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编:445000
咸丰县始建于公元(清雍正十三年),县名取“咸庆丰年”之意。古有“荆南雄镇”、“楚蜀屏翰”之誉,今有湖北“西大门”之称。全县版土面积255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4万公顷,占17.2%,林地面积19.7万顷,占77.3%,平均海拔800米左右。辖10个乡镇一个区,288个村,总人口36.74万,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17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5%。咸丰位于鄂、湘、黔、渝四省(市)边区结合部,距州府所在地恩施98公里,距重庆市黔江区53公里,椒石、利咸、咸来三条省道和国家即将兴建的恩黔高速公路纵贯全境,把长渝、沪蓉两条高速公路,渝怀、宜万两条铁路,恩施许家坪、黔江舟白两个机场,恩施和黔江两座中等城市,坪坝营、三峡和张家界三个国际旅游景区连为一体,打造了咸丰“承东启西,东进西出”的区位优势;是华中、华南连结西部和西部通沿海的便捷大通道,能有效地将鄂、渝、湘、黔毗邻地区的人流、物流、信息等经济要素聚集整合,迅速融入国内、国际大市场。
咸丰小气候特征十分明显,兼有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南温带季风气候特征,生态优良,孕育了富饶的物产。咸丰森林覆盖率达77.3%,是鄂西林海的主干,已发现木本植物160多科、900多种,拥有珙桐、古杜鹃、古鹅掌楸、古桑、水杉、红豆杉、银杏、金银桂、紫油厚朴等世界级珍品树种群落,“金丝桐油”驰名全球,优质“坝漆”俏销海外,为咸丰赢得了“华中植物库”的美称;已发现药用植物178科、1171种,以鸡瓜黄连、鸡腿白术、天麻、党参、甜味绞股蓝、半节烂、七叶一支花、竹节人参等为主的名贵药材,为咸丰争得了“华中药库”之盛誉;县内盛产烤烟,是国家评定的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县,烤烟质量名列中国前茅。野生动物多达210余种,有金钱豹、香獐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有猕猴、穿山甲、黑熊、大灵猫、果子狸等二级保护动物近20种,境内的忠建河是省级大鲵自然保护区。
咸丰奇山秀水之下蕴藏着丰富的宝藏。全县已发现矿产40多种,有稀世珍品贵妃玉、松香玉、有世界罕见的高品位硒资源矿床约1.67万公顷,煤炭、汞矿为A级储量,重晶石、大理石、方解石、铜矿、高岭土等13种矿为D级储量。境内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22万千瓦,全县总装机量达9.5万千瓦,并与华中电网并网运行,能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持续可靠的能源支持。
咸丰苍山如海,起伏碧连,千山竞秀,百溪争流,人杰地灵,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开发前景十分诱人。咸丰属喀斯特地貌区,溶洞繁多,最有名的黄金洞,汇山、水、洞一体,洞内景景相连,瑰丽神奇,宏伟壮观;境内小南海,是世界是唯一保存完好地地震遗址公园;正抓紧开发的国际生态旅游项目坪坝营生态旅游公园,处在长江三峡、张家界、九寨沟旅游金三角,公园总面积154平方公里,由3500公顷原始森林、5300公顷原始次森林、5300公顷人工林组成,整个公园苍山灵秀、森林原始、花木壮观、润水清幽、溶洞古老、山泉奇特、民风古朴,稀世罕见的连片万亩的四川杜鹃和云锦杜鹃让人流连忘返,名甲天下的惊世奇观圣母洞天地浑成,它正以其迷人的风姿招徕一批又一批海内外游客。
咸丰人杰地灵,浓厚的土家文化底蕴不仅造就了温朝钟、秦国镛、秦家柱等代代杰出人才,还孕育了巧夺天工的人文景观。唐崖寺土司皇城是鄂、湘、渝、黔少数民族地区最典型、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土司皇城遗址,土司城占地100多公顷,有3街、1巷、36院,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虽然长年雨蚀风化,但当年土司城的宏大规模仍清晰可见;风格独具的土家吊脚楼群,庄严典雅的严家祠堂,豪放恣肆的“摆手舞”,凄婉美丽的“哭嫁歌”等人文景观堪称一绝。
改革开放以来,咸丰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扭住发展不放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层次不断提高,为咸丰全方位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充满希望的新世纪、咸丰县委、县政府将按照“绿色生态、绿色经济、开放咸丰”的基本定位,紧紧抓住咸丰纳入西部大开发范围,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和中国加入WTO的机遇,大打生态牌、民族牌、西部牌,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客商,以优势项目引导客商,以优良环境保护客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推进对外开放,让世界了解咸丰、让咸丰走向世界。咸丰36万各族儿女热忱邀请一切有识之士到咸丰这片充满无限商机的热土来参观考察、旅游观光、投资创业。勤劳勇敢朴实的咸丰儿女愿与一切有识之士携手共创咸丰美好的明天。
2021年2月,咸丰县上榜2021中国县域电商竞争力百强榜第68名。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咸丰县位列第187名。
2020年11月,2020年中国茶业百强县排行榜出炉,咸丰县位列第70名。
2020年8月,农业农村部推选咸丰县作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
2020年5月,第二批湖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名单出炉,咸丰县榜上有名。
2020年5月,第二批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出炉,咸丰县榜上有名。
