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杰
“甲斐之虎”武田信玄,
“越后之龙”上杉谦信、
“相模之狮”北条氏康齐
上杉谦信(1530年2月18日-1578年4月19日)是一名活跃于日本战国时代的大名,被后世誉为“越后之龙”、军神。越后守护代长尾为景幼子,小名“虎千代”,成年后称长尾景虎。
日本史学界的权威坂本太郎在其著作《日本史概说》中评价谦信说:“在杀伐无常,狂争乱斗的战国武将当中,上杉谦信以尊神佛、重人伦、尚气节、好学问的高节之士见称,令人感到不愧是混乱中的一股清新气息。”
同时代的关东武将太田资正也对上杉谦信有如下评语:“谦信公之人品,八分乃贤者,二分为恶人。恣肆怒气,行事怪异,是其'恶';除此而外,勇猛而无欲,清静而无邪,廉直而无私,明敏好察,慈惠待下,喜闻人谏等,是为其善。虽有微瑕,不足掩其辉,实乃绝世罕有之良将。”
但反面来说,亦有对上杉谦信有恶评者,即佐竹义重,在上杉谦信和北条氏康缔结相越同盟后不再信任上杉谦信,在救援关宿城时坚持不与上杉谦信同阵对抗北条军。
江户时期岩垣松苗在《国史略》中,评论谦信:“然观其平生所为,则祝发披缁,不畜妻妾,不茹荤腥,俨然持律僧也。而至行军略地,则杀人盈野,血流为河。未尝有勤王济世之志矣。加之弃祖先之胤,养螟蛉之子,其尸未寒,生祸阋墙,与国破嗣绝者,仅一间也已。智计虽多乎?胆勇虽壮乎?徒足以行强暴于一世已。”
饭田忠彦也在其《大日本野史》中声称:“谦信为治,伤于严酷,任意杀戮,人不自安。”
武田信玄(1521年12月1日-1573年5月13日、大永元年十一月三日-元龟四年四月十二日,原名武田晴信,通称太郎)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大名。
武田信玄是日本战国时代名将,人称“甲斐之虎”,与“越后之龙”上杉谦信、“相模之狮”北条氏康齐名。在日本战国史上颇具影响。所举“风林火山”(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之军旗,语出《孙子兵法》,成为了武田军的一种象征。
北条氏康(1515年-1571年10月21日)是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将、大名。
在军事方面,氏康领导北条家击破山内、扇谷两上杉家及古河公方等传统势力,又与“越后之龙”上杉谦信、“甲斐之虎”武田信玄等名将周旋,立于不败之地,博得“相模之狮”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