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约58万人
人口密度:3791人/km2
南风古灶
佛山祖庙
兆祥黄公祠
仁寿寺
石湾宝峰塔
禅城区位于佛山市中心,总面积153.69平方千米。总人口58万人(2003年)。
区人民政府驻大福南路,邮编528000。行政区划代码:440604。区号:0757。拼音:Chancheng Qu。
基本概况
禅城区是佛山市五个行政区之一,是佛山政治、金融、文化、教育、科技、信息和物流中心,为佛山市人民政府驻地,总面积154.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8万人。
禅城区有着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境内河流纵横,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特产丰富,经济网站文化一向较为发达。禅城区东距南方大都市广州仅6公里,东南距香港96公里,南距澳门135公里,广珠(海)、广湛(江)公路和广茂铁路横贯境内,距佛山机场仅6公里,是个适合发展经济的好地方。
禅城,是粤剧发源地和著名的陶瓷之乡、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南风古灶五百年薪火不绝,900多年历史的祖庙享有“ 东方民间艺术之宫 ”的美誉,梁园、仁寿寺等古迹让人流连忘返。还有享誉海内外的精致生动的剪纸、巧夺天工的秋色、精巧绝伦的石湾陶塑等。禅城文化是岭南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
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日新月异的现代化都市建设,良好的城市管理,独特的人文景观以及和谐的人居环境,使佛山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 ”、“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示范区”和联合国“人类住区优秀范例城市”等多项殊荣。
科技事业发展
禅城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目前,全区拥有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研发中心1个,省级工程研发中心12个,市级研发中心25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24家。南庄镇和张槎、澜石、石湾街道为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禅城区拥有“国家建筑卫生陶瓷特色产业基地”、“中国童装设计研究中心”以及“国家火炬计划佛山精密制造产业基地”,是广东省首批知识产权区域示范试点。区内有100多家企业与省内外4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开展了130多项技术研发合作。信息化工程及电子商务应用不断普及。“禅城政府网站”、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已经开通运行,政府工作电子化、网络化加速推进,初步实现区、镇(街道)、村委会(居委会)三级互联互通。张槎和石湾已成为广东省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示范点。
创建教育强区
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13所,幼儿园126所,文化技术培训机构87 所,等级学校率达87%,其中省一级学校(幼儿园)数量处全省领先水平。普及高中教育,全区高中毛入学率达90%。建成主干为1000M 的城域网,10M宽带光纤接入学校,全区中小学基本完成“ 校校通 ”基础工程。南庄、石湾、张槎、澜石被评为“广东省教育强镇”。2005年6月,禅城区顺利通过了广东省督导组的验收,成为“广东省教育强区”。
社区文化体育
禅城区抓住佛山建设产业强市、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大城市的历史新机遇,全面发掘广博的人文资源和深厚的陶瓷、粤剧、武术、龙狮、秋色等文化底蕴,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培育地域特色文化,打造禅城文化品牌。禅城区社区文化活跃,拥有较为完善的文化设施网络,区级文化设施主要包括禅城区文化中心、禅城区图书馆、禅城区文化馆等,南庄镇和祖庙、升平、澜石、张槎等街道也先后建成了综合性文化站。区内有文化活动中心(室)200多个、文化广场40多个、建成1个省一级文化馆、5个省特级文化站、2个省一级文化站。禅城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禅城区是“中国龙狮运动之乡”,2004年元宵节成功举办第三届粤港澳台狮王争霸赛。保龄球运动水平较高,一批优秀选手入选国家保龄球队,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屡获佳绩。
医疗卫生事业
禅城区重视医疗卫生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卫生监督和疾病防控机制。区内医疗资源充足,服务网点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水平较高,拥有多家规模较大的医疗机构,包括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佛山市中医院、禅城区中心医院等6家大型医院和8家镇级医院。城乡卫生面貌有很大改善,医疗卫生市场清理整顿成效显著,卫生整体水平逐步提高,全区有23个村被授予“省卫生村”称号,南庄镇被评为“省卫生镇”。禅城辖区作为佛山市的中心城区,自1992年被全国爱卫会评为第一批“国家卫生城市”以来,一直保持这一荣誉称号。
社会治安
禅城区坚持“打防结合”方针,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和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基层警务力量和基础管理,推进社区警务建设。组建禅城区治安联防队,统一整合管理全区的治安队伍,提高治安队伍整体素质。深入开展社会治安-,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安全文明小区建设成绩显著,发案率低,破案率高。被中央综治委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目前,辖区内治安秩序良好,市民安居乐业。
人居环境
