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福建工程学院邮编是多少
福建工程学院的邮编为350118,该校地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大学新区学府南路33号,是一所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二、福建工程学院简介福建工程学院坐落于素有“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学校肇始于1896年清末著名乡贤名士陈璧、孙葆瑨、力钧,著名闽绅林纾、末代帝师陈宝琛创办的“苍霞精舍”,首开福州近代新式教育之先河。在漫长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与时代发展同步,与民族命运相连。1908年开始举办工业教育,开设了铁路、电报两科,解放前为享有盛誉的“福建高工”,是福建乃至全国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1953年学校分立为轻工业部福州工业学校和福州建筑工程学校,之后两校几易校名,2000年福建高级工业专门学校与1985年成立的福建中华职业大学合并组建福建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与福建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升格为福建工程学院。201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并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
办学120余年来,学校秉承“真、诚、勤、勇”校训精神,不断传承创新,凝练形成了围绕“大机电、大土木”学科布局的办学特色,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理、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先后为社会输送了20多万各级各类人才,被誉为福建“建筑业的黄埔军校”、“机电工程师的摇篮”。
学校现有旗山、鳝溪、浦东、铜盘等校区,总占地面积136.88公顷,校舍建筑面积68.8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6.53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90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09.03万册,电子图书198.72万册,已基本建成信息覆盖全面、环境日臻优美的现代化校园。
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3171人,在读硕士研究生404人(含外国留学生),15个学院,59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7个学科门类,拥有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5个省一级重点学科、4个学术型硕士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现有教职工1945人,其中高级职称539人,国家特聘专家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等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入选省“*”等各类省级人才项目12人,闽江学者14人,省级教学及科技创新团队10个。美国工程院院士林幼堃(Y.K.Lin)、两院院士沈志云、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钧、中国工程院院士阮雪榆、刘宝琛、陈清泉、陈一坚、郭孔辉、侯立安、杨永斌等国内外300多位知名专家为名誉教授、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
学校坚守“以工为主、应用型、地方性”办学定位,打好“地方牌”、“工程牌”、“基层牌”,紧扣福建省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构建以服务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建筑业、现代交通运输、生态环保产业为重点的专业集群。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高校,现有各类国家级教学实践平台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17年与2018年获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2017年以来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7门。“电子信息与电气技术实验中心”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土建类6个专业均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等2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2年以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812项。参与国家863重大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人文社科基金项目72项;主持福建省科研重大(重点)专项55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和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6项,其中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6项;获得授权专利822项,其中发明专利256项。
近五年来,学生在省级以上的创新创业、学科竞赛中荣获各类奖项3065项,其中国际级69项、国家级1364项,学生获专利授权150项。荣获2018红点概念设计奖、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在全国和全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及创新创业竞赛中累计获金银铜奖29项。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获省级以上立项517项,其中国家级197项。学校获评“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跻身“全国普通本科类高校团学创业教育工作指数100强”。学校现有各类学生社团130个,其中绿色星火环保协会获评“全国百强社团”,KAB俱乐部获“全国高校百强创业社团”。学校在国家级和省级文体竞赛中屡获佳绩,荣获各类奖项300多项,在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校长杯”;在第五届福建省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学校获评组织奖;第四届福建舞蹈“百合花奖”专业舞蹈大赛铜奖、“青春最强音”全国8强;展现“林纾文化”的作品《文脉》获第二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舞蹈大赛金奖。校男子篮球队成为唯一一支连续四届闯入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阳光组5强的队伍,连续两届获得省运会大学生部甲A组冠军,定向越野代表队、啦啦操代表队、跳绳代表队、游泳代表队、田径代表队也纷纷在全国、全省及各类比赛中摘金夺银。
毕业生深受欢迎,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初次签约率保持在80%以上,稳居福建省高校前列。
2017年以来,学校积极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出的新要求,注重加强面向产业前沿的教学科研平台建设,共建设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30个。同时,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着力推进与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深度合作,开设现代装备制造业、信息产业和建筑行业工程师实验班,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建筑现代化产业学院、智慧水务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已经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马来西亚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港、澳地区共数十所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是国家留学基金委签约项目单位。择优推荐参加的交流项目有: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双学位项目、中德高校合作培养硕士文凭德制工程师等项目;省教育厅批准的闽台合作院校交换生项目、香港跨国名企实习交流等项目。2012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2013年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办学历史,不懈的创新追求是福建工程学院开拓进取、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十三五”期间学校确立了建成高水平示范性应用型大学、更名为“大学”、推进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培育单位建设“三大目标”。学校将坚持以,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坚定不移推进内涵发展,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福建中医药大学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一、福州职业技术学院邮编是多少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的邮编为350108,该校地址位于福建省 福州大学 城联榕路8号,是一所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
二、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是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学校坐落于福州市大学城,校园面积1122.08亩(其中400亩正在征迁),建筑总面积约19.14万平方米。学校设有阿里巴巴大数据学院、福职中欧航空学院、机器人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交通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商学院、文化创意学院、特殊教育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学校面向本省及云南、山西、广西、河南、浙江、贵州、安徽、海南、江西、四川、甘肃、西藏、新疆14个省、自治区招生,招生专业36个,招收国际留学生44名。现有教职工514人;全日制高职在校生9000多人,各类成人学历在校生9400多人。
