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没有车辆加油费入账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入账方式:
1、汽车是公司的,进入“管理费用—行车费—汽车用油”科目核算。
2、汽车为私人的,未办理租赁协议:视为燃油补贴,计入“管理费用—应付福利费”同时计入“应付职工薪酬”,员工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3、汽车为私人的,办理有租赁协议的。凭汽油费、过路过桥费、停车费等入账“管理费用—行车费—租赁费”,员工按“财产租赁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相关规定: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第二十二条的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称其他支出,是指除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外,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合理的支出。
因此,员工自行开车发生的停车费由单位报销的部分,是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支出,不得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加油费相关账务处理:
1、公司车辆加油费
(1)公司的车加油费报销,摘要填写:XXXX车牌报销加油费
借:管理费用(根据费用所属部门计入到相关的科目)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库存现金
(2)期末结转本年利润时
借:本年利润
贷:管理费用差旅费(根据费用所属部门计入到相关的科目)
2、公司车辆通过加油卡加油,发生加油费
(1)企业进行加油卡充值时,
借:预付账款——加油卡
贷:银行存款
(2)企业加油刷卡且取得可抵扣进项税额发票时
借:管理费用——加油费(根据费用所属部门计入对应科目)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预付账款——加油卡
(3)期末结转本年利润时
借:本年利润
贷:管理费用差旅费(根据费用所属部门计入到相关的科目)
海门市审计局在“三公经费”审计中,发现多个单位公务用车燃油跑冒滴漏,存在公务用车油卡管理员、驾驶员以及其他持卡人员将油卡用于私车加油等情况。为使审计建议具有可行性,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海门市审计局将油费管理问题列为重要研究课题,联手大学教授进行攻关。课题成果论文《行政单位公车用油管理问题与制度设计》被核心期刊《会计之友》2018年第15期刊登。论文提出方法经过多个单位试行证明,极具可行性,值得推广。
一、平时购油财务核算列作存货
平时支付购油资金或给油卡充值时,均增加油费资产即借记存货,并按照油卡号或者公车车牌号登记明细账。同时贷记资产基金,改变目前直接作为费用的做法。2019年1月1日起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则借记“库存物品——油费资产——###号油卡”,贷记“财政拨款收入”。
二、加强油卡日常管理
办公室专人负责购买、保管、注销、收回或者分配公务用车油卡(包括总卡与分卡),并因地制宜,建立一卡一车、一卡多车等模式,尽量避免多卡多车。如油卡管理人员、持卡人员发生变动,必须办理交接手续。
三、规范持卡人员的加油行为
公车数量多且公车驾驶员经常变动的单位,设专职加油员。人手确实不足单位,驾驶员可持有限定车号的油卡。每次加油尽量将油箱加满。不同油卡不串用,同一公车不混加92号、95号、98号等不同规格的燃油,不用油卡购买清洁剂等。加油时专职加油员或驾驶员详细登记包括油品规格、数量、单价、加油金额及里程表行驶里程数(累计数)等。因为可以打印石油公司对账单,也可简化为只登记加油时点的里程数,月末补填即可,月末登记表上交办公室汇总。
四、月末办公室复核单位里程油耗量情况
月末办公室汇总加油登记表的数据,确定每辆公车的时段行驶里程与油耗总量(现金加油的油量需要加入计算)。需要注意的是上月最后一次加油量列入本月实际油耗量,本月的最后一次加油量则顺延,加入下月实际油耗量。正确计算每辆公车的单位里程油耗量。计算同一型号车辆之间的油耗量差异,判断分析差异原因,并剔除里程表损坏、油箱漏油、车龄较长等特殊因素,检查是否依旧存在异常,从而源头杜绝舞弊行为发生。
五、月末财务部门根据消费记录核减油费资产
月末,财务部门根据油卡消费记录单(即石油公司IC卡对账单)、驾驶员每次加油时登记的公车行驶里程记录及办公室单位里程油耗量(升/百公里)计算表,核减账面油费资产。即借记“资产基金——存货——油费资产”,贷记“存货——油费资产——###号油卡”。如执行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则借记“业务活动经费”,贷记“库存物品——油费资产——###号油卡”。这样做只是稍微增加了一下工作量,会计人员也能接受。
综上所述,通过创新会计核算方式,加强单位部门自我管理,从而形成财务部门、办公室与持卡人员(包括持卡驾驶员)之间互相制约的机制,能有效杜绝公车油费流失,源头防范与控制腐败行为。同时因会计档案保留了较为完整的公务用车油耗以及里程信息,既为财政部门每年科学合理编制公车油费预算支出提供参考数据,也为日后审计、监察部门利用大数据进行监督提供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