禅城区商业繁荣,物流发达,居住环境优越。辖区内有祖庙商业街、百花广场、东方广场、东建世纪广场、流行前线等著名商业网点,文化、体育设施和娱乐场所星罗棋布。惠景城、-、环湖花园、湖景湾、丽日豪庭、汇银城市花园等是近年来开发建设的中高档住宅社区。其中,丽日豪庭2002年荣获国家建设部“全国人居经典环境金奖”,汇银城市花园是“佛山首个国家A-标准社区”,-·山水居荣获“广东省绿色住区”称号。禅城区拥有佛山宾馆五星级酒店和金城大酒店、佳宁娜酒店等四星级酒店,可为海内外宾客提供优质服务。
经济概况
目前,禅城区已形成了陶瓷、纺织、不锈钢、童服、铝型材、机械制造、电工器材、电子、激光音像制品、制药、新材料、造纸、塑料和食品等支柱行业,拥有建陶、照相机、显像管、照明材料、制冷、针织品、不锈钢、铝型材、摩托车、电缆、激光储存盘、冷柜、人造革、中成药等一批竞争力强、市场前景较好的产品。
禅城区致力打造“区域产业品牌”、“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启动了“佛山陶瓷”、“佛山童装”品牌化工程,创建“名牌大区”。辖区内拥有一批著名企业和产品品牌,如佛山照明、海天味业、兴发铝材、东鹏、鹰牌、新中源、蒙娜丽莎、金舵陶瓷、兴发铝材、星星冷柜、中宝光缆、佛斯弟摩托车等。目前,禅城区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2个,“中国驰名商标”1件,“国家免检产品”43个,“广东省名牌产品”33个,“广东省著名商标”28 件,入选“中国企业500强” 企业2家。
民营经济是推动禅城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2004年,全区有民营工商企业26800多家,工业产值超亿元的民营企业37家,民营工业总产值281.5亿元,增长30.8% ,民营工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40% ,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东鹏、兴发、新明珠等3家企业获得“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称号。
禅城区致力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对外经济贸易规模日益扩大 , 目前与美国、法国、荷兰、意大利、加拿大、瑞典、英国、德国、日本、韩国及港澳台等 1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经贸联系。
禅城区正全力推进以禅城高新技术产业区为重点的产业园区建设,以高标准产业园区为载体,以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名牌企业为招商引资重点对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在企业税收、土地价格等方面出台多项投资优惠政策。政务环境不断优化,“三个中心”(招商引资促进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投诉中心)建设不断完善,为投资者提供高效、优质、诚信、廉洁的服务。2004年,全区签约内外资项目110多个,投资额120多亿元,投资项目涵盖光机电一体化、精密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有色金属加工、家用电器等领域。“优达佳”、“丰富”、“沃尔玛”、“普立华”、“沈阳远大”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企业集团纷纷投资禅城。
2004年,禅城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8.63亿元,增长17.3%;工业总产值695.61亿元,增长2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48亿元,增长16.6% ;出口总值30.85亿美元,增长35%;实际利用外资3.67亿美元,增长18.3%;完成税收总额60.54亿元,增长9.7%;全区一般预算收入8.82亿元,增长15.5%。
行政区划
2006年,佛山市政府《关于同意禅城区调整街道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澜石、城南街道,将其并入石湾镇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禅城区海滨路8号;撤销环市、普君、升平街道,将其并入祖庙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禅城区朝安北路23号;保留张槎街道,同时将原石湾镇街道沿季华路以北部分辖区并入张槎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禅城区建槎路1号。行政区划调整后,禅城区辖3个街道(祖庙、石湾、张槎)、1个镇(南庄)。
据相关报道,禅城区原街道普遍规模不大,最大的张槎街道也不过23平方公里,最小的城南街道只有4.2平方公里,而且街道之间的界限交叉错叠,部分镇街存在的“插花地”、“飞地”等现象。这次区划调整,以城市中轴线为界,将8个街道整合成3个街道,最大的祖庙街道达到31.6平方公里,最小的石湾街道也有21.1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
2000年,城区辖6个街道。总人口296706人,各街道人口: 升平街道 48879 祖庙街道 46746 永安街道 43575 普君街道 62221 城门头街道 36775 同济街道 49530 迳口华侨经济区虚拟镇 8980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0年,石湾区辖2个街道、4个镇。总人口471950人,各乡镇人口: 江湾街道 40277 城南街道 27530 石湾镇 42017 张槎镇 149982 澜石镇 101033 环市镇 111111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12月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109号)调整佛山市行政区划:撤销佛山市城区和石湾区,设立佛山市禅城区。以原佛山市城区、石湾区和原南海市南庄镇的行政区域为禅城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大福南路。2003年1月8日禅城区正式挂牌。行政区划调整前:城区面积19平方千米,人口32万,邮政编码528000;石湾区面积71平方千米,人口17万,邮政编码528031。
2002年,禅城区辖8个街道(升平 祖庙 永安 普君 同济 城门头 江湾 城南)、5个镇(澜石 石湾 张槎 环市 南庄)。
