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邮编是多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的邮编为410004,该校地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是一所涵盖理、工、农、文、经、法、管、教、艺等九大学科门类的重点建设高校。
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简介
学校的前身之一为1958年成立的湖南林学院。1963年,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同志的亲切关怀下,湖南林学院从长沙迁往广州与华南农学院(现 华南农业大学 )林学系合并组建中南林学院。陶铸同志亲自为学校确定校址,勾画蓝图,并题写了校名。1970年,中南林学院与华南农学院合并,成立广东农林学院。1974年,学校从广州搬迁到湖南省溆浦县并更名为湖南林学院。1978年学校恢复中南林学院校名,直属国家林业部管理。1981年学校迁往湖南省株洲市。2000年,学校转为省部共建。2003年,学校办学主体迁往长沙,实现了历史性的回归。2005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学校更名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6年,学校与原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60年来,学校秉承“求是求新、树木树人”的校训,栉风沐雨,百折不挠,砥砺前行,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涵盖理、工、农、文、经、法、管、教、艺等九大学科门类,具有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生推免权,富有特色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先后为国家培养了20多万名高级专门人才。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4个教学单位。学校拥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国家特色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5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培育)学科;75个本科专业,7个国家管理专业,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13个湖南省特色专业,9个省重点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精品课程。
学校成功入选为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B类。1个一级学科(林学)获批为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5个一级学科(生物学、生态学、林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风景园林学)获批为湖南省国内一流培育学科。
学校现有各类在校学生近3万人,全日制本、专科学生2.6万人。博士研究生318人,硕士研究生3712人。现有专任教师1581人,其中,教授(正高)252人,副教授(副高)684人;博士生导师90人,硕士生导师500人。有双聘院士4人、“*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2人、国家“*”领军人才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入选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5人;有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8人、省部级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重点培养对象22人、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讲座教授7人、湖南省“*”10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4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5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中国青年科技奖2人、“霍英东教育基金奖”2人;国家创新研究团队1个。学校拥有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检测中心)及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长沙国家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3个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湖南省工业设计中心,1个湖南绿色发展研究院,4个湖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心),6个湖南省实验教学中心。设有63个校级科研机构。
