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编:271000
肥城风景
概况
肥城隶属于泰安市,地处山东中部、泰山西麓,是资源丰富的鲁中宝地,闻名中外的肥桃之乡。地理坐标为北纬35°53′~36°19′,东经116°28′~116°59′。东与泰安市岱岳区接壤,西与东平县、济南市平阴县为邻,南与宁阳县、济宁市汶上县隔河相望,北与济南市长清区以山为界。全境南北最长48公里,东西最宽37.5公里,总面积1277.3平方公里。2005年全市人口为96.3万人,男女性别比104.7:100。城区位于市内北部偏东,地处济(南)微(山)、薛(家岛)馆(陶)两公路交汇点,北有泰(安)肥(城)铁路、南有泰(安)肥(城)一级公路经过。1992年撤县建市,总面积1277.3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办事处,1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607个村(居)民委员会,总人口96.3万人,是全国明星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和山东省经济强县(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市。
历史沿革
肥城历史悠久,也是革命老区。西周时肥族人散居于此,古称肥子国,肥城因此而得名。西汉初设置肥城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肥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古称“君子之邑”,是史圣左丘明的家乡,商圣范蠡最后的定居之地,左丘明墓、栖幽寺、范蠡墓等遗迹犹存;境内还有孔子、颜渊、李白等历史名人交游的名胜古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开发前景。在近代也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著名的泰西抗日武装起义和罗荣桓、陈光指挥的陆房战斗就发生在肥城。
1992年3月1日,撤销肥城县,设立肥城市。
1992年9月5日,撤销新城镇,设立新城街道办事处,为肥城市的派出机构,其管辖范围为原新城镇的行政区域。
1993年8月30日,撤销潮泉乡,设立潮泉镇;撤销安临站乡,设立安临站镇;撤销王庄乡,设立王庄镇。
1996年1月3日,撤销马家埠乡,设立马家埠镇(鲁政函民字[1996]3号)。1996年1月11日,撤销过村乡、孙伯乡,设立过村镇、孙伯镇(鲁政函民字[1996]6号)。
1997年,肥城市面积1277平方千米,辖1个街道、14个镇、2个乡:新城办事处、老城镇、潮泉镇、王瓜店镇、桃园镇、王庄镇、湖屯镇、石横镇、仪阳乡、安站镇、东陆房乡、孙伯镇、安驾庄镇、马庄埠镇、过村镇、边院镇、汶阳镇。新城街道辖27个行政村,人口92768人,其中农业人口34838人;老城镇辖33个行政村,人口80289人,其中农业人口37737人;潮泉镇辖11个行政村,人口23677人,其中农业人口21260人;王瓜店镇辖32个行政村,人口80371人,其中农业人口58291人;桃园镇辖42个行政村,人口58877人,其中农业人口55125人;王庄镇辖53个行政村,人口56857人,其中农业人口54362人;湖屯镇辖48个行政村,人口81121人,其中农业人口45611人;石横镇辖43个行政村,人口82682人,其中农业人口44451人;仪阳乡辖49个行政村,人口46965人,其中农业人口44909人;安临站镇辖27个行政村,人口36037人,其中农业人口34329人;东陆房乡辖21个行政村,人口25995人,其中农业人口25152人;孙伯镇辖17个行政村,人口30585人,其中农业人口29058人;安驾庄镇辖45个行政村,人口55195人,其中农业人口52351人;马家埠镇辖26个行政村,人口33822人,其中农业人口32702人;过村镇辖35个行政村,人口31279人,其中农业人口30109人;边院镇辖45个行政村,人口53729人,其中农业人口51217人;汶阳镇辖53个行政村,人口82343人,其中农业人口78883人。(人口为年末总人口)(缺居委会统计数据)
1998年,肥城市面积1277平方千米,辖1个街道、14个镇、2个乡。新城街道辖27个行政村,人口97671人,其中农业人口36081人;老城镇辖33个行政村,人口80270人,其中农业人口37466人;潮泉镇辖11个行政村,人口23584人,其中农业人口21134人;王瓜店镇辖32个行政村,人口80303人,其中农业人口57936人;桃园镇辖42个行政村,人口58832人,其中农业人口54803人;王庄镇辖53个行政村,人口56289人,其中农业人口53823人;湖屯镇辖48个行政村,人口81350人,其中农业人口45282人;石横镇辖43个行政村,人口83481人,其中农业人口43894人;仪阳乡辖49个行政村,人口46428人,其中农业人口44351人;安临站镇辖27个行政村,人口35838人,其中农业人口34067人;东陆房乡辖21个行政村,人口25806人,其中农业人口24937人;孙伯镇辖17个行政村,人口30976人,其中农业人口29453人;安驾庄镇辖45个行政村,人口55140人,其中农业人口52146人;马家埠镇辖26个行政村,人口33574人,其中农业人口32426人;过村镇辖35个行政村,人口31102人,其中农业人口29904人;边院镇辖45个行政村,人口53419人,其中农业人口50834人;汶阳镇辖53个行政村,人口81684人,其中农业人口78081人。(人口为年末总人口)(缺居委会统计数据)
