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枣泥拉糕
枣泥拉糕是江苏苏州等地的冬春季传统风味糕类小吃。是非常典型的苏式糕点,以前做此糕用糯米粉和水较多,做好的糕盛碗中,食时用筷子挑起、拉开,故名拉糕。后经改进制作方法,减少加水量,切块装盆,形态美观、风味尤佳。
2、粽子糖
粽子糖是江苏苏州特产,地方传统名点。中国最早的糖果之一。琥珀色的麦芽糖汁凝成一颗小小的“四角粽”,晶莹剔透,似有一丝淡淡的粽香入鼻。若是再疏落有致地镶入几粒乳白色的松子,谁能说它不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呢?其形状如间三角粽子形,故取名为粽子糖。
粽子糖坚硬透明,有光泽,可以清晰地看见玫瑰花、松子仁均匀地散布在糖体内,犹如美丽的水晶石,食之甘润,芬芳、可口,有松仁和玫瑰的清香味道。因受气候影响,夏季不宜生产。
3、苏式蜜饯
苏式蜜饯是江苏省吴县地区的特色传统小吃,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制作工艺独特,味美色鲜,畅销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苏州制作蜜饯的历史可上溯到三国时代,清代是苏式蜜饯的鼎盛时期,其中以“张祥丰”最为著名,历来是“宫廷食品”。
苏式蜜饯现有160多个品种,以金丝蜜枣、奶油话梅、金丝金桔、白糖杨梅、九制陈皮最为著名。苏式话梅的风味是甜中带酸,口含一粒,爽口生津,而且回味久,最受旅游者喜爱。用洞庭柑桔制作而成的苏桔饼和金桔饼,桔香浓郁,味甜爽口,具有开胃通气功能。
4、油氽紧酵
油氽紧酵又称紧酵馒头,传统名菜,江苏时令小吃,形态比较小,经油炸的就叫油氽紧酵,是一种鲜肉为馅的苏式食品。油氽紧酵又称紧酵馒头。
冬令上市,尤其到春节之前时,是人们互相馈赠的礼品。被称为“兴隆馒头”。紧酵,即指做包子面皮时,用酵母不多,经蒸制后膨胀松软程度低。因此,紧酵馒头蒸熟后虽不及一般包子软松膨胀,但一经油炸,却能继续膨胀,且能外脆内松,汁多味鲜。
5、焐酥豆糖粥
焐酥豆糖粥是一道江苏的传统名点,属于苏菜系。米形完整,入口即化,清香细腻,软粘甜口,米香、豆香、桂花香并俱。
扩展资料:
苏州,古称吴,简称为苏,又称姑苏、平江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江苏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中部,东临上海,南接嘉兴,西抱太湖,北依长江。苏州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种植水稻、小麦、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
苏州是东部饮食文化中心,是三大饮食文化之一(京式、苏式、广式)——苏式饮食文化的发扬地。?
苏州小吃是中国四大小吃之一(南京夫子庙小吃、上海城隍庙小吃、苏州玄妙观小吃和湖南长沙火宫殿小吃并称为中国四大小吃)。“松鹤楼”是老字号的苏式餐馆;“老苏州茶酒楼”以传统苏帮菜而闻名;“朱鸿兴面馆”和“绿扬馄饨”等物美价廉,比较适合大众消费。遍布苏州的面店,表明浇头品种很多、讲究汤水的苏式面条是广受欢迎的小吃。
参考资料:
“外贸”货是个什么样子呢?
