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编:454100
邮编:454550代码:410882区号:0391拼音:Qinyang Shi
沁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南眺黄河。面积623.5平方公里,辖3乡6镇4个办事处329个行政村,人口48.3万。
沁阳概况
沁阳市概况沁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南眺黄河,西邻能源大省山西。面积623.5平方公里,辖3乡6镇4个办事处329个行政村,人口47.7万。
沁阳是一座蓬勃发展的新型工业城
沁阳是一座蓬勃发展的新型工业城。境内有铝、铁、铝钒土等20多种矿产资源,属河南省矿藏密集地带之一;有沁河、丹河等5条河流和两座中型水库,是华北地区难得的富水区;有30余平方公里山前荒坡地,适宜摆放大型工业项目,已建成焦作市级工业集聚区——沁北工业区。沁阳是晋煤外运咽喉要道和重要煤炭集散地,紧临国家沁北电厂和小浪底工程,富足的资源和能源为工业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已形成铝电、造纸机械、玻璃钢、化工、电动车等五大产业,是全国造纸机械之乡、玻璃钢之乡和豫西北重要的铝工业基地。2006年,规模以上企业达154家,实现增加值52亿元,工业占全市GDP比重达到64%。
沁阳是一座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城
沁阳是一座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城。沁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古迹众多。夏为覃怀首邑,汉设野王县,隋改河内县,明清为怀庆府所在地,是全国首批“千年古县”、全国文化先进市和全省历史文化名城,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元代科学家许衡、明代科学艺术巨星朱载_、狼牙山五壮士宋学义的故乡。沁阳有天宁寺三圣塔、清真北大寺、朱载_墓等国保单位3处,有唢呐、怀梆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境内神农山景区集龙脊长城、神农古迹、白松雅韵、猕猴憨态等为一体,是“北方山水”的经典代表,被评为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国家4A级旅游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沁阳先后荣获“中国县级城市旅游竞争力20强”、“中国文化旅游大县”、“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中国(中原)最具品牌价值景区”、“全省十大文化强县”等称号。去年以来,按照“以人为本、以文为魂、以绿为主”的城建工作思路,扩大城区、开发新区、改造老区、美化全区,城市投入达17亿元,新增绿地面积197亩,城镇化率达到44.6%。
沁阳是一座与时俱进的开放城市
沁阳是一座与时俱进的开放城市。沁阳地处亚欧大陆桥“郑洛焦”的金三角带,境内有太澳、济焦新两条高速公路,洛常、新济两条省道,焦枝、侯月两条铁路穿境而过。沁阳是河南省重点城镇化试点市、对外开放重点县(市)和35个扩权县(市)之一,享有比照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多项优惠政策。近年来,沁阳深入开展“效能革命”,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为河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河南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十佳县市,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先后吸引中国昊华、河南神火、山西晋煤等500强企业在沁投资兴业。
社会事业