1999年,肥城市面积1277平方千米,辖1个街道、14个镇、2个乡。新城街道辖27个行政村,人口103775人,其中农业人口36100人;老城镇辖33个行政村,人口80205人,其中农业人口47800人;潮泉镇辖11个行政村,人口23492人,其中农业人口20600人;王瓜店镇辖32个行政村,人口80194人,其中农业人口57200人;桃园镇辖42个行政村,人口58633人,其中农业人口52200人;王庄镇辖53个行政村,人口56035人,其中农业人口53600人;湖屯镇辖48个行政村,人口82107人,其中农业人口46600人;石横镇辖43个行政村,人口83765人,其中农业人口52400人;仪阳乡辖49个行政村,人口46052人,其中农业人口42700人;安临站镇辖27个行政村,人口35572人,其中农业人口34000人;东陆房乡辖21个行政村,人口25646人,其中农业人口24700人;孙伯镇辖17个行政村,人口30855人,其中农业人口25000人;安驾庄镇辖45个行政村,人口55062人,其中农业人口49900人;马家埠镇辖26个行政村,人口33367人,其中农业人口31700人;过村镇辖35个行政村,人口30965人,其中农业人口29700人;边院镇辖45个行政村,人口53184人,其中农业人口49800人;汶阳镇辖53个行政村,人口81187人,其中农业人口77200人。(人口为年末总人口)(缺居委会统计数据)
2000年,肥城市辖1个街道、14个镇、2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948602人,各乡镇人口: 新城街道 120262 老城镇 70368 潮泉镇 22885 王瓜店镇 81935 桃园镇 56616 王庄镇 53424 湖屯镇 79695 石横镇 85551 安临站镇 34659 孙伯镇 30030 安驾庄镇 53746 马家埠镇 31748 过村镇 29841 边院镇 51423 汶阳镇 78201 仪阳乡 43733 东陆房乡 24485
2000年底,肥城市面积1277平方千米,辖1个街道、12个镇、1个乡:新城办事处、老城镇、潮泉镇、王瓜店镇、桃园镇、王庄镇、湖屯镇、石横镇、仪阳乡、安临站镇、孙伯镇、安驾庄镇、边院镇、汶阳镇。新城街道辖27个行政村,人口107398人,其中农业人口3.21万人;老城镇辖33个行政村,人口80284人,其中农业人口3.87万人;潮泉镇辖11个行政村,人口23446人,其中农业人口2.06万人;王瓜店镇辖32个行政村,人口80270人,其中农业人口5.74万人;桃园镇辖42个行政村,人口58480人,其中农业人口5.38万人;王庄镇辖53个行政村,人口55862人,其中农业人口5.37万人;湖屯镇辖48个行政村,人口81845人,其中农业人口4.47万人;石横镇辖43个行政村,人口84253人,其中农业人口4.50万人;仪阳乡辖49个行政村,人口45802人,其中农业人口4.27万人;安临站镇辖48个行政村,人口60852人,其中农业人口5.87万人;孙伯镇辖17个行政村,人口31326人,其中农业人口2.50万人;安驾庄镇辖71个行政村,人口88076人,其中农业人口8.14万人;边院镇辖80个行政村,人口83829人,其中农业人口7.95万人;汶 阳镇辖53个行政村,人口80662人,其中农业人口7.72万人。(人口为年末总人口)(缺居委会统计数据)
2001年,肥城市面积1277平方千米,辖1个街道、12个镇、1个乡:新城办事处、老城镇、潮泉镇、王瓜店镇、桃园镇、王庄镇、湖屯镇、石横镇、仪阳乡、安临站镇、孙伯镇、安架庄镇、边院镇、汶阳镇。新城街道辖1个居委会、26个村委会,乡村人口3.42万人;老城镇辖7个居委会、26个村委会,乡村人口4.78万人;潮泉镇辖11个村委会,乡村人口2.04万人;王瓜店镇辖32个村委会,乡村人口5.73万人;桃园镇辖42个村委会,乡村人口5.36万人;王庄镇辖53个村委会,乡村人口5.38万人;湖屯镇辖4个居委会、44个村委会,乡村人口4.67万人;石横镇辖6个居委会、37个村委会,乡村人口5.21万人;安临站镇辖48个村委会,乡村人口5.78万人;孙伯镇辖17个村委会,乡村人口2.82万人;安驾庄镇辖71个村委会,乡村人口8.10万人;边院镇辖80个村委会,乡村人口8.15万人;汶阳镇辖53个村委会,乡村人口7.64万人;仪 阳乡辖49个村委会,乡村人口4.24万人。(缺各乡镇总人口数据)
截至2002年12月31日,肥城市辖1个街道、12个镇、1个乡:新城街道、老城镇、潮泉镇、王瓜店镇、桃园镇、王庄镇、湖屯镇、石横镇、安临站镇、孙伯镇、安驾庄镇、边院镇、汶阳镇、仪阳乡。
资源特产
