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港是一个千年之港。 据《温州港史》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温州就出现了原始港口的雏形。唐代,中国商人开辟了日本值嘉岛直达温州的航线。清代长期“海禁”,温州港海上贸易受阻。公元1876年,《烟台条约》签订,温州被辟为通商口岸。孙中山《建国方略》中,指出温州应该建设一个东方大港。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温州港 地理坐标 :120 °38 ′50 ″E28 °01 ′35 N 地理位置 :位于我国东南沿海 海岸线 :350 公里 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交通状况,港口条件,经济腹地,发展目标,助航信息,港区简介,迈向东海,发展优势,近期目标,对外合作,吞吐量, 地理位置 温州港地理坐标为 120 ° 38 ′ 50 ″ E , 28 ° 01 ′ 35 ″ N ,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邻宁波港、南毗福州港,东南与台湾的高雄、基隆港隔海相望、居于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内,拥有 350 公里 海岸线,地理位置优越,是浙南地区南北沿海海运、远洋运输的中心枢纽,也是我国沿海 25 个主要港口之一,在全国综合运输网中居于重要地位。 温州港 自然条件 风况:常风向东南东,强风向东北东及东南。强风风速20米/秒,台风最大风速为36.8米/秒。年平均台风4次,均发生在7-9月份。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1694.6毫米,降水量最多集中在5-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2%。台风带来的暴雨24小时内最大降水量达200-300毫米,对船舶航行靠泊有一定影响。 雾况:年平均雾日14.7天,多发生在每年3-4月份。气温:年平均气温17.9℃,最高气温39.3℃,最低气温-4.5℃。 全年无冰封。 潮汐:属不规则半日潮。最 *** 位6.46米(按吴淞海基面,以下同),最低潮位-0.52米,最大潮差6.39米,最小潮差0.73米。 潮流:最大潮流流速发生在中潮位,憩流时间发生高、低潮后半小时左右。一般涨潮流速小于落潮流速。 航道吃水限制:从引水锚地至盘石锚地9.0米;从盘石锚地至朔门码头6.0米(乘潮) 日落后船舶能否进港航行:大吨位船舶日落后不引航进出(特殊除外) 交通状况 温州港交通方便。沿 104 国道抵金华市,可通过浙赣铁路连线全国各地, 104 国道经过温州与全省公路网相连。 温州机场离市区 24 公里 、目前已经开辟至北京、上海、扬州、宁波、厦门、广州、武汉、成都等航线。 水路货运航线通大连、厦门等沿海港口以及长江沿线的汉口、九江、南京等地;国际货运航线通往日本、朝鲜、香港等 22 个国家和地区。 水上客运航线有到上海、宁波、定海、广州及香港的班轮。 港口条件 第一装卸公司分 3 个作业区,共有 6 个货运泊位,4个3000 吨级泊位和 2 个 2000 吨级泊位; 第二装卸公司分 2 个作业区,共有 4 个货运泊位,5000 吨级和 500 吨级泊位各 2 个;龙湾货柜公司,有 3 个万吨级多用途泊位。 温州港拥有市区老港区、杨府山港区、龙湾港区、七里港区等四大港区。13.67%和8.01%。 ①七里港区: 港区位于浙江省南部,温州市以东,瓯江河口北岸,使用岸线长867米,前沿水深达-8~-13米,是瓯江口内水深条件最好的天然良港。港区交通便利,离甬台温高速公路入口仅12公里;离温州机场、火车货运站仅30公里。港区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泊位总长582米,拥有1.5万吨级货柜泊位1个,2.5万吨级多用途泊位、500吨级和1000吨级的泊位各一个。货柜堆场面积12万平方米,拆装箱库面积3000平方米。年设计通过能力360万吨,货柜15万TEU。 ②龙湾港区: 龙湾港区作为温州港的主要外贸港区,位于瓯江河口南岸,离瓯江口门13公里,西距市区15公里,东距温州机场9公里,港口海运南北中转方便,港区后方有省道(市区至机场一级公路)与甬台温高速公路和104、330国道联接,金温铁路有支线进入港区与浙赣线相接,集疏运条件良好。