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编:353500
邮编:353500 代码:350724 区号:0599 拼音:Songxi Xian
松溪县位于福建省北部,北纬27°24′-27°51,东经118°33′-118°55′。总面积1040.2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5.88万人(2003年末),其中非农业人口2.77万人。通行闽北方言建瓯话。
县人民政府驻松源镇。全县辖3个镇、6个乡:松源镇、郑墩镇、渭田镇、河东乡、茶平乡、旧县乡、溪东乡、花桥乡、祖墩乡
历史沿革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置东平县,宋开宝八年(975)改名松溪县。历属永安军、建州、建宁路、建宁府、建安道。1949年5月14日解放,历属建瓯专区、建阳专区、南平专区、福安专区、南平地区、建阳地区、南平地区、南平市。1960年2月至1962年8月、1970年7月至1975年3月两度与政和县合并为松政县。
2000年,松溪县辖3个镇、6个乡:松源镇、郑墩镇、渭田镇、河东乡、旧县乡、溪东乡、花桥乡、祖墩乡、茶平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42453人,其中: 松源镇 33201 郑墩镇 16891 渭田镇 22038 河东乡 13512 茶平乡 13109 旧县乡 13450 溪东乡 11136 花桥乡 10944人、祖墩乡 8172人
2003年,松溪县辖3个镇、6个乡:松源镇、郑墩镇、渭田镇、河东乡、旧县乡、溪东乡、花桥乡、祖墩乡、茶平乡。2003年末,户籍人口15.8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7万人。
地图
乡镇简介
松源镇代码350724100
辖5个居委会、6个村委会:~001_东门居委会、~002_南门居委会、~003_西门居委会、~004_北门居委会、~005_水南居委会、~201_东门村、~202_南门村、~203_西门村、~204_北门村、~005_水南村、~206_钱园桥村。
郑墩镇代码350724101
辖15个村委会:~201_郑墩村、~202_洋墩村、~203_黄沙村、~204_青山村、~205_九龙村、~206_双源村、~207_南坑村、~208_新甫村、~209_梅口村、~210_万前村、~211_前进村、~212_夙屯村、~213_张屯村、~214_杉溪村、~215_林屯村。
渭田镇代码350724102
辖19个村委会:~201_吴村村、~202_溪尾村、~203_源头村、~204_株林村、~205_杉坑村、~206_小黄沙村、~207_竹贤村、~208_角岐村、~209_木丘村、~210_东边村、~211_仙槎村、~212_山镇村、~213_潘墩村、~214_项溪村、~215_渡头村、~216_巨口村、~217_董坑村、~218_上塘村、~219_渭田村。
河东乡代码350724200
辖1个居委会、6个村委会:~001_水东居委会、~201_河东村、~202_长巷村、~203_长江村、~204_大布村、~205_横垅村、~206_岩后村。
茶平乡代码350724201
辖10个村委会:~201_茶平村、~202_林下村、~203_山头村、~204_前坑村、~205_吴屯村、~206_刘屯村、~207_黄屯村、~208_高洋村、~209_官路村、~210_铁岭村。
旧县乡代码350724202
辖12个村委会:~201_大黄沙村、~202_船坑村、~203_东厝村、~204_游墩村、~205_马坪村、~206_旧县村、~207_岩下村、~208_六墩村、~209_李墩村、~210_下段村、~211_官村村、~212_洋前村。
溪东乡代码350724203
辖10个村委会:~201_东源村、~202_雷畲村、~203_朱源村、~204_溪东村、~205_西边村、~206_举上村、~207_古弄村、~208_西洋村、~209_周墩村、~210_竹洋村。
花桥乡代码350724204
辖12个村委会:~201_花桥村、~202_车上村、~203_长衍村、~204_官后村、~205_村头村、~206_招沙甲村、~207_源尾村、~208_九蓬村、~209_大浦村、~210_寺坑村、~211_路桥村、~212_塘边村。
祖墩乡代码350724205
辖11个村委会:~201_刘源村、~202_登山村、~203_下店村、~204_上店村、~205_严地村、~206_溪后村、~207_山源村、~208_坑口村、~209_溪畔村、~210_岭完村、~211_甫场村。
2021年2月20日,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城市名单出炉,松溪县上榜。
2020年11月25日,水利部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松溪县上榜。
2019年11月13日,生态环境部授予松溪县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019年11月1日,松溪县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19年8月,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松溪县在列。
