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普顿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是一所位于英国南部城市南安普敦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创建于1862年。该校是英国罗素集团(Russell Group)成员之一,也是全球知名大学联盟“世界一流大学联盟”(Universitas 21)的成员。南安普顿大学在多个领域均享有盛誉,特别是在工程、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生命科学和海洋科学等领域具有强大的实力。
南安普顿大学的地址位于英国南部城市南安普敦,邮编为SO17 1BJ。该校拥有两个校区,主校区位于南安普敦市中心的高地上,占地面积约600英亩,其中包括好几个建筑群和大片自然景观。校区内有超过60个学术和非学术建筑,包括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宿舍、体育设施等。另一个校区则位于南安普敦市郊,主要是用于医学和健康科学研究。
南安普顿大学的校园环境优美,氛围活跃,设施齐全。校区内有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和研究设施,例如计算机实验室、先进科学设备、多媒体教室和丰富的图书馆资源等。南安普顿大学还拥有众多的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例如电子与计算机科学研究所、生命与环境科学研究所、海洋与地球科学研究所、健康与医学研究所等。这些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不仅为师生提供了一流的研究平台,也在推动着学校的科研成果不断取得重要进展。
南安普顿大学是一所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大学,拥有来自130多个国家的学生和教师。学校积极促进国际交流和合作,与众多世界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南安普顿大学的毕业生遍及全球各地,他们在诸多领域中都有出色的表现,为学校树立了良好的声誉和形象。
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现任主任田刚教授是具有卓越学术贡献的国际领袖级数学家,在国际数学界享有崇高声望。他曾于2002年在世界数学家大会作一小时大会报告,成为历史上做此规格报告的首位中国人。田刚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及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 田刚每年回北大开办和组织讲座, 指导青年教师和学生。 他主持的“北京大学特别数学讲座”培养了不少的人才, 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2005年以来, 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内,为北京大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尝试新的模式,同时在学术研究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2005年5月, 北京大学克服困难为“数学中心” 准备了临时办公用房。几年来,在“数学中心”主任田刚院士的主持下,“数学中心”创新体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都取得杰出成果。2005年至今,“数学中心”成功举办6个主题学术年活动、20余个重要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和研讨班、25个高水平学术专题或时期专题系列讲座;国内外赴“数学中心”进行正式访问的人员达550余人,并有1800余人参加了中心举办的学术活动。这些工作,已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为实现建成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世界一流数学中心的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数学中心”专题学术年活动的选题和研究计划的制定,都充分考虑和结合国内 (特别是北大数学学院)青年教师的学术发展和学生培养的需求。“数学中心”聘请菲尔兹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 A. Wiles、 A. Okunkov和E. Zelmanov;美国科学院院士 L. Caffarelli, S. Klainerman, R. Bryant,I. Daubechies, Paul Rabinowitz ;法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数学家联盟前副主席J. M. Bismut 等著名数学家来中心讲学、举办高水平讲座或开设前沿课程。例如,“数学中心”聘请美国科学院院士S. Klainerman来“数学中心”主持专题系列讲座,并开设了为期3个月的 “非线性波方程和广义相对论”的前沿课程,他还把其研究团队带来“数学中心”开展合作,为年轻的教师和研究生们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最近,“数学中心”还面向全国研究生开设了“研究生基础强化班”。另外,在北大原有的基础课之上,“数学中心” 还开设大量前沿课程, 开拓学生眼界和思路。经过前沿课程和名师的指点,同学们更加明确了学习的目标、方向和方法。
2005年以来,“数学中心” 举办了几何分析、科学计算、统计学与IT 技术、群与代数的表示、非线性微分方程、北京大学特别数学讲座、应用数学与科学计算、多尺度建模与复杂流体、自适应算法、量子力学、多项式代数等25个学术专题或暑期专题。 举办了“非线性分析及其应用”国际会议、几何分析前瞻、 几何拓扑国际会议、计算数学与应用数学前沿研讨会、第二届群论与代数组合论国际研讨会、非线性微分方程及其应用国际会议等重要学术研讨会20余次。
自2005年成立以来,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已成功举办6个主题学术年活动,20多个重要国际学术研讨会和研讨班,25个高水平学术专题或系列讲座,国内外550多人到中心正式访问,1800多人参加中心举办的学术活动,在国内外数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参加这次会议的委员多是国际数学界的著名专家学者,包括多名菲尔茨奖、沃尔夫奖等国际数学大奖获得者。
一、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邮编是多少