沁阳经济和社会事业蓬勃发展。铝电、玻璃钢、造纸机械、皮革等产业在全国享有盛誉。是全国著名的玻璃钢王国、造纸机械之乡。精细化工、电动自行车、汽车零配件等新兴产业正在蓬勃兴起,昊华集团、晋煤集团、神火集团等全国500强企业相继投资沁阳。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03.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2亿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0.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3亿元,在焦作地区唯一跻身“2005年全国县域经济排名200强”,居175位;经济综合实力位居河南省第十位。今年元至九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78.8亿元,同比增长32.7%;增加值完成55.7亿元,增长34.6%;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5亿元,增长83.9%;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94亿元,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83元,增长16.8%。近年来,沁阳市先后荣获“中国县级城市旅游竟争力20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文化先进县(市)”、“河南省红旗渠精神杯”十一连冠、“河南省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市”等荣誉称号。
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今天的沁阳市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环境优势,正在成为河南省经济发展最活跃、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地理资源
沁阳地理位置优越。处于中原城市群1小时经济圈中心地带,距京广线、陇海线交通枢纽郑州和洛阳、新郑国际机场1小时路程。焦枝、侯月铁路在境内交汇。长济高速公路横贯东西,正在建设的二(二连浩特)广(广州)高速公路纵穿南北,与京珠高速、连霍高速紧密连接。北与山西晋城接壤,是晋煤外运的咽喉要道。沁阳资源能源充足。蕴藏着铝钒土、铁、锂、白云石等20多种矿产资源,属河南省矿藏密集地带之一;水资源充沛,地下是太行山天然汇水盆地;工业用地资源富足,太行山前面积达20平方公里的宜工坡地,地势平坦、地耐力强,是摆放工业项目的理想之地;天然气能源充足,西气东输工程穿境而过;电力能源富足,与拥有4×60万千瓦机组的沁北电厂相邻;沁阳农产品众多,生姜、烟叶、大蒜史称“怀庆三辣”,远销东南亚。“四大怀药”(山药、地黄、牛膝、菊花)曾被列为“皇封贡品”,享誉中外。属小麦单产千斤县(市)、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市。
行政区划
沁阳市辖4个办事处(区)、6个镇、3个乡:覃怀办事处(区)、怀庆办事处(区)、太行办事处(区)、沁园办事处(区)、崇义镇、西向镇、西万镇、柏香镇、山王庄镇、紫陵镇、常平乡、王召乡、王曲乡。市人民政府驻县东街。
覃怀办事处(区)面积:11.33平方千米人口:30100人邮编:454550代码:410882001
2006年,辖5个居委会、7个村委会:东关居委会、庙后居委会、寨村居委会、灯塔街居委会、周庄居委会、西武庄村、小王村、牛庄村、张庄村、南官庄村、甄庄村、庞门村。
怀庆办事处(区)面积:13.61平方千米人口:32755人邮编:454550代码:410882002
2006年,辖2个居委会、9个村委会:合作街居委会、自治街居委会、水北关村、孟庄村、北金村、张十字村、王庄村、马巷村、双磨村、姑姑寺村、徐巷村。
太行办事处(区)面积:15.95平方千米人口:24937人邮编:454550代码:410882003
2006年,辖8个居委会、8个村委会:清平居委会、罗庄居委会、秦谷沱居委会、亢庄居委会、马坡居委会、丁庄居委会、朱庄居委会、水南关居委会、白庄村、秘涧村、西义合村、西沁阳村、东沁阳村、北关庄村、东义合村、毛庄村。
沁园办事处(区)面积:21.27平方千米人口:33345人邮编:454550代码:410882004
2006年,辖9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联盟街居委会、西关居委会、南关居委会、南坛居委会、崔庄居委会、肖庄居委会、唐庄居委会、新苑居委会、沁化居委会、护城村、张屯村、北王庄村、任庄村、廖屯村、袁屯村、五门村、皮庄村、韩村、沙岗村、庙门村、东荒村、西荒村、接马寺村。
崇义镇面积:47.66平方千米人口:35752人邮编:454582代码:410882100
2006年,辖38个村委会:崇义村、后韩吴村、东韩吴村、西韩吴村、连庄村、南范村、后邓村、前邓村、南各万村、东各万村、中各万村、西各万村、苗庄村、宁庄村、张留村、南里村、赵儒村、郭庄村、小召村、宽平村、水运村、海村、闫庄村、南山村、后杨香村、前杨香村、吕庄村、韩村、大张村、二郎庙村、新张庄村、东兰户村、西兰户村、兰户铺村、金冢村、大金陵村、小金陵村、西苟庄村。
