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的英文是: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拓展:北京交通大学(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简称“北京交大”(BJTU),是中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同时也是“211工程”、“985工程”高水平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水平重点学科支撑高校之一,以工为主、理工兼备,涵盖了工、理、管、文、法、经、教育等多个学科领域。
北京交通大学的前身是1909年创建的北洋公学铁道工程毕业生预科,它的发展史承载着中国现代交通教育的历史。近年来,北京交通大学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就,逐渐成为了国内外享誉盛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近2.6万人,硕士生、博士生近1.8万人,其中来自海外的留学生近2千人。学校设有29个学院(系),涵盖了工、理、管、文、法、经、教育、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拥有着多个国家级、部级或者北京市级重点学科和研究所。学校有17所一流学科和2个特色学科,分别是: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城市规划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工商管理、人文社会科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技术。
北京交大在科学研究领域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它坚持在新材料、信息技术、交通运输、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领域进行科研工作,并已经建立了一流的研究所和创新中心。学校联合了许多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国际上也形成了一流的科研合作网络。在此基础上,学校的科技成果和技术应用得到了认可和应用,同时也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昌平交通大学具体位置
北京市海淀区北下关街道北京交通大学社区
北京交通大学社区
社区简介:北京交通大学社区座落于西直门外高梁桥河畔,学校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浓郁,周边交通环绕商厦林立。社区占地总面积为64.5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用地46.4万平方米住宅用地18.1万平方米。绿化用地19.89万平方米。现有住宅楼房43栋,其中高层楼房10栋,总户数3044户,常住人口8872人,外来人口保持在1500人左右。目前社区已建成封闭式大院,探头监控面积已达70%,门卫及专职保安员24小时值守,同时配备治安巡逻车。交大社区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为广大居民提供中学、小学、幼儿园、校医院、体育馆、健身房、图书馆、商店、餐厅等多项学习生活服务设施,在办事处和学校的支持下,每年都要对社区的基础建设增加投入,不断完善社区的生活环境,丰富居民的生活内容,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交大社区必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
社区所辖范围:北京交大社区分为主校区和东校区(原电力专科学校)两部分。社区居委会管理的区域不包括教学区,两校区总面积为18.07万平房米。辖区四至范围一、主校区北边:东起**资料馆宿舍院墙往西至铁路专用线,以铁道中心为界与铁道科学院毗邻。西边:以铁道科学院围墙为界向南至交大篮球场以栅栏为界。南边:从交大西北门沿围墙往东、南、东延伸直至交大东路煤炭大厦北小路口。东边:以交大东路为界。二、东校区北面:以围墙为界与自动化所相邻。西面:从5号塔楼与教学区的围墙为界,向南沿墙不规则延伸至高梁桥斜街。南面:以围墙为界与市政龙华旅馆相邻(从居委会平房东侧开始往南以西小路为交大社区管辖,小路以东为市政龙华旅馆和广通苑管辖)。东面:以交大东路为界。
北京交通大学社区与净土寺社区、南里第二社区、大柳树北社区、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社区、钢铁研究总院社区、皂君东里社区、娘娘庙社区、皂君庙南路社区、皂君庙社区、中监所社区、皂君西里社区、广通苑社区、卫生部社区、大柳树社区相邻。
北京交通大学社区附近有颐和园、圆明园遗址公园、北京大学、北京植物园、北京凤凰岭北京凤凰岭等旅游景点,有北京烤鸭、京西稻、海淀玉巴达杏、炸佛手通脊、荷包里脊等特产。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平镇邓庄村东(邮编:102200)
01089707874
E-mail: jdfan0313@sina
北京交通大学昌平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为北方交通大学昌平分校,成立于1984年,座落在风景秀丽的京郊昌平区。<br>建校以来,学院秉承百年交大“团结、勤奋、求实、创新”校训,以培养“基础扎实、自主发展、个性丰富、富于创新”的人才为己任。学院以“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科技创新、人格本位”的全新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让学生成材、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为办学宗旨,积极营造良好的教育发展和育人环境,努力培养具有扎实基本功,高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级生产、经营和管理人才。学院占地120余亩,建筑面积七万余平方米,设有教学楼、计算机房、语音室、财会模拟室、建筑制图室、测量实验室等现代化实验室,教学生活设施齐全。学院注重学生的实训教学及实训基地建设,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实习指导教师。通过不断强化专业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坚持学历教育与专业证书培训有机结合的“双证书”式培养方式,大大提高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