2019年3月,松溪县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原中央苏区片区、闽浙赣片区)。
2018年,松溪县入选2018年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实施县。
2017年2月21日,松溪县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6年9月30日,环境保护部授予松溪县“国家生态市、县、区”称号。
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邮编号是多少
邮编:351100
邮编:351100 代码:350302 区号:0594 拼音:Chengxiang Qu
城厢区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总面积484平方千米。人口36万人(2004年)。通行莆仙方言莆田话
全区辖3个街道、4个镇:龙桥街道、凤凰山街道、霞林街道、常太镇、华亭镇、灵川镇、东海镇
历史沿革
陈光大二年(568年),莆田置县,城厢始属莆田县管辖。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在兴化路治城区及其近郊划为东厢、南厢、左厢、右厢等四厢,设城厢录事司,与县分治,“城厢”名称由此得来。
1983年析莆田县城厢镇等设城厢区,1984年6月成立
2000年,城厢区辖2个街道、2个乡:荔城街道办事处、凤凰山街道办事处、城郊乡、城南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23081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荔城街道 48966 凤凰山街道 74232 城郊乡 60442 城南乡 47176
2001年,城厢区总面积79平方千米,城区面积10平方千米,辖2个街道办事处、2个乡,15个居委会、35个行政村,总人口18.8万人。
2002年2月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莆田县,设立莆田市荔城区和秀屿区,同时调整莆田市市辖区行政区划。将城厢区荔城街道的文献、凤山、长寿、英龙、梅峰5个居委会,城南乡的镇海、阔口、新镇、步云、埭里、古山6个村,城郊乡的长丰、七步、新浦、南郊、华郊、荔浦、徒门、张镇、西洙、东阳、拱辰、畅林12个村划归荔城区管辖。将原莆田县的常太、华亭、灵川、东海4个镇划归城厢区管辖。区划调整后,城厢区共辖3个街道、4个镇,16个居委会、102个村委会,人口31.9830万人,面积484平方千米。城厢区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2002年,撤销荔城街道办事处和城南、城郊2个乡,设立龙桥、霞林2个街道办事处;调整凤凰山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龙桥街道办事处辖原荔城街道的梅山、太平2个居委会,凤凰山街道的下磨、北磨、公园3个居委会和原城郊乡的龙桥、泗华等4个村,其中,龙桥村委会改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驻龙桥。霞林街道办事处辖原城南乡的霞林、棠坡、沟头等10个村,其中霞林、棠坡、沟头3个村改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驻霞林。凤凰山街道办事处辖南门、南园等6个居委会和原城南乡的朱坑、白洋、林桥3个村,街道办事处驻地不变。2002年底,辖3个街道4个镇:凤凰山街道、龙桥街道、霞林街道、华亭镇、常太镇、灵川镇、东海镇。
2003年,城厢区辖3个街道、4个镇:凤凰山街道、龙桥街道、霞林街道、华亭镇、常太镇、灵川镇、东海镇
地图
乡镇简介
龙桥街道代码350302001
位于莆田中心城区,为莆田市委、市政府新址所在地。面积19平方千米。办事处驻龙桥,辖5个社区、3个村委会:~001_太平社区、~002_兴安社区、~003_北磨社区、~004_下磨社区、~005_龙桥社区、~201_泗华村、~202_洋西村、~203_延寿村。
街道组建于2002年4月。2003年,辖梅山、太平、下磨、北磨、公园、龙桥6个居委会和泗华等4个村。
凤凰山街道代码350302002
位于莆田市区西南部。总面积21.1平方千米,总人口37532人。辖6个居委会、3个村委会:~001_南门社区、~002_南园社区、~003_筱塘社区、~004_月塘社区、~005_新塘社区、~006_龙德井社区、~201_白洋村、~202_朱坑村、~203_林桥村。
2003年,辖南门、南园等6个居委会和朱坑、白洋、林桥3个(山区)村委会。
霞林街道代码350302003
位于莆田市区东南侧,东临城笏路,北靠福厦路,西与华亭镇接壤,南与新度镇相邻。面积17平方千米,总人口20914人,其中非农人数5613人。办事处驻霞林,辖3个居委会、7个村委会:~001_沟头居委会、~002_棠坡居委会、~003_霞林居委会、~201_顶墩村、~202_肖厝村、~203_坂头村、~204_下黄村、~205_木兰村、~206_铁岭村、~207_屿上村。共有105个村民小组。
街道于2002年5月挂牌成立。
常太镇代码350302100