2003年9月18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省民政厅批复,同意撤销禅城区张槎、环市、澜石镇建制,分别设立张槎、环市、澜石街道办事处;撤销石湾镇、江湾街道办事处,将其行政区域合并设立石湾街道办事处。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城门头街道办事处,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祖庙街道办事处;撤销永安街道办事处,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升平街道办事处;撤销同济街道办事处,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普君街道办事处。调整后,辖8个街道、1个镇:张槎街道、环市街道、澜石街道、城南街道、石湾镇街道、升平街道、祖庙街道、普君街道,南庄镇。
2005年5月,禅城区辖8个街道(升平、祖庙、普君、石湾、城南、张槎、澜石、环市)、1个镇(南庄)。
截至2005年12月31日,禅城区辖8个街道(升平、祖庙、普君、石湾、城南、张槎、澜石、环市)、1个镇(南庄)
升平街道办事处(440604001) 辖18个社区(升平、高基、文北、永进、庆宁、永安、培德、快子、金沙、燎原、上沙、同安、文南、红强、妈庙、文东、市东、大观)。
祖庙街道办事处(440604002) 辖18个社区(圣堂、山紫、香兰、后街、红棉、新村、花园、白燕、亲仁,铁军、兰桂、建设、沙塘、福禄、恩光、莺岗、东园、钻石)。
普君街道办事处(440604003) 辖20个社区(福贤、燎东、纪纲、塔坡、佛平、普西、普南、忠义、北江、普东、桂园、南桂、同华、同济、旭日、垂虹、体育、卫国、保安、南浦)。
城南街道办事处(440604004) 辖13个社区(惠景、玫瑰、福华、绿景、金子苑、金澜、季华、平远、环湖、丽银、怡景、丽豪、湖景)。
石湾街道办事处(440604005) 辖15个社区(江湾、马岗、同福、唐园、清水桥、清海、东便、石紫、榴苑、三友、红卫、忠信、和平、莲峰、劳动)。
张槎街道办事处(440604006) 辖1个社区(纯阳)、16个村委会(莲塘、大富、村头、村尾、上朗、下朗、古灶、大江、白坭、张槎、大沙、东鄱、弼唐、简村、青柯、海口。
澜石街道办事处(440604007) 辖2个社区(东平、银苑)、12个村委会(河宕、番村、塘头、沙岗、里水、深村、石头、石梁、湾华、鄱阳、奇槎、黎冲)。
环市街道办事处(440604008) 辖6个社区(佛平北、佛平南、朝安东、朝安西、东城、城北)、8个村委会(永红、永新、镇安、朝东、东升、敦厚、扶西、郊边)。
南庄镇(440604100) 辖2个社区(南庄、吉利)、18个村委会(罗南、南庄、南、紫洞、湖涌、东村、上元、溶洲、堤田、罗格、吉利、龙津、醒群、村尾、梧村、河_、杏头、贺丰)。
2006年6月29日,经佛山市人民政府批准(《关于同意禅城区调整街道行政区划的批复》),禅城区对辖区街道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本次行政区划调整从地理上基本以东平河、季华路、佛山大道为界线,并根据历史沿革、主导产业以及未来城市发展方向作为调整依据。行政区划调整具体情况如下:
(一)撤销澜石、城南街道,将其并入石湾镇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禅城区海滨路8号(原澜石街道办事处驻地)。调整后的石湾街道位于禅城区东南部,界线走向是:东平河、忠信路、凤凰路、季华二路至季华七路;
(二)撤销环市、普君、升平街道,将其并入祖庙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禅城区朝安北路23号(原环市街道办事处驻地)。调整后的祖庙街道位于禅城区东北部,界线走向是:汾江河、佛山大桥、佛山大道、季华五路至季华七路;
(三)保留张槎街道,同时将原石湾镇街道沿季华路以北部分辖区并入张槎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禅城区建槎路1号(原张槎街道办事处驻地)。调整后的张槎街道位于禅城区中北部,界线走向是:东平河、忠信路、凤凰路、季华二路至季华四路、佛山大道、佛山大桥、汾江河。
本次行政区划调整后,禅城区辖3个街道(祖庙、石湾、张槎)、1个镇(南庄)。链接:2006年7月禅城区行政区划示意图
据相关报道,禅城区原街道普遍规模不大,最大的张槎街道也不过23平方千米,最小的城南街道只有4.2平方千米,而且街道之间的界限交叉错叠,部分镇街存在的“插花地”、“飞地”等现象。这次区划调整,以城市中轴线为界,将8个街道整合成3个街道,最大的祖庙街道达到31.6平方千米,最小的石湾街道也有21.1平方千米。
2007年4月,祖庙街道撤销永进、红强、燎原等8个社区,其行政区划分别并入永安、市东、妈庙等8个社区。
2021年3月,禅城区上榜2021中国放心食品百佳县市榜第3名。
2021年3月,禅城区上榜2021中国县域网络购买力百强榜第32名。
2021年2月,禅城区上榜2021中国县域电商竞争力百强榜第38名。
2021年1月,禅城区上榜2020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榜第23名。
2020年11月,“2020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市”榜单新鲜出炉,禅城区位列第99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发布《2020年淘宝村百强县》,禅城区上榜,排名第79位。
2020年9月,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出炉,禅城区位列第34名。
2020年9月,禅城区上榜2020年中国百强区,名列第34。
2020年9月,2020中国综合生活质量百佳县市榜单发布,禅城区排位第18名。
2020年7月,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出炉,禅城区位列第65名。
2020年6月,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禅城区为第二批广东省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0年6月,禅城区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广东片区)。
2020年,禅城区上榜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百佳县市,名列第45位。
2019年10月,禅城区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位列第16名。
2019年10月,禅城区入选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位列第8名。
2018年9月,赛迪顾问发布了2018年中国百强区排名,禅城区名列第20位。
2018年8月,禅城区获得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邮编是多少
11月26日0-24时,我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和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2例,均已闭环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接受隔离治疗或隔离医学管理。