“十三五”以来,学校共承担纵向科研项目100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7 项、省部级项目572项、其他各类项目330项;共承担横向项目496项。获得以学校排名第一的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17项,以学校排名第二的科学技术奖励2项;吴义强教授主持的两个项目分别获201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和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7项,其中湖南光召科技奖1项、一等奖7项。获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软件著作权共计46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290余项;发表SCI、EI、SSCI、CSSCI及学校遴选的重要期刊论文1500余篇,其中发表SCI收录的高水平学术论文389篇,并在高水平论文取得历史性突破,学校万才超博士的研究成果在影响因子21.875的《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杂志上发表,并选为封面文章,实现了学校在影响因子大于20的杂志上发表高水平文章“零”的突破。出版学术专著76部。学校办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经济林研究》《家具与室内装饰》等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其中,《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报》是中国精品科技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和CSCD核心库来源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报》和《经济林研究》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校报(社科版)》是中国社科院A刊核心期刊。
学校具有招收港澳台学生和外国留学生资格。先后与美国、德国、英国、挪威、奥地利、澳大利亚、印度、日本、韩国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86所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2013年,获批建立了与英国班戈大学联合举办的湖南省首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班戈学院,教育国际化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十二五”期间,来校学习外国留学生近300人次,向国外输送留学生450余名。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388亩,拥有一个占地面积达7万余亩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校舍建筑总面积70.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8.57亿余元,教学科研设备总值4.24亿余元,图书馆现有文献总量1419万册(件),其中印刷型文献232.60万册;电子图书201.09万册;博硕士论文916.69万篇;电子期刊81.77万册。拥有各类文献资源数据库60个(子库134个)。学校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和全国首批建筑节能示范高校,校园环境优雅,绿树成荫,学校绿化覆盖率达60%以上,拥有植物1100多种,是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单位。
邮编:412000
2018年6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株洲县,设立株洲市渌口区,以原株洲县的行政区域为渌口区的行政区域,渌口区人民政府驻渌口镇学堂路1号。
株洲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中游,县域地形为丘陵地貌,年均降水1389毫米,全县总面积1381平方公里,现辖21个乡(镇)、2个场,总人口45万人。株洲县地处湖南发展重心〔五区一廊〕经济带中枢,居长沙、株洲、湘潭〔金三角〕城市群南缘,且水陆交通发达,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距江南工业重镇、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株洲仅15 分钟路程,相距大型黄花国际机场50公里,仅1 个小时路程。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省道1815线(S211)、湘江航运纵贯南北,湘赣铁路、三二0国道连通东西。全县公里通车里程581公里,实现村村通公路,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44.7公里,居全国先进行列。湘江水运可朔江而上至衡阳、零陵,顺江而下直达长沙、岳阳入长江;境内株洲航电枢纽工程、渌江大桥均已竣工。
自古为湘东重要门户,扼中原通往广东沿海之咽喉。社会、经济、技术均与长、株、潭城市群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广泛接受其市场、技术、资金、信息、人才的辐射和影响,是典型的城郊县。随着特区造势空间的内移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全面实施,株洲县已成为湖南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被确定为全省招商引资重点县之一。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京广大动脉纵贯南北,浙赣复线及 320 国道连通东西,客货均可直达全国各地;京珠高速公路跨越县境 53 公里,并设有三个互通式立交桥,出入方便;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汽车的目标已经实现;邮电通讯设施齐全,万门程控电话、无线寻呼、数字移动通讯全面开通,并覆盖全县;输变电设施完备,城乡电网改造全面完成并已通过验收,电力供应充裕;城区供水能力及管网配套,可确保工业和-用水。
自然地理
株洲县域地形东西窄,南北长,为丘岗地貌。
全县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域内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光热充足,适宜于多种动植物的生长。
矿产资源、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广博丰富