镇人民政府驻崇义村,故名。清属崇下乡一图。民国24年(1935)改属第一区,36年7月改为第六区。1949年建国后为第五区。1955年9月废区,置崇义中心乡,1956年11月改称崇义乡。1958年8月废乡,置崇义人民公社,11月将木楼公社划入,1960年1月又将木楼公社析出。1974年3月将西渠沟、北山村、中渠沟、东渠沟、南董、前赵、后赵、西彰、东彰、南彰析入渠沟公社。1983年废公社,置崇义乡。1989年改乡为镇。
西向镇面积:94.98平方千米人口:61219人邮编:454591代码:410882101
2006年,辖27个村委会:西向一街村、西向二街村、西向三街村、西向四街村、西向五街村、东向村、皇府村、水黄头村、卫村、龙泉村、南向村、屯头村、解住村、东高村、西高村、清河村、北鲁村、常乐村、新庄村、义庄一街村、义庄二街村、义庄三街村、南作村、行口村、捏掌村、逍遥村、虎村。
镇人民政府驻西向镇,故名。清属利上乡四图。中华民国24年(1935)改置第四区,后改属第三区。1955年废区,置西向中心乡,次年废中心乡置西向乡。1958年8月废乡,置西向人民公社,11月将紫陵、解住公社并入,1961年复析紫陵人民公社。1983年12月废公社,置西向乡,1988年11月11日废乡,置西向镇。
西万镇面积:37.12平方千米人口:38904人邮编:454561代码:410882102
2006年,辖12个村委会:西万村、邗邰村、校尉营村、景明村、留庄村、七里桥村、李巷村、官庄屯村、石庄村、沙滩园村、和庄村、道口村。
镇人民政府驻西万村,故名。清属利上乡三图。中华民国24年(1935)为第四区,后改为第二区。1955年9月废区,置西万中心乡。次年废中心乡,置西万乡。1958年8月废乡,置西万人民公社,11月将水北关、山王庄、常平三个公社并入。,1961年又将上述三个公社析出。1983年12月废公社,置西万乡。1988年8月11日废乡,置西万镇。
柏香镇面积:83.33平方千米人口:59440人邮编:454584代码:410882103
2006年,辖62个村委会:柏乡一街村、柏乡二街村、柏乡三街村、广韩村、高村、西彰村、后城村、新村、东司马村、西司马村、西宜作村、东宜作村、宋庄村、史村、小董庄村、大董庄村、和贡村、大位村、小位村、西王梁村、东王梁村、贺村、肖寺村、圪当坡村、小张庄村、西冯桥村、东冯桥村、刘庄村、南朱庄村、西小召村、秦庄村、谢庄村、北吕庄村、郜两水村、东两水村、西两水村、大留村、郜庄村、李桥村、葛前村、葛后村、小葛村、期城村、伏背村、西庄村、郑村、大潘村、小潘村、杨林村、南王村、保方村、彰仪村、西乡村、北寻村、东乡一街村、东乡二街村、东乡三街村、东乡四街村、范庄村、上辇村、南西村、南东村。镇政府驻柏香一街村。
镇人民政府驻柏香村,故名。清属宽平乡一图。民国24年(1935)为第三区,后改称第四区。1955年9月废区,置柏香中心乡,1956年11月改称柏香乡。1958年8月废乡,置柏香人民公社,11月将南寻公社划入,1961年析为柏香、葛村、两水三个公社,1965年复将两水公社划入。1975年将大十八里、小十八里、大王、小王、大召、赵庄等析入渠沟公社。1983年废公社,置柏香乡。1989年改为镇。2005年将葛村乡的23个村整体划入。
山王庄镇面积:18.48平方千米人口:29696人邮编:454562代码:410882104
2006年,辖17个村委会:山王庄村、前陈庄村、张坡村、廉坡村、郭家庄村、赵家庄村、新店村、磨王庄村、大郎寨村、杨庄村、闫斜村、马庄村、张家庄村、万南村、万中村、万北村、盆窑村。
镇人民政府驻山王庄村,故名。清属利上乡二图。民国24年(1935)属第四区,后改属第二区。1955年9月废区,置山王庄中心乡,次年改称山王庄乡。1958年8月废乡,置山王庄人民公社,11月并入西万人民公社。1961年又从西万公社析出,复置山王庄人民公社。1983年12月废公社,置山王庄乡,1989年改乡为镇。
紫陵镇面积:57.34平方千米人口:27992人邮编:454592代码:410882105
2006年,辖13个村委会:紫陵村、赵寨村、王庄村、长沟村、范村、王村、坞头村、窑头村、庙胡同村、东庄村、后庄村、宋寨村、西紫陵村。
镇人民政府驻紫陵村,故名。唐武德三年(公元620)置紫陵县。次年二月废,复并入河内县。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属万北里,道光五年(1825)属利下乡二图。民国19年(1930)为第六区,24年(1935)为第四区,26年(1937)12月为紫陵区,属中共豫北特委沁阳工委。1945年为第二区,后改属第三区。1955年9月废区,置紫陵中心乡。次年改为紫陵乡。1958年8月废乡,置紫陵人民公社。11月并入西向人民公社。1961年复析紫陵人民公社。1983年12月废公社,置紫陵乡。1989年改乡为镇。
常平乡面积:70.88平方千米人口:8916人邮编:454563代码:410882200
2006年,辖12个村委会:常平村、窑头村、煤窑庄村、杨河村、张老湾村、老马岭村、簸箕掌村、山路平村、前和湾村、后和湾村、九渡村、杨庄河村。
乡人民政府驻常平村,故名。清属利上乡二图。民国24年(1935)为第四区,民国34年改为第二区。1952年并入第六区。1954年置常平山区。1955年废,改置常平中心乡。次年又置常平山区。1958年再废,置常平人民公社,后并入西万人民公社。1961年复析置常平人民公社。1983年12月废公社,改称常平乡。
