城市。
2005年,安丘市位列2005年度全国肉类生产百强县第6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