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的邮编为430083,该校地址位于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黄家大湾1号,是一所专门培养具有外语特长的高级技术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普通高等职业学院。
二、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简介学院座落在风景宜人的东湖之滨,坐拥湖光山色,尽享武汉著名景点“东湖绿道”秀丽风光。校园北邻武汉火车站,高铁、地铁、公交全方面覆盖,出行尤为便利。校园占地面积480余亩,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教学生活设施齐全。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200余万元,图书馆馆藏各类图书63万余册,电子图书100余万册。
目前,学院共设有35个专业,其中“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为湖北省特色专业,“旅游英语”专业为武汉市重点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在校生7000余人。
学院紧贴社会需求办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创造了优越的实习实训条件,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50余个,校外实习、就业基地170余个。为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学院还专门建起了功能全面的多语种外语自主学习中心(包括400余座的开放性外语自主学习室、同声传译实训室、教学录播厅、教学影视观摩厅、境外广播电视卫星接收站等)。
学院组建富有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教师400多名,副高以上职称占35%,80%以上教师拥有硕士以上学位,拥有11位“楚天技能名师”。为加强外语教学,体现国际化办学特色,学院聘请了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十多名专职外籍教师进行外语教学。
学院坚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技术型、服务型人才为办学定位,以“外语+专业技能”为人才培养特色,积极推进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托“高级护理”和“动车乘务”专业获批两个省级名师工作室,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多次获省委高校工委和省教育厅的表彰奖励。
学生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国家级、省级的各项职业技能竞赛中争光夺奖,捧回了全国高职专科实用英语口语大赛湖北赛区一等奖、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湖北省翻译大赛三等奖;“用友杯”全国信息化技能大赛二等奖;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二等奖、三等奖等多项省级及省级以上荣誉。多名青年教师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微课大赛中夺得二等奖和三等奖。
为了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学院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以及武汉“8+1”城市商业圈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双方合作建立了17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采取“2+1”模式,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并在实习过程中实现就业的双向选择。学院充分发挥地处武汉光谷核心区的地理优势,与武汉市东湖高新产业开发区管理局建立密切校政合作关系,在政府人才部门主导下,学校融入区域发展,专业融入产业发展,定向为高新技术开发区企业培养配套服务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全省同类高校的前列。
2009年“武广”高铁正式运行,学院抓住机遇与铁路部门深度合作,定向培养高铁动车乘务员。目前学院与武汉铁路局、南昌铁路局、上海铁路局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已定向培养及输送了1000多名高铁动车乘务员,成为名副其实的动车乘务员培训基地。2013年5月,学院加入“湖北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与武汉铁路局合作建立的实习实训中心被批准为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学院与万豪国际酒店集团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引进国际酒店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服务理念,定向培养五星级酒店经营管理人才。日语、韩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是学院的特色。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逐步推进以及经济建设转型升级发展,小语种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学院的应用英语、应用法语、应用西班牙语、商务日语毕业生具有很好的发展空间,供不应求。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管理、商务、护理、汽车技术服务是学院传统优势专业,均建立有稳定的实习和就业基地,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始终保持高水平。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西班牙等国家以及台湾地区的高等院校开展合作办学,学生在校期间可选送到上述高校短期交流学习,毕业后可以申请到上述合作院校继续深造本科和硕士,已有300多名学生通过国际合作办学渠道,走出国门,提升学历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