辖28个村委会:~201_松峰村、~202_利车村、~203_照车村、~204_东太村、~205_东青村、~206_山门村、~207_汀洋村、~208_常太村、~209_侯山村、~210_坑洋村、~211_霞山村、~212_渡里村、~213_金川村、~214_马院村、~215_党城村、~216_顶坑村、~217_内东坪村、~218_外东坪村、~219_过溪村、~220_下莒村、~221_埔头村、~222_溪南村、~223_溪北村、~224_山坑村、~225_南川村、~226_洋边村、~227_长基村、~228_岭下村。
华亭镇代码350302101
位于城厢区西南部,东邻新度镇,西毗仙游县,南接灵川镇,北靠常太镇,总面积135平方千米,人口10.4万人。辖1个社区、34个村委会:~001_华亭社区、~201_山牌村、~202_樟塘村、~203_霞皋村、~204_油潭村、~205_埔柳村、~206_前柳村、~207_濑厝村、~208_西沙村、~209_后角村、~210_郑庄村、~211_濑溪村、~212_宫利村、~213_五云村、~214_隆兴村、~215_涧口村、~216_顶宅村、~217_坪坂村、~218_后枫村、~219_兴沙村、~220_西许村、~221_郊溪村、~222_郊尾村、~223_长岭村、~224_云峰村、~225_后塘村、~226_湖头村、~227_前黄村、~228_南湖村、~229_园头村、~230_万坂村、~231_圳头村、~232_后山村、~233_西湖村、~234_走马亭村。
灵川镇代码350302102
面积56平方千米,总人口5.8万人。辖1个社区、14个村委会:~001_何寨社区、~201_云庄村、~202_径里村、~203_山门村、~204_东进村、~205_西墩村、~206_书峰村、~207_张边村、~208_柯朱村、~209_桂山村、~210_灶村、~211_青山村、~212_下尾村、~213_太湖村、~214_榜头村。
东海镇代码350302103
1999年底设立,位于湄洲湾内湾。面积47平方千米,总人口4.6万人。辖13个村委会:~201_东沙村、~202_大埔村、~203_东海村、~204_海头村、~205_上亭村、~206_利角村、~207_上图村、~208_坪洋村、~209_蔡厝村、~210_东朱村、~211_西厝村、~212_西黄村、~213_蔡亭村。共有115个村民小组。
2021年2月20日,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城市名单出炉,城厢区上榜。
2020年11月25日,水利部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城厢区上榜。
2020年9月14日,阿里研究院发布《2020年淘宝村百强县》,城厢区上榜,排名第83位。
2018年8月16日,城厢区获得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邮编:353100
建瓯市简称芝城,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江上游,武夷山脉东南面、鹫峰山脉西北侧。
地理位置
地处东经117°58'-118°57'、北纬26°38'-27°20'之间。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3℃,降雨量1600—1800毫米,日照1612小时,无霜期286天。疆域总面积 4233 平方公里 ( 635 万亩 ) ,其中山地 519 万亩,耕地 49.2 万亩;建瓯市地处南平旅游生态经济区的"一线",距南平60公里,距武夷山机场110公里。横南(江西横峰至福建南平)铁路贯穿境内100公里,设五个车站,已开通货、客运输。205国道、两条省道贯通全境,是江浙入闽的咽喉要地和闽北主要交通枢纽。随着交通格局的改变,建瓯南与福州市的经济互补的空间距离缩短,成为福州城市经济三小时经济圈的辐射城镇;北与上海、浙江等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交流空间也大大拓展,成为福建沿海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陆地交通的连结点。
行政区划,人口
辖玉山,小桥,南雅,东峰,东游,小松,吉阳,房道,徐墩,迪口10 个镇、川石,龙村,水源,顺阳 4 个乡、 芝山,建安,通济,瓯宁4 个街道, 217 个村、 1121 个自然村、 2054 个村民小组、 27 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52.19万,其中农业人口 41.8万;民族以汉族为主,还有畲、苗等 11个少数民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1人,全市汉族约占99.3%,畲族、苗族、回族、满族、蒙古族等11个少数民族人口共占0.7%,是福建省面积最大、闽北人口最多的县级市。 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6.89亿元。
历史沿革