王召乡面积:66.10平方千米人口:51044人邮编:454571代码:410882201
2006年,辖47个村委会:东祝策村、西祝策村、前庄村、索庄村、段庄村、北李庄村、南李庄村、南住村、北住村、大辛王村、小辛王村、王庄村、东武庄村、东申召村、西申召村、赵庄村、仲贤村、西王召村、东王召村、马铺村、冯翊村、龙涧村、言状村、卫庄村、尚香村、言庄村、彭城村、前兴福村、后兴福村、木楼村、东木楼村、西木楼村、张庄村、陈庄村、感化村、南荒村、东苟庄村、苟庄屯村、邢庄村、西里村、东里村、土培村、北龙盘村、南龙盘村、冷庄村、东贾村、西贾村。乡政府驻东祝策村。
因乡政府原驻西王召村,故名。清属利下乡四图。中华民国24年(1935)改称第二区,35年改为第七区。1949年建国后并入第一区,1955年9月废区,置王召中心乡,次年改称王召乡。1958年8月废乡,置王召人民公社,同年11月并入城关公社,1960年元月又析出,复置王召公社。1983年12月废公社,置王召乡。2005年将木楼乡的18个村整体划入。
王曲乡面积:57.86平方千米人口:38372人邮编:454585代码:410882202
2006年,辖41个村委会:中王占村、东王占村、西王占村、西渠沟村、东渠沟村、中渠沟村、北董村、南董村、曹村、南王庄村、柿园村、杨村、十三里店村、广利作村、大十八里村、小十八里村、小王村、大召村、西赵庄村、东彰村、西彰村、南彰村、北山村、前赵村、后赵村、大王村、西王曲村、东王曲村、南鲁村、夏庄村、祁庄村、里村、路村、古章村、肖作村、范家庄村、南孔村、北孔村、呼庄村、蔡湾村、张武作村。乡政府驻中王占村。
因乡政府原驻西王曲村,故名。清属清下乡三图。民国为第三区,后改为第五区。1949年建国后为第四区。1952年改为第六区,1955年废区,置王曲中心乡,次年改为王曲乡。1958年8月废乡,置王曲人民公社,同年11月并入城关公社,1961年析出,仍为王曲人民公社。1983年12月废公社,置王曲乡。2005年将王占乡的26个村整体划入。
以上面积、人口、沿革资料根据“焦作地名网”,代码、村(居/社区)名录根据“河南省2006年行政区划代码” **
历史沿革
夏为覃怀地,属冀州。商为鄂侯国,属畿内。西周为_国地,又为雍国之西境;春秋为周地、郑地,后又为晋之野王邑。战国为魏地,后又属韩国,再后为卫国。秦为河内郡所辖的野王邑。汉置野王县,后析为武德、波二县,晋废,恢复野王县,郡治由怀移至此县。隋改为河内县,因在黄河北。唐析为太行、忠义、紫陵三县,旋复合为河内县,为怀州治所。宋析置武德县,不久复并入河内县,属河北西路怀州。金为南怀州治。元属怀孟路,后改为怀庆路。明属怀庆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存县,改为沁阳县,因在沁河之北,故名。先后属河南省豫北道、河北道及第四行政督察区。1949年建国后,改属平原省新乡专区,1952年平原省建制撤销,改属河南省新乡专区,1986年改属焦作市。
1989年9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沁阳县,设立沁阳市。沁阳市直属于河南省,由焦作市代管。
2000年,沁阳市辖4个街道、6个镇、6个乡:覃怀街道、怀庆街道、沁园街道、太行街道,柏香镇、崇义镇、西万镇、西向镇、紫陵镇、山王庄镇,木楼乡、王曲乡、葛村乡、王占乡、常平乡、王召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446404人,其中:沁园街道 30988人、怀庆街道 28587人、太行街道 27400人、覃怀街道 24676人、西向镇 58569人、西万镇 36290人、柏香镇 34717人、山王庄镇 28913人、紫陵镇 26876人、崇义镇 33802人、王召乡 29430人、木楼乡 17718人、王占乡 17613人、葛村乡 22517人、王曲乡 19665人、常平乡 8643人。
2005年,沁阳市乡镇区划调整:撤销王占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王曲乡管辖,王曲乡政府驻地为中王占村;撤销木楼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王召乡管辖,王召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葛村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柏乡镇管辖,柏乡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辖区面积83.2平方千米,人口5.9万人。截至2005年12月31日,沁阳市辖4个街道、6个镇、3个乡:太行街道、沁园街道、怀庆街道、覃怀街道;崇义镇、柏香镇、山王庄镇、紫陵镇、西向镇、西万镇;王召乡、王曲乡、常平乡。
