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德萨阶梯”一段是整片的高潮。导演爱森斯坦为了向观众展现沙俄军队的残暴,民众的无辜、恐慌和愤怒以及水兵的英勇和正义,在短短的六分钟的片段中,却用一百多个镜头组接而成。导演运用整齐武装的军队从阶梯走下的镜头与人们惊慌逃跑镜头的不断切换,加强了画面的紧张感和屠杀的严酷,刺激观众的视觉加剧矛盾冲突,并且加深观众印象。所以虽然手无寸铁的群众逃生的镜头都是一闪既过的,但我们依然能清晰的记得高位截肢的残疾人,手牵孩子的妇女,皱纹深刻的老人,惊慌失措的少女……士兵扫射的镜头与一个个受害者到下的镜头的相互切换,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了沙皇的残暴。满脸鲜血的老奶奶,怀抱奄奄一息儿子的妇女,用劲拖拽老伴儿尸体的老人……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婴儿车的滑落镜头的插入,使画面更有冲击力,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同时也更能体会到片中群众慌乱、惊恐的情景和矛盾愈发冲突,人们无比愤怒的心情。
1924年到1929年是苏联**的黄金时期,涌现出一批经典之作,其中爱森斯坦执导的《战舰波将金号》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部。该片是在乌克兰南部城市敖德萨拍摄,仅有几名职业演员,其大场面是由一万多名市民和红海军参与完成。影片用丰富的蒙太奇手法,赋予画面以复杂的象征意义。其中,“敖德萨阶梯”一段的摄影和剪辑技巧,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该片除了在苏联以外,其他国家都禁止上映,但在一些秘密放映会上,得到观众热烈的赞许,并被各国**资料馆争先恐后地收藏。当时除了卓别林的作品外,没有一部影片能够赶得上该片的声誉,甚至连反苏联的纳粹头子戈培尔,都对作品表示钦佩。
该片在1929年美国全国**评议会评选1909年以来的4部“最伟大的影片”中名列第三。
2002年英国《视与听杂志》影评人组票选,战舰波将金号名列史上第7位。
影片以古典悲剧式的精巧结构和史诗般的格调,以寓意深刻的细节和画面构图,以及节奏鲜明的**语言,以对称、重复、隐喻和象征等富有诗情画意的蒙太奇技巧,表现了尖锐的矛盾冲突和重大鲜明的战斗性主题,此片标志着世界**艺术的长足进步和蒙太奇理论的进—步完善。敖德萨阶梯上的大屠杀这段高潮是影史上最著名的场面之一,镜头剪接之精准,影像冲击力之强,至今仍未减弱。母亲眼看婴儿车滚下石阶的一段尤为代表作,后来美国片《铁面无私》的火车站枪战场面就是向本段的致敬。
萨卡什维利出生于格鲁吉亚,在乌克兰的基辅大学上的大学,在乌克兰与乌克兰高层的关系非常亲密。乌克兰新政府组阁的时候招聘了好几个外国人,萨卡什维利就是其中之一,他先被任命为乌克兰国家改革委员会主任,没过多久,就做了敖德萨州州长。
萨卡什维利在格鲁吉亚的时候曾在2004年和2013年两次任格鲁吉亚总统,2013年任期结束后离开格鲁吉亚去了美国。
在任职总统期间,萨卡什维利奉行亲西方政策,推行了一系列的经济及现代化改革,还与俄罗斯爆发过短暂的战争。曾被指控贪污腐败、滥用职权,贪污了纳税人800多万拉里(约450万美元)。2014年格鲁吉亚最高检发出通缉令,一旦发现萨卡什维利入境,立即将其逮捕。
2015年,萨卡什维利取得乌克兰国籍,并受邀做敖德萨州州长,州长做了1年左右,他因为工资低(月薪大约260美元)辞去了州长职务,创办了?新力量运动党?。格鲁吉亚方面与乌克兰也积极沟通希望能引渡萨卡什维利,中间怎么沟通的不得而知,也许是给格鲁吉亚面子,为了一个萨卡什维利得罪盟友不值当的,反正后来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宣布萨卡什维利向乌克兰移民局提供虚假信息,取消其乌克兰国籍。
萨卡什维利就像风箱里的老鼠,两头不讨好。乌克兰回不去,格鲁吉亚方面也瞧不起他,自己国家总统坐不下去了,跑去人家那里做州长,州长也玩不转,不仅如此,更是遭到网友们的嘲讽,说是被美国利用完了就扔一边置之不理。
最近这哥们好像有重新获得了乌克兰国籍,终于有人愿意要自己了,老萨也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