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编:150000
五常市总面积7512平方千米。总人口97万人(2004年)。
市人民0驻五常镇,邮编:150200。代码:230184。区号:0451。拼音:Wuchang Shi。
行政区划
五常市辖11个镇、10个乡、3个民族乡:五常镇、拉林满族镇、山河镇、小山子镇、安家镇、牛家满族镇、杜家镇、背荫河镇、冲河镇、沙河子镇、向阳镇、兴盛乡、志广乡、卫国乡、常堡乡、民意乡、龙凤山乡、红旗满族乡、八家子乡、民乐朝鲜族乡、营城子满族乡、长山乡、兴隆乡、二河乡。境内有:山河屯林业局。
历史沿革
五常县名源于儒教“三纲五常”之“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清咸丰年间(18 51—1861年)放荒开垦,陆续建立举仁、田义、崇礼、尚智、诚信五个甲社,遂将此地概称 “五常堡”,设治时沿袭“五常”之称。汉晋属夫余,隋属__,唐属渤海都督府,辽属东京道,金属上京会宁府,元属辽阳行省开元路,明属奴儿干都司,清初属宁古塔将军辖区。今五常县北部地区,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为反击罗刹(沙俄)储备军粮,于今五常县北部的拉林镇扩建官仓,俗称“拉林仓”。1744年(清乾隆九年),设置拉林阿勒楚喀副都统,驻拉林城,隶属宁古塔将军。1761年(清乾隆二十六年),分设阿勒楚喀副都统,拉林、阿勒楚喀两副都统分地管辖。1769年(清乾隆三十四年),裁撤拉林副都统,由一协领驻扎该地,由阿勒楚喀副都统兼管。1869年(清同治八年),设置五常堡协领衙门,隶属吉林将军统属。今五常县南部地区,1881年1月25日(清光绪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吏部转呈奏准,于五常堡南30里欢喜岭设置五常厅,并于山河屯设分防经历,于蓝彩桥设分防巡检,均归五常厅管辖。隶属吉林分巡道。自是旗民分治。1882年(清光绪八年),于拉林分设巡检,归双城厅管辖。1909年4月9日(清宣统元年闰二月十九日),吉林行省总督、巡抚奏请,将五常厅升改为五常府,同年6月2日(农历四月十五日)批准,改厅为府,1910年1月19日(清宣统元年十二月初九日),五常府知府启用关防。隶属吉林省西北路道。中华民国成立后,1913年3月2日,吉林行省公署通令,改五常府为五常县。1914年6月,隶属滨江道。192 9年2月,裁撤道区,由吉林省直辖。是时,全县总人口22.7万人,为三等县。东北沦陷后,初隶吉林省,1934年12月划归滨江省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初隶哈南专区,后归松江省直辖。1947年1月,以五常县山河镇以南地区与舒兰县部分地区设置山河县,隶属吉北行政区;同年11月,撤销山河县,并入舒兰县。1948年6月,将原划归山河县的五常县部分地区划回五常县管辖。1954年8月,松、黑两省合并为黑龙江省,由黑龙江省直辖。195 6年3月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拉林县,并入五常县。1958年8月,划归松花江专区管辖。19 60年5月,划归哈尔滨市领导。1965年6月,划归新设立的松花江专区管辖。
1992年,五常县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拉林河上游。北依阿城市,东、东南与尚志市、海林市和吉林省敦化市毗邻,南、西南与吉林省舒兰市、榆树市接壤,西北与双城市相连。全县总面积7512平方公里。全县共辖11个镇、17个乡,其中民族乡(镇)6个。县境北部是满族聚居的地区,有5个满族乡(镇);中部有朝鲜民族乡1个。1992年末全县总人口91.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 .2万人;满、朝鲜、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16.2%。县0驻地五常镇。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拉林县 位于黑龙江省五常县境北部。解放战争初期始设县的建制,隶属松江省。拉林县,以拉林河得名。拉林,满语“欢喜”之意。清初,为抗击沙俄入侵,储备军粮,于拉林设立官仓,故又名“拉林仓”。1744年(清乾隆九年),于拉林城(今拉林镇)设置拉林阿勒楚喀副都统。1769年(清乾隆三十四年),裁撤拉林副都统,改设拉林协领,隶属阿勒楚喀副都统。清朝晚期,1882年(清光绪八年),裁去拉林协领,改设分防巡检,隶属双城厅管辖。中华民国和东北沦陷时期,隶属双城县管辖。 1947年1月,将双城县属拉林地区划出设置拉林县,县0驻拉林镇,隶属松江省管辖。同年11月7日,东北行政委员会批准,撤销拉林县,并入双城县;松江省0因战争形势变化未予公布,并于11月28日经省0常委会议决定,保留拉林县。1954年8月,松、黑两省合并后,划归黑龙江省管辖。1956年3月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拉林县,并入五常县。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原名欢喜岭。五常地名源于五常堡。因正常堡有仁、义、礼、智、信五个城门,故取名五常。
