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邮编是多少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邮编为518172,该校地址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翔大道2188号,是一所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全日制高等院校。
二、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2002年4月,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全日制高等院校。
学校现为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教育部“中德职教汽车机电合作项目”试点院校,现拥有3个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学校拥有现代化、生态型、信息化的校园,占地92.6万平方米(1389亩),建筑面积58.86万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2.47亿元,图书馆藏书126.6万册。
学校对接深圳支柱产业,打造信息技术特色,共设软件学院(兼软件合作学院)、电子与通信学院(兼中兴联通学院)、计算机学院(兼神舟红旗学院)、数字媒体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交通与环境学院、商务管理学院(兼电子商务学院)、财经学院、应用外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公共课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信息技术研究所、职业教育研究所等10院2部2所;开设信息类为主的专业45个。现有国家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4个,国家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2个,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3个,广东省示范性专业4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6个,省级品牌专业1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7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含精品在线开放课)34门、省级思想政治理论优质建设课程2门。
学校现有教职工756人,在556位专任教师中,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287人,其中,博士、博士后254人,“双师素质”教师近九成。目前,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广东省教学名师奖3人,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团队7个,南粤优秀教师7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6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深圳市“鹏城学者”特聘教授3人,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1人,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1人,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地方级领军人才9名,后备级领军人才21人,海外高层次人才5人。
学校坚持科研引领、教研创新、突出应用、服务社会。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9项、省市级科研项目362项,教研课题国家级6项、省市级49项,有广东省高校工程技术开发中心1个,深圳市重点实验室1个,深圳市工程实验室2个,深圳市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个,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1个。获得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第二单位),深圳市科技进步奖2项,深圳市科技创新奖2项,深圳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1项,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拥有发明专利31项,实用新型专利122项,外观设计专利6项。
学校坚持校企合作办学,协同创新育人,设有“三会两办”推进校企合作,与行业协会、著名企业共建了4个二级学院。学校用2万平米实训场地,引企入校,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第一批与企业合作项目14项,中国移动广东省公司等首批8家著名企业进入。学校有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1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2个,深圳市高职教育校外公共实训基地22个。
学校建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升高就业率、高满意度办学效益。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198人,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因材施教、特色发展。近三年,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共获国家级奖项137个,省级二等奖以上315个。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均在98%以上。很多毕业生被华为、腾讯、深圳地铁、中国联通等著名企业录用,产生了被《华尔街日报》报道为“中国最年轻90后千万富豪”丁仕源、拥有8家公司的速运邦邦CEO陈家良等创业典型。
学校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教学资源,不断形成国际化办学特色。2006年,学校与英国兰开夏中央大学合作开设电子设计自动化本科专业;2012年,学校成为教育部“中德职教汽车机电合作项目”试点院校;2013年,学校与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签署专本连续课程合作协议;2016年6月,学校与瑞士伯尔尼应用科技大学签订信息技术专业“3+2”专本联合培养合作办学协议;2016年9月,由深圳市教育局和德国巴伐利亚州文教部推动,我校与德国巴伐利亚州帕绍技术学校、兰茨胡特应用技术大学合作创办中德学院;此外,学校还与韩国京畿大学、台湾地区朝阳科技大学、树德科技大学、龙华科技大学、东南科技大学、昆山科技大学等13所高校开展了交流生及专本连读等合作项目。
学校跨越发展,已跻身全国高职院校 “第一方阵”。2004年,学校成为“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院校;2007年,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0年,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1年,获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网络技术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立项;2012年,入选教育部“中德职教汽车机电合作项目”试点院校;2014年获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媒体专业群教学资源库立项;2015年,深圳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同意批准我校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16年,学校国家骨干校建设项目以“优秀”等级通过国家验收、获广东省“一流校”建设立项、学校“2188创客空间”被国家科学技术部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2016年学校又成功召开了第二次党代会,进一步确立了“全力打造有特色国际化一流职业院校”的奋斗目标。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电话 附号码及其他****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哪里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排名,招生专业目录(10篇)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有哪些专业 附好的重点专业名单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费标准,各专业学费每年多少钱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 评价排名好不好(10条)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录取通知书,开学时间,入学考试指南军训宿舍条件转专业政策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费标准多少,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学费标准设置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开学时间入学指南及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查询
广东省深圳市的邮编是什么?