2019年11月,生态环境部授予咸丰县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019年3月,咸丰县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湘鄂西片区、湘鄂川黔片区)。
2018年2月,咸丰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7年12月,国家民委命名咸丰县为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
邮编:134300
临江市隶属于吉林省白山市的县级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腹地,鸭绿江畔,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道(两江道、慈江道)三郡(中江郡、金亨稷郡、慈城郡)隔江相望,边境线长146公里,幅员3008.5平方公里,全市辖7个乡(镇)、6个街道,人口21.6万人,邮政编码134600。
行政区划
全市辖6个街道、6个镇、1个乡:建国街道、新市街道、兴隆街道、大湖街道、森工街道、大栗子街道、桦树镇、六道沟镇、苇沙河镇、花山镇、闹枝镇、四道沟镇、蚂蚁河乡。
临江市新区
自然资源
临江素称“长白山立体资源宝库”,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51万千瓦,并有矿泉、温泉多处,现已建成水电站16座。矿业资源种类多、品位高、储量大,可供工业开采的硅藻土、白云石、煤、金、锑矿石等矿藏资源种类达46种,其中,硅藻土和白云石储量及品位居全国第一。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得天独厚,全市有林地2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3%以上。野生动物有鹿、貂、黑熊等250余种;野生植物有山参、天麻、细辛、贝母、党参、高山红景天等100余种,被誉为“中国高山红景天之乡”和“国家北药基地”。
历史沿革
自古以来临江就是鸭绿江畔的边境重镇。夏、商、周时隶属青州和营州,秦时属辽东郡,唐初为安东都户府所辖
苇沙河度假区,后为渤海国西京鸭绿江府所在地;宋辽时属东京道绿州,明时属建州卫;清时属盛京。古称“猫儿山”[帽儿山],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设立临江县,并形成一个东西宽2.5公里南北长0.5公里,总面积5平方公里的临江县城。成为鸭绿江沿岸固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四保临江时期'临江为辽东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所在地。1985年4月设为临江区,1992年9月1日,临江撤区设为县;1993年11月28日,撤县设为临江市。临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山清水秀,风景旖旎。雄奇壮观的长白山,赤壁林立的珍珠门,天水一色的苇沙河渔场,鸭绿江对岸的异国风情等别具特色。
经济发展
为发展地方经济,1992年11月7日经省政府批准成立了临江经济开发区,享受省赋予临江经济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临江市设有国家一类口岸,中朝边境有公路大桥相连接,是吉林省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具有边贸、外贸进出口权。海关、边检、检验检疫等机构健全,可独立开办一切进出口业务
临江市鸭绿江国际大桥。
“十五”期间,临江市抓住了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资金,加快公路、电力、通信、供水、供热、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全市齐动员,举市大筑路”活动,使公路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五年用于公路建设资金达9.8亿元,修建公路418公里。先后完成了临江至八道江界、临江至大湖、临江至抚松等(水泥)油路。现在全市人民企盼已久的沈长线老岭隧道工程于2005年9月29日竣工通车。构建了“两纵两横、四个出口”的路网格局。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提升了临江区位优势,加快了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按照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总体规划,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十五”期间每年都以10多万平方米的速度,对旧城进行改造,初步建立了三公里林产工业区、临城经济开发区、建国商贸区新市边贸区、六道沟、花山工业集中区。完成了文明小区、世纪春小区、西成小区、交通小区、迎宾小区等10余个花园式住宅小区建设。每年都投资数千万元对城市道路、绿化美化、灯光等工程进行更新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城市整体功能,市容和环境卫生质量逐年改善。通讯事业和信息网络建设迅猛发展。
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近年来,临江立足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财力增强,促进农村稳定繁荣”为目标,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2005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完成6.4亿元,同比增长8.5%;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1.7亿元,同比增长7.4%。“十五”期间,该市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为重点,加快了肉牛繁育改良体系建设,扶持培育了中药材种植加工、山葡萄种植加工、甜玉米专业生产、食用菌培植等农业龙头型经济产业。同时,全面启动了长白山生态建设恢复工程,加快了农业综合开发步伐,该市被国家列为“国家北药生产基地县”,并获得“国家山参仿生保护栽培技术专利权”。中草药、山野菜、林蛙、林果生产初步形成了群体参与、基地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模式。效益农业、
