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编:417000
新化县地处湖南中部,资水中游,雪峰山东南麓,地处北纬27°31'-28°14,东经110°45′-111°41,辖区总面积3642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2个国营林场、1个经济开发区,人口128万,其中农业人口116万。境内多为山丘盆地,气候温和,环境宜人,素有“湘中宝地”之称。
县人民政府驻上梅镇,邮编:417600。代码:431322。区号:0738。拼音:Xinhua Xian。
新化建县于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千年来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新化人民,艰苦创业,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永葆了古县青春。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化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特产甚多。新化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明显,年平均气温16.8℃,降水量1453.5毫米,日照时数1488小时,无霜期281天,良好的自然条件孕育了新化农业的发展。新化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农作物种子基地县和粮食储备基地县,是全省氨化秸秆 养牛基地、模式化稻田养鱼基地、玉米生产基地、速生丰产林基地和双季稻田成建制亩产过吨粮县。又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水土保持项目县。粮油、畜牧、水果、水产等,形成了产业化规模;作为特色产品的茶叶、烤烟、苡米、玉兰片、银花、厚朴、杜仲、天麻等,已建成了“基地十农户”的生产格局;新化是湖南省10大林区县之一,主产杉、松、楠竹、栗树等,并有华南虎、金钱豹、娃娃鱼、红腹锦雉、银杏、金钱松、红豆、天狮粟等珍贵动植物资源。
工业已初步形成机械、电子、陶瓷、建材、冶金、煤炭、化工、食品、造纸、竹木加工等10大工业支柱产业;新化被列为全国“星火技术开发密集区”和电子陶瓷、艺术瓷出口基地。
城镇建设迅速发展,县城面貌焕然一新。城东梅苑经济开发区与城西建设开发带由资江大桥连成一体,比翼齐飞;全县19个建制镇小城镇建设突飞猛进,初具规模;铁路、公路、水路互联成网,交通十分便捷;通信手段实现现代化;电力能源充足,大小电网遍布城乡,实现了村村通电。
新化人文荟萃,英才辈出。近代民主革命先驱陈天华、谭人凤,著名抗日将领黄浦军校代校长方鼎英、战功卓著的中华名将陈正湘,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成仿吾,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桥牌皇后”杨小燕等名人生于新化;梅山文化源远流长,文化事业空前发展,文艺团体驰骋海内外,花卉根雕久负盛名,书法美术饮誉中华,梅山武术名扬天下。新化县是湖南省文化工作先进县、全国“武术之乡”。
新化钟灵毓秀,山川秀美,名胜古迹甚多。国家级森林公园大熊山,是被乾隆皇帝喻为“独标清胜”的绿色明珠,极具旅游开发前景;还有别具洞天的梅山龙宫,气势磅礴的资水镇江宝塔,雅称小南岳的桃林庙,艺术瑰宝文昌阁,俊美奇秀的美女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二军团司令部旧址、罗盛教纪念馆、抗日英烈陵园等。
新化县是革命老区县、柘溪库区县、《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和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自 1987 年开始实施扶贫开发以来,在中央、省、市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坚持“开发式”扶贫,集中各类扶贫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项目开发,改善了贫困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解决温饱、脱贫致富的步伐。全县农民人平纯收入由1986 年的329元增加到2002年的1273元,贫困人口由198年的 72.4万人下降到2002年的12.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70.53%下降到10.6%,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全省杉木林基地县、竹林面积2.2万公顷以上的省重点毛竹基地县、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县,丰富的森林资源享誉三湘。
2021年3月,新化县上榜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新化县位列第240名。
2020年6月,新化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长征片区(红二方面军))。
2019年10月,新化县被农业部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邮编:457000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
邮编:457400 代码:410923 区号:0393 拼音:Nanle Xian
南乐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总面积623平方千米。总人口47万人(2002年)。
基本概况
南乐县位于河南省东北端,冀、鲁、豫三省交界处,辖9乡3镇,南与清丰县为邻,东与山东莘县隔河相望,西北分别与河北省魏县、大名县接连,境域624平方公里,其中县城面积10平方公里,总人口47万人,属濮阳市管辖。
南乐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字圣仓颉故里。唐朝高僧、天文学家一行的故乡,一行创世界天文学史上三个第一,首次测量子午线长度、第一次发现恒星运动。著名表演艺术家河南坠子皇后乔清秀,名冠神州。著名国画家端木梦锡,有丹青梅花王之称。古迹有仓颉庙、仓颉陵、赫胥陵、明文庙、十二牌坊及八大唐槐等,古朴典雅的民俗民风,多种新颖的名优特产,风味多彩的小吃,形成南乐独具特色的经济开发环境。
南乐地处平原,物华天宝,交通十分便利,西距京广铁路80公里,东距青岛口岸500公里,106国道(北京—广州)与安济公路(安阳—济南)两条公路交汇于此,沟通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南乐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基础较好,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是全国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的主要产区。全县有十万亩优质苹果、二十万亩棉花,是优质果、棉生产基地和全国兔肉出口基地。工业有化工、轻工、纺织、电子、酿造、机电、食品、抽纱工艺、草制工艺品打入了国际市场。
南乐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市政府建设发展迅速。全县已实现“四通”。城内有高级宾馆、招待所、酒楼10余家,衣、食、住、行便利,设备先进,投资环境优越。全县程控电话装机容量为20000门,长途电话线路24条,可向国内外直拨。电力供应充足,大小变电站7座,装机容量8.75万千瓦,供电量1.2亿度。自来水厂两座,日供水量4500吨,可满足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需求。
南乐县科教文卫事业发展较快,全县科研单位3个其中液压件厂第二代摩托车气缸体研制获市科技星火二等奖。提花台布研制获省科技星火三等奖。有中小学352所,各类教师3719人,南乐一中几年来升入高等学府的人数在濮阳市位居榜首。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17%,1998年顺利通过省、市“普九”验收。
南乐县农业基础较好,其特点: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水利资源丰富,机械化耕作程度高。1998年农业总产值14亿元,粮食总产量34万吨,油料2.6万吨,生猪年存栏24万头,肉类产量30035吨,冻兔肉是主要出口商品,远销西欧、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南乐的工业在迅速崛起,现有国营企业11家,固定资产5114万元,年产值4498万元。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已拥有4020家,产品有水泥、双氧水、空气炮、棉纺、造纸等,产值3.9亿元。“三资”企业11家,以化工、酿造、草制品为主,年产值1200万元,创汇80万美元
2021年2月3日,2020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名单出炉,南乐县榜上有名。
2020年6月,南乐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冀鲁豫片区)。
2020年5月29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南乐县榜上有名。
2020年1月2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南乐县为2019年国家园林县城。
2019年1月3日,农业农村部认定南乐县为全国第三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18年2月22日,南乐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