肥城资源特产丰富,肥城桃是独有的宝贵资源,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佛桃之乡”,栽培总面积超过10万亩,被列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肥城是桃文化的胜地,肥城桃驰名中外,以个大、肉肥、味美而著称,是历代皇室贡品,境内种植面积达1O万亩,已荣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世界最大桃园”的称号。春季桃花如云似霞,万树争艳,秋季硕果累累,香飘万里,是真正的人间仙境。美丽的桃花是肥城旅游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里的桃花艳而不俗,淡而有味,是观赏上品。春天,清新的空气,湛蓝的天空,满园的桃树,连绵的花海,构成了一个“天然的氧吧”,身处其中,令人心旷神怡,可以尽享大自然的恩惠,领略桃乡风情。①中央行景区:中央行地处十万亩桃园的中央,是肥桃的主要发源地。由于水质、土质等条件特别好,中央行里产的肥桃品质最好。这里曾被0中央、国务院“授予农业合作化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了荣誉证书,这里的群众曾先后三次进京给党中央、毛主席送肥桃,中央行也因此名扬四海,前来参观旅游者络绎不绝。②桃源世界:桃源世界是桃花园风景区内的精品观赏区,有“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之美誉。该景区集旅游观光、民俗风情于一体。不彩不画,茅茨土阶,取天然之雅韵,朴素浓泊之风情,宛如天工,用“真山真景真空气”的绿色生态来塑造自身的旅游个性,具有浓郁的山野气息,是体验异域民俗,假日休闲的好去处。主要景点有桃花塔、曲径通幽、趣味桥、观景阁肥城也是全国和山东省重要的能源、建材基地。境内主要资源有煤炭、岩盐、石膏、花岗岩、钾长石、优质石灰岩和丰富的地热资源,年产原煤600多万吨、水泥近200万吨、钢材100万吨,石横电厂装机总量126万千瓦。
事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肥城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发展,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协调进步,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和山东省经济强县。2005年,实现本市生产总值19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23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252.2亿元,实现利税30亿元、利润14.4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96.5亿元,实交税金8.9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07.2和 82.9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4亿元和15.4亿元;储蓄存款余额77.8亿元,增加11.7亿元。荣获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市和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民营经济、公路建设、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称号,被确定为全省循环经济、生态市建设试点和“省级园林城市”。
全市各级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世上桃园、和谐肥城”目标,努力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2008年,经济实力与质量持续提升。预计市内生产总值完成365亿元,增长15%。实现财政总收入28.6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4亿元,分别增长23.9%和20.2%;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80%,提高7.5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下降6.7%,COD和二氧化硫分别减排10%和12%。发展活力与后劲不断增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7.7亿元,增长27.5%;实施投资过亿元项目58个,其中26个竣工投产。利用境外资金和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43.3%和25.2%。民营经济增加值和实交税金分别增长26.4%和47%。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到257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40亿元、利税90亿元、利润46亿元,分别增长30%、37%和38%;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130家,利税过千万元的达到110家,分别比上年增加30家和12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00家,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1.74个百分