港区占地16.7万平方米,拥有万吨级泊位2个,7500吨级滚装码头1个,码头线总长575米,码头前沿水深-9米,港区堆场面积12万平方米,码头CFS3000平方米。 ③上浦港区: 港区拥有码头 7座,其中固定码头2座,浮码头5座,码头前沿水深为-7米,码头岸线长245米;泊位9个,最大靠泊能力达5000吨。后方堆场约9000平方米,拥有仓库面积约9500平方米。 ④杨府山港区: 港区海岸线总长481米,码头前沿水深-7.2米,拥有116米、5 000吨级浮码头一座,可停泊10 000吨级浅水轮。5 000吨级固定泊位2个、1 000吨级固定泊位1个、500吨级固定泊位2个。 经济腹地 十二五期间,根据省交通厅的要求,加快对外接口畅通,融入全国路网,形成立足长三角、辐射皖赣闽的省际路网;衔接其他交通方式,机场建设、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相互配套,形成城乡一体、区域协调的立体路网,重点完善温州港口通道。通过五年努力,为交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温州港的辐射能力,经济腹地分为核心层、辐射层、竞争层三个层次。核心层腹地为温州市,预测 2010 年外贸进出额为 210 亿美元 ( 年增长幅度为 25 % ~27 % ) , 2010 年外贸货柜生成量约 100 万 TEU 。预测吸引 50% 外贸箱通过温州口岸出口,则 2010 年核心层外贸箱吞吐量约为 50 万 TEU 。 港区分布及泊位情况 第一装卸公司分 3 个作业区,共有 6 个货运泊位, 4 个 3000 吨级泊位和 2 个 2000 吨级泊位; 第二装卸公司分 2 个作业区,共有 4 个货运泊位, 5000 吨级和 500 吨级泊位各 2 个;龙湾货柜公司,有 3 个万吨级多用途泊位。 仓储堆场及能力:共有仓库 24 座,面积 2.14 万平方米,堆场 24 处,总面积 10.69 万平方米。 温州港与日本、韩国、科威特、俄罗斯、新加坡及香港等 1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有着航运贸易往来,开辟了至韩国釜山、新加坡、青岛、广州、宁波、上海、营口等航线,至我国沿海南北及长江港口航线。 2004 年全港货物吞吐量突破 2600 万吨,货柜 22 万 TEU 。目前正在实施温州港龙湾港区二期工程,投资 2 亿元、建设规模为万吨级泊位 2 个和龙湾港区一期改造工程,总投资 1.8 亿元。今年将完成规模为 2 个 2.5 万吨级货柜专用泊位设计处理货柜 30 万 TEU 、工程总投资约 7 亿元人民币的七里港区二期工程和建设规模为 127200 平方米 、用地 1100 亩、总投资 4 亿元的龙湾港口物流园区工程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建设规模为 2 个 5 万吨兼靠 10 万吨货柜泊位、围海造地 1000 多亩、总投资 11 亿元的状元岙深水港一期 ( 试验 ) 工程于 2004 年 12 月 27 日 开工建设。这些工程的建成,将使温州港在“十五”期末形成 70 万 TEU 货柜处理能力。 发展目标 根据浙江“水运强省”和温州“一港三城”战略部署,新世纪头 20 年,港门建设将作为温州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基石加快推进。 温州港的发展目标是:以建设我国沿海主枢纽港和货柜重要港口为目标,坚持以瓯江口外深水港开发建设为中心,拓展沿海,挺进腹地,全力打造区域性深水大港,努力实现“三大跨越”,即由河口港向近海深水港跨越;由地区性港向沿海主枢纽港跨越;由喂给港向干线港跨越。形成以洞头状元岙、乐清湾南岳、大小门岛、七里和灵昆为主体港区的大格局。加快状元岙、南岳、七里、龙湾等港区建设,完善对外交通及运输网路,大力发展货柜运输业务,到 2010 年港口吞吐能力达 5000 万吨,货柜通过能力达到 150 万标箱,为实现“ 331 ” 发展目标 (30 个以上深水泊位, 300 万 TEU 通过能力,超亿吨吞吐量 ) ,为建成现代化沿海主枢纽港和货柜重要港口夯实跨越支撑点。 助航信息 航道:进港航道位置和方向:口外东北方向有沙头水道,航道走向西南,可通航3000吨以下船舶;口外东向黄大岙水道,航道走向西偏北,可通航2万吨级船舶;南口的南水道已经淤浅,很少通航。 锚地:温州港共有7个锚地,其中货轮锚地4个,引航和外轮联检锚地1个,避风锚地2个。另有系泊浮筒3个:锚地最大系泊能力为万吨级船舶,浮筒最大系泊能力2.5 万吨级船舶。 温州港 港区简介 一座城市的崛起,往往与港口发展密切相连。温州的发展也是如此,最早的朔门码头,如今早成为古色古香的老街。