风景名胜
神农坛风景名胜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的有金雕、麝等5种,珍稀植物有照山白树、领春木等10种,奇花野草不计其数。 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险奇旷幽的原始森林,神农坛这一人间仙境,使人心旷神怡,心驰神往
二仙庙始建于唐代,历经宋、元、明、清,规模庞大。有唐、宋、金、元、明、清碑石200多通。李白、刘禹锡、韩愈、王铎都曾至此游历并赋诗文。
白松岭 白松岭景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长11.5公里,宽4.5公里,景区内生长着330多种植物,100多种中草药和40多种珍禽异兽,其岭巅上生长的白皮松为我国珍奇树种。白松岭享有'天然动植物园'的美称。
丹河峡谷位于河南焦作沁阳市东北16公里处,距焦作市76公里,总面积76平方公里,共分布着大大小小132个景点,是一处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区。
丹河峡谷山水风光雄伟壮美。栲栳山雄奇险峻,登山纵览,整个丹河尽收眼底,周围群山成环拱之势,蔚为壮观。丹河水倾碧吐玉,迤逦屏天,至此或垂钓河畔,或嬉戏水中,抑或乘皮筏顺流漂浮,尽享“从流漂荡,任意东西”的快感。丹河峡谷人文景观多姿多彩。修建于宋朝时期的宋寨,规模庞大,保存完好,有“中原第一堡”之美誉。丹河峡谷民俗文化色彩浓郁。在这里既可以品尝到具有浓郁乡土特色的野味、野菜,还可在农家小院摆棋对弈、品茶赏月,欣赏水磨、斗鸡等特有的民俗风情。
2020年3月,赛迪顾问发布了2019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榜,沁阳市位列第44名。
2019年11月12日,水利部公布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沁阳市榜上有名。
2019年3月,沁阳市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晋冀豫片区)。
2017年12月26日,农业部认定沁阳市为全国第二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邮编号是什么
邮编:445000
咸丰县始建于公元(清雍正十三年),县名取“咸庆丰年”之意。古有“荆南雄镇”、“楚蜀屏翰”之誉,今有湖北“西大门”之称。全县版土面积255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4万公顷,占17.2%,林地面积19.7万顷,占77.3%,平均海拔800米左右。辖10个乡镇一个区,288个村,总人口36.74万,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17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5%。咸丰位于鄂、湘、黔、渝四省(市)边区结合部,距州府所在地恩施98公里,距重庆市黔江区53公里,椒石、利咸、咸来三条省道和国家即将兴建的恩黔高速公路纵贯全境,把长渝、沪蓉两条高速公路,渝怀、宜万两条铁路,恩施许家坪、黔江舟白两个机场,恩施和黔江两座中等城市,坪坝营、三峡和张家界三个国际旅游景区连为一体,打造了咸丰“承东启西,东进西出”的区位优势;是华中、华南连结西部和西部通沿海的便捷大通道,能有效地将鄂、渝、湘、黔毗邻地区的人流、物流、信息等经济要素聚集整合,迅速融入国内、国际大市场。
咸丰小气候特征十分明显,兼有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南温带季风气候特征,生态优良,孕育了富饶的物产。咸丰森林覆盖率达77.3%,是鄂西林海的主干,已发现木本植物160多科、900多种,拥有珙桐、古杜鹃、古鹅掌楸、古桑、水杉、红豆杉、银杏、金银桂、紫油厚朴等世界级珍品树种群落,“金丝桐油”驰名全球,优质“坝漆”俏销海外,为咸丰赢得了“华中植物库”的美称;已发现药用植物178科、1171种,以鸡瓜黄连、鸡腿白术、天麻、党参、甜味绞股蓝、半节烂、七叶一支花、竹节人参等为主的名贵药材,为咸丰争得了“华中药库”之盛誉;县内盛产烤烟,是国家评定的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县,烤烟质量名列中国前茅。野生动物多达210余种,有金钱豹、香獐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有猕猴、穿山甲、黑熊、大灵猫、果子狸等二级保护动物近20种,境内的忠建河是省级大鲵自然保护区。