属于: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
小梅沙海洋世界
小梅沙
小梅沙
盐田区位于深圳经济特区东部,经济特区管理线以南,西傍梧桐山,东临大鹏湾。东起大鹏湾背仔角与龙岗区相连,西接罗湖区,南连香港新界,北接龙岗区。总面积72.63平方千米。总人口3万人(2003年)。
区人民政府驻地邮编:518083。代码:440308。区号:0755。拼音:Yantian Qu。
基本概况
深圳市盐田区1997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1998年3月30日正式挂牌成立,是深圳市最年轻的一个行政区。辖区总面积72.36平方公里,下辖沙头角、海山、盐田、梅沙4个街道办事处,东和、海涛、永安、滨海等17个社区居委会。区内有我国重点发展的四大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盐田港,还有沙头角、盐田港两个保税区和一街两制的中英街。
盐田历史悠久,明朝属于新安县归城乡七都辖地,清朝属新安县富司管辖。出土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的大梅沙海湾沙丘遗址表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沙头角镇内的中英街及界碑是旧中国贫困落后,清王朝腐朽没落和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1900年孙中山领导和发动的三洲田武装起义,打响了资产阶级革命从改良主义真正走上了武装革命的第一枪。东江纵队在广东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卓越功勋。沙头角沙栏吓村的吴氏宗祠、天后宫等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村极具浓郁地方特色的渔灯舞艺术使沙头角成为我国的“民间艺术之乡”。盐田街道500多年树龄的古樟树被誉为深圳树王。
经济发展
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170.15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0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4.08亿元盐田港,增长11%,第三产业增加值106.04亿元,增长19%,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0.02∶37.66∶62.3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7.83万元,突破1万美元,增长12.8%。
港口物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盐田港三期扩建首两个泊位投入使用,保税物流园区正式投入运营,中石化中海深圳船舶燃料项目落户盐田,普洛斯等大型物流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盐排高速公路竣工通车,货柜车实现“东进东出”。盐田港区开通国际航线80条,航线频密度为华南各码头之冠,2006年集装箱吞吐量达886.45万标准箱,比上年增长15.7%。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实现增加值69.4亿元,增长23.8%,占本区生产总值的40.8%。
旅游业的龙头作用日益显现。东部华侨城一期基本具备开园条件,京基大梅沙喜来登酒店主体已经封顶,梅沙片区旅游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成功举办了第五届深圳黄金海岸旅游节和第二届深圳(大梅沙)沙滩音乐节,黄金海岸旅游节入选2006年度中国十大旅游类节庆活动,深圳沙滩音乐节入选深圳十大文化品牌。全年辖区收费景点接待游客198.65万人次,增长8.3%;宾馆酒店接待过夜游客48.16万人次,增长8.7%;宾馆酒店平均入住率为50.8%,提高3.3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保持稳步发展势头。召开了盐田区首届科技大会暨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出台了《盐田区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推动科技发展的决定》和《盐田区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加大对创新型民营企业支持力度。积极引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组织参加第八届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签订重大项目6个,成交金额6.6亿元。大百汇总部及研发生产基地一期主体实现封顶,超美科技工业园即将投入使用,中兴通讯、唯冠等重大科技产业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超美、安科讯、安多福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迅速崛起,全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259.23亿元,增长2.6%,占全区工业产值的65.9%。
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2006年,辖区税收实现19.85亿元,增长29.7%。纳税大户纳税额增势明显,1000万元以上大户完成税收7.7亿元,增长51.9%,对辖区税收增长贡献达70.2%。万元GDP电耗402度,下降7.1%;万元GDP水耗13.6吨,下降11.6%;万元GDP建设用地9.6平方米,下降7.8%。
2007,实现本区生产总值210.69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完成年度计划的108.6%(下同);实现工业增加值55.87亿元,下降3.0%,完成86.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70.83亿元,增长16.1%,完成11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13亿元,增长10.7%,完成102.3%;出口总额82.77亿美元,增长12.9%,完成108.9%;实际利用外资1.00亿美元,完成100.0%;一般预算财政收入10.11亿元,增长14.8%,完成104.2%。
