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设计包装,熟悉运输路线,并能精打细算和善于与船公司配合,你的运费将大大下降.
不可否认,了解航运市场的行情和知晓同船公司打交道的学问确实能让你节省不少费用,但是自身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也不应忽视。邦联公司的业务代表吴先生就一再强调,出口商自身准备充分、善于配合非常重要。
因为很多不必要的支出都是由于人为的疏忽大意造成的。他认为,很多人在以美金计算的海运费上会斤斤计较,但在头程的以人民币计算的费用上就没有那么精打细算,这种观念其实应该加以改进。
通过搜索的信息显示可以知道利好贸易网的访问量和信息量。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寻找信息量大的网站,最重要的是这些信息要适合偶们做的产品。有些网站每天都有成千上万条buyoffer,让人看了心花怒放。但是键入您的产品搜索buyoffer后你可能发现,今天,一周内,一个月内甚至半年,搜索出的result都是0…
据最近统计,在出口成本中运费上升超过70%。出口部门的业务人员对产品成本的控制一般都非常重视,但是对运输环节如何节省运费则关注不够。其实,在产品价格越来越透明的现在,从运输环节讲究技巧可以节省不少费用。否则,辛辛苦苦从产品成本上省下来的利润就算是交给运输公司了。 刘隆海先生在江西畜产进出口公司的储运科工作过多年,现在又从事出口业务工作。谈及节省运费的话题时,他认为在谈生意时就要考虑这一点。比如,他现在主要从事服装出口,如果客户定单数量经计算后装箱情况不合算,他一般会建议其将定单数量改变。比如将两个定单合装一只整柜;或者将多余数量砍下来下次再发运。
这样省下来的费用会相当可观。
刘先生介绍说,他自己会在装运前对产品包装进行科学计算。具体做法就是参照集装箱的容积,根据定单数量来设计包装。比如一个纸箱一般装l2件,如果按照这样装箱,一只货柜装不下的话,他就改成一个纸箱装l5件或20件。再根据集装箱内箱尺码设计纸箱的尺码,研究出一种最佳装箱方案,达到装满一个20’或40’货柜的最理想状态。 “了解远洋运输路线也很必要。”刘先生说。比如到欧洲港口,虽然多数船公司有基本港和非基本港的区别,但其运费差别最起码也在100-200美元之间。但不同船公司的划分会有所差别,了解不同公司划分情况可以通过选择运输公司争取到基本港的运价。
再比如,美国东岸港口的运输方式有全水路和大陆桥两种方式,而二者之间价差有几百美金。如果不赶船期,可以向船公司要求全水路方式。 在内地的货主选择不同的内陆运输方式有不同的成本。“一般来讲,火车运输价格最便宜,但发货、提货手续复杂,适合量大而且不赶交货时间的单。卡车运输最简单,时间快,价钱比火车稍微贵一些。”河南南光公司业务部经理裴先生在介绍内陆运输费用的差别时说:“最贵的是在工厂或仓库直接装集装箱,这只适合那些不宜多次装卸的易碎品。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采用这种方式。”
在FOB条件下,同样涉及装船前的头程运输安排问题。很多人有过这样不愉快的经验:在FOB条款下,装船前的收费非常混乱,无章可循。因为是买家指定二程运输的船公司,发货人没有选择的余地。而不同船公司对此的解释会不同。有的是要求货主支付装船前所有费用:装箱费、码头费、拖车费;有的是只需支付仓库至码头的拖车费用;有的会在拖车费用上根据仓库所在地址不同而要求收取不同的附加费。这种收费常常是超出当时报价时对运费成本的预算。
刘先生对这一点深有体会。他的解决办法是和客户确认FOB条款下双方费用的起始。他一般会坚持货交到仓库后责任完结,至于仓库到码头的拖车费用、码头费之类全部包含在二程的海运费里面由收货人支付。 吴先生是一家货代公司——邦联公司的业务员。他说货主要节省运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了解运输公司的操作流程。他说:“他们如果按照我要求来安排,我们双方配合默契,但可节省一些不必要的开支,还可以使货物尽快出运。”那么,这些要求是指哪些方面呢?吴先生解释如下:
第一,希望发货人能提早定舱,及时备货。他经常碰到一些货主,赶在船期的截关期前一两天下定单,自行送货到仓库或码头后再通知运输公司。他说,老练的货主了解他们的运作程序,一般不这么做。他介绍道,一般班轮船期是每周一班,货主应该提早订舱,按照运输公司的安排时间进仓,太早和太晚交货都不好。因为赶不及上一班船的截关期,推迟到下一班船的话,会产生超期存放费用。
第二,报关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费用问题。这一点在深圳口岸特明显。比如经陆路口岸如文锦渡或皇岗口岸出运到香港赶二程船期,报关当天没有通过的话,单是拖车公司收取的压车费就是3千港币。如果拖车是赶香港二程船的截关期,由于报关延误而没有赶上船期的话,那么,第二天送到码头赶下一班船,香港码头的超期存放费会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吴先生说,他经常要求货主仔细检查报关文件是否齐备正确,再安排出运。