随着状元岙、乐清湾、大小门岛深水港口的建设,温州港逐步迈向沿海港。纵向看,温州港一直在发展,但横向看,当宁波、深圳走向大港口城市时,温州的东海海面还是显得有些平静。 好在越来越多的人明白,港口对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从纽约、鹿特丹、汉堡到新加坡,从上海、天津、青岛到大连,这些城市的发展经验表明,它们无不是依港而生,因港而荣。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港口的功能也由最初单纯的货物装卸和集散功能,扩大到了工业、商业、物流、信息、旅游等功能。世界银行的专家做过测算:修建一个货柜码头,92%的利益获得者是地区经济,8%才属于码头和轮船公司本身。 现任温州市委书记邵占维,曾担任宁波港务局的局长,是港口建设和管理方面的行家。 去年5月22日,乐清下著濛濛细雨,邵占维在乐清湾港区调研时说:“纵观当今世界,港口发展与城市、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发展港口,不是简单地建几个码头、泊几条船,而已成为带动商贸、临港工业、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要把温州港的开发建设,摆在更大的范围内去筹划,努力把温州港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区域性枢纽港。” 时下,温州划出了一条长长的“沿海产业带”,而位于产业带桥头堡的正是温州港的“一港七区”,苍南港区、平阳港区、瑞安港区、瓯江港区、小门岛港区、乐清湾港区、状元岙港区。 温州港正处于港口布局最佳化和功能调整期。随着沿海产业带建设的推进,温州港港口建设重点逐步跳出瓯江,向东海延伸。 温州港,正朝着北接“长三角”,南接“珠三角”,内连浙南闽北与赣湘皖广大内陆,外通欧洲、中东的枢纽港发展。2009年11月,温州被批准成为大陆63个对台直航港口之一后,状元岙成为浙江距台湾最近的海运港口。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温州港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我们期待温州港也迎来自己的辉煌和绚烂。 迈向东海 温州港口已大步“跨”出了瓯江口,向更广阔的海洋空间发展。目前,温州市正在积极实施“一港七区”的温州港建设发展战略,已相继开发建设小门岛、状元岙、乐清湾等港区。 不过,温州港的建设依然任重道远。温州市港航管理局日前召开了“加快推进温州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民主恳谈会”,探讨温州港建设方略。温州港再一次成为人们的视觉焦点。 据了解,接下来,温州港口建设将与该市沿海产业带建设互为推力。温州港要借助沿海产业带建设的契机迅速发展,同时将更好地服务沿海产业带建设。 港口现状:年吞吐量突破5000万吨 温州港是一个集河口港、海港于一体的综合性港口,是我国25个沿海主要港口之一,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支线港。它处于宁波到福州1000多公里海岸线的中间位置,拥有较好的区位条件、丰富的岸线资源,拥有发展成为一个区域性枢纽港的基本条件。 目前,温州港正处于港口布局最佳化和功能调整期。长期以来,温州港主要限制在瓯江口内发展中小型码头,港口吞吐量增长缓慢。近年来,在温州由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跨越的发展战略中,温州港口建设重点已跳出瓯江,逐步向瓯江河口、口外转移。 温州港现有生产性泊位23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5个,最大靠泊能力10万吨级。2008年全市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5043万吨,首次突破5000万吨大关;完成货柜38.05万标箱。 温州港新一轮总体规划已于2008年6月由交通运输部和浙江省 *** 联合批准实施。规划构筑出一个以状元岙港区、乐清湾港区、大小门岛港区为核心枢纽港区,以瓯江和瑞安、平阳、苍南等港区为补充的“一港七区”总体发展布局。 发展优势 腹地货源潜力巨大 “温州内外贸货柜生成量很大,港口运输发展潜力很好。”温州市港航管理局规划处副处长陈春说。但是,温州港现有功能的发挥正遭遇港口疏运体系不够完善、港口货源外流等问题的阻碍,亟待破解。 据温州海关统计,2008年温州外贸货柜生成量约60万标箱。