建瓯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3000 多年,是一座有着 1800 多年建县历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西周时期为“七闽”地,秦时属闽中郡。东汉建安初年 ( 公元 196 年 ) 设建安县,是“福建”历史上最早设置的五个县之一。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公元 260 年)设立建安郡。唐武德四年 ( 公元 621 年 ) 设建州,“福建”之名即为福州、建州各取首字而来。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 1162 年)改建州为建宁府,是福建历史上最早设置的府。 1913 年撤府,并建安、瓯宁两县为建瓯县。 1992 年 10 月撤县设市。历代为郡、州、府、路、道治所和闽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出过 1154 名进士、 3 名状元、 10 名宰辅大臣,是福建历史上出进士最多的县。宋代理学家朱熹成长于建瓯,史称“三杨辅政”之一的政治家杨荣和历史学家袁枢、音韵学家吴域、外交家徐竞、文学家吴激、现代革命先驱杨峻德等一些名垂青史的人物诞生于此。李刚、陆游、辛弃疾以及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等曾驻足建瓯并留下赞誉。
环境资源
建瓯生态优越,资源丰富。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8.7 ℃,年均降水量 1662.9 毫米。全市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森林覆盖率达 81.5% ,是闽江上游的绿色屏障。水资源总量 44.6 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 57.9 万千瓦,实际可开发装机容量 30 万千瓦。地下已探明或开采的矿产有金、煤、磷、铁、水晶、石灰石、大理石、花岗石等 22 种。建瓯山川秀美,古迹繁多,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大小特异独秀的山峰众多 , 有聚武夷风光于一炉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归宗岩,有“辰山拱北斗”之称的闽北第二高山辰山,有被誉为中亚热带“森林博物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万木林,有堪称“中华一绝”的妈祖木雕神像。建瓯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丰富的历史遗存。有福建历史上年代最久、规模最大被誉为“南有开元、北有光孝”的光孝禅寺,有闽国帝都标志性建筑“五凤楼”,有宋敕茶神张三公庙及北苑贡茶制造遗址,有全省现存规模最大、具有浓郁宋代建筑风格的建宁府孔庙。还有东岳庙、艮泉井、威武门、临江门、通济门、通仙门等名胜古迹。此外,民俗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竹文化、根艺文化繁荣活跃,其中挑幡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民间杂技项目名录。
农业经济
建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金瓯宝地”、“绿色金库”、“竹海粮仓”、“酒城笋都”之称。木竹、茶果、畜禽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和粮食、蔬菜、食用菌、锥栗等十三个重点农产品优势明显。2007年,全市农业总产值33.66亿元。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市和粮食生产交售先进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9.45万亩,粮食总产量21.99万吨;为“全国重点林业县(市)”、“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现有林地面积529.06万亩,林分总蓄积量2208.0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9.7%,其中用材林面积185万亩,商品材采伐量49.32万立方米;毛竹林面积123.5 万亩,名列“中国竹子之乡”榜首,毛竹采伐量1678万根,鲜笋产量23.3万吨;为全国重点茶区之一和闽北乌龙茶发源地,茶叶面积9.2万亩,产量7685吨;为全省柑桔生产基地市,水果面积22.8万亩,产量24.38万吨,其中柑桔面积17万亩,产量20.36万吨;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锥栗之乡”,锥栗面积41万亩,产量2.09万吨,居全国首位,建瓯锥栗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此外,还盛产食用菌、莲子、泽泻、仙草、松脂等多种土特产品。笋制品、茶叶、莲子、芦柑、葡萄、大米等13个农产品获绿色或无公害有机食品认证。全年肉类总产量2.33万吨。奶牛存栏4003头,生猪存栏17.16 万头,肉羊存栏2.44万头,肉兔存栏6.11万只,各类家禽存栏166.73万羽。为全国淡水养殖重点县(市),淡水养殖面积2.88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58万吨。