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邮编是多少
浙江理工大学 科技与艺术学院的邮编为312369,该校地址位于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康阳大道58号,是一所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
二、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简介
上虞区是绍兴市辖区,东邻余姚市,南接嵊州市,西连柯桥区,北濒钱塘江河口,隔水与海盐县相望,是省级区域交通枢纽中心,绍兴商贸中心以及浙东新商都。上虞区是绍兴中心城市东部具有滨江特色、功能相对完善的综合性新城区,曾获2013年福布斯中国最富有的十大县级市,联合国迪拜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2017年获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和中国工业百强区,2018年当选中国百强区。上虞历史悠久、文化兴盛、人才辈出、山水唯美、经济发达,非常适合办大学。
一、办学设施完善
学院坐落于绍兴市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550亩,按照生态校园、智慧校园、人文校园的要求进行规划,以“省属高校先进水平”的标准进行建设,总建筑面积22.9万平方米,总投资13亿元。2017年9月,上虞新校区正式启用,校区内的主要单体建筑包括图书馆、训练馆、田径场、学生活动中心楼、报告厅、行政楼、教学楼、实验楼、科学楼、艺术楼、钟楼、校史馆、公寓楼等。图书馆舍总建设面积1.9万平方米,共10层,设有图书、期刊、工具书、电子阅览室等各类阅览室10个,另设有信息共享空间、3D艺术空间、研讨室、休闲书吧等特色服务区,现有纸质藏书65.9万册,共享本部图书馆的所有数字资源,可访问中外文数据库81种,可在线阅读电子图书180余万种。教学区设有123个公共多媒体教室,总座位数12521个,5个语音实验室,总座位数175个,13个通用机房、1个苹果机房,建有包括浙江省本科院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浙江省本科院校省级合格教学实验中心在内的9个实验中心(室),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和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完善。体育教学、训练、以及活动场馆齐全,有室内训练馆、标准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教室、武术教学房、体育舞蹈教室等运动场地及设施。后勤保障体系和安全保障机制健全。学生公寓设计新颖,设施齐全先进,明净舒适,建有独立洗衣房、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独立的直饮水系统、智能化门卫管理系统和用电管理系统。与校园西侧杭州湾新区派出所建立警校联动机制,切实保障校园周边治安环境。优美校园环境和完善的办学设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机构设置健全
学院按照《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教育部26号令]的办学原则,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党委发挥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通过党政联席会议和党委会讨论决定本单位重要事项,支持本单位行政领导班子和负责人在其职责范围内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学院下设党政办公室、组织人事部(纪委办公室、监察室、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务部、科研与设备办公室、学工部(招生与就业办公室)、工会、团委、财务部、校地合作办公室、总务部、保卫办公室、后勤服务部等12个职能部门,设有纺织服装系、机电系、经管系、艺术与设计系、人文系、外语系、建筑系、基础部、体育军训部等9个系部,及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2个直属单位。
三、师资力量雄厚
学院拥有一支德才兼备、富有特色、专兼结合的具有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393人,其中专任教师306人,高级职称87人,博士学位33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占比82.93%。近年来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7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省高校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5人,浙江省优秀辅导员2人。获得省“教坛名师”、“教坛新秀”、“三育人先进个人”等厅局级及以上奖励共20余人次,2名教师荣获德国红点奖和国际IF产品设计奖。
四、学科门类齐全
学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母体良好的学科基础、师资条件和教学资源设置学科专业。现有29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理、工、艺、经、管、法、文等七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纺织、服装、艺术设计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本科专业总体布局与结构。学院立足浙江,面向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5800余人。其中,艺术与设计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产品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等三个专业为省新兴特色专业,2016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设计学两个学科成功获批“十三五”省一流学科B类,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获批浙江省“十二五”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点建设项目。近年来,学院主持国家级教学研究项目3项,国家双语示范课程1项,教育部教指委课程项目1项,省部级及以上教改项目15项,省精品课程2门,省重点教材建设项目4项,10部教材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主持各类课题14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25项,厅局级项目53项;各类成果及获奖50项;出版著作或教材17部,获得授权专利340项,软件著作权6项。
五、人才培养体系完整
学院以培养“基础实、能力强、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实施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个性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学分制;实施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4年,弹性学习期限为3至6年。在学院规定的学习期限内达到毕业学分和学位授予条件要求,颁发 浙江理工大学 科技与艺术学院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设置外语拓展课程,增加实践教学、选修课和分层分类课程以及第二课堂学分,开展导师制优秀生培养工作,与中国丝绸博物馆、浙江省工业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杭州市都锦生实业有限公司、卧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中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华孚色纺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建立了70余个校内外实习基地,努力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创业人才。学院作为“高校艺术学科师生海外学习计划”成员院校,积极推进国际化教育,与日本上智大学、京都大学、西澳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英国伦敦艺术大学、韩国汉阳大学等多所国外高校开展学分互认和交换生项目,拓展学生国际化培养途径。
六、学科竞赛硕果累累
学院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搭建平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激励学习和创新创业的机制。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修读辅修专业;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可按一定比例转入校本部学习,取得 浙江理工大学 文凭。近年来,多人次在国家级、省级竞赛中获奖,2013年获得“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工作先进集体”,2015年被列为“浙江省加强应用型建设试点本科院校”。其中浙江省大学生摄影竞赛、浙江省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和浙江省高数竞赛获奖成绩分别在全省高校中排名第四、第七和第二,均位于全省独立学院之首,“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全国二等奖1项、省级奖项10余项,1名学生被评为省十佳大学生。学生社会实践多次荣获省级优秀实践小分队等荣誉。艺术体育成绩斐然,院女子足球队、体育舞蹈队、乒乓球队、田径队、武术队等在省内外多项比赛中喜报频传。全院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提高,在全省本科院校中列中上水平。学院培养了近2万名毕业生,近五年初次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