点。建筑业产值增长20.8%,在新一轮全省建筑业十强县中列第2位。服务业发展被列为全省50个重点城区之一,2个品牌被评为“山东服务名牌”。城市专业街区规划建设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覆盖到58%的行政村。旅游业发展迅速,接待游客总量超过100万人次。城乡面貌显著变化。城市化水平达到50.3%。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新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3个、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32个,以泰安市第一名的成绩完成了生态市建设任务。全市森林覆盖率和城区绿化率分别达到35%和39.6%。社会民生明显改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2%。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7271元和15992元,增长19.1%和17%;居民储蓄余额111.6亿元,增长2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7亿元,增长23.6%。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中进入50强,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列第66位、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列第30位,跨入全国中小城市最具区域带动力百强和全省生态经济十强县行列;被确定为全国科普示范市、首批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和“平安农机”示范县,荣获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和全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先进县、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示范县等称号。
气候
肥城市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为2607小时,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12.9摄氏度,无霜期200天左右,平均降雨量659毫米,地貌类型多样,地质构造优良,结构比较稳定。
地理位置
肥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便利,距济南国际机场80公里,25公里长的泰肥一级路直通京沪、京福高速公路。京沪铁路支线横贯东西,西去80公里达京九铁路,4条省级干线公路穿越全境,市内村村通柏油路、程控电话,电话容量达10万门。
2021年4月,肥城市被评为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2021年2月,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名单出炉,肥城市上榜。
2021年1月,肥城市上榜2020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榜第56名。
2020年11月,肥城市被推选为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市)。
2020年11月,中央文明办公布了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肥城市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2020年10月,肥城市入选第一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
2020年9月,山东省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认定肥城市为2020年度山东省级创业型城市(县区)。
2020年7月,商务部公布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肥城市入选。
2020年7月,2019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出炉,肥城市位列第52名。