学校为首轮全国高职专科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荣获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成功承办全国高职专科校长联席会议2018年年会,入选会议主席团成员单位。学校获2018年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评估第一名,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5所重点建设项目院校第一位,2017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福建省87所高校)第一名。连续8年获得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2017、2018年并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第16、19名。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9%以上。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等大赛中成绩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学校践行“明德、利器、厚实、笃行”的校训,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创新求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了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的办学模式,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理事长,分管副市长担任执行理事长,29个政府相关部门以及50多家相关行业龙头企业参与的“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政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与政府有关部门、行业、企业联合组建了4个行业、2个园区“政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以及福建省电梯职教集团,并与阿里巴巴集团、百度、微软、中欧航空、安恒网络、北方天途、迅达电梯、福州地铁、东南汽车、福建金科集团、网龙公司等知名企业共同培养人才。全国首家高校与阿里巴巴合作成立阿里巴巴大数据学院,全国首家高校与微软合作成立微软创新学院(混合所有制模式),全国首家高职院校与百度合作成立“百度云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学校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区域与自身优势,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与澳大利亚博士山学院,开展“3+2”专本衔接项目,与新西兰商学院、林肯大学(林肯大学、梅西大学二选一)联合开展“3+1+1”专本硕合作项目。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和匈牙利等高校合作开设海外鲁班学院或分校。与多个国外院校开展留学生、交换生、师资和员工培训等交流与合作,面向“一带一路”及非洲友好国家招收和培养专科学历国际学生,涵盖国际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12个专业。
学校深化“励志成才”“匠心筑梦”“爱心奉献”三大文化内涵,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评话、福州伬艺两个传习基地和福建曲艺教学示范基地,学生曲艺社团入选全国高校曲艺社团联盟理事单位。校园文化成果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并入选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优秀案例集》。
学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对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促进作用。与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华南女子学院、宁德职业技术学院、闽北职业技术学院、周宁职业中专学校结对子,在党建思政、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职业培训等方面实施精准帮扶。学校重视社会服务与品牌形象,2017年被评为省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大力开展师资培训、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及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市政府挂靠学校成立了福州市社区大学,打造成为省市终身教育品牌,学校的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力逐年上升。
一、福建中医药大学邮编是多少
福建中医药大学的邮编为350122,该校地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上街邱阳路1号,是一所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也是中国内地第一所招收台湾学生的中医药院校。
二、福建中医药大学简介福建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创办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是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设有13个学院(部),2个研究院;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药学、中药学、护理学、医学技术等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医学、中药学、药学、护理学等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临床医学、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市场营销、护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医学影像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康复治疗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实验技术、海洋药学、健康服务与管理、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康复物理治疗、康复作业治疗等21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万多人,其中研究生1600多人。
学校现有教职医护员工(含四所直属附属医院)3000多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700多人;拥有1名国医大师、3名全国名中医、2名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岐黄学者,5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其中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名、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名);拥有一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和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全国优秀教师等。
2002年和2007年,学校先后两次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2010年12月,中医学专业通过教育部试点专业认证。2016年,学校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物理治疗学(PT)和作业治疗学(OT)分别通过世界物理治疗联盟(WCPT)、世界作业治疗联盟(WFOT)国际教育标准认证。2017年5月,中药学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1月,护理学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目前,学校拥有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项国家级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92个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78个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主编“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41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级特等奖5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14项。
学校有2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003年以来,作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学校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带动其它相关内涵建设的发展,取得显著成绩。2008年,学校再次被列入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2018年,学校入选福建省“双一流”建设——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其中中西医结合、中医学入选福建省A类高峰学科,中药学、护理学、药学入选福建省高原学科,临床医学、管理学入选福建省应用型学科。
学校有2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研究中心,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8个国家(局级)三级科研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大数据研究所,17个省级各类重点实验室、基地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有691项科研成果受到国家和省市等各级奖励。“十二五”以来,学校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投入,共承担科研课题3623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62项。
学校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附属人民医院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附属康复医院是国内首家通过国际康复质量认证委员会(CARF)认证的康复专科医院;有19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0所临床医学院,各类教学及毕业实习基地逾百所。有康复、肛肠、脾胃、外科等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屏山校区设立国医堂医院,为社会提供服务。
学校拥有两个校区,共占地1030亩,各类建筑总面积32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8亿多元,纸质图书132.8万册、电子图书88万册。学校各类设施优良,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科研、行政、生活等设施,建设了富有中医药文化气息的人文景观,是一个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的校园,被授予“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和“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已连续七次被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学校”荣誉称号,并被授予福建省首届“文明校园”荣誉称号。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单位,获全国“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荣誉称号。
学校是内地第一所招收台湾学生的中医药院校,并率先建成我省唯一一个中医药海外中心建设项目——“中国--菲律宾中医药中心”,现有各类在校海外学生近400名,在澳大利亚、美国、东南亚和台港澳等地的校友已成为当地中医药界的骨干力量;先后举办了11届两岸中医药学术研讨会,形成了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短期进修等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对台教育格局。学校还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马来西亚、瑞典、芬兰、丹麦、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医疗机构、学术团体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
在新的发展阶段,学校以,秉承“大医精诚,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进一步更新观念,开拓进取,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以中医药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服务“海丝”核心区和福建自贸区,高水平、有特色的一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