确诊病例1:集中隔离发现,居住于靖城街道东兴街89幢。11月26日报告阳性,当日诊断为确诊病例。活动轨迹涉及点位主要包括:靖城街道东兴街89幢旁**店,中洲路德融奥迪4S店。
确诊病例2:集中隔离发现,居住于马桥镇栗树村一组。11月25日报告阳性,26日诊断为确诊病例。活动轨迹涉及点位主要包括:祥龙纸管厂,中石化正大加油站西板焊店,江平路御源阁私房菜馆。
无症状感染者1:社区筛查发现,居住于靖城街道东兴街78幢。11月25日报告阳性,26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涉及点位主要包括:老渔婆农贸市场,长田岸东埭78幢,东兴街78幢棋牌室。
无症状感染者2:社区筛查发现,居住于靖城街道江华街143幢。11月25日报告阳性,26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涉及点位主要包括:江山路千百汇生鲜超市。
无症状感染者3:社区筛查发现,居住于靖城街道东兴街44幢。11月25日报告阳性,26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涉及点位主要包括:人民公园,利群超市,吉麦隆超市,江华菜场旁民信面店,东兴街浴室对面理发店,十圩港边老木材公司旁小公园,西郊公园,中医院旁海鹏药店,领航教育咨询有限公司,钟楼广场四眼井。
无症状感染者4:闭环管理重点人员筛查发现,居住于靖城街道康宁路29号。11月25日报告阳性,26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涉及点位主要包括:康宁路29号。
无症状感染者5:集中隔离发现,居住于扬子英伦花园67幢。11月25日报告阳性,26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涉及点位主要包括:广宇建设集团,依江名苑1幢,依江名苑2幢,江平路印图美发店,德庄火锅,锦绣花园门口美好超市。
无症状感染者6:集中隔离发现,居住于东环花苑C区8幢。11月25日报告阳性,26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涉及点位主要包括:江山路美郎服装厂,美郎服装厂对面韵达快递。
无症状感染者7:集中隔离发现,居住于康宁路71号。11月25日报告阳性,26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涉及点位主要包括:康宁路71号。
无症状感染者8:集中隔离发现,居住于靖城街道城西景安苑7幢。11月25日报告阳性,26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涉及点位主要包括:百富绅加油站对面鑫宏发超市。
无症状感染者9:集中隔离发现,居住于靖城街道教育局宿舍。11月25日报告阳性,26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涉及点位主要包括:康宁路29号。
无症状感染者10:集中隔离发现,居住于靖城街道东郊村苏家埭。11月25日报告阳性,26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涉及点位主要包括:祥龙纸管厂。
无症状感染者11:集中隔离发现,居住于靖城街道渔婆社区老刘家半埭。11月25日报告阳性,26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涉及点位主要包括:祥龙纸管厂。
无症状感染者12:闭环管理重点人员筛查发现,居住于靖城街道东兴街78幢。11月25日报告阳性,26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涉及点位主要包括:东兴街78幢。
无症状感染者13:集中隔离发现,居住于靖城街道新建北路靖安苑4区8幢。11月25日报告阳性,26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涉及点位主要包括:祥龙纸管厂,渔婆农贸市场旁省得多超市。
无症状感染者14:闭环管理重点人员筛查发现,居住于靖城街道东兴街78幢。11月25日报告阳性,26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涉及点位主要包括:东兴街晟泰服装公司。
无症状感染者15:风险区人员筛查发现,居住于靖城街道新建北路靖安苑四区3幢。11月25日报告阳性,26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涉及点位主要包括:春江花城农贸市场。
无症状感染者16:风险区人员筛查发现,居住于春江花城江翠苑7幢。11月25日报告阳性,26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涉及点位主要包括:华联超市,城中小学对面晨光书店,诚北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
无症状感染者17:风险区人员筛查发现,居住于靖城街道江华社区支河沿路27弄。11月25日报告阳性,26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涉及点位主要包括:江华农贸市场。
无症状感染者18:集中隔离发现,货车司机,在我市无固定住址。11月25日报告阳性,26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入靖即闭环管控,无其它行程轨迹。
无症状感染者19:闭环管理重点人员筛查发现,居住于靖城街道东兴街电子公寓。11月25日报告阳性,26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涉及点位主要包括:渔婆农贸市场,江华农贸市场。
无症状感染者20:集中隔离发现,居住于靖城街道骥西新村1区。11月25日报告阳性,26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涉及点位主要包括:朱大路清清半托。
无症状感染者21:集中隔离发现,货车司机,居住于西来镇郁家村吴家埭。11月25日报告阳性,26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入靖后一直在居住地活动,无其它行程轨迹。
无症状感染者22:集中隔离发现,居住于城北园区祥和公寓2幢。11月25日报告阳性,26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涉及点位主要包括:靖城街道东兴街78幢。
无症状感染者23:闭环管理重点人员筛查发现,居住于靖城街道东兴街77幢。11月25日报告阳性,26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涉及点位主要包括:东兴街豫源酒类商业店,国际大酒店。