全市共有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122家,其中明良食品有限公司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大型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明良食品有限公司、颖食物产有限公司、柏物产食品有限公司、成茂农产品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被确认为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茗苑茶叶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被确认为南平市农业龙头企业。水资源总量44.6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57.9万千瓦,实际可开发装机容量30万千瓦。地下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或开采的矿产有金、煤、磷、铁、水晶、石灰石、大理石、花岗石等22种。
工业经济
2008年,建瓯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海西建设大局,扎实开展创业竞赛活动,取得良好成效。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57亿元,增长15.4%;财政总收入4.74亿元,增长15.2%,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3.05亿元,增长1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09元,增长18.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639元,增长13.6%。
200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50.0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2家,完成产值41.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2.7%,其中非公有制工业企业177家,完成产值39.31亿元,个数和产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7.3%和94.9%。初步形成了竹木加工、食品加工和机械化工三大产业集群,其中竹木加工产业产值17.6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42.5%,主要产品有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细木工板等人造板系列和竹胶板、竹地板、竹凉席、竹筷等竹制产品;食品加工产业产值9.7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23.4%,主要产品有白酒、精制茶、清水笋、锥栗等;机械化工产业产值10.96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26.5%,主要产品有铝活塞、碳化硅磨料、电木粉、酚醛塑料、甲醛、满山白糖浆、软脉灵等。全市产值上亿元企业有5家,上5000万元企业有20家。工业发展平台不断拓展,中国笋竹城建设强力推进,一期开发已完成,开发面积1045亩,入园企业30家,二期开发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870万元,完成征地3685亩,平整土地1000亩,批准入园企业12家。莲花坪和川石、东游、东峰、南雅、徐墩、吉阳6个高速公路互通口工业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国省道沿线工业长廊已逐步形成。
商贸流通
历来为闽北商品集散地和贸易中心,为国家商务部首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试点县(市)。2007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66亿元,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17.43亿元,餐饮业2.28亿元,其它业0.41亿元。全市城乡共有市场49个,经营面积18万平方米,其中城区集贸市场5个,批发市场3个,乡级农贸市场18个,村级23个,其它专业市场主要有闽北建材市场、闽北汽车城、闽北摩托车批发市场等。在各类市场中,年贸易额上亿元的市场有管葡农贸市场、闽北汽车城、闽北建材市场、闽北笋菇批发市场等4个。大型超市4家,药品超市3家,家具超市4家。全市已成立水煮笋、蔬菜、锥栗、柑桔等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256个,拥有会员2.3万人。建成了农副产品信息中心、农业技术中心、农业科技信息中心、农业农村工作信息中心等四个信息中心,为农副产品流通搭起了“金桥”。汽车、摩托车贸易和运输服务业发展迅速,拥有兴业汽车发展有限公司、闽芝汽车发展有限公司等8家汽车销售公司。
项目开发