2020年6月,肥城市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冀鲁豫片区)。
2019年10月,肥城市入选2019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位列第46名。
2019年10月,肥城市入选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位列第14名。
2019年10月,肥城市入选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位列第39名。
2019年3月,水利部公布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肥城市榜上有名。
2017年12月,农业部认定肥城市为全国第二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肥城市为2009年国家园林城市。
2021年山东省136个县市区经济实力排名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邮编号是多少
1、毕节市七星关有几条铁路2、七星关区在哪个市3、七星关区人口4、七星关有什么景区5、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邮编是多少6、毕节七星关区有几个乡镇毕节市七星关有几条铁路
9条。根据查询毕节市七星关相关公告可知,该地境内共有9条铁路,还是比较方便的。七星关位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与赫章县交界之七星河处,离七星关区城西四十五公里,是贵州三大名关之一。
七星关区在哪个市
毕节市。
今贵州毕节西南七星山上,传为诸葛亮祭旗处。即望星关,今四川茂汶西南。七星关位于毕节市杨家湾镇,离市区45公里左右,与娄山关和胜景关是贵州三大关。七星关关名由来说法各异。
另一种说法则是当年诸葛亮南征时经过这里,面对滔滔江水和险要雄关,在这里点七星灯拜祭。传说的真假已经无从考证,但传说中的七星石就矗立在河岸得山崖上。自古以来七星关就是川,滇,黔三省的交通要冲,历来为兵家的必争之地。古时,人文墨客游历明川大山的时候都会留下种种遗迹,在七星关岸边的岩石上就留有众多的石刻,这就是著名的七星关摩崖。
七星关区人口
七星关区人口:1305066人(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据全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截至2020年,七星关区常住人口130.5066万人(含金海湖新区托管的乡镇街道,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113.7383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6.7683万人,增长14.74%,年平均增长率为1.38%。(如不含金海湖新区托管的乡镇街道,则2020年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119.8246万人。七星关区聚居着汉、彝、白、苗、布依等23个民族。
七星关区简介
七星关区,隶属贵州省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东经104°51′-105°55′,北纬27°3′-27°46′之间地处川、滇、黔、渝四省市交汇区域,东与金沙、大方两县接壤,南与纳雍县毗邻,西与赫章县及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威信县相连,北与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叙永两县交界,总面积3412平方公里。辖43个乡镇街道,聚居着23个民族。
以上内容参考 -七星关区
七星关有什么景区
七星关位于河南省濮阳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古代七大军事要塞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景区内有许多历史古迹,其中最著名的是七星关古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墙建筑的精华之作,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另外,景区内还有许多古代建筑,如古城门、古城楼、古城墙、古城墙塔等,这些古建筑都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之作,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风格。此外,景区内还有许多古代文物,如古代石碑、古代石刻、古代石雕等,这些文物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藏,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价值。此外,景区内还有许多自然景观,如古树、古桥、古湖等,景区内的自然景观也是极具特色的,可以让游客体验到古老的历史文化氛围。总之,七星关景区是一个集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古建筑、古文物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是一个值得游览的美丽景点。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邮编是多少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邮编:551700。