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的有煤、铁、铅、锌、钨、金、铀等十余种,特别是石灰石、耐火泥、高岭土、花岗岩等非金属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建材、陶瓷工业的独特优势。
湘渌两江年水流量553亿立方米,人均11.7万立方米。水能蕴藏量可开发利用15.46万千瓦。已初步建成商品粮、黄花梨、生猪、蔬菜、用材林、油茶、黑山羊、网箱养鱼等种养基地,成为湖南省商品粮、油茶、楠竹、黑山羊、网箱养鱼重点生产基地县。
区内奇异景观闻名遐迩。恬淡宁静的大京风景区是休闲度假的胜地,其内有八景缀饰的婆仙岭,有水清如镜、鹤鸣鱼跃、花草萋萋、景色可餐的京水湖。悬于湘江西岸的空灵寺,古朴典雅,风光幽胜,与南岳庙、岳阳楼并称湘江三圣地,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于一身,分外端庄、绮丽。县城南端有朱亭森林公园,人工林海,饮誉海内外。此外还有伏坡岭、百圣寺、昭陵、建宁古城、挽洲等名胜古迹。
株洲县大京风景区婆仙岭。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姑嫂七人在这里相依为命,修行度日。她们吃尽了人间辛苦,终于看破红尘,聚居在这山之顶,岭之巅。后来,她们终于感动了上苍,终于得道,终于有一天,手挽手,肩并肩,足踏祥云,衣袂飘飘,一同飞升成仙了。她们居住的这个山岭呢,就叫做了“婆仙岭”。 她们给这座山留下了这么一个独特的名字。但她们再也没有回来。她们只给婆仙岭留下了满山满岭的红杜鹃。婆汕岭,是七个苦女子的纪念碑。后来,婆仙岭上盖起了一个寺庙,叫做金轮寺,清代以来,金轮寺的香火十分旺盛,婆汕岭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成为了附近四个县的风景胜地,即史志所谓“四邑名山”。
历史沿革
株洲县最早于三国时期吴孙亮太平二年(257年)置建宁县,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建宁,唐高祖李渊恢复,尔后李世民又废止,至此为湘潭县辖域。民国23年(1934年),设湘潭县株洲镇;民国36年(1947年)湘潭县株洲镇和白关乡、昭阳乡合并为株洲乡。1949年8与月12,成立湘潭县株洲区人民政府,辖株洲、藕灵二个乡;1951年5月,株洲从湘潭县划出成为县级市,归长沙专员公署管辖,原株洲镇和湘潭县第一区的太平桥乡、荷塘乡、龙洲乡、大京乡、白关乡、百井乡、南华乡和荷花乡的5个村为其行政区域;1956年3月,株洲市升为省辖市同时新设市郊区;1965年4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株洲县,从株洲市析置,以株洲市郊区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隶属株洲市管辖,至此成立株洲县至今。
1992年2月以前是国营园艺场,由株洲市郊区代管。1992年2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同年12月,经国家科委审定,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1997年8月1日,由株洲县马家河镇和群丰镇组成株洲市天元区,版图包括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0年经市政府批准将天元区和株洲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职能归并、效能整合,组成株洲河西新区。
1949年8与月12,成立湘潭县株洲区人民政府,辖株洲、藕灵二个乡;1951年5月,株洲从湘潭县划出成为县级市,归长沙专员公署管辖,原株洲镇和湘潭县第一区的太平桥乡、荷塘乡、龙洲乡、大京乡、白关乡、百井乡、南华乡和荷花乡的5个村为其行政区域;1956年3月,株洲市升为省辖市同时新设市郊区;1965年4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株洲县,从株洲市析置,以株洲市郊区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隶属株洲市管辖,至此成立株洲县至今。
1992年2月以前是国营园艺场,由株洲市郊区代管。1992年2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同年12月,经国家科委审定,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1997年8月1日,由株洲县马家河镇和群丰镇组成株洲市天元区,版图包括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0年经市政府批准将天元区和株洲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职能归并、效能整合,组成株洲河西新区。
风土人情
瑶族对祖先很尊敬,习惯在进餐之前先念祖先几辈姓名,表示祖先先尝后子孙才能受用。尤其对丰盛的餐食更是如此。每逢节日必备猪肉、鸡、鸭和酒等祭拜祖先,吃饭座次也有讲究:老人和尊贵的客人须坐上座。遇有客人,要以酒肉热情款待,有些地方要把鸡冠献给客人。瑶族在向客人敬酒时,一般都由少女举杯齐眉,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也有的以德高望重的老人为客人敬酒,被视为大礼。
在达山瑶中,喜用油茶敬客,遇有客至,都习惯敬三大碗。名为“一碗疏、二碗亲、三碗见真心”。瑶族老人也喜欢饮茶,故茶水也是待客饮料。款待客人时,鸡、肉、盐一排排地放在碗里,无论主客,必须依次夹吃,不得紊乱。客人和老人每吃完一碗饭都由妇女代为装饭。 盐在瑶族食俗中有特殊的地位,瑶区不产盐,但又不能缺少盐。盐在瑶族中是请道公、至亲的大礼,俗叫“盐信”。凡接到“盐信”者,无论有多重要的事都得丢开,按时赴约。
崇拜盘王的瑶族过去普遍禁食狗肉;崇拜“密洛沱”的瑶族过去则禁食母猪肉和老鹰肉。湘西南辰溪县农历七月五日前禁食黄瓜。绝大部分瑶族禁食猫肉和蛇肉。有的地方产妇生产后头几天禁食猪油。