2007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34.46亿元,新上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140个,其中投资2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9个。22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1.62亿元,列入省和南平市重点建设项目8个,完成投资3.47亿元
对外经贸 2007年,全市新批利用外资项目6个,合同利用外资758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760万美元。全市外贸出口企业38家,外贸出口总额5255万美元,拥有明良集团、柏物产食品、颖食物产、樟建木业、吉阳工艺品、弘光席业、绿剑食品等13家出口规模超百万美元的企业。主要出口产品有茶叶、竹木制品、笋制品、工艺品、食用菌等,主要出口日本、美国、韩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财政金融
200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4.11亿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2.66亿元。年末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49.57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3.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5.21亿元。全市共培育信用镇4个、信用村82个、信用户22955户。
基础设施
为江浙入闽咽喉要地,交通便捷。横南铁路、国道205与省道204、303贯穿而过,市区距武夷山机场100公里;规划中通过建瓯的高速公路有4条,其中浦南高速公路2008年已经建成通车,松建高速公路部分控制性工程将开工建设,建古、宁武高速公路前期工作顺利推进,随着这几条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建瓯将成为闽北的交通枢纽,届时建瓯至福州只需2个多小时,至上海只需6个多小时。通讯发达,各种现代化先进通信设施齐全。电力充裕,拥有水电站142座,总装机容量19.1万千瓦,全年发电量6.1亿千瓦时。“东扩西进、南拓北延”的城市发展略逐步推进,城市建成区面积9.87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30平方公里,一批标志性建筑相继建成,城市框架不断拉开,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社会事业
先后荣获全国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先进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省一级达标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科技进步先进市等荣誉称号。科技事业不断发展,为第一批全国科技工作试点县(市),被评为“全省科普工作先进市”。教育两基成果不断巩固提高,素质教育深入推进,高考各项指标及本专科上线人数位于南平市前列。城乡文化事业全面发展,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版画艺术之乡”,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市”复查,为福建省民间根雕艺术之乡,拥有文化中心、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21个,农民文化俱乐部100多个。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深入,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拥有1座设施先进的室内体育馆、2条400米标准塑胶跑道,体育人口比率达42%。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5%和99%,被评为“全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先进单位。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20个,初级卫生保健全部达到基本普及标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机制初步建立。人口与计生工作得到加强,人口出生率为9.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连续16年完成上级下达的人口控制目标,继续保持全省先进水平,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
人民生活
