窜货行为又叫跑货、跳货、冲货或倒货,这是一个在市场营销学中没有的概念,业界内对其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比较普遍的一种定义是分销网络中分公司、经销商(中间商)、业务员受利益驱动,进行跨区销售的一种营销现象。
业内有种说法:“没有窜货的销量,是不红火的销量。”但事实证明:大量窜货的销量,会使其他经销商对产品失去信心,消费者对品牌失去信任,最后导致整个营销体系的土崩瓦解,让公司一蹶不振,是一种危险的销量。
扩展资料
一般来说,厂家的策略的完整性很重要,同时建议:
1、减少分销网的层数;
2、合理分布大分销商的地盘;
3、制定可以执行的资格考核办法以及奖惩措施,例如,收取大分销商的诚意金等;
4、把不同的编号批次的商品分给不同的分销上,以便从技术上分辨和控制窜货行为;
5、完善渠道管理和考核队伍,严格制度,及时评估,同时要注意培养新的,符合企业要求的分销商,以备替代或完善渠道网络。
第一部分:串货本质原因:价差与渠道重叠
串货原因之一:价差
1、生产企业价格体系控制问题--价差太大:主要存在以下价格差别,从而导致以下操作空间:
(1)地区价差太大。
(2)季节价差太大,导致一些代理商乘淡季囤货。
(3)调价前后的价差。价格变动前信息控制不严,造成一些经销商或者个人囤积货物,等涨价后,他再低价出货牟利!
(4)大小客户价差:大客户销量大,因此可以拿到更低价格。促销政策导致的价差,有些企业看似公平,但对不同市场促销返利太大,导致实际上的价差,使得代理商有价格操作空间。
比如某产品a区b区分别有厂家指定地区总经销,a区d商户去了b去进货,或a的卖到了b区,都叫窜货。"区"的概念可大可小,由厂家和经销商确定。目的是保护产品防止恶性竞争。
一般窜货原因是市场环境不同,厂家或当地总经销制定的价格和促销活动就不同,例如厂家会扶持比较难卖的地区拿货价折合下来就低一点。也有的窜货原因仅仅是为了节约物流成本,以上两种都是为了省钱。也有当地竞争对手故意捣乱从别处进一批货低价销售,以扰乱对手和竞品的旺季销量为目的的。
窜货的后果,就是被窜进来的市场会比较难卖,利润低甚至营销当地经销商信誉,让人对其产生价格乃至人品不实的误会。
厂家和经销商对待窜货一般是,罚款,打假,取消代理权等。在产品上有明码以确定是哪个大区的货,然后出库的时候再打暗码以确认是发到了哪个分销商甚至哪个业务员的手中。这样当有人在本地区发现了外区的货时就可以顺藤摸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