经济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株洲县商业企业稳步发展,成为株洲县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个体商业经营蓬勃发展。2000年来,全县个体经营门店发展到8001户,从业人员达17343人,完成产值和营业额65798万元,比上年增长22.95%,上交税金28425万元,增长23%,占全县财政收入的32.78%。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近年来,该县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企业通过加大投入,改善购物环境,开辟量贩、专卖等各种营销方式,方便和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全县消费品市场明显回升,2000年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8215万元,比上年增长6.61%,增幅比上年提高3.49个百分点,全县商业、供销、烟草、药材、农资、木材、种子等主要商业企业营销网点遍布全县乡镇,拥有固定资产总额17213销售收入净额37968万元,完成利润总额53.6万元。
城镇市场建设进一步加强。到目前为止,全县集贸市场发展到48个,专业市场发展到2个,为商业企业的发展拓宽了空间。2000年,湖南省国信房地产开发公司和株洲县人民政府在县城中心,津口路与向阳路的交汇处,开发了“渌口商贸城”,营业面积达1.1万平方米,总投资达1000多万元,成为湘东地区的物质集散重地和农特土特产流通中心,目前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国内外广大客商。
株洲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弘扬“开拓奉献,创业争先”的株洲精神,大胆探索,使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改革开放后的“六五”、“七五”、“八五”计划期间经济发展速度分别为14.18%、5.92%和7.44%。经济总量成倍扩张,人民-水平显著改善。至1998年底,全县经济增长速度仍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112957万(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城镇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5860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512元,已全面实现小康目标。以服装、建筑、建材、机械、化工、机电、食品、旅游为主体的地方产业体系初具规模。
行政区划
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中游。
Zhuzhou Xian
430221
412100
县人民政府驻渌口镇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株洲县辖7个镇、11个乡。
渌口镇
辖:关口、向阳、伏波岭、姚家岭、南塘、甘塘坡、接龙桥、桔园8个居委会;王家洲、双月、渌口、湾塘、柏树、象石、松岗、西塘、子规、杨梅、快山、花园、东塘、蛇头、团山、杨塘、汤家冲、排上、思梅桥19个村委会。
朱亭镇
辖:港街、新街、车站3个居委会;小花、政花、凤凰、塘改、黄龙、龙形、高伏、黄洲、天长坪、杉桥、石圳、塘源、双江、朱家垅、马桥、兴隆、红旗、九丘坳、春石、高升、水口、排楼22个村委会。
淦田镇
辖:车站、新街2个居委会;棋盘、清南、青山、南港、仙娥、瑶泉、八斗、东冲、南塘、毛坪、梓木、长雅、让水、鲇鱼山、宏图、横岭、蟠龙、铜锣、三峡、粟塘、浒涧、建宁、新马、淦田、梓湖25个村委会。
白关镇
辖:白关居委会;白关、芭蕉、成家坝、旭日、宋家湾、天福、东庄、大岭、双牌、云盘、团山、沙堤、残梅、烟竹、苦竹、线江、林场17个村委会。
雷打石镇
辖:沧沙埠、公道、青石3个居委会;胜塘、城围、霞石、盘石、砖桥、龙塘、胜利、泉丰、铁篱、龙岩、建强、布塘、龙泉、新林、中心、脉湾、小冲、养鲤、农科、金塘、扶椅山、东林、仙鹅23个村委会。
三门镇
辖:上节街、下节街2个居委会;范家洲、高岭、杨柳、黄田、松柏、莲花、湖田、马道坪、白石、苍霞、高峰、响水、福星、石亭、护塘、桎木、月形、株木、燕子、金牌、南江、湖坪22个村委会。
古岳峰镇
辖:向阳、三望、洪宜、横塘、石塘、翟家、金台、友谊、廖家、和太、赵山、金盘、白壁、长山、柔公祠、岳峰、坝塘、栗树坪、腰塘19个村委会。
龙凤乡
辖:龙凤、长远、生田、天台寺、兴台、天石、中田、茅塘、四房、山田、金福、李马、福冲13个村委会。
龙潭乡
辖:新坝桥、韶华、新田、太水冲、乐云、水源、龙潭、新燕、紫云、同古、太花11个村委会。
砖桥乡
辖:庙湾、诸前、太田、曲尺、铁沙、马迹、西冲、光明、花田、和平、川石、石双、文家13个村委会。
平山乡
辖:平山居委会;平山、星桥、官塘、泉塘湖、龙潭、白鱼、华石、红石、黄泥塘9个村委会。
太湖乡
辖:九狮、桐梓、黄花、长形、果田、永丰、永福、水库、太湖、凤形、龙门、洪塘、清塘、满塘、邓家、李家、茨塘、泉龙、周家、-、黄泥、花冲22个村委会。
洲坪乡
辖:昭陵居委会;清水塘、泗洲站、马洲、洪垅、五架桥、石板桥、喜鹊桥、昭陵、霞石、大观、田家冲、乌鸦山、许家湾、将军、乌石垅、北坪、农科站、荷塘、江边、菜花桥20个村委会。
南阳桥乡
辖:早禾冲、竹园冲、南烟冲、神霞垅、周家埠、横江、铁西、南岸、竹基、城塘、三望冲、大坝桥、马家湾、建佐湾、桐山、南阳桥、袁家洲17个村委会。
仙井乡
辖:雷家桥、晓岭、高泉、王竹、黄霞、倚塘、高坝、漂沙井、梅仙、油圳、千弓塘、芦下桥、关王庙、张公岭、凳头、小良、陈家山、吴田山、龙凤冲、曾家冲、石子塘、泉塘、斑竹园、檀木桥24个村委会。
姚家坝乡
辖:姚家坝、长垅、童家湾、芷钱桥、八眼塘、杨家桥、张家湾、石庄、同化寺、田心、东方冲、光明山、南田桥、沈家桥、稍光铺、卦石、水口庙、竹山、桐木冲19个村委会。
堂市乡
辖:堂市、板塘、金华、楼下、矶头、大垄、龙泉、蜈蚣、排塘、土城、大庙前、黄竹、湖塘、城背、迎春、太水田、新和17个村委会。
王十万乡
辖:王十万居委会;腊树、象形、颜家、赤石、挽洲、神山、长源、荷包、山塘、梅冲、花石、米斗、银牌、石龙、新湖、王十万、石灰冲、傅家冲、枫仙桥、榜头20个村委会。
2020年11月25日,水利部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渌口区上榜。
2019年3月,渌口区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湘赣片区)。
2016年2月16日,渌口区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