七星关区,是贵州省毕节市辖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川、滇、黔、渝四省市交汇区域,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全区总面积3412平方公里[3]。截止202011月,七星关区常住人口为1305066人。
七星关区,因贵州历史名关七星关而得名。汉为平夷郡治,东晋为平蛮郡治,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建县,2011年11月,设立七星关区[4]。七星关全区辖43个乡镇街道,其中11个街道、24个镇、8个乡(含6个民族乡。
毕节七星关区有几个乡镇
辖43个乡镇街道。
全区辖43个乡镇街道,其中11个街道、24个镇、8个乡(含6个民族乡:
市西街道、市东街道、观音桥街道、三板桥街道、大新桥街道、麻园街道、洪山街道、碧阳街道、德溪街道、碧海街道、柏杨林街道、对坡镇、小吉场镇、杨家湾镇、大银镇、田坝桥镇、龙场营镇、撒拉溪镇、林口镇、水箐镇、青场镇、清水铺镇。
田坝镇、朱昌镇、亮岩镇、燕子口镇、鸭池镇、层台镇、何官屯镇、长春堡镇、海子街镇、八寨镇、生机镇、普宜镇、放珠镇、大河乡、野角乡、田坎彝族乡、团结彝族苗族乡、阴底彝族苗族白族乡、千溪彝族苗族白族乡、阿市苗族彝族乡、大屯彝族乡。
简介:
七星关区是毕节市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信息中心,是毕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东经104°51′-105°55′,北纬27°3′-27°46′,地处川、滇、黔、渝四省市交汇区域,东与金沙、大方两县接壤,南与纳雍县毗邻,西与赫章县及云南省镇雄县、威信县相连,北与四川省古蔺、叙永两县交界,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全区总面积3412平方公里,全区总人口约170万人,有汉、彝、苗、白等23个民族。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511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2.5摄氏度,适于生态疗养、避暑度假,被誉为“中国十大避暑城市”,享有“贵州长寿之乡”称号。
邮编:230011
瑶海区位于市区东部。总面积189平方千米。总人口40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明光路57号,邮编:230011。代码:340102。区号:0551。拼音:Yaohai Qu。
行政区划
瑶海区辖13个街道、1个镇、1个乡:明光路街道、车站街道、胜利路街道、三里街街道、铜陵路街道、七里站街道、红光街道、和平路街道、大通路街道、长淮街道、方庙街道、城东街道、七里塘街道、大兴镇、磨店乡。其中,长淮街道、方庙街道、七里塘街道由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代管。
历史沿革
瑶海区以原东市区为主。1949年为合肥市第一直属镇,同年4月与第二直属镇合并为合肥市第四区;1951年11月改为车站区;1960年改为东市区。
2002年,东市区更名为瑶海区。瑶海区辖原东市区和平路、胜利路、大通路、铜陵路、七里站、三里街、车站、明光路、红光9个街道。从原郊区划入城东1个乡,七里塘、大兴2个镇,长淮、方庙2个街道。从原郊区划入杏花村镇板桥、望城店2个村,板桥河以东区域归七里塘镇管辖。从肥东县划入磨店乡(位于肥东县西部与合肥市原郊区接壤处,面积近50平方千米,人口2.6万人);将肥东县龙岗镇所辖的三合、刘大郢、油坊、大彭、罗岗、马岗、王岗、史城8个村和新站、大店2个居委会划归大兴镇管辖。调整后,瑶海区辖城东、磨店2个乡,七里塘、大兴2个镇,和平路、胜利路、大通路、铜陵路、七里站、三里街、车站、明光路、红光、长淮、方庙11个街道。面积142.90平方千米,人口36.5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8.82万人。区人民政府驻明光路57号(原东市区人民政府驻地)。
1998年,东市区辖胜利路街道、车站街道、三里街街道、花冲街道、东七街道、大通路街道、和平路街道、明光路街道、红光街道。