由于目前温州港口功能尚未完全发挥,去年全市只完成38.05万标箱的吞吐量,其中8万标箱为外贸货柜。在8万标箱的外贸货柜中,出口只占到3万标箱,与外贸货柜生成量约60万标箱相比,这意味着还有很大的货源潜力可以挖掘。 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对温州港腹地经济的研究表明,温州港直接经济腹地主要包括温州、丽水、衢州、金华以及台州南部、福建宁德等地区,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间接腹地包括浙西南、闽北、赣东、皖南等部分地区大约16万平方公里。广大的腹地资源为港口集聚创造了良好条件。 专家指出,随着温州沿海产业带的建设,一大批依赖于港口的产业将落户于港口后方,使温州港形成港口、物流和临港产业三位一体的现代港口发展模式,这必将大大推动港口的快速发展,成为提升温州城市辐射和集聚能力的助推器。 近期目标 完善功能提升吞吐能力 如何利用好温州港的优势,最近,温州市港航管理局作出了一份《加快温州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研究》,其中指出,下一步温州市将把港口建设发展与温州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沿海产业带建设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港口建设发展的突出问题,并拓展腹地资源,推动港口快速发展,提升温州港的吞吐能力。 近期温州港口建设发展的目标包括:在2010年前开工建设乐清湾港区一期工程两个5万吨级多用途泊位、乐清湾海螺水泥粉磨站项目5万吨级配套码头、状元岙港区5万吨级化工码头等深水泊位,5年内新增5万吨级深水泊位5个;2010年前开工建设瓯江口航道治理二期工程、乐清湾进港航道一期工程等,积极推进大小门岛港区30万吨级航道项目前期工作,有效改善港口通航条件。 据悉,近期,温州市港航部门还将开通对台航线,积极开辟欧洲、中东航线,力争在2010年实现货柜吞吐量突破50万标箱,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6000万吨以上。 陈春表示:“我们要在内贸和外贸航线上同时下工夫。内贸方面,主要是把已有四通八达的内贸航线网路利用好,将温州港打造成内贸中转港;外贸方面,既要积极开辟远洋干线,也要发展好内支线,把温州外贸货物吸引到水路上来,运抵宁波、上海,再转远洋干线。” 对外合作 携手丽水港谋双赢 近日,浙江丽水港航管理部门负责人到温州会商,专程赶赴状元岙港区,对该港区泊位、货物装卸等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双方就如何对温丽两市港口规划对接、编制瓯江航运总体开发方案、水运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项目安排、标准化船型开发、港航生产组织等作了深入研讨。 据了解,下一步,两地将以瓯江航运总体开发方案编制为载体,积极推进瓯江航道梯级开发达到500吨级船舶直达丽水城关目标,实现丽水融入温州港。同时探讨编制青田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水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重点探讨了如何推进瓯江航道疏浚项目,特别是青田港区至青山特钢码头疏浚,加强两港生产合作。双方希望充分发挥温州港状元岙港区一期及龙湾、七里作业区和青田港区青山特钢码头泊位能力,通过多式联运发展煤炭、矿石接卸业务,提高温州港对丽水港的辐射。双方还就江海联运船型方案和发展江海联运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据介绍,丽水港航、青山特钢公司及新创新公司都有强烈合作意向。据悉,丽水港货源充足,新创建码头外轮多次成功靠港,也证明其有足够的靠泊、装卸实力。经进一步详细测算及市场调查,双方今后将联合抱团,形成规模经济,到时因丽水港的辐射效应,温州状元岙港区将商机无限,而温州、丽水两港也将实现双赢。 吞吐量 1995年温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00.62万吨,旅客吞吐量146.87万人次;外贸吞吐量30.75万吨;国内货柜12011自然箱;国际货柜19302TEU;该港下属企业货物吞吐量267.63万吨。 2000年温州港货物吞吐量859.44万吨,增长21.9%。 