辖区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本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10.69亿元,增长16.1%。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70.20亿元,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140.40亿元,增长19.8%。三次产业结构为0.04∶33.32∶66.64,第三产业比重上升3.73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1.28万美元;辖区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0.11亿元,增长14.8%;辖区财政总收入实现15.04亿元,增长13.4%。
港口物流产业优势进一步提升。盐田港三期扩建工程中第四个泊位已竣工,盐田港区码头总泊位数已达16个,每周共有84条国际航线,盐田港区集装箱吞吐量突破千万标箱,达1001.57万标箱,同比增长13.0%。盐田国际连续四年获得“中国港口前十强集装箱码头第一名”。普洛斯国际物流园一期已开工建设。“区港联动”运作顺畅,海铁联运腹地不断拓展,保税贸易发展迅速,保税贸易出口额达47.71亿美元,增长26.3%。全区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实现增加值94.59亿元,增长25.6%,对辖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
高端旅游业快速发展。东部华侨城一期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京基喜来登酒店建成开业,金沙街改造已启动,大梅沙水上运动中心即将完工,成功举办了首届深圳大梅沙(国际)游艇及设备展,辖区高品质旅游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年辖区收费景点接待游客303.48万人次,增长52.8%;宾馆、酒店接待过夜游客达54.70万人次,增长13.6%;客房均价达到390.94元/天,提高49.9%;辖区旅游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71亿元,大幅增长293.4%。
高新技术产业和总部经济发展成绩喜人。2007年,全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223.48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7.1%。大百汇集团总部及研发生产基地一期工程主体竣工验收,集团总部即将入驻。万科总部已在我区注册,万科国际会议中心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周大福珠宝业务发展迅速,已在全国发展分店645家。引进了深圳地区最大的电力服务商鹏能公司到我区落户。
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不断提高。2007年,辖区总税收实现24.4亿元,增长22.9%,快于GDP增速6.8个百分点。纳税大户纳税额明显增加,1000万元以上大户完成税收收入16亿元,增长20.5%,对辖区税收增长贡献率达59.3%。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较好地完成了节能降耗目标任务。2007年,万元GDP电耗365.27度,下降7.6%;万元GDP水耗11.14吨,下降16.9%;万元GDP建设用地为9.10平方米,下降3.7%。[1]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巩固“教育强区”创建成果,教育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教育均衡化发展有效推进,海涛小学综合楼建设进展顺利,田东中学综合楼、乐群小学扩建前期工作顺利推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优秀教学带头人,抓住课改契机,扎实推进教学科研,不断提高教学质量。2006年,高考继续保持较好成绩,重点录取率为14.7%,本科录取率为52.9%。
1.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全区现有中学4所(2所公办,1所与深圳大学联办,1所为公办民助),小学10所(8所公办,1所与深大联办,1所为公办民助)。4所中学均为完全中学,其中,沙头角中学和深大二附中设有初中和普高班,田东中学设有初中、普高和职高班,于2004年9月开办的盐田外国语学校目前只有初中在校生。建有幼儿园17所(公办2所,民办15所)。另有党校1所,电大1所,职业培训中心1所,其它成人教育机构17家。
2.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教育投入逐步加大。2001年至2005年我区预算内教育
经费拨款数分别为:0.64亿元、0.88亿元、0.92亿元、1.07亿元和1.08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4.82%;城市教育附加费分别为:502万元、562万元、636万元、943万元和939万元,年增长率达18.45%。
——中小学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建成了先进的盐田教育信息网络中心,100%的学校建成比较完备的校园网;100%的课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平台;100%的一线教师人均1台电脑,生机比达5:1,
居六区第一;100%的等级学校完成了标准化的功能室建设;100%的学校建有规范的运动场地和塑胶跑道,林园小学等5所学校还建成了现代化的室内体育馆。
3.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成功
