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轻工大学邮编常青校区: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 ?邮编:430023。金银湖校区: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环湖中路36号 ?邮编:430048。
武汉轻工大学创建于1951年,位于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省武汉市,是全国最早培养粮食行业专门人才的学校,武汉轻工大学源于1951年创办的武汉市会计中等技术学校,历经调整、合并等演进和发展,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组建武汉粮食工业学院。
1993年改名为武汉食品工业学院,1999年改名为武汉工业学院。2000年和2003年原武汉交通卫生学校和原湖北省通用技术工程学校先后整体并入。2013年更名为武汉轻工大学。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一、武汉轻工大学邮编是多少
武汉轻工大学的邮编为430023,该校地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是全国最早培养粮食行业专门人才的学校,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二、武汉轻工大学简介武汉轻工大学位于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省武汉市,是全国最早培养粮食行业专门人才的学校。自1951年建校以来,曾先后隶属于原国家粮食部、商业部、国内贸易部,1998年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和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现已形成了以轻工食品类学科为特色,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领域相关学科优势明显,以工科为主干,工、管、理、文、经、农、艺、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格局。
学校现设14个教学院(部),举办有国际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现有本科专业6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4个;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7000余人。有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2个、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7个,食品科学与工程列入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47个,其中,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国家粮食技术转移中心国家级平台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
学校现有办学用地面积近10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59余万册,上线商业数据库(数据平台)53种,电子图书75万余册,是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和湖北省自动化水平优秀级图书馆。建有教学实验室(中心)27个,其中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7亿元。
学校拥有一支敬业爱生、潜心治学的师资队伍。现有在职教职工1400余人,专任教师9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5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90%。教师队伍中,有国家“*”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省高端人才引领培养计划第一层次人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全国优秀工作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国家和省部级高端人才和专家名师70人次。学校聘有国家“高端外专”人选、湖北省“*”和“楚天学者计划”等50余位知名学者,陈焕春院士、印遇龙院士和国家*领军人才马勇、杨金海等专家名师担任学校特聘教授。
学校科研优势突出。近年来,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30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16项;出版著作、教材700余部;截至4月底,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10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6项。获授权专利725项,其中发明专利214项。多年来,在“大食品”领域,学校协同具有一流学科的高校,汇聚科研实力雄厚的研究机构,聚集行业领军企业,形成学校与科研机构、行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协同创新模式,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科技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被评为“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湖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优秀组织单位”、“首批湖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先进高校”。
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实施学分制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着力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不断强化学习、应用、探究、创新“四位一体”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特色。学校以“常青科技文化艺术节”、创业大赛等为依托,积极开展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在近三届省级教学成果评选中,获优秀教学成果奖27项,其中一等奖8项。近年来,学校先后建成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精品课程、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一大批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械创新设计、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每年均荣获大批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省属高校前列,他们以“能吃苦、能干事、能创业”的良好素质,受到社会广泛欢迎。
学校面向世界,与美国、德国、英国、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的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关系,与港澳台地区高校也有密切的往来和交流。学校实施国际学生学历教育项目,招收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两个层次的国际学生。学校获批“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具备公派优秀本科生出国留学资格。
一、山东轻工职业学院邮编是多少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的邮编为255300,该校地址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米山路30号,是一所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
二、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简介山东轻工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前身是1960年成立的山东省丝绸工业学校,2006年升格为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2014年更名为山东轻工职业学院。
学校设有纺织服装工程系、轻化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艺术设计系、工商管理系和商务贸易系7个系,与企业一体化办学共建“世博动漫学院”、“嘉环.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和“腾讯云互联网学院”4个二级学院,设有纺织品设计、染整技术、艺术设计、通信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商务、会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等33个高职招生专业,全日制在校生7800余人。
学校坚持改革创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在体制机制创新、一流专业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连续16年获得山东省文明单位称号,是山东省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单位、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创建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山东省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山东最具办学特色的高职院校、山东最具行业影响力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
不断探索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重要作用,先后与307家企业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共建课程、教材、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教学与科研基地等290余个,通过校企共建二级学院、开设“订单班”联合开展人才培养。
目前,与企业合作共建二级学院4个,合作共建专业15个,占专业总数的50%。世博动漫学院被山东省教育厅确定为“山东省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单位”,嘉环.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案例被评为山东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先进案例一等奖。
专业建设
紧密对接淄博市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组建了由信息通信、互联网商贸、创意设计和智能制造等专业群为重点的七大专业群,围绕企业岗位群,以骨干专业为引领,实现各专业群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拥有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群2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建设省级精品课程23门、山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9门、山东省特色成人课程1门、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子项目课程4个。
教育教学成果
近年来,学校师生在国家和全省各级各类大赛上获得一等奖160项、二等奖376项、三等奖393项;主持完成省级各类教研课题40余项;主持完成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教改立项项目15项,主持开发山东省专业教学指导方案5项;获得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科研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30项;2018年获得“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1项;校企合作开发课程50余门,主持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子项目4项,主编教材50余本,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学习生活环境
建设有“智慧校园”,教学与管理信息化全覆盖,校园内网络WIFI全覆盖,教室及宿舍空调全覆盖;校内设有驾培中心,大学学习期间,可轻松考取驾照。
牵头成立淄博市纺织服装职业教育集团,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现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场、公司)112个,校外人才培养实践基地126个。学生在校就能直接参与企业项目制作,为企业提供设计、打样、研发、检测等技术支持与服务,实现由“学生”到“职业人”的零过渡。
校地融合的创业环境
学校是“山东省创新创业学院”、“山东省跨境电商实训基地”。2018年荣获“山东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示范单位”称号。
学校内建有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免费提供创业场所,专业教师指导,并与淄博市创业大学联合进行SYB创业培训,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可实现创业梦想。
高薪就业、体面工作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高薪就业、体面工作”为目标,建立了科学的就业服务体系和完善的数字化就业信息平台,对毕业生就业进行“一对一”跟踪服务和全方位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紧密结合企业岗位需求,人才培养定位更加准确,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服务的校企全面合作。学生岗位稳定率、起薪、专业匹配度、就业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
开放办学、国际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的工作理念,是山东省“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分别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柬埔寨服装学院、柬埔寨制衣协会签署国际合作协议,搭建起了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学校鼓励学生“走出去”学习交流,每年资助优秀学生到国(境)外学习,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努力打造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特色名片。
目前,学校正按照“一个目标定位、七个着力提升、九个重点突破”总体工作思路,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创建优质特色高职院校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