2001年温州港货物吞吐量1314.3万吨。 2002年温州港货物吞吐量1650万吨,增长25.5%。 2003年温州港货物吞吐量已达2338万吨,货柜吞吐量18万标箱。 2004年温州港货物吞吐量3440.51万吨,比2003年增长12.5%;完成货柜吞吐量213149teu,比2003年增长17.7%;2005年累计完成货物吞吐801万吨,货柜吞吐量23万 TEU ;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 2005年温州港货物吞吐量首次超过3000万大关据统计,完成货物吞吐量3097万吨,比2004年同期增长17.76%,创历史新高。 2006年温州港货物吞吐量3924万吨。 2007年温州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310万吨。 2008年温州港货物吞吐量首破5000万。
深圳港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南部,拥有蛇口、赤湾、妈湾、东角头、盐田、福永机场、沙鱼涌、内河8个港区。
1、蛇口港
蛇口港是中国最大的转运中心之一,位于广东省深圳市蛇口半岛南端,是华南地区重要的集散中心和中转口岸。
2、赤湾港
赤湾港在深圳经济特区西部的南头半岛顶端,位于珠江口东岸,东经113°53',北纬22°28'附近,距香港在20海里。
距珠海、澳门在50海里,水、陆路距广州约150公里。
赤湾港三面环山,呈"U"型港湾,紧临水深航道,多式联运俱全,是一个内河船舶和远洋水深巨轮均能靠泊的河口良港。
3、深圳妈湾港区
该港区内主要经营散杂货、液体化工产品、油品和煤炭等。
妈湾港区面临珠江矾深水航道,以涨潮流为主,含沙量少,港区天然水深9~14米。
4、东角头
东角头水运口岸,位置深圳市西部南头半岛,成立时间1985年3月,1987年1月,经国家批准为对外开放口岸。
码头设计能力为50万吨。
5、深圳市盐田港集团有限公司原名“深圳东鹏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2月26日,1994年11月15日开始使用现公司名“深圳市盐田港集团有限公司”,是由深圳市 *** 授权经营的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国资委持公司100%股权。
6、深圳机场福永码头
其位于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区西南角位置,距新航站楼仅2公里(车程约5分钟),陆路与宝安大道、广深沿江高速公路和机荷高速公路相接,水路距港澳约70分钟航程、距香港机场码头约40分钟航程。
主要经营:装卸搬运、货物仓储、联运服务,船舶外轮供应,五金、百货、针织品、建材的销售、集装箱上门维修、物业管理、房屋租赁、从事广告业务。
7、沙鱼涌是深圳市龙岗区葵涌街道办土洋社区下属的一个客家小渔村,位于沙鱼涌河出海口的南岸边上,出海口的南边是一个海滩,叫东芴海滩。
沙鱼涌位于一条小河的入海口,沙滩长约200米,沙滩岸边常停泊有小渔船。
8、内河码头
内河码头是深圳特区地方建材的主要装卸码头。
码头海岸线长308米,共有11个泊位,最大靠泊能力为500吨。
扩展资料:
深圳港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南部,珠江入海口伶仃洋东岸,毗邻香港。
世界上港口比较知名闻名,全市260公里的海岸线被九龙半岛分割为东西两大部分。
西部港区位于珠江入海口伶仃洋东岸,水深港阔,天然屏障良好,南距香港20海里,北至广州60海里,经珠江水系可与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区各市、县相连,经香港暗士顿水道可达国内沿海及世界各地港口。
东部港区位于大鹏湾内,湾内水深—12至—14米,海面开阔,风平浪静,是华南地区优良的天然港湾。
深圳港口的直接腹地为深圳市、惠州市、东莞市和珠江三角洲的部分地区,转运腹地范围包括京广铁路和京九铁路沿线的湖北、湖南、江西、粤北、粤东、粤西和广西的西江两岸。
货物以集装箱为主,兼营化肥、粮食、饲料、糖、钢材、水泥、木材、砂石、石油、煤炭、矿石等。
1999年深圳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500亿美元大关,达504.34亿美元:其中外贸出口282.11亿美元,同比增长6.9%。
深圳外贸出口额、进口额和进出口总额三项指标已连续七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
?[1]?