无症状感染者24:闭环管理重点人员筛查发现,居住于靖城街道支河沿30号。11月25日报告阳性,26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涉及点位主要包括:东兴街78号,东兴街垃圾中转站旁超市。
无症状感染者25:闭环管理重点人员筛查发现,居住于靖城街道江华弄。11月25日报告阳性,26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涉及点位主要包括:江华农贸市场,吉麦隆超市。
无症状感染者26:闭环管理重点人员筛查发现,居住于靖城街道永兴街19幢。11月25日报告阳性,26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涉及点位主要包括:江平路金百乐舞厅。
无症状感染者27:闭环管理重点人员筛查发现,居住于靖城街道永兴街19幢。11月25日报告阳性,26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涉及点位主要包括:钟楼广场。
无症状感染者28:社区筛查发现,居住于渔婆农贸市场摊位内。11月25日报告阳性,26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涉及点位主要包括:渔婆农贸市场。
无症状感染者29:社区筛查发现,居住于新桥镇文东村草滩圩。11月25日报告阳性,26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涉及点位主要包括:渔婆农贸市场水产区,新桥镇四墩子桥西南摊位。
无症状感染者30:社区筛查发现,居住于城南办事处供销新村5区14幢。11月25日报告阳性,26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涉及点位主要包括:城南园区办事处三马宿舍门口茶室。
无症状感染者31:社区筛查发现,居住于孤山镇联华村郑家埭西埭。11月25日报告阳性,26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涉及点位主要包括:江华农贸市场,渔婆农贸市场。
无症状感染者32:社区筛查发现,居住于孤山镇联华村郑家埭西埭。11月25日报告阳性,26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涉及点位主要包括:孤山镇鑫省好多超市。
以上相关场所和已排查到的有关人员均已落实管控措施。广大市民如发现近期与上述人员轨迹有时空交集的,务必第一时间向所在村或市疾控中心报告,配合开展流调排查、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防疫措施。
请广大市民严格遵守防疫规定,做到高风险区“足不出户”、临时管控区“足不出小区”、低风险区“非必要不流动”。对违法违规出行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相应处罚。引发疫情扩散、传播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感谢您对防疫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靖江市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指挥部
2022年11月27日
邮编:310000
余杭,地处浙江省北部,位于杭嘉湖平原和京杭大运河的南端,是长江三角洲的圆心地,是“中华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素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 全区总面积1220平方公里,辖14个镇、1个乡、4个街道,2008年末,全区户籍人口83.74万人。2004年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列全国县(市)第16位。
余杭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六七千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先民就在余杭这片热土上生息劳作,使这里成为稻作文化起源地之一;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余杭大地上更是孕育出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曙光”,今天,良渚文化遗址群已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最具规模和水平的代表;余杭之名,春秋时已见诸史籍,属吴、越领地,战国中期属楚;南宋时期,余杭作为京畿之地,成为全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
和悠久的历史一样灿烂的,是余杭辈出的人才。既有天目诸山的灵秀之气又得东南沿海浩荡之风的余杭,素称文物之邦,人文荟萃之地,古往今来英才辈出,代有其人。传说时代,大禹曾在这里降服了肆虐的水魔,留下了令后人景仰的遗迹;三国名将凌统,宋代政治家、科学家沈括,南宋数学家杨辉名垂青史;近代更是出现了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国学大师章炳麟(号太炎)这样的伟人。
余杭山水如画,钟灵毓秀,自然人文景观极为丰富。有“茶圣”陆羽、大诗人苏东坡、金石书画家吴昌硕等名家留下的踪迹,有江南三大探梅胜地之一的超山、佛教圣地径山、东明山森林公园、黄鹤山天都城等风景名胜,有良渚文化博物馆、杨乃武与小白菜奇案遗迹等人文景观。
撤市设区后,东、西、北三面拱围老杭城的余杭,成了天堂的门户。1228平方公里的区域,其优势凸显。交通便捷,除了沪杭甬、杭宁、杭徽、绕城高速公路外,还有在建的杭浦高速公路,104国道、320国道,01、02、04、09、15省道以及东西大道、塘康公路、文一路延伸等重要道路在区内贯通成网。余杭的区位优势得到大提升,成为杭州大都市的一个副城区。
风光旖旎,环境优美。临平城区和塘栖有山有水,都是依山傍水,适宜人居的好地方。近年来,城区临平绿化面积大幅增加,人民广场、世纪公园的面积均在6公顷以上,加之道路、小区的绿化,已初步成为四季常绿的地方。而古镇余杭、良渚、闲林、瓶窑等地山清水秀、自然生态风光极佳,更是人居佳地。
2004年12月,余杭区被授予“省级文明城区”称号。2003年年初,余杭区提出创建“省级文明城区”。两年来,区文明委先后组织开展“十佳市民”、“十佳下岗再就业明星”、“十佳外来员工”等评选活动;精心设计了“走向城市化”、“诚实立身,信誉兴业”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至年末,全区已有省百佳社区2个、省文明社区3个、省示范社区7个,市、区级文明(特色)社区32个。同时,在创建中,还不断拓展创建特色,着力提升城区品位。在机关效能建设中,在全省率先-《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若干规定(试行)》;在打造“平安余杭”活动中,创新了“联防、联勤、联调”三联工作机制;并把文化力培育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文化阵地先后建成,全区各类文化体育场所已达1300多家,文化产业总量已占到全区GDP的5%。经过两年多努力,余杭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各项指标达到了“文明城区”的标准要求,正成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生态良性循环、城市优美洁净、生活舒适便捷的环境保护模范之城。
