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编:475000
杞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积淀丰厚,历代名人辈出。古有商代名相伊尹,汉朝著名谋士郦食其,东汉洛阳令董宣和著名文学家蔡邕、蔡文姬等历史名流。近代有原河南省委书记吴芝圃,著名记者、原新华社社长穆青等知名人士。杞县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现有省、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处。保存较为完好的有孔庙大成殿、抚辰楼、文昌祠、天帝、庙,水东烈士陵园等。
杞县的经度:114.8度,纬度:34.5度,地处豫东平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1℃,年降水量722毫米,无霜期210~214天。
杞县农业发达,农产品丰富。是国家黄淮海农业综合开发区,素有“中原粮仓”之美称,是国家粮棉生产和出口基地县,属小麦、棉花、肉类、油料全国百强县,是国家瘦肉型猪、板山羊生产和出口基地县。近年来,杞县围绕兴县富民目标,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粮经比例已达到4∶6,复种指数达2.2。现已建成45万亩大蒜、25万亩辣椒、25万亩花生、6万亩菜花、4万亩芦笋和100万袋规模的香菇生产基地;建成23个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24个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培育了方圆制革公司、家家福面粉厂、联富食品厂等一大批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农业结构调整十强县”。2000年,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了该县农产品“金杞牌”商标。大蒜种植面积、产量居全国第二位。2002年5月,“金杞”牌大蒜经国家质检局审核批准,成为全国第一个获得原产地标志认证的蒜类产品。2002年12月,经河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鉴定,杞县“金杞”牌大蒜为无公害产品。2003年3月,“金杞牌“大蒜产品被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省技术监督局评为“河南省名牌产品”。2004年2月,杞县与中国农业大学建立了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分别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朝来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杞县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兴建的集研发、蒜种培育、深加工、销售、检测、示范带动于一体的杞县大蒜产业城即将开工建设!
“中国大蒜之乡”河南省杞县苏木乡简介
苏木乡位于杞县中部,面积48平方公里,耕地54889亩,辖42个自然村,分为27个村民委员会,166个村民小组,9306户,总人口43173人。北距县城12.5公里,豫04省道西接新郑机场仅70公里,东连京九铁路、商丘市区55公里,距古都开封40公里,朝杞地方铁路霸占乡而过,杞县至于镇公路纵贯南北。_
国际市场的“超市蒜”、“礼品蒜”大部分来源于苏木,大蒜交易市场内拥有店铺500余家,年成产量11万吨,交易额1.2亿元,成为全国大蒜四大集散地之一,“全国大蒜产业十强乡(镇)”被誉为“大蒜之乡”。投资1800万元建造的30座冷库,可对2.8万吨大蒜进行保鲜储存,建成的22座蒜片加工厂可对2000吨大蒜进行深加工,年产优质蒜片500余吨。_
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沿豫04省道(S325)两侧开发已达2.5公里,厅堂、店铺、楼院、馆所鳞次栉比,街道宽敝。全国联网电话举目可见。高中档出租车呼之即来,从事大蒜经营、储存、中转、交易等经商活动的十分方便,是你理想的求财宝地。
2021年1月,第四批河南省食品安全达标县(市、区)名单出炉,杞县上榜。
2020年7月,商务部公布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杞县入选。
2020年6月,杞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冀鲁豫片区)。
2020年3月,杞县被评为第一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2019年3月,杞县上榜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9年1月,农业农村部认定杞县为全国第三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18年8月,杞县获得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2005年,杞县位列2005年度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第89名。
邮编:454600
坡头镇位于愚公家乡河南省济源市南部,东临洛阳石化城,南隔黄河与洛阳市相望,北距济源市区20公里,是济源的“南大门”。全镇总面积137平方公里,共2.6万人。境内有举世瞩目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和国家重点工程——西霞院水库,有全国“留庄英雄民兵营”,享誉全国的“杜八联”革命纪念地,有极具考古价值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近年来,坡头镇党委、0坚持实施“大开放、大搞活、大旅游、大招商”战略,深入贯彻市委、市0确立的“133”区域发展战略,大力发扬“落实就是创造一流业绩”的作风,开拓创新,勇于奋进,初步形成了“七色”旅游、化纤、轻纺、电子加工等特色经济,成为黄河北岸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坡头是魅力独具的北国水城。亘古不息、涛涛不止的万里黄河在坡头镇穿境而过。