咸丰奇山秀水之下蕴藏着丰富的宝藏。全县已发现矿产40多种,有稀世珍品贵妃玉、松香玉、有世界罕见的高品位硒资源矿床约1.67万公顷,煤炭、汞矿为A级储量,重晶石、大理石、方解石、铜矿、高岭土等13种矿为D级储量。境内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22万千瓦,全县总装机量达9.5万千瓦,并与华中电网并网运行,能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持续可靠的能源支持。
咸丰苍山如海,起伏碧连,千山竞秀,百溪争流,人杰地灵,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开发前景十分诱人。咸丰属喀斯特地貌区,溶洞繁多,最有名的黄金洞,汇山、水、洞一体,洞内景景相连,瑰丽神奇,宏伟壮观;境内小南海,是世界是唯一保存完好地地震遗址公园;正抓紧开发的国际生态旅游项目坪坝营生态旅游公园,处在长江三峡、张家界、九寨沟旅游金三角,公园总面积154平方公里,由3500公顷原始森林、5300公顷原始次森林、5300公顷人工林组成,整个公园苍山灵秀、森林原始、花木壮观、润水清幽、溶洞古老、山泉奇特、民风古朴,稀世罕见的连片万亩的四川杜鹃和云锦杜鹃让人流连忘返,名甲天下的惊世奇观圣母洞天地浑成,它正以其迷人的风姿招徕一批又一批海内外游客。
咸丰人杰地灵,浓厚的土家文化底蕴不仅造就了温朝钟、秦国镛、秦家柱等代代杰出人才,还孕育了巧夺天工的人文景观。唐崖寺土司皇城是鄂、湘、渝、黔少数民族地区最典型、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土司皇城遗址,土司城占地100多公顷,有3街、1巷、36院,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虽然长年雨蚀风化,但当年土司城的宏大规模仍清晰可见;风格独具的土家吊脚楼群,庄严典雅的严家祠堂,豪放恣肆的“摆手舞”,凄婉美丽的“哭嫁歌”等人文景观堪称一绝。
改革开放以来,咸丰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扭住发展不放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层次不断提高,为咸丰全方位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充满希望的新世纪、咸丰县委、县政府将按照“绿色生态、绿色经济、开放咸丰”的基本定位,紧紧抓住咸丰纳入西部大开发范围,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和中国加入WTO的机遇,大打生态牌、民族牌、西部牌,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客商,以优势项目引导客商,以优良环境保护客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推进对外开放,让世界了解咸丰、让咸丰走向世界。咸丰36万各族儿女热忱邀请一切有识之士到咸丰这片充满无限商机的热土来参观考察、旅游观光、投资创业。勤劳勇敢朴实的咸丰儿女愿与一切有识之士携手共创咸丰美好的明天。
2021年2月,咸丰县上榜2021中国县域电商竞争力百强榜第68名。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咸丰县位列第187名。
2020年11月,2020年中国茶业百强县排行榜出炉,咸丰县位列第70名。
2020年8月,农业农村部推选咸丰县作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
2020年5月,第二批湖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名单出炉,咸丰县榜上有名。
2020年5月,第二批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出炉,咸丰县榜上有名。
2019年11月,生态环境部授予咸丰县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019年3月,咸丰县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湘鄂西片区、湘鄂川黔片区)。
2018年2月,咸丰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7年12月,国家民委命名咸丰县为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
邮编:264000
福山区位于胶东半岛东北部、黄海之滨,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烟台市的市辖区,东以大沽夹河为界与芝罘区、莱山区隔河相望,东南与牟平区为邻,西南与栖霞市相连,西北与蓬莱市接壤,北临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482.83平方公里,辖4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区,179个行政村,58个居委会。全区总人口2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64万人。人口出生率6.64‰,人口自然增长率—0.02‰.区政府座落于城区东南部县府街185号。