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82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37元。年末单位从业人员24236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674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4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8%。全市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7.8万人。年末全市企业养老保险人数23414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0516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9567人,列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人数2856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人数14426人,扶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94人。
乡镇介绍
芝山街道--地处城区北面,辖西大、豪栋、马汶3个村和符山、管葡、上西河、都御坪、梨山、青云6个社区居委会,29个村民小组,135个居民小组,18583户,44618人,其中,农业人口7175人,2161户。土地总面积30.85平方公里。
建安街道--地处城区东南片区,辖钟楼、东安、东门3个村委会和横街、仓长、前街3个社区居委会,29个村民小组,74个居民小组,8235户,22892人,其农业1749户,5123人。土地总面积30.49平方公里,城区面积约3平方公里。
通济街道--地处城区中部,辖东溪、三门、南门3个村委会和南门、陶朱、桥南3个社区居委会,17个自然村,26个村民小组,52个居民小组,4826户,13666人,其农业1320户,4636人。土地总面积41.39平方公里,城区面积约0.84平方公里。
瓯宁街道--地处城区西部,辖水西、七里街2个村委会和福宁、西池、莲花3个社区居委会,11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共5080户,13877人,其农业1095户,3773人。土地总面积27.15平方公里。
徐墩镇--位于建瓯市西北部,距市区16公里,土地总面积351.87平方公里。现辖16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个综合林场,159个村民小组,100个自然村。共9945户,总人口为35332人,其中农业人口33183人,非农业人口2149人。
行政村名称:徐墩、叶坊、归宗、东边、北津、桂美、富头、富_、丰乐、下碓、山边、湖塘、九匡、岭头、大潭,长汀。
吉阳镇--位于建瓯市西部,地处建瓯市、顺昌县、建阳市三县市交界地。东连徐墩镇;西和西南与顺昌县仁寿乡、岚下乡相接;南与房道镇毗邻;北与建阳市徐市乡相交界,距市区42公里,土地总面积198.73平方公里。现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24个村民小组,51个自然村。共8420户,总人口为30657人,其中农业人口29040人,非农业人口1617人。
行政村名称:吉阳、玉溪、宅墩、曹墩、新桥、胜利、张坑、巧溪、大夫、黄怖、圭历、巨历口。
房道镇--地处武夷山脉东南侧,位于建瓯市西南部。东部与瓯宁、南雅相邻,东北部与徐墩毗连,南部、西部与顺昌县交界,北部与吉阳接壤,土地总面积244.73平方公里。全镇现辖2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共93个自然村,168个村民小组,20个村民委员会。共9864户,总人口35690人,其中农业人口33961人,非农业人口1729人,少数民族畲族约340人。
行政村名称:房道、九堡、七道._村、上庠、尤墩、小竹、潘坑、安宁、吴_、曹岩、书怖前、徐地、峡头、连地、南科、西_、靛墩、吴大元、埂尾。
东游镇--地处建瓯市东部,鹫峰山脉西侧。东和东南分别与水源乡、屏南县交界;南和西南与东峰镇毗邻;北与川石乡、龙村乡相连,土地总面积420.53平方公里,是建瓯市面积最大的乡镇。现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个镇林场,1个良种场,73个自然村,168个村民小组。共10288户,总人口37653人,其中农业人口34302人,非农业人口3351人。
行政村名称:东游、_上、东源、溪尾、胡墩、张墩、云头、党城、渡潭、党口、张屯、上范、溪屯、盖林、盛前、河岭,盛地、东_。
川石乡--地处建瓯市东部,鹫峰山脉西面。土地总面积274.07平方公里。现辖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62个自然村,123个村民小组,共6570户,总人口23835人,其中农业人口22427人,非农业人口1408人。
行政村名称:川石、_阳、慈口、溪口、营勺、后山、洋屯、后洋、边溪、徐布、后坪、小岭、伏演、外洋。