此地远在上古三代为肃慎地;辽代属阿延女真部;明代属阿怜卫的辖境,当时这里是人烟稀少的荒芜地区;清同治八年(1869年)干五常堡置旗官协领,掌管军政、民政事务。光绪六年(1880年)于欢喜岭筑城,后来移民渐增,于光绪八年(1832年)设置五常厅,宣统元年(1909年)开置五常府、民国二年(1913年)废除府制,改为五常县,隶属吉林省滨江道管辖,民国十八年(1929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庞道制,县归省直辖,五常县直隶吉林省为三等县。伪满洲国成立之初,仍承旧制,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伪满洲国改行帝制,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成立滨江省公署,将五常县由吉林省划归滨江省管辖。东北光复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将伪省合并为九省,五常县划属吉林省所辖。全国解放后,恢复东三省,正常县又由吉林省划归黑龙江省管辖。
1993年6月1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3]117号)撤销五常县,设立五常市。
链接:《五常县志·历史沿革》
2000年,五常市辖11个镇、13个乡、4个民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88878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五常镇 131912 山河镇 33788 拉林满族镇 33756 杜家镇 30842 向阳镇 20989 沙河子镇 31310 小山子镇 34500 冲河镇 29765 安家镇 29419 背荫河镇 25141 牛家满族镇 40925 兴盛乡 25900 双兴乡 26254 长山乡 40838 保山乡 11891 民意乡 21615 卫国乡 17108 常堡乡 17431 二河乡 18574 光辉乡 26402 志广乡 22629 龙凤山乡 18089 民乐朝鲜族乡 11807 八家子乡 30150 双桥子满族乡 18602 红旗满族乡 38215 兴隆乡 36322 营城子满族乡 26316 山河屯林业局虚拟镇 38292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五常市位列第10名。
2020年7月,商务部公布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五常市入选。
2020年6月,五常市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东北抗日联军片区)。
2020年5月,国家发改委公布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五常市榜上有名。
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认定五常市为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18年8月,五常市获得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2018年2月,五常市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5年3月,五常市获得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2004年,五常市位列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第8名。
上饶、广丰、玉山、婺源、铅山、弋阳、横峰、波阳、余干、万年10县和信州区,代管德兴市。
其经济发展情况:
一、工业:
1、初步形成以有色金属、建材、食品、 轻纺、机电为支柱的五大行业。德兴铜矿为亚洲第一大铜矿;凤凰牌照相机已是国产相机第一品牌;上饶牌客车;方圆牌圆筒漆包线被认定为江西省名牌产品,上字牌电度表为省免检产品;长风牌焊条、焊丝为全国焊条行业首批推荐产品。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支柱产业集群。形成以六大支柱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和规模经济效应。机械工业坚持走开放和对外合作的道路,重点发展中高档豪华客车、汽车零部件、轴承、光学产品等。
二、食品业:
月兔牌香烟、全良液牌白酒、大鄣山牌茶叶、饶州牌白酒、万年贡米等闻名遐迩。
三、农业:
良好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上饶绿色环保、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结构。创制国家 A 级绿色食品 9 个,广丰白银鹅、万年珍珠和贡米、婺源茶叶和荷包红鲤鱼、铅山鳗鱼、横峰葛粉、德兴茶油、波阳银鱼、余干乌黑鸡等名优绿色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
四、第三产业:
房地产、邮电通讯、交通运输、保险等产业迅速发展。
五、商业:
鼓励大企业组建大型流通集团,打造商贸流通精品企业。
六、旅游业:
发挥名山、古文化、名人文化,书院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徽派古建筑、水资源特色旅游以及大范围优越的生态环境等优势,以中心城市、婺源和滨湖地区旅游为重点”的旅游发展格局,形成具有上饶特色的旅游产品,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三清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龟峰申报“世界地质公园”三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