因境内有福山而得名。北宋靖康二年 (1127年),伪齐帝刘豫登此山,称两水镇一带为“福地”,因名此山为福山,1131年(金天会九年)置县,故名。
商、西周为莱国地,秦、西汉置**县,唐置清阳县。金天会九年(1131年)设福山县,历代沿之。1983年11月,改为烟台市辖区。
1996年1月3日,撤销东厅乡,设立东厅镇(鲁政函民字[1996]1号)。1996年12月29日,撤销臧家乡,设立臧家镇(鲁政函民字[1996]68号)。1997年1月14日,撤销八角乡、张格庄乡,分别设立八角镇、张格庄镇(鲁政函民字[1997]3号)。
1998年,全区辖10镇,即福山、八角、古现、臧家、高疃、东厅、张格庄、门楼、回里、兜余镇,290个行政村,2个居民委员会。
2000年6月13日,撤销福山镇,设立福新、清洋、奇泉3个街道办事处,将原福山镇的盐场、永福园2个居委会、蒲湾村、泊子村和臧家镇的小陈家村划归福新街道办事处管辖,福新街道办事处机关驻永达街881号;将原福山镇的曾家庄等14个村(居)划归清洋街道办事处管辖,清洋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原福山镇人民政府驻地;将原福山镇的史家庄等17个村(居)划归奇泉街道办事处管辖,奇泉街道办事处机关驻西山路18号(鲁政函民字[2000]44号)。
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福山区总人口355803人;辖3个街道、9个镇,各乡镇人口: 清洋街道 48818 福新街道 12810 奇泉街道 28068 古现镇 26341 高疃镇 24191 张格庄镇 17374 回里镇 33327 兜余镇 25635 门楼镇 30291 八角镇 16586 臧家镇 12406 东厅镇 13420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虚拟街道 66536
2000年12月19日,撤销八角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古现镇;撤销东厅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高疃镇,将臧家镇的和平、吕家沟、巨屯、大转4个村划归高疃镇管辖,高疃镇人民政府驻地迁至义井;撤销斗余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门楼镇;撤销奇泉街道办事处,将其管辖范围并入清洋街道办事处;撤销臧家镇,将原臧家镇的臧家、户上、上庄、柳行、招贤、黄家、大杨家、小杨家、黄泥沟、邢家山、楮佳疃、小河子、巨盆李家、山前李家、刘家埠、十里堡16个村和清洋街道办事处的姜刘疃居委会划归福新街道办事处管辖,福新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原臧家镇人民政府驻地(鲁政函民字[2000]77号)。
2000年,全区总面积590.99平方千米。辖5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个市级高新农业产业园区,279个行政村,18个居委会。年底全区总人口29.3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24万人。
2001年,全区总面积590.99平方千米。辖5个镇、2个办事处,240个行政村,52个居委会。年底全区总人口29.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5万人。
2002年9月17日,省政府批复同意:将蓬莱市大季家镇划归烟台市福山区管辖。
2002年,全区总面积482.83平方千米。辖4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高新技术产业区,231个行政村(居委会)。年底全区总人口24.7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64万人。
2003年4月1日,福山区撤销古现镇,以原古现镇的行政区域设立古现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古现镇人民政府驻地;撤销大季家镇,以原大季家镇的行政区域设立大季家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大季家镇人民政府驻地。福山区辖清洋、福新、古现、大季家4个街道办事处及高疃、门楼、回里、张格庄4个镇。