2003年货物吞吐量为11220万吨,比2002年增长28%;集装箱
吞吐量完成106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9.8%。
深圳市港务局1月5日公布的统计显示,2004年深圳港货物吞吐量达1.35亿吨,增长20.33%,集装箱吞吐量1365万标准箱,增幅为28.22%,较上年净增300万标准箱,在世界港口中继续位居第四。
至2005年,深圳港将建成10个集装箱专用泊位,并开发建设铜鼓航道;至2010年,再规划建设10个集装箱专用泊位,同时开发建设大铲湾集装箱专用港区。
随着深圳港的快速发展,深圳港不仅成为名副其实的华南地区集装箱枢纽港,而且将通过与香港港口的优势互补、互相促进,联手构筑亚太地区国际航运中心。
一、一般分类
(1)基本港(BasePort):
是运价表限定班轮公司的船一般要定期挂靠的港口。
大多数为位于中心的较大口岸,港口设备条件比较好,货载多而稳定。
规定为基本港口就不再限制货量。
运往基本港口的货物一般均为直达运输,无需中途转船。
但有时也因货量太少,船方决定中途转运,由船方自行安排,承担转船费用。
按基本港口运费率向货方收取运费,不得加收转船附加费或直航附加费。
并应签发直达提单。
(2)非基本港(Non-BasePort):
凡基本港口以外的港口都称为非基本港口。
非基本港口一般除按基本港口收费外,还需另外加收转船附加费。
达到一定货量时则改为加收直航附加费。
例如新几内亚航线的侯尼阿腊港(HONIARA),便是所罗门群岛的基本港口;而基埃塔港(KIETA),则是非基本港口。
运往基埃塔港口的货物运费率要在侯尼阿腊运费率的基础上增加转船附加费43.00美元(USD)/FT。
二、按位置分类
按所在位置可分为海岸港、河口港和内河港,海岸港和河口港统称为海港。
(1)河口港
位于河流入海口或受潮汐影响的河口段内,可兼为海船和河船服务。
一般有大城市作依托,水陆交通便利,内河水道往往深入内地广阔的经济腹地,承担大量的货流量,故世界上许多大港都建在河口附近,如鹿特丹港、伦敦港、纽约港、列宁格勒港、上海港等。
河口港的特点是,码头设施沿河岸布置,离海不远而又不需建防波堤,如岸线长度不够,可增设挖入式港池。
(2)海港
位于海岸、海湾或潟湖内,也有离开海岸建在深水海面上的。
位于开敞海面岸边或天然掩护不足的海湾内的港口,通常须修建相当规模的防波堤,如大连港、青岛港、连云港、基隆港、意大利的热那亚港等。
供巨型油轮或矿石船靠泊的单点或多点系泊码头和岛式码头属于无掩护的外海海港,如利比亚的卜拉加港、黎巴嫩的西顿港等。
泻湖被天然沙嘴完全或部分隔开,开挖运河或拓宽、浚深航道后,可在潟湖岸边建港,如广西北海港。
也有完全靠天然掩护的大型海港,如东京港、香港港、澳大利亚的悉尼港等。
(3)河港
位于天然河流或人工运河上的港口,包括湖泊港和水库港。
湖泊港和水库港水面宽阔,有时风浪较大,因此同海港有许多相似处,如往往需修建防波堤等。
苏联古比雪夫、齐姆良斯克等大型水库上的港口和中国洪泽湖上的小型港口均属此类。
三、按地位分类
(1)国际性港
靠泊来自世界各国港口的船舶的港口称为国际性港。
如中国的上海港和大连港等、国外的鹿特丹和伦敦港等均属于此类。
(2)国家性港
主要靠舶往来于国内港口的船舶的港口称为国家性港。
(3)地区性港
主要靠泊往来于国内某一地区港口的船舶的港口称为地区性港口
三、功能
港口历来在一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运输将全世界连成一片,而港口是运输中的重要环节。
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一般都具有自己的海岸线和功能较为完善的港口。
港口的功能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物流服务功能。
港口首先应该为船舶、汽车、火车、飞机、货物、集装箱提供中转、装卸和仓储等综合物流服务,尤其是提高多式联运和流通加工的物流服务。
2.信息服务功能。
现代港口不但应该为用户提供市场决策的信息及其咨询,而且还要建成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的增值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订单管理、供应链控制等物流服务。
3.商业功能。
港口的存在既是商品交流和内外贸存在的前提,又促进了它们的发展。
现代港口应该为用户提供方便的运输、商贸和金融服务,如代理、保险、融资、货代、船代、通关等。
4.产业功能。
建立现代物流需要具有整合生产力要素功能的平台,港口作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点,已经实现从传统货流到人流、货流、商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全面大流通,是货物、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的聚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