2001年至2004年,中小学成功开展了两轮以职员职级制、竞争的工资分配和后勤社会化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改革形成的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奖勤罚懒、褒优汰劣机制,有力地推动了教师队伍的优化组合、合理流动和高效使用,为全市乃至全国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成功典范。
4.学校均衡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薄弱学校改造成效显著。盐田中学和盐田小学通过引入深大师院的优质办学资源,两校合并为深大师院第二附属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区原先最为薄弱的乐群小学在投入2000万元改造后,成为一个环境最为优美的学校,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学校,并于2003、2005年先后通过了市、省一级学校评估;梅沙小学于2005年8月搬入高标准建成的新校舍与盐田外国语学校合校办学。
——应评学校全部上等级,校园基本实现绿化。截至2005年底,共建成省一级学校6所,市一级学校5所,区一级学校2所,新办未评学校1所;省一级幼儿园2所,市一级幼儿园2所,区一级幼儿园3所。全部学校达到绿色学校水平,现有国家级绿色学校1所,省级绿色校(园)4所,市级绿色校(园)9所。
5.超前普及十二年教育
3-6岁户籍幼儿入园率达100%、非户籍幼儿入园率达90%以上;在全市率先实现6周岁入学,全面解决了户籍和非户籍儿童“入学难”问题;适龄儿童入学、小学毕业升初中入学率100%,义务教育巩固率100%;户籍初中毕业生100%就读高中,户籍高中毕业升入大学比例高于市平均水平。
6.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现有在编教职工960人,其中专业教师899人。以两个“5% 精神”(多做5%,多做好5%)为激励,形成了一支管理规范、德高艺精的师资队伍。其中省级特级教师2名,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中青年骨干教师16人,区级名优校长5人、学科带头人3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64人,市区两级名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达13%。
目前专业教师师资结构状况总体如下:①职称结构:拥有高、中、初级职称人数分别为131人、507人和261人,分别占总人数的14.6%、56.4%和29.0%,高、中、初级的结构比为1:3.9:2;②学历结构:拥有研究生学历、本科、专科和中专学历的分别为19人、702人、131人和47人,分别占总人数的2.1%、78.1%、14.6%和5.2%;③年龄结构:30岁以下的人数为266人,占总数的29.6%;31-40岁的人数为364人,占总数的40.5%;41-50岁的人数为214人,占总数的23.8%;51岁以上的人数为55人,占总数的6.1%[3]。
文体事业日益繁荣。区综合体育馆前期工作积极推进,水上运动中心开工建设,区图书馆积极开办外来工免费英语培训等特色服务项目,接待读者人次大幅度增加,全区人均公共图书馆馆藏图书达1.9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成功举办盐田区第二届来深建设者才艺大赛和第三届社区艺术节,积极组织各类群众性文艺活动,举办广场演出和社区文化活动近300多场次,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文体精品捷报频传,“鱼灯舞”成为深圳市唯一入选广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在第十二届省运会上,该区荣获“突出贡献奖”。女子帆板运动员陈丽娜在第十五届亚运会上勇夺冠军,实现盐田亚运金牌零的突破。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区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主体实现封顶,盐港医院住院大楼(二期)和梅沙医院启用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医疗卫生服务条件进一步改善。加强了医疗行业监管力度,制定了控制医疗费用“量化指标”,区内两家主要医院每诊疗人次费用比上年下降8.5%,每出院人次费用比上年下降8.8%,均大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在社康中心全面推行劳务工医疗保险和中医药特色服务,缓解了医药费用增长过快的趋势,降低了医药费用,为90%以上社区居民建立了家庭健康档案,门诊量占全区总医疗人次的22%,被评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前列。户籍人口政策生育率为98.75%,比市下达指标高1.75个百分点,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9.88‰,建成区、街道、社区三级计生信息系统,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社区建设成果突出。扎实推进固本强基社区建设工程,全年市、区共安排固本强基社区建设项目39个,安排建设资金2562万元,小梅沙社区服务中心大楼用地得到解决,社区办公服务场所和文体活动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社区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出台了《关于完善社区治理体制的意见》,“盐田模式”社区治理体制改革荣获第三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优胜奖。整合社区人力资源,建立了社区综合协管员队伍,增强了基层社区执行力,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新型社区治理体制有效运行,“盐田模式”社区治理体制改革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