2003年,全区总面积482.83平方千米。辖6个乡(镇、办事处),236个行政村(居委会)。年底全区总人口24.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92万人。
大樱桃之乡
福山大樱桃栽培始于 19世纪70年代,至今已有 130历史。福山大樱桃在北方落叶果树中,果实成熟最早,素有北方“春果第一枝”,“果中珍品”之美誉。
福山大樱桃现有面积 10万亩,占全国栽植面积的20%;产量2200万公斤,占全国的15%。主要品种有:红灯、先锋、雷尼、拉宾斯、美早、萨米脱、斯塔拉等, 大棚樱桃最早于四月上旬上市,露地大樱桃于五月中旬上市, 产品销往东南亚、港澳地区和国内各大中城市。1995年在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福山区选送的大樱桃获得了3金4银1铜;1996年中国农业特产命名委员会授予福山区“中国大樱桃之乡”称号;1997年和1999年 福山大樱桃连续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03年被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授予“中国大樱桃之乡”称号;2000年福山“福洋”大樱桃被国家绿色食品委员会确定为“绿色食品”,并颁发了绿色证书。福山大樱桃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声誉愈来愈高,市场十分广阔。
鲁菜之乡
福山有着悠久的烹饪历史和厚重的饮食文化底蕴。福山菜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过历史记载。福山菜与济南历下菜、济宁孔府菜成为鲁菜的“三大支柱”,早已被烹饪界所公认。
2001年8月,中国烹饪协会派出专家组赴福山区进行了专门考察和论证。专家组一致认为,福山厨师遍及海内外,享誉烹饪界,福山菜历史悠久、基础雄厚,对中国鲁菜起到了支柱作用。经中国烹饪协会研究决定,批准冠名“山东烟台福山—鲁菜之乡”,福山区政府拥有冠名的使用权和管理权。
福山成为鲁菜最早的发祥地,被冠名“鲁菜之乡”的美誉,名实相符。一是,优越的地理自然条件,为福山成为“鲁菜之乡”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福山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物产非常丰富,粮食、水果、蔬菜品种繁多,称为“果蔬之乡”;这里北临黄、渤海,海岸线长,水产品富足,质地优良。如福山沿海盛产的海参、鲍鱼、大对虾,乌鱼蛋、干贝、海蛎、海蛏、海肠、大蛤、海螺、加吉鱼、黄花鱼、偏口鱼等海珍品和小海味可以说名列全国之冠,是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二是,福山历来经济发展,商业繁荣,水陆交通发达,往来客商云集,1860年烟台开埠通商以后,为烟福一带经济发展以及饭馆业的兴旺,为福山成为“鲁菜之乡”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促进了当地餐饮业的发展。三是,福山烹饪历史悠久,可谓源远流长,丰富的饮食文化造就了一代代富有高超烹饪技艺和经验的庞大厨师队伍,这是福山成为“鲁菜之乡”的一个重要因素。福山的厨师队伍在很久远的年代就已经形成了,在厨师行业中普称为“帮”。福山的厨师“帮”大多是以地域为称谓,如高疃帮、门楼帮、古现帮等等。这些“帮”都有自己的“大拿师傅”,负责传、帮、带,把精湛的烹饪技术传授给下一代。历代厨师队伍的逐渐发展与壮大,烹饪技术的代代相传和丰富提高,为福山风味鲁菜的发展注入了极大的动力,并为“鲁菜之乡”不断开辟出新的天地。
福山的烹饪技术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不仅厨师手艺高超,而且几乎家家户户的主妇都做得一手好菜,可以为客人烹制一桌丰盛的筵席。俗话说:“要想吃好饭,围着福山转”。这在烟台地区有口皆碑的。四是,福山餐馆名闻遐迩。以福山华侨宾馆、红双喜大酒店、福源大酒店、丽苑大酒店为代表的一批各具特色宾馆饭店,代表着福山烹饪技术的最高水平,其中红双喜大酒店是福山唯一一家可以同时接待5家以上婚宴的专业化婚庆酒店,可以说红双喜带领起福山酒店业另一番格局。其它店面可观、档次较高的饭店酒楼分布在福山的主要街道上,更有风味独特的大小餐馆在福山城乡星罗棋布、比比皆是。据统计,福山餐饮企业有800余家之多,从事餐饮业的人员达万人之众。目前,“鲁菜之乡”福山的餐饮业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层次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
2018年8月16日,福山区获得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