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数据时代的漏洞分析与风险评估
在大数据时代中,新技术创新发展的历史机遇夹杂着安全风险与挑战扑面而来,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信息安全漏洞的挖掘分析和对网络安全风险的综合管控愈显重要和关键。近日,第八届信息安全漏洞分析与风险评估大会(VARA2015)召开。主题探讨是“大数据时代的漏洞分析与风险评估技术”,会议由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主办,北京交通大学承办,清华大学协办。来自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信息安全产业界及应用单位的800余名嘉宾参加了活动。
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李守鹏副主任作为大会主持,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朱胜涛主任和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分别致欢迎辞,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胡啸副局长做了重要发言。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德全、两院院士王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费爱国,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党委书记吴世忠出席本次大会,何院士和倪院士做了重要发言。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王娜处长进行了“促进大数据创新发展,强化大数据安全保障”的主题演讲。国家信息安全主管部门、国家相关部委、专家学者、大型行业、知名企业代表分别围绕此次大会主题分享该领域理论、方法、技术和实践的最新成果。
同时,此次大会举行了中国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库(CNNVD)第三批技术支撑单位授牌仪式,十三家单位分别获得漏洞库一、二、三级支撑单位称号。其中一级共三家:中电长城网际系统应用有限公司、北京云间有道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江南天安科技有限公司;二级共三家:北京安信天行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锦龙信安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永信至诚科技有限公司;三级共七家:北京中测安华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斗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百密信安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洋浦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远江盛邦(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都科来软件有限公司、东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此外,为了更好地表彰和奖励在工作岗位上做出卓越贡献的CISP持证人员,进一步推进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体系的建设,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CISP运营中心联合《中国信息安全》杂志共同举办了首届“CISP杰出人物”评选活动。大会对10位评选出的“CISP杰出人物”进行颁奖,他们是:中国联通河北省分公司高级工程师孔令飞,中石化信息化管理部工程师刘远,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安全官刘志乐,江苏天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国强,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杨磊,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副研究员班晓芳,深圳市安络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谢朝霞,北京江南天安科技有限公司部门经理程娜,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信息安全系副主任雷敏,北京永信至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晶晶。
本次会议分别设立了“漏洞分析”、“风险评估”、“大数据安全分析”和"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安全”四个分会场,展开专题研讨。从多角度、多层面反映了大数据时代下漏洞分析新技术和新方法,展现了复杂网络与系统环境下风险评估的新思路和新实践,沟通了工控系统信息安全技术发展与测评工作的新进展,从更宽的视野探讨了信息安全积极防御的新举措。
