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为了起到调解的作用一共提出了4个和平方案:
第一个领土划分方案是1993年1月出台的“万斯--欧文计划”。在这个计划中,关于领土划分是这样规定的,将波黑划分为10个省,其中3个省以塞族为主、3个省以穆斯林为主、3个省以克族为主、1个省为穆、克两族混居,首都萨拉热窝为非军事化的自由城市。三方分得的领土比例是:塞族43%、穆族38%、克族19%。经过激烈地讨价还价,三方虽然接受了“万斯--欧文计划”的第一项内容,即实现全面停火并将重武器交给联合国维和部队管理,但在涉及到切身利益的领土划分问题上陷入了僵局。塞族方面提出,内战爆发前塞族居住区面积为波黑全部面积的64%;这项计划要塞族让出的领土太多,塞族为主的几个省互不相连,多为资源贫困地区,而且三分之一左右的塞族居民划在了穆族与克族为主的省份。因此,塞族认为“万斯--欧文计划”严重地损害了塞族的利益,“接受它比拒绝它更危险”。塞族的议会两次表决拒绝,5月15日-16日举行的波黑塞族的全民公决,也以绝对多数拒绝“万斯--欧文计划”。此后,波黑塞族***公开宣称“万斯--欧文计划”已经死亡。
第二个领土划分方案是1993年6月,塞族、克族和穆族***在日内瓦和谈中联合提出的“三分波黑”计划。根据这个计划。建立由塞族、克族和穆族三个主权共和国组成的“联邦”。塞族和克族是否同其“母国”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合并,又全民投票进行公决。领土划分以民族分布和实际控制区为基础,塞族占50%、克族占30%、穆族占20%。这个领土划分方案显然不利于穆斯林。但是,面对着塞克两族的联合,力量对比悬殊以及国际社会的压力,穆族虽然不同意,也只好走到谈判桌前,就此进行谈判。
第三个领土划分方案是1993年8月欧文--斯图尔腾贝格提出的一揽子和平计划。这份计划包括一个三分波黑的版图文件。根据这一方案,塞族占波黑领土的52%、克族占17%、穆族占31%。首都萨拉热窝以及穆克两族争夺最激烈的莫斯塔尔市的归属及其他地位先搁置起来,过两年再解决,在过渡期间分别交给联合国和欧共体管理。
第四个领土划分方案是美俄等五国提出的波黑和平方案。1994年4月下旬在戈拉日代危机期间,美、英、法、俄为了协调他们的波黑政策,在伦敦商定成立了包括德国在内的5国联络小组。这个联络小组除了协调五国的波黑政策之外,还代表了五国与波黑冲突各方进行谈判。5月五国外长在日内瓦首次一致通过了一项和平方案。根据这个方案,塞族占有波黑全境的49%、穆族和克族联邦得到51%,塞族将让当时控制的包括重要战略城镇布尔奇科、多博伊在内的13个城市,争议比较大的萨拉热窝由联合国托管2年。
围绕上述4个方案,波黑交战各方举行了多次谈判,但都没有能找到共同点,达成一致。版图争执始终是谈判不成功的主要原因,在1993年12月的和谈中,塞族按穆斯林的要求做出了进一步的让步,从而使穆族占有波黑领土的33.35,然而穆族不仅要求领土数量,而且还要占领更多的波黑东地的矿产区和农业区、工业比较发达的中部地区、奈乌姆出海口和奈雷瓦河以东地区,波黑西部的几个穆斯林聚居的城镇。这些要求无论是塞族,还是克族都是难以接受的。由于美国与北约的介入,美国通过军事打压与国际调停,最终使塞族做出了让步签订了《波黑和平框架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