2000年,东市区辖9个街道。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249125人,其中各街道人口(人): 明光路街道 23556 车站街道 19969 胜利路街道 13263 三里街街道 36042 铜陵路街道 41341 七里站街道 29289 红光街道 34313 和平路街道 21675 大通路街道 29677
2002年底,瑶海区辖:胜利路街道、车站街道、三里街街道、花冲街道、东七街道、大通路街道、和平路街道、明光路街道、红光街道、七里塘镇、大兴镇、城东乡、磨店乡。
?年,瑶海区辖9个街道、2个镇、2个乡,34个村、51个社区居委会:七里站街道、铜陵路街道、三里街街道、车站街道、明光路街道、胜利路街道、大通路街道、和平路街道、红光街道、七里塘镇、大兴镇、城东乡、磨店乡。
2004年,撤销城东乡设立城东街道办事处。2004年底,瑶海区辖12个街道、2个镇、1个乡(包括由新站开发区管辖的长淮街道、方庙街道、七里塘镇)。
2005年,城东街道划出花冲社居委、东七社居委分别归铜陵路街道、七里站街道管辖,划入大通路街道合裕路社居委、明光路街道大王庙社居委;铜陵路街道来安路社居委、天长路社居委划入三里街街道管辖;车站街道三角线社居委、红星村社居委划归新站试验区管辖,新站试验区长淮街道赵仓坊村民组划归车站街道管辖(暂由新站代管);胜利路街道大窑湾社居委四号门536号大院居民组划归车站街道管辖,大通路街道铜陵三村居民组划归和平路街道管辖。
地图
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本部分内容根据“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管委会网站”整理)
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位于合肥市东北部,距市区1.8千米,地处城郊结合部,四面分别与长丰县、肥东县、瑶海区、庐阳区毗邻。
试验区于1992年12月与国家重点工程合肥铁路枢纽新客站同步开工建设,其前身为合肥市新火车站规划建设区(合肥新火车站工程建设区)。1995年4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试验区(省级开发区)。1996年2月,国家建设部将试验区列为全国首家城市建设综合开发试点区。试验区系省级开发区,享有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原规划面积为10平方千米。2003年3月,市政府将瑶海区七里塘镇划归试验区代管,辖区面积增至34平方千米。试验区现辖长淮、方庙、七里塘3个街道,20个社居委,常住人口12万人。
2001年5月24日,原瑶海街道的长淮、方庙、汪塘、胜利4个社居委调整为长淮、方庙、汪塘、胜利、临泉中路、火车站广场6个社居委。2001年9月24日,合肥市人民政府同意把原瑶海街道划分为方庙、瑶海两个街道办事处。2001年11月27日,瑶海街道临泉中路、火车站广场社居委范围进行了调整。2004年1月,管委会通过方庙街道社居委设置方案,并同意增设安徽大市场社居委、万绿园社居委,方庙社居委更名为瑶东社居委。2005年3月31日下午,试验区管委会与瑶海区政府签订了三角线、红星社居委移交协议,从2005年4月1日起瑶海区车站街道的三角线和红星两个社居委移交试验区管理。试验区长淮街道长淮社居委的赵仓坊居民组原则上在2005年年底移交给瑶海区车站街道管理。2005年6月1日,经省政府同意,省民政厅批复,撤销七里塘镇设立七里塘街道办事处。2005年7月8日,七里塘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
长淮街道
长淮街道地处合肥市中心东北方向,西与杏花村街道、七里塘镇相邻,西南至明光路;西北至张洼路;东至铜陵北路;东北至火车站站后铁路线。现辖长淮、胜利、临泉中路、火车站广场、三角线、红星村6个社居委,面积为4.86平方千米,现有51个居民小区,常住人口35810人,流动人口8223人。
长淮街道的前身是合肥市郊区瑶海街道。1992年11月7日,成立 “合肥市郊区瑶海街道办事处筹备组”,主要任务是配合合肥新火车站建设,做好征地转户、拆迁、安置和村民的生产生活安排。新站建设一次性征用了合肥市郊区城东乡石马坟村(长淮村)、七里塘镇胜利村、汪塘村、方庙村4个村的全部土地9021亩,8553名农民一次性“农转非”。一九九三年元月一日,将原属七里塘镇、城东乡管辖的胜利、汪塘、方庙、石马坟(长淮)4个行政村划归瑶海街道直接管理。1993年4月17日,瑶海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瑶海街道办事处筹备组自行撤销。瑶海街道辖区下设胜利居民委员会、汪塘居民委员会、方庙居民委员会、长淮居民委员会,辖区分别为原胜利村民委员会、汪塘村民委员会、方庙村民委员会、长淮村民委员会所辖范围。1999年7月22日,郊区瑶海街道整建制划归新站试验区代管。
2001年5月,合综试管秘[2001]1号文件《关于调整合肥新站试验区居民委员会行政区划的通知》,对原有的4个居民委员会的区域范围作调整,并重新设置6个居民委员会:
方庙居民委员会,其范围:东北至沿河路,南至铁路编组站,西南至双七路(北二环路),北至二十埠河,西北至天柱山路,面积为:3.422平方千米,主要包括瑶东新村、瑶海工业区等。