网络空间已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网络安全事关各国未来繁荣与发展的核心利益。近年来,信息技术软硬件漏洞正在成为全球各类信息安全问题的主要源头,高度依赖网络信息系统的社会和经济运行正在面临黑客攻击等网络犯罪行为的严重侵袭。我国抓住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机遇,趋利避害,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现已成为全球信息化发展大国。但是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持续深入推进,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凸显,成为我国面临的新的综合挑战。
作为信息安全领域业界专家、学术研究人员和政府、行业及用户交流的重要平台,信息安全漏洞分析与风险评估大会之前已成功举办七届,为及时、全面反映我国在信息安全漏洞分析和风险评估领域的创新成果和研究能力,探索国家信息安全保障新思路、新方法,推动信息安全技术进步,促进信息安全保障水平提升正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本届大会的成功召开,为信息安全领域的技术探索、产业进步与应用推进的融合发展链接了协作的桥梁,为分享相关领域在理论、方法、技术、标准和实践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与研究进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平台。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聚焦大数据时代的漏洞分析与风险评估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学术型: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型:085404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01组
物联网服务计算、网络信息安全与大数据:牛少彰、左兴权、杨娟、张雷、方维、谷勇浩、王鹏飞、黄海、陈洪、杨亚(仅招专硕)、张继威
计算机02组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吴斌、石川、于艳华、李劼、白婷、杨成
计算机03组
未来网络与大数据、智能计算与无人自主系统:王莉、张海旸、张冬梅、杨震(仅招学硕)、费爱国(兼职)
计算机04组
嵌入式人工智能、移动智能感知、网络智能:卞佳丽、戴志涛、蒋砚军、张成文
计算机05组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罗红、孙岩、明安龙、康学净、刘伟、张雪松
计算机06组
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搜索与挖掘、网络软件:杜军平、邓芳、刘晓鸿、孟祥武、叶文、张玉洁、潘维民、王晓茹、梁美玉、曲昭伟、邵蓥侠、薛哲、刘炳言
计算机07组
智能计算与大数据、可信与安全、智能硬件:周锋、姚文斌、黄智濒、裴颂伟、方沛宇、罗娟娟、易秋萍、梁洪亮、李士刚、张健(兼职,仅招学硕)
计算机08组
物联网与多媒体计算马华东、李文生、刘亮、张海涛、傅慧源、周安福、赵东、段鹏瑞、郑霄龙、齐梦实
计算机09组
大数据、人工智能、未来网络及医疗金融应用宋美娜、周文安、鄂海红、欧中洪、任志军(兼职,仅招学硕)
计算机10组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网络应用与安全:黄小红、张沛、李丹丹、张树壮、林昭文、孙溢、陈欣(兼职,仅招学硕)
计算机11组
智慧内生网络、人工智能与人机交互:廖建新、王晶、王纯、李炜、朱晓民、王敬宇、王玉龙、戚琦、孙海峰、沈奇威(仅招专硕)、付霄元
计算机12组
网络智能管理与通信软件、工业互联网:亓峰、邱雪松、李文璟、陈兴渝、熊翱、刘会永、王颖、高志鹏、王智立、芮兰兰、杨杨、喻鹏、郭少勇、丰雷、邵苏杰、徐思雅、周凡钦
计算机13组
智能系统(物联网/AI/大数据/AR/软件测试):程渤、乔秀全、商彦磊、章洋、吴步丹、刘传昌、金大海、王雅文、赵帅、陈勇、郭杰(兼职,仅招学硕)、赵二虎(兼职,仅招学硕)
计算机14组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许长桥、关建峰、杨树杰、况晓辉(兼职)
计算机15组
面向网络协同计算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苏森、邹华、王红熳、闫丹凤、孙其博、徐鹏、双锴、李静林、赵耀、王玉龙、王尚广、林荣恒、程祥、张忠宝、周傲、徐梦炜、马骁、袁泉、张乙然、罗贵阳
计算机16组
移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谢东亮、李玉宏、卢美莲、张雷、王洪波、李昕、胡博、时岩、陈山枝(兼职,仅招学硕)
计算机17组
网络大数据与智慧计算:龚向阳、阙喜戎、熊永平、田野、张波、崔勇(兼职,仅招学硕)、徐明伟(兼职,仅招学硕)、徐恪(兼职)
学术型:083500软件工程(学术型)/专业型:085405软件工程(专业型)
软件01组
物联网与智能系统:邝坚、崔毅东、雷友珣、杨谈、郭迎、白铂(兼职,仅招学硕)、熊健(兼职,仅招专硕)、易侃(兼职,仅招专硕)
软件02组
大数据分析、移动与互联网软件:张笑燕、郭文明、陆天波、傅湘玲、陈晋鹏、王祎、齐佳音(兼职,仅招学硕)
软件03组
大数据及智能信息处理:杨正球、修佳鹏、夏亚梅
软件04组
可信计算与服务/区块链/多媒体内容安全:袁玉宇、韩万江(仅招专硕)、邱莉榕、王泉、张勇东(兼职,仅招学硕)软件05组
移动计算与大数据分析挖掘:赵方、牛琨、李朝晖、邵文华、寇菲菲
软件06组
网络大数据与协同智慧计算:王文东、张宇超、高慧、谢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