2004年,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启动实施《生态区规划》,编制完成了《河道整治规划》。大力推进市政设施养护社会化,首次对城区16.83公顷绿地实行养护招标。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加大,疏浚河道35千米,治理关停71家石矿企业, “创模”工作全面达到国家环保总局专家组技术核查要求。全面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建成区全年新增绿地面积22.6公顷,公共绿地面积达11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08%。城区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7.36平方米。绕城高速余杭段两侧林带被命名为“浙江省重点公益林示范区”。
近年来,余杭区政府相继-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房地产业发展。实行“购房入户”政策,允许外地人购房入户;房地产市场的税率调整,降低了商品房的契税和房地产交易手续费,运用税费杠杆培育和拉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允许房改房提前上市交易,有利于房地产二、三级市场的开发,培育和发展了一批个人购房群体,推动了住房散户市场的发展。与此同时,余杭的金融机构把房地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资金投向,为购房者推出了按揭、抵押等贷款方式,解决了购房者融资的困难。
全年完成住宅建设投资52.91亿元,增长23.6%;住宅施工面积631.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45.4万平方米。据抽样调查,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8.1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59.1平方米。2004年,临平城区商品房的价格一般在每平方米4500元左右。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8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6.2%。不少楼盘获建筑行业的“钱江杯”、“西湖杯”和省、市级优秀住宅小区等荣誉称号。
“居住在杭州,满意在余杭”,根据房地产市场需求,余杭区政府制订科学合理的房地产发展规划,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严格规范商品房销售行为,提高产权产籍、房产交易服务质量,扩大住房公积金贷款和住房商业贷款规模,满足群众的购房需求;依法加强对房地产企业的管理,强化住宅小区配套工程建设,不断提高物业管理水平。继续推进星桥天都城、乔司新城、闲林生态居住区等规模房地产项目的开发。
城乡居民生活稳步提高。2006年该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70元,增长11.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615元,增长10.8%;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11.0%和9.9%,增幅分别比上年提高了0.7个和1.1个百分点。随着收入的增长,居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全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为13295元,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7790元,增长7.5%。恩格尔系数继续下降,2006年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4.9%和34.4%,分别比上年下降了0.3和1.0个百分点。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13.1亿元,增长21.4%;人均储蓄余额达2.6万元,增长18.2%。
2008数字余杭
经济总量。初步核算,200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01.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分别快于全省、全市1.0个和0.1个百分点,但增幅与上年相比回落4.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31.97亿元,下降1.0%;第二产业286.45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183.50亿元,增长18.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2:58.3:34.5调整为6.4:57.1:36.5。全区按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60320元,按国家公布的2008年平均汇率计算,突破8000美元,达到8684美元。
财政收支。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82.50亿元,增长25.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8.20亿元,增长31.0%。全年地方财政支出44.59亿元,增长22.8%。
人口。2008年末,全区户籍人口83.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5万人。在户籍人口中,农业人口45.57万人,非农业人口38.1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99‰,自然增长率为2.18‰。
