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会计流程
1.外币进账保留核销那联银行水单
2.催要核销单和报关单,这时如果工厂发票如果没有来也需要催了
3.带核销单、报关单的核销联、银行水单核销联去银行盖章
4.再电子口岸网上办理核销单交单
5.带核销单、报关单的核销联到外管局填表办理核销
6.将核销单退税联、报关单退税联、形式发票、工厂增值税发票、发票认证清单、做收入明细做账装订并上擎天科技软件申报退税,把相应资料打印。
7.以上资料送到税务局
个人做外贸如何收款
外贸企业会计分录:
1、出口货物销售收入的记账时间:
出口货物销售收入的记账时间是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确定的。至少应该在申请免抵退税所属期间。
2、记账汇率的确认:
企业发生的外币业务,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合为人民币金额记账。折合汇率可以采用固定汇率或变动汇率。采用固定汇率,应以当月1日市场汇率(原则为市场汇率的中间价)记帐;也可采用变动汇率记账,但汇率一经确定,须报主管退税机关备案,在一个出口年度内不得任意改变。如因情况特殊需要改变折合汇率的,必须经主管出口退税机关批准。
通常采用固定汇率。月底调整汇兑损失。
3、会计核算:
进货时:借:存货类科目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金
贷:银行存款 或 往来科目
申报时,若退税率是17%则
借记:应收出口退税
贷记:应交税金——-出口退税
若退税率是13%则
借记:应收出口退税 13%
贷记:应交税金——-出口退税 13%
借:商品销售成本 4%
贷:应交税金——-进项税额转出
收到退税额时:
借记:银行存款
贷记:应收出口退税
4、运费的会计核算:
国外运费、国外保险费的处理:可根据国外运费、国外保险费的有关单据和银行付汇单注明外币折合人民币金额后,以实际数据从外销收入中扣除,以红字登记出口销售收入。通过货运代理公司代办业务的,可根据货运代理业专用发票注明实际支付金额冲减外销收入;与保险公司直接结算的,以保费收据列明的实际支付金额冲减外销收入。汇兑损益计入“财务费用”,国内运杂费,代理费计入“营业费用”。
5、佣金的处理:
(1)明佣:又称发票内佣金,是根据扣除佣金后的销售货款净额收取货款,不再另付佣金。会计分录:
借:应收外汇账款
贷:产品销售收入——出口销售
产品销售收入——出口销售(出口佣金)红字
(2)暗佣:又称发票外佣金,是根据销售货款总额收取货款后,再另付佣金。
会计分录:
借:应付外汇账款(出口佣金) 红字 = 记账汇率*外币佣金
贷:产品销售收入——出口销售 红字 = 记账汇率*外币佣金
收到货款后汇付佣金:
借:应付外汇账款(出口佣金) 实际汇率*外币佣金
贷:银行存款 实际汇率*外币佣金
应付外汇账款的实际汇率与记账汇率差额记入汇兑损益。
6、银行手续费:记入财务费用—手续费
7、结转商品成本:
借:商品销售成本—出口成本
贷:存货类科目
8、销售收入:
借:应收外汇收入 —记账汇率
贷:商品销售收入—外贸收入
收到外汇后: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外汇收入—银行当日结汇汇率
财务费用—汇兑损失
法律分析:
外汇风险种类较多,基本上可概括为5大类:交易风险、折算风险、经济风险、外汇买卖风险及外汇储备风险。下面就这5种风险进行简要阐述:
1、交易风险
交易风险就是企业在交易结算过程中,由于外币和本币的比值发生变化而引起的亏损风险,换句话说,企业在进行外贸交易时,普遍都是以外币计价成交的,交易过程中,由于外汇汇率的改变使得实际获得的本币现金流量减少或实际支付的本币现金增多而产生的亏损。该风险主要产生于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具体账目表现为以外币计价的未结算的应收或应付款项、预收或预付、期货交易、远期承兑汇票、国际投资及国际借贷等。
众所周知,时间是外汇风险的构成要素之一,国际贸易过程中,无论采取即期支付还是延期支付方式,都会经历一段时期,而此期间汇率是不断变化的,从而给贸易商带来了结算风险[2]。举例说明,一家贸易公司出口价值10万美金的商品,合同签订时汇率为1美金=7.3元人民币,出口方按照合同价格就可以收到73万元的人民币,由于货款要1个月后才能收到,倘若收款日汇率为1美金=7.2元,那么出口方收到的10万美金就只能兑换成72万元人民币,无形中就损失了1万元人民币。
2、折算风险
我国会计法规规定,我国企业需采取本币就企业一段时期内的经营状况及财务内容进行核算。折算风险是指外贸企业就外币债权、债务进行会计报表处理时,在折算成本币计价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在折算过程中,由于不同时期资产、负债的评估情况各异,导致损益不同,加之汇率变化水平也不尽相同,因而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就会产生一定的评估风险。譬如,我公司作为一家外贸企业,于2014年12月初购进一台设备,价值为10万美金(含税费),此时1美金=7.2元,我公司应付账款72万元人民币,2014年12月底财务报表出具时,此时汇率为1美金=7.3元,资产价值在报表中反映为73万,比购入时价值多出1万。这就是折算时汇率与购入时汇率不同所造成的评估过大风险。
3、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由于汇率的不可预料性使得企业未来收益可能发生变化的风险。经济风险只是对未来可能产生的风险的预期评估,是外贸企业进行整体市场规划的一个过程,也是企业预测能力的体现,预测结果准确与否都将直接影响企业生产、销售、市场开发及筹资等战略性决策的展开。
4、外汇买卖风险
外汇买卖风险是在外汇买进和卖出过程中产生的,该风险表现为外汇市场上的投机行为,通过汇率波动赚取差价利益。该风险为从事外汇买卖交易企业的最主要风险。
5、外汇储备风险
为弥补应付外币收支需要,外贸企业都会储备一定的外汇,在外汇储备持有期间,如果储备货币的汇率发生变动,引起外汇储备价值发生损失,就会形成外汇储备风险。为有效规避这一风险,外贸企业应当适时依据汇率变动和支付需求,随时调整结构,将企业损失降至最低。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外汇,是指下列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
(一)外币现钞,包括纸币、铸币;
(二)外币支付凭证或者支付工具,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银行卡等;
(三)外币有价证券,包括债券、股票等;
(四)特别提款权;
(五)其他外汇资产。
第四条 境内机构、境内个人的外汇收支或者外汇经营活动,以及境外机构、境外个人在境内的外汇收支或者外汇经营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五条 国家对经常性国际支付和转移不予限制。
第六条 国家实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
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应当对国际收支进行统计、监测,定期公布国际收支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