一、南京艺术学院邮编是多少 南京艺术学院的邮编为210013,该校地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北京西路74号,是江苏省唯一的综合性艺术院校,也是我国独立建制创办最早并延续至今的高等艺术学府。
二、南京艺术学院简介
南京艺术学院是江苏省唯一的综合性艺术院校,也是我国独立建制创办最早并延续至今的高等艺术学府。其前身是1912年中国美术教育的奠基人刘海粟先生约同画友创办的上海图画美术院,由蔡元培先生任上海美专董事会主席,并为校歌作词,题写校训、学训,1930年更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22年,颜文梁先生在苏州创办了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在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这两所中国最早的私立美术学校与 山东大学 艺术系美术、音乐两科合并成为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址于江苏无锡社桥。合并工作于12月8日完成,从此,这一天成为南京艺术学院的校庆日。1958年华东艺专迁校南京,址于丁家桥。同年6月更名为南京艺术专科学校。1959年定名为南京艺术学院,学制改为四年,从而完成了学校的本科建制。1967年迁址南京市虎踞北路15号。经过一个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南京艺术学院经风雨而茁壮,历沧桑而弥坚,已发展成为在国内外卓有影响的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
人杰地灵,钟灵毓秀。在这所历史悠久的艺术殿堂中,一大批现代史上的文化名人和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曾经在这里学习过、工作过、生活过:刘海粟、颜文梁、谢海燕、陈之佛、赵丹、黄镇、吴印咸、沙飞、臧云远、黄宾虹、朱屺瞻、程十发、俞剑华、黄友葵、程午嘉、刘汝醴、温肇桐、陈大羽、盛雪、甘涛、姜希……他们为中国艺术教育的崛起作出过卓越的贡献,也为南京艺术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办学以来,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艺术人才,他们在艺术教育、艺术研究和艺术展演等方面成就卓然,影响广泛。今天的南京艺术学院汲六朝古都的文化滋养,得江苏经济大省的实力,团结奋进,不断进取,已经成为学科门类齐全、办学层次多样、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的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
学校座落于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南京主城区内,置身在传统与时尚交融的都市文化圈中。南依充满传说的石头城,北接风光秀丽的古林公园,东靠快速便捷的虎踞大道,西邻桨声灯影的秦淮河风光带。校园环境优美,错落有致,古老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现代建筑明快流畅,风格独特。一年四季花香草绿,如诗如画。学校艺术氛围浓郁,育人机制灵活,崇尚人文和谐,鼓励成才成功。学校占地700余亩,校舍面积30万平方米,在校生总数11000余人。设有美术学院、音乐学院、设计学院、**电视学院、舞蹈学院、传媒学院、流行音乐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人文学院、文化产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另设有艺术研究院、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附属中等艺术学校、图书馆等直属单位。按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学校设有艺术史论、艺术管理、音乐表演、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舞蹈教育、表演、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录音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影视摄影与制作、美术学、绘画、雕塑、摄影、书法学、中国画、文物保护与修复、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广告学、艺术教育、文化产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38个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工1030人,专任教师近700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342人,博士生导师60余人,硕士生导师200人左右,聘有国内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百余人。
学校2011年获得艺术学学科门类下设的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以及设计学全部五个一级学科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艺术学全部五个一级学科被遴选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学科,获批艺术学五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艺术学(一级学科)为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省高校优势学科,美术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2014年美术学、音乐与舞蹈学、设计学三个学科入选省高校优势学科二期建设项目,2016年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两个学科被遴选为“十三五”省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五个一级学科全部跻身前六。其中,美术学获评A等级,音乐与舞蹈学、设计学获评A-等级,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获评B+等级。2018年五个一级学科全部入选省高校优势学科三期建设项目。“美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与实践”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画技法》《油画技法》《中国美术史》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动画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绘画专业、音乐学专业、表演专业为“十二五”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学学科为“十二五”全国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数字媒体艺术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国画、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等13个专业为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同时建有手工艺课程实验教学实验室、数字音频教学实验室、版画艺术实验教学中心、影视制作实验教学中心、工业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现代雕塑综合材料实验教学中心、虚拟现实艺术实践教育中心、传媒艺术跨学科综合训练中心等8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
学校设有艺术研究院,下设16个研究所(中心)。2014年3月,我校江苏高校文化创意协同创新中心获批立项建设,2016年3月成立的紫金文创研究院为江苏省首批新型重点高端智库。另有实验乐团、青年舞蹈团等演出机构。《美术与设计》《音乐与表演》为全国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其中《美术与设计》多次入选为CSSCI来源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近些年来,学校师生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篇,全国美展金奖2项,“金钟奖”金奖2项,“文华奖”金奖1项,全国声乐比赛金奖1项,全国舞蹈比赛二等奖1项,以及中国书法兰亭奖、“桃李杯”舞蹈比赛、中国舞蹈“荷花奖”、中国百家金陵画展、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多项大奖。近十年来,学校教师在国内外科研获奖138项,出版发表各类著作512部,论文5591篇,国家级和省级科研立项20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