人民生活。据抽样调查,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78元,增长12.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全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552元,增长1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9%。
2008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01.40亿元,增长30.3%。
年末,建成区面积达到22.63平方公里,增长17.6%。
工业生产。2008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310.80亿元,增长12.5%。其中,规模企业实现总产值1025.54亿元,增长13.4%,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升为78.2%。
2008年,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4.01亿元,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28.77亿元,分别增长16.1%和18.6%。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66亿元,增长21.9%。
2008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32.56亿美元,其中进口额2.44亿美元,出口额30.12亿美元,增长29.3%,比上年回落了11个百分点。
2008年,全区共新批外商投资项目63个,合同外资6.51亿美元,增长38.4%;到帐外资3.44亿美元,增长86.3%。
地理位置
杭州市余杭区位于杭嘉湖平原南端,西依天目山,南濒钱塘江,是长江三角洲的圆心地。地理坐标为北纬30°09′~30°34′、东经119°40′~120°23′,东西长约63公里,南北宽约30公里,总面积约1220平方公里。余杭区从东、北、西三面成弧形拱卫杭州中心城区,东面与海宁市接壤,东北与桐乡市交界,北面与德清县毗连,西北与安吉县相交,西面与临安市为邻,西南与富阳市相接。
余杭交通
余杭交通便利,穿境而过的两条铁路(沪杭、宣杭)、两条国道(320、104国道)、五条高速公路(沪杭高速、杭宁高速、杭徽高速、绕城高速以及在建的杭浦高速)、两条主要河流(东苕溪、京杭大运河)和五条省道(01、02、04、09、15省道),把余杭和长江三角洲各大城市紧紧相连。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1798.6公里。全区等级公路通村率、硬化率达到100%。区境内有航道里程350公里,其中干线43.37公里,支线306.63公里,一个遍布全区镇乡、干支相连、水陆联动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
地形地貌
余杭区跨越钱塘江和浙北杭嘉湖平原两个地层分区,宏观构造特征大体可分为西部山地丘陵区和东部平原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大致以东苕溪为界,西部山地丘陵河谷,形成于1.3亿年前,长期基本稳定;东部水网平原、滩涂平原几经沧桑,从公元前5世纪起,随文明进步而逐步开拓,形成如今地貌。
区境西北与西南部属天目山东麓和千里岗山脉之余脉。山体顺南、中、北3条苕溪谷地两侧呈马蹄形展布,层峦叠嶂、茂林修竹。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有窑头山(1095米)、红桃山(1029米),海拔500米~1000米的有鸬鸟山(870米)、峰高岭(708米)、王位山(726米)、红山顶(640米)、径山(616米)等13座。因苕溪而成的河谷平原分布在苕溪谷口。东北部为水网平原,主要分布在京杭大运河流域,平畴一片,塘漾棋布,是闻名的杭嘉湖水乡平原。东南部为滩涂平原,分布于星桥周杨村至亭趾一线以南,是在海积作用为主,冲积、湖积作用为辅条件下形成的,地势略高亢平坦、土层深厚,是境内重要经济作物区。平原面积8.62万公顷,占全区面积的70.31%。
自然资源
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的矿物有22种,其中膨润土、白云岩等大型矿床3处,钼铁矿、石英、凝灰岩等中型矿床8处。另有磁铁、锰、铜、锡、萤石、重晶石、天然气等矿藏。
境内多种地貌类型分布,加之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调节,为各种植物生长和动物孽生繁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林木覆盖率为40.1%,森林覆盖率为37.4%,人均森林面积0.04公顷。较高的森林覆盖率,良好的植被,维系着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自然植被有长绿阔叶林、长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竹林、灌草等6个类型。野生植物157科629种,主要有:竹类为毛竹、早竹、苦竹、浙江刚竹、浙江淡竹等竹林;树类有495种,分属77科,其中受国家一级保护的有水杉、南方红豆杉,二级保护的有银杏、华东黄杉、水松、鹅掌楸、杜仲、夏腊梅、金钱松、福建柏等12种。野生中草药80余种,人工栽培的20余种。人工栽培的作物中,粮油、经济作物超过100种,蔬菜有30类、120种左右。大型野生真菌36科95种。野生动物120科275种,主要有杜鹃、黄鹂、画眉等32种鸟类,华南兔、豹猫、野猪等23种哺乳类,蝮蛇、大鲵、龟、石蛙、蟾蜍等两栖、爬行类27种,泥鳅、黄鳝、条光唇鱼等鱼虾类23种,昆虫1000余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黑鹿、云豹、金钱豹,二级保护的有灵猫、大鲵、穿山甲和鹗等,属省级保护的有蕲蛇、大杜鹃、鼬獾等。
境内河流纵横、湖荡密布,受山脉走向制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河流具有流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大的特点。水资源的丰富对航行、灌溉、淡水鱼养殖、发电、生产生活用水乃至旅游都十分有利。因地形差异,形成两个不同水系:西部为天然河流,以东苕溪为主干,支流众多,呈羽状形;东部多属人工开凿的河流,以京杭大运河和上塘河为骨干,河港交错,湖泊棋布,呈网状形。在东苕溪下游和运河两岸,分布众多被称为荡、漾、潭的水域,其中较大的有三白潭、官塘漾等。据测量,在正常年景,地下水总量为1.57亿立方米。
气候特征