顺阳乡--是1996年4月经福建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乡,原隶属东峰镇管辖。顺阳乡位于建瓯市东部,土地总面积205.83平方公里。现辖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个国营采育场,55个村民小组,35个自然村。共3318户,总人口为11383人,其中农业人口10218人,非农业人口1165人,是建瓯市面积最小,人口最小的乡(镇)。
行政村名称:溪东、吴林、石呈、江_、_下、后房。
水源乡--位于建瓯市东部,距建瓯市区57公里。东与屏南,政和两县交界;北跟川石乡接壤;西同东游镇相邻邦;南连东游镇与屏南县,是三县市交界的边远山区乡。全境面积299.2平方公里。现辖12个行政村,1个良种场和水库管理所,122个村民小组,65个自然村。总户数5943户,23020人,其中农业人口21959人,非农业人口1061人。
行政村名称: 水源、横路、桃源、吴墩、钱团、王厝、大源、忠溪、温洋、南山、上坑、良贤
小桥镇--位于建瓯市东南部,东与玉山镇相连;南与迪口镇交界;西与南雅镇接壤;北与建瓯市东峰镇毗邻。镇域东西长约18.5公里,南北宽约16.5公里,土地总面积297.87平方公里。全镇现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83个村民小组,93个自然村。共10730户,总数为39199人,其中农业人口为37392人,非农业人口为1807人。
行政村名称:小桥、大丘、西边、富井、高门、百丈、龙峰、洽历、上屯、_上、霞抱、阳泽、后塘。
玉山镇--位于建瓯市东南部,东北、东南分别与屏南、古田县交界;南邻迪口镇;西连小桥镇;北与东峰镇接壤,距建瓯市54公里。土地总面积324.13平方公里。全镇现辖12个行政村,一个伐木场,一个牛场,1个居委会,114个村民小组,68个自然村。共6029户,总人口为22916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1412人,非农业人口为1504人。是建瓯市耕地面积较少,人口较多的乡镇之一。
行政村名称:玉山、敷锡、东山、下洋、洋后、上房、榧村、筹岭,汲溪、岭口、长怖、岭后。
南雅镇--位于建瓯市南部,东与小桥、迪口两镇交界;西与房道镇和顺昌县高阳乡接壤;南与南平市大横镇毗邻;北接建瓯市瓯宁、通济办事处。总面积398平方米公里,下辖1个居委会,23个村场,117个自然村,共12000户,总人口为43577人,其中农业人口40043人,非农业人口3534人。
行政村名称:南雅、新建、伊村、新村、小雅,十字街、集瑞、杉溪、小康、叶康、皇康、大康、梅村、鲁口、白水源、房村、仁墩、黄园、山安、白沙、太平。
迪口镇--位于建瓯市南部,距市区86公里,东至古田县风都乡,南邻南平市洋后乡,西邻南平市南山镇北至小桥镇百丈村,东北至玉山镇西北至南雅镇,东南与古田县相邻,西南与南平市交界,地处古田县,南平市、建瓯市结合部,镇域面积372.13平方公里。下辖17个行政村,100个自然村,共8439户,总人口为32610人,其中农业人口31195人,非农业人口1415人。
行政村名称:迪口、占村、值源、下房、店村、西坑、龙北溪、郑魏、大布林、下庄、杉洋、下溪、可建、凌坑、中田、岩下、坑头。
小松镇--地处建瓯城北20公里。东与东峰镇和龙村乡交界;西与徐墩镇毗邻;南与芝城镇接壤;北和东北与龙村乡和 建阳市小湖乡相连。总面积239.33平方米公里,所辖1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1个良种场,1个镇林场,共7977户,总人口为28862人,其中农业人口27716人,非农业人口1146人。
行政村名称: 小松、中村、李园、定高、湖头、上元、穆墩、渔村、溪头、双坪、台尾、大庙、高历、龚墩
龙村乡--位于建瓯市北部,距城关43公里。东、东南分别于川石、东游交界;南与东峰毗邻;西与小松接壤;北与建阳市小湖乡相连,是老区贫困乡。总面积207.93平方米公里,现辖12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共4024户,
人口14976人,其中农业人口14541人,非农业人口435人。
行政村名称:龙村、汴地、下杉溪、吴地、梨坪、擎天岩、龙溪、黄凌、凉_、大历、仰坑、小东游。
东峰镇--位于建瓯市东部,鹫峰山脉西面,总面积268.9平方米公里,现辖19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个良种场,1个镇林场,19个行政村,81个自然村,共10947户,总人口41103人,其中农业人口38098人,非农业人口3005人,是闽北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镇之一。
行政村名称:东峰、南源、大_,井岐、长溪、坤口、记源、桂林、大房、坪林、霞镇、东山下、东溪口、铜场、杨梅、裴桥、长源、岚下、湍下。
方言
建瓯有建瓯方言,人们称建瓯话,曾有专门的建瓯方言书《建州八音》。
注意
“建瓯”经常被误写成“建欧”,请大家多加注意。
2021年2月20日,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城市名单出炉,建瓯市上榜。
2019年3月,建瓯市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原中央苏区片区、闽浙赣片区)。
2017年2月21日,建瓯市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