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2006年全区在岗职工人均工资达到2.36万元,增长6.3%,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6万元,增长11.6%,空气质量达到I级和II级的天数为352天,增加3天。
城市建设
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深盐第二通道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盐排高速公路竣工通车。全区污水管网截污工程基本完成,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基本形成,污水处理率达95%,盐田河截污工程已经完成,沙头角湾清淤工程已经完工,海滨栈道建成开放。区委新党校建成并投入使用,工青妇大楼建设扎实推进,区综合体育馆项目完成方案设计招标,新建社区公园5个,沙头角、海山、梅沙等五个标段小区路灯工程全面完成,“有路无灯,有灯不亮”问题得到解决。
城中村改造取得积极进展。暗径东村改造取得重大进展,拆除重建工作全面铺开。成立了盐田三、四村及西山吓村整体搬迁现场指挥部,基本完成了安置用地、拆迁查丈、建筑设计方案编制等前期工作。完成径口、成坑、上坪、沙井头及官路吓等村改造专项规划。实施以整治架空管线为主的城中村和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旧城旧村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城市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投入600多万元建成并启用城管数字化平台,形成了发现问题、派遣处理问题、反馈回复、绩效评价的完整数字化链条,城管信息化上了新台阶,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成功召开了全市“城市管理年”现场会,街景改造工程取得成绩得到肯定,其成功经验在全市推广。继续保持对违法建筑的高压态势,实现辖区全年“零违建”,“清无”工作综合评分居全市之首。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程,创新环卫管理模式,实现了绿化养护市场化,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获得“鹏城市容环卫杯”竞赛优胜杯。
行政区划
盐田区辖4个街道(盐田、梅沙、沙头角、海山)。
历史沿革
1997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盐田区,因辖区内有深水大港——盐田港区得名。
2000年,盐田区辖2个街道、1个镇。总人口152323人,各街道、镇人口: 盐田街道 39850 梅沙街道 8032 沙头角镇 104441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盐田区辖2个街道(盐田 梅沙)、1个镇(沙头角),21个居委会。
2004年,盐田区辖4个街道,17个社区。
梅沙街道:辖 大梅沙、小梅沙、滨海3个社区。
盐田街道:辖 永安、盐田、沿港、东海、明珠5个社区。
沙头角街道:辖 沙头角、田心、桥东、中英街、东和5个社区。
海山街道:辖 田东、海涛、鹏湾、梧桐4个社区。
(社区名录由根据《深圳市行政区划代码》整理,截至2004年底)
截至2005年12月31日,盐田区辖4个街道(盐田、梅沙、沙头角、海山)。
改革创新
盐田区2007改革创新工作取得新成效,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制定并实施《盐田区改革创新促进办法》,为推动我区改革创新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不断深化月度量化考核制度,政府部门实行“问题管理”模式取得较好效果,实现了政府管理问题的前置处理和有效监控。社区治理改革进一步深化,出台了全国首部社工队伍建设方面的专业性文件《盐田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试行方案》,率先成立了社会工作者协会和社工服务中心。出台了《关于加强民间组织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社区民间组织管理更加规范。居住证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为在全市全面推行居住证工作打下了较好基础。深入推进区属医疗机构药品厂家直购,区属医疗机构1126个常用药品实现按出厂价采购,常用药品采购成本平均下降20.2%,全年为群众节约药品费用720多万元。深沙保(集团)有限公司划归我区管理。在梅沙街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制订了关于规范股份合作公司股权收益分配的指导意见。[2]
2020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盐田区榜上有名。
2020年9月,2020中国综合生活质量百佳县市榜单发布,盐田区排位第70名。
2019年12月,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盐田区为首批广东省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2017年9月,环境保护部授予盐田区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深圳邮政区码:518000
深圳,简称“深”,别称鹏城,古称南越、新安、宝安。是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广东省省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地处广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岸,与香港一水之隔,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隔深圳河与香港相连,北部与东莞、惠州接壤。
深圳是国务院定位的全国性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城市,与北京、上海、广州并称“北上广深”。全市下辖罗湖区、龙岗区、龙华区、福田区、宝安区、南山区、盐田区、坪山区8个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