第三,实际装箱情况发生变化后一定要更改报关文件。每个海关都有例行查货,海关发现实装数量与报关数量不一致的话,会扣下调查。这不但会产生查柜费、码头堆存费用,海关的罚款肯定会让你心痛好久。
平时做生意,生意人都要“货比三家”,更何况网上做生意,键盘一击,报价的几百家都有。义乌温州的厂家,价格报的很低,有些客户又不熟悉业务,就笑话甚至讽刺我的报价,说金属匙扣的价格,一些厂家才报价0.10元,你怎么会好几元。
吴先生告诫说,这些虽然是装船前的一些细节,但是不多加注意的话,一方面,会造成更多的费用;另一方面,由此造成船期的延误会给发货人带来更大的麻烦。
外贸业务中的银行结汇费用及在商品成本中所占的份额如何,一向是业内人士关注的问题。但也有人说,做外贸生意嘛,“大买卖”了,区区一点银行费用何足挂齿。可是沿海外向型企业大多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风险大、成本高、利润薄,每一元钱都要精打细算,都要用在刀口上,银行的结汇费用自然也不例外。同时,我们也不能偷工减料,降低了银行在安全快速收汇中的作用,从而造成损失。
众所周知,相同的服务品种,外资银行收费率普遍要高于中资银行。如电报费,中资行一般每个电报费为人民币120元,外资行多数超过人民币200元。可是,外商银行也有他们的相对优势,如服务软环境较好,全球结汇网络密,国外分支机构及代理行多等。而内地的一些中资银行,在续做国际结算业务方面,大多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和2000年初起步的,人才匮乏,国外的分支行及代理行系统尚在筹建之中。因而,无论是收汇的质量、速度,还是在信息上都有差距。
以SWIFT收汇为例,如果有偿付行的话,议付行的出口结汇一般当天就能收汇,也就是说,议付当日货款就能进入卖方账户。而如果收汇路线曲折迂回,不但收汇时间长,而且要经多家代理行辗转,每家代理行雁过拔毛,费用摊算,成本无形也就抬高了。其中收汇时间长所造成的利息损失,尚不计算在内。等到客户来结汇时发觉:“怎么费用这么高”?回答说,是对方银行扣的费,我行只不过收了一点手续费、邮费而已,初入行者大都不理解其中的收费关系。
过去省市级外贸大公司的结汇,多数由熟悉业务的单证财务人员操作,他们对于信用证及汇款项下的索汇路线熟门熟路,一般问题不大。但是,现在多数民营企业初涉外贸结算领域,故而对于某些银行的高费额熟视无睹,以为外贸结汇费用原本就应该是这么高的。
除了在结汇时要挑选合适的银行外,还有就是外汇结算方式与品种的选择也是关键的一步。现在,虽然国际结算的品种不断创新,但主要种类还是汇款、信用证、托收、银行保函等几种。
其中,以信用证结算费用最高,因而,银行承担的风险最大,出口商的收汇保障也最多;托收结算方式的银行收费较为便宜,这是指与信用证结算方法相比而言的;当然汇款结汇方式最为简便,银行承担的风险最少,自然费用也最低。因而,后两种结汇方式,买卖双方都要承担较多的结汇风险。
但是,我们也可以采用一些灵活的方法来处理以上各种国际结算方式,运用国际惯例的某些基本特色,补救上述结算方式的不足之处,既少付费,却也能获得相同的安全收付汇保障。
例如,一笔交易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的结算方式,即一部分金额做信用证结算;另一部分金额做托收结算方式。譬如,有10万美元货值的进口商品,一部分货款(如60%)由进口商开立信用证,其余部分金额(剩下的40%)由出口商在货物装运后,连同信用证项下的装船单据,一并委托议付银行,通过开证行向进口商以托收结算方式收取剩余货款。
做法是,信用证项下的货款和托收项下的货款,分别开立两张汇票,全套单据附在信用证项下的汇票内,而托收项下的货款则另开立一张光票。为了安全收汇起见,出口商可要求进口商在信用证的条款中规定,开证行一定要在托收的光票款项收妥后,才可以交单。采用这种结汇方式,进口商支付光票票款与否,即成为交单的前提条件。这样做,对于买卖双方都有利,出口商的收汇得到了保障,双方的费用也可以节省许多。
还有一种收汇既安全又省钱的办法,就是汇款与托收并用。例如,有10万美元的货物要出口,卖方可先向买方收取一部分订金,用T/T方式汇入(如30%货款)。等货物装船后,再将全套单据(包括提单)拿到银行去做托收,要求进口商支付了余下的70%货款,才能取得代表货物的整套单据。使用此种方式结汇,如果进口商到时不来赎单,出口商已经有40%的预付款在手,货物还可以转卖给他人或者运回,风险相对就小,改善了托收结算方式对于出口商较为不利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