汪塘居民委员会,其范围:东至当涂路东侧,南至凤阳路,西至铜陵路,北至铁路编组站,面积为:1.697平主千米,主要包括铁路编组站、铁路新村、安徽大市场、磐龙小区、凤临苑等。
火车站广场居民委员会,其范围:东南至铜陵路,东北至双七路(北二环路),西北至张洼路,西南至站前路,面积为:1.12平方千米,主要包括站前广场、食品一条街、百川汇、宝文仓储、交警五大队等。
临泉中路居民委员会,其范围:东至铜陵路,东南至全椒路,西南至琅琊山路南侧,西北至胜利路,东北至站前路,面积为:0.813平方千米,主要包括新鸿安、胜利广场、新闻中心、客运总站、罗马花园一期、吟春园、玫瑰园、凯旋大院等。
长淮居民委员会,其范围:东南至胜利路、西南至明光路北侧,西北至皖西路,东北至临泉路,面积为:0.841平方千米,主要包括华府嘉园、罗马花园二期、管委会第三宿舍区、工商宿舍、建行营业部、新安苑、中州家具世界、瑶海家具世界、银屏花园、长淮新村、明珠广场、赵仓坊等。
胜利居民委员会,其范围:东北至站前路,东南至胜利路、濉溪路,西南至老铁路线,西北至张洼路西侧,面积为:0.921平方千米,主要包括五洲商城、管委会办公楼、红星机械厂宿舍及部分厂区、宝文装饰市场、长春花园、胜利小区等。
2001年10月22日,在原有的瑶海街道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区域划分,设置两个街道:瑶海街道和方庙街道,瑶海街道包括:火车站广场、胜利、长淮、临泉中路4个居委会,方庙街道包括:方庙、汪塘两个居委会,将原有的瑶海街道一分为二。2002年3月6日,为区别合肥市大的行政区划的瑶海区,瑶海街道更名为长淮街道。2002年4月3日,长淮街道所属的4个居委会更名为社居委:即胜利社区居民委员会、临泉中路社区居民委员会、火车站广场社区居民委员会、长淮社区居民委员会。2005年4月,三角线社居委、红星村社居委由瑶海区车站街道划归长淮街道管理。
方庙街道
方庙街道地处新站试验区东北角,东至瑶海工业园,西临长淮街道临泉中路社居委,北界七里塘镇及二十埠河,南接瑶海区城东街道(原瑶海区城东乡),西北毗邻合肥新火车站和合肥汽车客运总站。街道现辖汪塘、瑶东、安徽大市场和万绿园4个社区,面积5.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56万人,流动人口2万余人。
2001年9月24日,合肥市人民政府以合政秘[2001]69号《关于重新划分新站试验区街道设置的批复》的文件向新站试验区复函,批准设立方庙街道。将原郊区瑶海街道一分为二,设置方庙街道和瑶海街道,由新站试验区代管。方庙街道由方氏庙宇而得名。2001年10月22日,新站试验区管委会以合综试管[2001]54号文件向瑶海街道办事处发出《关于重新设置街道的通知》。新设立的方庙街道辖方庙社居委、汪塘社居委。2001年12月6日,方庙街道正式挂牌成立。2004年1月8日,新站试验区管委会下发合综试管秘[2004]1号《关于同意设立万绿园、安徽大市场社区居民委员会等问题的批复》的文件,同意方庙街道增设万绿园和安徽大市场两个社居委,同时将原方庙社居委更名为瑶东社居委。至此,方庙街道辖汪塘、瑶东、万绿园和安徽大市场四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七里塘街道
七里塘镇位于原郊区东北部,东与肥东县磨店乡毗邻,西与林店乡隔河相望,南与杏花村乡和城东乡接壤,北与长丰县三十头乡交界。全镇东西长约6千米,南北宽约8千米,总面积28.2平方千米。解放前,七里塘镇是一片荒岗,因这里有几口小塘离合肥县衙7华里,故称七里塘。1986年6月撤乡建镇改名为七里塘镇。1993年4月17日,经市政府批准,成立瑶海街道,由七里塘镇划出胜利、汪塘、方庙三个村,同时,从城东乡划出长淮村组成瑶海街道。
2002年3月,合肥市进行区划,七里塘镇由郊区区划归瑶海区(原东市区),同时,板桥村由原杏花村镇划归七里塘镇。此时,七里塘镇下辖站塘、七里塘、新华、星火、张洼、淮合、淮肥、板桥8个村及瑶海居委会。
2003年3月,七里塘镇又由瑶海区划归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管辖。2004年8月皖江社居委划归七里塘镇。镇中心距合肥市区2.5千米,面积约28.2平方千米。辖8个行政村和两个居民委员会:七里塘、板桥、站塘、新华、星火、张洼、淮合、淮肥;瑶海居委会、皖江社居委(皖江社居委于2004年8月由皖江机械厂交七里塘镇管辖)。 人口21646人。2005年6月1日,经省政府同意,省民政厅批复,撤销七里塘镇设立七里塘街道办事处。2005年7月8日,七里塘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截止2005年底,常住总人口28014人。
2021年1月,国家民委命名瑶海区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2020年4月,瑶海区上榜第三届安徽省文明城区名录。
2019年10月,瑶海区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位列第90名。
2019年9月,安徽省第二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名单出炉,瑶海区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