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马当先,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
2、竹报三多,红梅报喜,瑞雪迎春,阳春召我,淑气宜人。
3、新年快乐,龙马精神,万事如意,百尺竿头,恭喜发财,年年有余。
4、天天开心,笑口常开,幸福安康,好运连连,财源滚滚。
5、万事胜意,合家幸福,人强马壮,心想事成,顺理成章,步步高升。
6、太平有象,幸福无疆,龙缠启岁,凤纪书元,与山同静。
7、万马奔腾,全家福气,满院春光,庆云跃日。
8、星罗棋布,步步高升,升官发财,财源广进,近水楼台。
9、鼎新革旧,豫立亨通,春为岁首,梅占花魁,梅开五福。
10、升官发财,财源广进,近水楼台,四海增辉,鹏程万里。
11、风舒柳眼,雪润梅腮,北窗梅启,东院柳舒,晴舒柳眼。
12、海屋添寿,松林岁月,庆衍箕畴,篷岛春风,寿城宏开,庆衍萱畴。
13、平安无恙,吉庆有余,百花献瑞,百花齐放。
14、随地有春,唐虞盛世,天地长春,物化天宝,人杰地灵。
15、日月长明,祝无量寿,鹤寿添寿,奉觞上寿。
16、太平有象,大造无私,四时吉庆,八节安康,天开景运。
17、鸿案齐眉,极婺联辉,鹤算同添,寿域同登,椿萱并茂,家中全福,天上双星。
18、暖吐花唇,野云归岫,春舍澄空,白梅吐艳,黄菊傲霜。
19、太平有象,幸福无疆,马腾启岁,凤纪书元,与山同静。
20、天福华民,百家有福,六合同春,万事如意,四时平安。
21、如写阳春,造家庭福,抱世界观,蟠桃祝寿,梅柳迎春。
22、岁岁平安,大吉大利,万事如意,恭喜发财。
满意回答
据动物学专家考证,早在上古时期,河南就已经有野生大象了。传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驯服野象的人就是舜,“舜象传说”最早见于《尚书·尧典》,后来《孟子》和《史记》等典籍也有详细记载。
说的是舜的父亲瞽(gǔ)叟和舜同父异母的弟弟象曾两次合谋要杀舜,但都被舜成功逃脱。而且事后舜毫不计较,仍然孝顺父亲,友爱兄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了他们,使象改邪归正,史称“虞舜服象”。
不过现代专家对这个传说有新的解读,认为舜服象其实是驯服真正的野象。《二十四孝》里的其中一孝就是“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有鸟为之耘”,即舜驯服野象用作耕田之用。
大象被人们驯服,之后就自然而然成为了吉祥物,商代青铜器中就出现了有关大象的造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象尊。
象纹也一度成为流行,多见于青铜器、玉器、陶瓷上。图案特征是长鼻、象牙、螺旋纹形状的象身,四周再用云雷纹填充。盛行于商和西周初期。同时以象牙为原料的手工业也很发达,在乐器中有象管,在舞蹈中有象舞等,另外还有象簪、象珥、象笏、象觚、象环、象栉等用象牙制成的饰物。
到西周后期,象纹就很少出现了,这可能与周公把大象驱逐到江南有关。《吕氏春秋》记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大象被用于战争),周公以师逐之,至于江南”,《孟子·滕文公下》也记载有:“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周公相武王诛纣,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因此,周代以后,大象就被放逐到江南。到了汉代,中原地区的野生大象就几乎绝迹了。所以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象,南越大兽。
到了三国,江浙一带还有大象,曹冲称象里的大象就是吴国的孙权送给曹操的。北宋时大象也曾一度北移,但再往后其踪迹就越来越往南了,最后到我们现在熟悉的云南。
象谐音祥、相,“太平有象”,唐朝时流行驯马、舞狮等表演,文人作诗写文章也偏向于这方面,所以唐代的金器、玉器多是以马为装饰题材,与象有关的目前所见只有一件《青玉童子骑象》。
宋代和元代也是如此,有象纹的塑像和艺术品并不多见,即使有也多是和佛像有关。但象毕竟自古就是灵兽,而且“象”又谐音“祥”“相”,象纹就寓意着吉祥如意、出将入相,灵象现世则天下太平,即太平有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