临江市火车站绿色农业和订单农业发展迅速。农村经济组织创新力度不断加大。目前,全市已有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60个,有效地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加了农民收入,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49元,同比增长5.6%。这一切为加快社会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增长。临江市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不动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着力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得到确立。“十五”期间,该市工业经济每年以两位数增长。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9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利润7000万元,比上年增加3433万元。各项主要指标在白山各县(市、区)评比中名列前茅。2005年全市有34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其中,工业项目完成投资6.5亿元,木质百叶窗二期扩建、超微细二氧化硅等17个重点工业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继吉林健今药业改造和美诗顿新型超微细二氧化硅项目被列为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项目之后,5万吨硅藻土基体无毒杀虫剂等3个项目的申报工作进展顺利。这些工业项目全部投运后,将进一步扩充经济总量,为临江早日实现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
临江市主城区对外开放成效显著。近年来,我市在充分发挥临江经济开发区对外窗口作用和龙头带动优势的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参加国内举办的各种经贸洽谈会,在国内外广泛寻求合作伙伴。通过努力,德国驶多飞公司、辽宁科贸公司、吉林风电公司、北京章光101集团等国内外企业先后在临江落户。2005年全市共签订合同项目38项,引进域外资金2.6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4亿元。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2600万美元,同比增长17%。该市还进一步加强了对外友好交流,分别与美国印第安那州哈蒙德市、韩国的九里市缔结友好城市,对经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产生深远影响。
民营经济稳步增长。通过资金支持、法律保护、重奖激励等方式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到目前,我市民营企业发展到82户,个体工商业户发展到5913户,从业人员22300多人,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国民经济比重的70%。培育和扶持了宝健木业、兴辉助滤剂厂、临江金银矿等一批市场潜力大、产品销路广的优势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整体素质由弱到强,经济规模由小到大,不断发展。
大力培育旅游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针对境内旅游资源丰富的状况,我市制定并实施了《临江市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积极构筑生态旅游格局,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建成了江心岛公园、温泉度假村游泳馆,溪谷庄园、鸭绿江漂
鸭绿江流、金银峡风景区等为代表的长白山文化、鸭绿江风情的生态旅游景点和陈云旧居、“四保临江”烈士陵园为主的红色旅游景点景区。2005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达20万次。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200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5亿元,同比增长11.3%。口岸贸运市场、西苑综合贸易市场等一批集仓储、批发、运输为一体的专业化市场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社区服务、保险、证券、中介等行业健康发展。
2021年4月,临江市上榜2021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榜第95名。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临江市位列第478名。
2021年1月,中央文明办确定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临江市上榜。
2020年12月,2020中国无霾县排行榜发布,临江市位列第28名。
2020年6月,临江市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东北抗日联军片区)。
2019年11月,临江市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16年2月,临江市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