世界水利工程的杰作、中国治黄史上的丰碑——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竣工投用,留下了270平方公里烟波浩淼的水面,也为改善库区周围的小气候、提高地下水位和发展引黄工程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西霞院水库工程的兴建,在我镇形成了38平方公里的宽阔水面。港湾交错造就了岛屿林立,滩涂绵延形成海滨风情,《坡头镇及西霞院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顺利通过,“董永岛”成功筑成,为西霞院到小浪底区域综合旅游开发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充分发挥群众智慧和力量建成的留庄英雄民兵营纪念馆、杜八联革命纪念地、济源南县委旧址,顺着黄河的走势一字铺开,让人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与历史对话,是接受爱国主义、国防主义教育不可多得的好去处。大面积的退耕还林,以及万亩优质薄皮核桃基地、泰山农业观光园、万佛山等观光休闲农业项目的实施,打造了济源南部的绿色生态屏障,为“七色”旅游的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坡头是新型工业产业的理想聚集地。 坡头镇历届党委、0始终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碧水蓝天”的指导思想,强力发挥紧邻洛阳炼油厂和大化纤的优势,实现了工业的快速发展。在泥留路和渠马线两侧,调整规划土地2000余亩,新建规模工业园区3个,先后投入150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园区发展规划,目前已有济源市小浪底无纺布有限公司、福州华泰电子实业公司济源分公司、宏发光电有限公司、济源市济郑矿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入驻园区,成为化纤、轻纺、电子加工等支柱产业,为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空间。
坡头是黄河岸边的耀眼明珠。 坡头镇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我镇坚持“用城市管理理念管理城镇”、“用城市建设标准建设城镇”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益经营,完善供排水系统和通讯设施,拉开了“三纵三横”的城镇发展框架,成为济源市的一个闪亮窗口。投资300万元建成占地60亩的大河文化广场,投资2000万元建成济源市南部最大的综合性市场——西霞湖市场,投资2000余万元高标准建成了坡头初级中学,新建“水城花园”、“宝岛家园”别具一格。近年来,坡头先后荣获中州名镇、河南省先进镇、河南省千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镇等荣誉称号。
坡头是交通便利的动感地带。坡头公路、铁路四通八达,距离镇区半径10公里之内有连接黄河南北的通道7条,其中铁路桥两座(焦枝复线)、公路桥3座(小浪底公路桥、洛阳黄河桥、济洛高速黄河桥)、大坝两座(小浪底水库大坝、西霞院水库大坝)。济洛公路纵贯南北,小浪底专用公路横穿东西,年吞吐量400余万吨的二级货运站焦枝铁路留庄站距镇区仅2.5公里,二广、连霍、长济高速滑境而过,通往连霍、长济高速仅20分钟车程,二广高速仅10分钟车程,同时到新郑机场也仅40分钟车程。济洛高速的道路只有10余公里。便利的交通进一步拉近了与郑州、洛阳、焦作等中心城市的距离,同时使坡头成为出入豫西北、晋东南的重要门户。
坡头是有识之士的创业乐园。小浪底工程、西霞院水库在坡头境内的相继兴建,不仅集聚了大量的人气和财气,而且也极大改善了坡头的各种环境。全镇人民发展经济和服务经济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电力和水利资源充沛;劳动力富余;荒坡地面积较大;且与洛阳石化、大化纤等能源基地近在咫尺,公路、铁路运输方便。近年来,坡头镇不遗余力地坚持扩大开放、对外搞活的主战略,修订和完善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外来投资企业在财政扶持、税金返还、土地供应、项目审批等方面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除推行济源市对外来投资企业的一切优惠政策外,强化镇领导联系外来投资企业制度,实行主要领导定期到企业征求意见,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为外来投资企业创造宽松的经营环境。如今,坡头已成为客商投资兴业的乐园。
开放的坡头是一方生态的净土、文化的厚土、投资的沃土、安居的乐土,民风纯朴、热情勤劳的坡头人民始终坚持“敞开大门、广交朋友、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对外开放宗旨,热诚欢迎国内外客商到坡头参观考察、洽谈合作、共创辉煌!
2017年10月2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坡头镇为2017年国家园林城镇。
2014年7月21日,坡头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11年7月15日,坡头镇入选第二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2008年4月28日,环境保护部授予坡头镇第七批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留庄英雄民兵营
留庄英雄民兵营的前身是杜八联,杜八联位于济源市坡头镇境内,抗日战争时期,沿黄河北岸的蓼坞村(包括桐树岭)、桥沟村、泰山村(包括槐树庄)、杨大庄毛岑村(包括清涧)、马住村(包括连地)、留庄村(详情>>
温府君神道碑
温府君神道碑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坡头镇左山村。该碑始刻于唐代,高3.57米,宽1.22米,厚0.38米,底高0.85米,宽1.38米,碑座为龟座,龟背上刻八卦图案,碑座雕刻古朴。碑文为牛僧缮撰文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