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银行、杭齿前进、 福斯特、华铁科技、华正新材、杭电股份、永创智能、纵横通信、海兴电力、顾家家居、浙能电力、电魂网络、金石资源、元成股份、杭叉集团、百合花、新坐标 、康隆达、诺邦股份、 铁流股份、诚邦股份、泰瑞机器、春风动力、珀莱雅、南都物业、健盛集团、吉华集团、银都股份、宋都股份、浙江东方、杭钢股、钱江水利、士兰微、杭萧钢构、恒生电子、信雅达、祥源文化、新安股份、浙数文化、天目药业、航天通信 、物产中大、通策医疗、东方通信、东信B股、浙大网新、杭州解百、百大集团、 航民股份、浙商证券、财通证券、银江股份、同花顺、 华星创业、南都电源、思创医惠、顺网科技、华策影视、宋城演艺、中金环境、 聚光科技等。
1、杭州的上市公司主要以民营经济为主,产业结构更有活力。且杭州在培育新上市企业的速度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2、杭州的一百多家的上市公司几乎涵盖了所有行业,机械、计算机、传媒、汽车、通信、医药这六个行业的上市公司数量较明显,占杭州上市公司总数的一半以上。新经济产业所涉及的行业占比比较高,一定程度体现出了杭州具备在新产业发展方面的优势。
3、截至2019年5月初,杭州市境内外上市公司突破178家,境内上市公司达到135家;按上市类型划分可知,杭州A股上市公司已有134家,B股上市公司2家,其中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既是A股上市公司,也是B股上市公司;从上市板块分析,杭州上市公司登陆上交所共有50家,深交所85家(主板11家、创业板41家、中小板33家)。
4、纵观杭州上市公司的发展史,其中浙数文化、天目药业、航天通信、万向钱潮、杭州解百、莱茵体育等公司是杭州市上市较早的一批,主要集中在1993年和1994年;2017年是其境内上市数量最多的年份,达到了27家上市公司。由于杭州上市公司存在新增、退市等情况,具体详情还需以沪深两市披露的信息为准。
黑龙江哈尔滨市平房区邮编是什么
楼盘名称:浙大网新双城国际
公交线路:网新双城国际地处钱塘江畔,凭借钱江三桥、四桥等四座跨江大桥,与老城区、钱江新城串联相通,各交通要道与萧山区及沿江各新城畅快直达。紧邻江南大道,依此快速直通萧山国际机场,借助庆春过江隧道(在建)实现与钱江新城、钱江世纪新城两个新中心的紧密联系,更有沪杭甬、杭金衢、杭宁等三小时高速交通圈,上海、南京、苏州、义乌、温州、宁波等皆可快速直达。
轨道交通:临近地铁1号线江陵路站
公共交通:周围的公交线路:K195路滨盛路江汉路口站,K137路江汉路秋水路口站,K138滨盛路江汉路口站,K107江一村站。
其他交通方式:乘坐K195路滨盛路江汉路口站,K137路江汉路秋水路口站,K138滨盛路江汉路口站,K107江一村站即可。
(所载信息仅供参考,最终以售楼处信息为准。)
买新房,就上搜狐焦点网
邮编:150000
平房区位于黑龙江省省城——哈尔滨市(以下简称哈市)南部,坐落在拉滨铁路线上。地理坐标为东经126°33′45″至126°48′45″,北纬45°30′00″至45°40′00″。东与阿城交界,南与双城为邻,西与南岗区红旗乡接壤,北连香坊区朝阳、黎明乡。区人民政府驻地在友协大街98号,距平房火车站4公里,距哈市人民政府约36.9公里(垂直里程),距省人民政府约13.75公里(垂直里程)。
平房区是哈市市辖城市区之一。周围由郊区环绕,距市中心城管界7.5公里,地域相对独立,地理环境优越。2005年,以城区为中心,连接农村两镇的交通网已经基本形成。境内有哈飞公司机场、拉滨铁路、黑大公路(哈五路)、哈平复线南北贯通。西距哈尔滨国际机场约30公里,北距东北地区中部最大的铁路枢纽---哈尔滨站约20公里,拉滨铁路向南经周家、拉林、背荫河至五常市地约75公里,直达吉林市南下联通全国各地。东南距金代古都阿城约24公里,西南距清代古城双城约33公里,为哈尔滨南郊陆路交通、航空运输的重要门户和经贸活动的重要区域。
1991年至2005年,全区共辖友协、新伟、新疆、兴建、联盟、保国6个城市街道办事处26个居民社区,辖平房和平新2个农村乡镇。2镇辖11个行政村:平房村、工农村、韩家店村、黎明村、哈达村、曙光村、新华村、平乐村、东福村、高潮村、韩祯村。
平 房 镇 6 平房村 曙光村 工农村 黎明村 韩家店村 哈达村
平 新 镇 5 新华村 高潮村 东福村 平乐村、韩祯村
友协街道 5 东风社区、新城社区、双拥社区、 康安社区、百利社区
新疆街道 4 新谊社区、新祥社区、新友社区、 新志社区
新伟街道 4 公园社区、万米社区、新星社区、 新牧社区
兴建街道 4 上海新村社区、青年社区、通宾社区、和平社区
保国街道 4 友集社区、花卉社区、东升社区、 前进里社区
联盟街道 5 治国社区、滨江社区、龙祥社区、 建桥社区、建国社区
平房区境内人口,起源于辽金时代。1911年(清宣统三年)境内人口约2265人。日军侵华,东北论陷末期,全境人口约13000人。1911—1945年的35年间,人口增长年均在200人左右。1949年1月,东北军工部在平房组建军工厂,首批迁入职工2400余人。1953年,全区人口已达40393人,其中农村人口13139人。1954—1964年,年均增加人口3000人以上,全区人口机械增长、自然增长达到最高峰,总人口已增加到93765人。1963年,开始采取措施,控制人口自然增长。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全区城乡人口为146481人,人口自然增长9.08%。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区总人口为160401人,8年增加14447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区人口为17201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2%。2005年,全区人口为157429人。2008年,全区人口为19.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