余杭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气候区。冬夏长春秋短,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3℃~16.2℃,年平均雨量1391.8毫米。因境内地形不同,小气候差异明显,春、冬、夏季风交替,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春雨连绵,风向多变,天气变化较大。常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雨量相对集中,梅雨结束即进入盛夏,受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热、温度高、日照强、蒸发大,易有伏夏。秋季,秋高气爽,天气比较稳定。冬季,盛吹西北风,寒冷、干燥,如遇北方强冷空气,就出现寒潮。气候特征为气温适中,适宜双、三熟制。雨热同季,有利于叶茎类作物和瓜果生产。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适宜栽培种植南北多种作物,具有发展粮食生产和多种经济作物的气候优势。
行政建制
余杭区现辖乔司、运河、塘栖、崇贤、仁和、良渚、闲林、余杭、仓前、径山、瓶窑、黄湖、鸬鸟、百丈14 个镇,中泰1个乡和临平、南苑、东湖、星桥4 个街道。区政府驻临平街道。根据杭州市总体规划,由临平等4 个街道和运河镇组成的临平城为杭州三大副城之一,建成区面积现为13.5平方公里,另有塘栖、良渚和余杭3个组团式城镇。
2006年末,余杭区共有建制村262个;社区54个。
建制沿革
余杭历史源远流长。从境内吴家埠、荀山、小古城等遗迹的发掘表明,早在距今7000年~6000年间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距今四五千年前,成了良渚文化的发祥地,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曙光”。
余杭之名,春秋时已见诸史籍,彼时属吴、越领地,战国中期属楚。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灭楚,在今境内置钱唐(含杭州城区)、余杭两县,属会稽郡(钱唐几经变更,到民国为杭县,今余杭区系由原余杭县和杭县大部地域合并而成)。
西汉时,余杭、钱唐两县仍属会稽郡,钱唐为会稽郡西部都尉治。平帝元始四年(4年),改钱唐县为泉亭县。新王莽始建国元年(9年),改余杭县为进睦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名余杭、钱唐。
三国时,余杭、钱唐均入吴国版图,属吴郡,隶扬州,钱唐县并为吴郡都尉治。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钱唐郡,改置杭州,州治初设余杭,次年移钱唐。大业三年(607年),又改杭州为余杭郡,钱唐、余杭仍为所属。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余杭郡为杭州,为避国号讳,改钱唐为钱塘。五代后梁龙德二年(922年),划钱塘、盐官两县地各半及富春县之两乡地置钱江县,与钱塘县同城设治。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改钱江县为仁和县。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杭州为临安府,属两浙西路。钱塘、仁和升赤,余杭升畿。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临安府为杭州路,钱塘、仁和、余杭属之。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攻下杭州,改杭州路为杭州府。明清延之。
民国元年(1912年)2月,废杭州府,以原钱塘、仁和县地并置杭县,与余杭县同属钱塘道。
949年5月两县解放,余杭、杭县建制未变。1958年4月,杭县被撤销,属杭州市郊区。1960年1月建立钱塘联社(县级)。余杭县亦于1958年10月撤销,并入临安县。1961年3月,从临安县析出原余杭县境与钱塘联社合并,4月,钱塘联社撤销,恢复县建制,定名余杭县,县治设临平镇。1994年4月,撤销余杭县,设立余杭市。2001年3月,撤销余杭市,设立杭州市余杭区。
行政区划
余杭区现辖乔司、运河、塘栖、崇贤、仁和、良渚、闲林、余杭、仓前、径山、瓶窑、黄湖、鸬鸟、百丈14 个镇,中泰1个乡和临平、南苑、东湖、星桥4 个街道。区政府驻临平街道。根据杭州市总体规划,由临平等4 个街道和运河镇组成的临平城为杭州三大副城之一,建成区面积现为13.5平方公里,另有塘栖、良渚和余杭3个组团式城镇。
2006年末,余杭区共有建制村262个;社区54个。
人口状况
余杭先民,早在新石器时期,于良渚、瓶窑一带形成聚落。秦统一中国后,有大量居民迁徙余杭,以后各朝,尤其在南宋,北方人口大量移入,几经民族融合,已无直接后裔。民国17年(1928年),杭县总人口为39万人,余杭县为12.6万人。1949年,两县共10.71万户,43.99万人。2008年末,全区户籍人口83.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5万人。在户籍人口中,农业人口45.57万人,非农业人口38.1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99‰,自然增长率为2.18‰。
2021年3月,余杭区上榜2021中国县域网络购买力百强榜第3名。
2021年2月,余杭区上榜2021中国县域电商竞争力百强榜第5名。
2021年1月,浙江公布“2020年度浙江省产粮大县”名单,余杭区上榜。
2021年1月,余杭区上榜“2020年度中国社会治理百佳示范县市”,位列第5名。
2021年1月,农业农村部推介余杭区为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2020年12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认定余杭区为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发布《2020年淘宝村百强县》,余杭区上榜,排名第17位。
2020年9月,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出炉,余杭区位列第7名。
2020年9月,余杭区上榜2020年中国百强区,名列第7。
2020年9月,2020中国综合生活质量百佳县市榜单发布,余杭区排位第2名。
2020年7月,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出炉,余杭区位列第1名。
2019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余杭区榜上有名。
2019年10月,余杭区入选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位列第7名。
2019年10月,余杭区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位列第7名。
2018年9月,赛迪顾问发布了2018年中国百强区排名,余杭区名列第38位。
2016年12月,余杭区被农业部命名为“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