还得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说起。那个时候,一些曾经从事外贸工作的人员利用自己的便利渠道,
组织国内一些原本是为出口加工,但终因质量不过关或其他原因而被退
回来的服装等商品进行二次销售。当时,市面上的普通服装无论在款式
、做工还是品质等方面,都还不够丰富、漂亮、讲究,可供挑选的余地
比较小。而那些“出口转内销”服装由于是给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做
的,无论在款式、质地还是做工上,都优于市面上的大多数服装。而且
,由于是从出口市场上退下来的货,厂家一般都会以极便宜的价格处理
,到了街面上的“外贸”商店时,其价格一般也低于市面上的同类商品
不过,那时的“外贸”商店很少,,一般都设在服装进出口公司的门面房里,闹市区根本见不着。正是由
于这个原因,那时的人们常以买到“出口转内销”商品为荣。而能买到
这些货品的,要么是有一定关系和社会地位的,要么是有一定文化素养
和美感的。与此同时,“外贸”也在人们心目中成了质量好、做工精、
价格便宜的代名词,并拥有了一批忠实的消费者。
克隆“外贸”仍有固定消费群
“外贸”商品的威风,商家当然也是感受到了的。在越来越多的消
费者懂得寻觅“外贸”货品的时候,精明的商家就开始克隆“外贸”牌
了,街上的“外贸”商店于是日渐多起来,以至于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
见。但当年忠实的“外贸”消费者却多已掉头他去。
真正的“外贸服装”大都采用棉、丝、毛等天然面料,做工精细,式样简单大方,
那种风格在国内普通市场上根本见不到,价格还便宜。
过去那种品质的“外贸”货是寥若晨星,偶尔发
现一件好的,也是价格奇高,根本划不来买。而市面上的商品已是如此
丰富,什么品牌的都有,根本无需再追捧“外贸”二字了。
如今的“外贸”店到底在卖些什么?为了搞清其庐山真面目,近的一家外贸店里陈列的货品多为棉麻质衬衣、牛仔裤以及其他一些休
闲衣物,做工看上去都还不错,款式倒也平常,价格大都在一二百元以
假“外贸”、洋垃圾搭上顺风车
市场上的“外贸”服装到底有几分真几分假?曾在省外贸系统从事
过服装进出口工作的温先生肯定地告诉记者,绝大部分是假的。真“外
贸”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外贸企业委托国内厂家生产的出口服装,另一
类是外国品牌在国内设立的生产厂家生产的服装。这两类服装都是根据
国外公司规定的样式、款型生产的,有些被委托的服装厂会多做一些预
备,或做出了一些不符合外商要求的服装,但不一定是不合格产品,这
些产品最终会出现在国内市场。但生产厂家毕竟要注重声誉,不可能天
天有退货、时时大量出口转内销。南方一些加工厂看中这一点,便找来
出口服装样品照猫画虎,假冒“出口转内销”。有的商家则干脆从像康
复路、浙江村等批发市场挑选一些样式、面料、做工都比较好的服装,
作为外贸产品来销售。
对于外贸服装的质量,温先生说,如今的外贸服装由于出口对象不
同,已不完全等于高质量。比如,出口给欧美、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
的服装,由于对方要求高,在质量、样式、款型方面有一点优势。但出
口到一些要求较低国家(像越南等)的服装,在质量、样式等方面就不
一定有优势,有的还会比国内服装水平低。市场上有些外贸服装还是检
验不合格的产品,质量也一定高不了。有些所谓的外贸店里销售的还可
能是经过改头换面的洋垃圾服装。
可见,所谓的外贸商品已是鱼龙混杂,消费者万不可再抱有外贸就
是优质、新颖、低价的观念,消费时一定要擦亮眼睛。
沿海一些服装厂专门按洋品牌服装“依葫芦画瓢”批量生产,再贴上洋标签,就成了所谓的外贸服装。虽然跟真的一模一样,不过只卖几十元一件。
据介绍,外贸服装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是近年来服装出口遭遇欧美、日本等国的“绿色壁垒”,回销数量激增,其中很大部分达不到进口国的环保卫生标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质监处工作人员称,消费者一般都晓得洋垃圾服装带有病菌,但国内一些服装厂商在生产中,也使用染料和中间体及辅助剂,含有铅等重金属服装的附件等,这些物质和人体接触,轻则引起皮肤病,重则有致癌危险。据悉,这些服装一旦无法顺利出口,国内厂家通常都不会销毁,而是“出口转内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