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检察职业学院是国家检察官学院河南分院、河南省检察院所属的面向社会招生培养检察官及其后备人才的高等院校。 学院的前身是中国高级检察官培训中心河南分部、河南省检察官培训中心、河南省检察干部学校、河南省检察学校、河南检察官学院。学院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够从事法律工作的专门人才,对检察干警进行岗位职务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检察干警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学院共设置五个专业(法学事务专业、检察专业、司法警务专业、法律文秘专业、刑事技术专业),已培养毕业生3000多人。学院自创建以来,本着服务检察事业的宗旨,已开办了高级检察官、初任检察长、检察专业证书、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检察、反贪污贿赂、法纪检察、民行检察等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共70多期,培训检察干警7000余人,对提高检察干警政治、业务素质,改善检察队伍的文化结构,促进检察工作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龙湖大学园区双湖大道1号. 学院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检察长会议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科学制定学院发展规划,积极扩大招生规模,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逐步提高教育层次,尽快改善办学条件,大力加强自身建设,以勤恳敬业、奋发有为、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不负重任,不辱使命,推动检察官学院各项工作快速健康发展。 老校区(现在已经停止使用)地址:河南省郑州市英协路1号 邮编:450004 河南检察职业学院新校区现已经搬迁到:新郑市龙湖大学园区双湖大道1号 彰显检察特色 培养法治人才 河南检察职业学院校训:修德明法 博学远志 教育部代码:13499 河南检察职业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备案批准的全国检察机关唯一一所面向社会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与国家检察官学院河南分院一个机构两个牌子。学院隶属于河南省人民检察院,目前开展有普招大专、成人大专、与中国政法大学联办成人本科班、研究生班、与国外合办专本硕连读等多层次学历教育,学院目前共有法律系,检察系,司法管理系,侦查系及工商管理系(国际部)五系;全日制大专在校学生5000余人,2006年被评为“河南省最具影响力和最具特色的十佳职业学院”,是培养优秀检察官和国家法治人才的摇篮。 基础设施完善学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郑龙湖大学园区,占地1150亩,校园内自然湖泊260余亩,碧波荡漾、绿树成阴、环境优美、景色怡人。规划设计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预计投资3.5亿元,目前第一期工程已经投入使用。建有教学楼、办公楼、综合服务楼、图书馆、体育场、学生公寓、学生餐厅、洗浴中心等,教学实验仪器设备价值近2千万元。学生公寓设有空调、阳台、卫生间,配有电话、因特网接口等设施,实行后勤社会化管理,为学生打造宾馆式的住宿条件、就餐环境和质量,是一所高标准、正规化、现代化、生态化、园林式的高等院校。 师资力量雄厚学院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治学严谨、爱岗敬业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78.9%。学院积极实施科研强校战略,科研实力逐年提升。学院在河南省各市检察院及部分县、市、区检察院设立教学实习基地40个,为检察机关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专业化、应用型人才。 校园文化丰富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精神的塑造和校园文化的培育,致力于建设“和谐校园、活力校园、学术校园、文明校园”,校园文化流光溢彩,以学生会组织和众多学生社团为主体,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2006年在全省“百脑汇”乒乓球比赛中获得第二名,在“全国话剧高校挑战赛”中获得河南赛区亚军,在全省高校的德育评估和艺术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发展前景广阔学生专科毕业时可参加国家“专升本”考试,到本科院校继续深造,连年“专升本”升学率在全省名列前茅;同时可参加与中国政法大学联办的成人本科班教育,颁发本科文凭;也可参加与国外合作办学的“2+2”或“3+1”连接式教育,到国外进行本科学习,取得学士学位,如果继续深造,可进行研究生学习,取得硕士学位。学生在校期间可参加国家自学本科考试,在取得专科文凭的同时取得本科文凭。毕业生就业可参加国家公、检、法系统公务员考试,也可由学校推荐就业,双向选择,自主就业,连年我院毕业生就业率都在河南省平均水平以上。 助学措施齐全学院设立了包括奖、助、贷、缓等一系列的助学措施。助学贷款制度完善,为509名学生办理了助学贷款,总金额220余万元,受到教育厅和教贷中心的肯定,顺利通过了学贷评估。学院每年设立40余万元的综合和单项奖学金,对学习成绩优秀者予以奖励,其中表现特别突出的,予以立功表彰。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对特困生设有勤工助学基金和勤工助学岗位,帮助贫(特)困生顺利完成学业。 收费标准合理我院所收各项费用均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有关收费标准制定。三年制大专各专业每年学费3300元,五年一贯制各专业每年学费5000元,对外国际合作办学各专业每年学杂费16000元。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新郑龙湖大学园区双湖大道1号 谢谢采纳
求采纳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北岸,邻接山西省。北依太行,西距王屋,南临九朝古都洛阳,东接太极故里焦作,1997年上升为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是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王屋山、五龙口、小浪底、黄河三峡、济渎庙形成旅游业的五大品牌。工业经济发达,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万元。面积1931平方千米,人口约68.25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4.3°C,年降水量641.7毫米,无霜期223天。矿产资源丰富,已形成能源、化工、冶金等工业生产体系。手工艺品天坛砚为我国四大名砚之一。土特产有黄花菜、冬陵茶等。济源市,“愚公故里、济水之源”,是传说中愚公的故乡。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古时济水与黄河、淮河、长江并称“四渎”。从最新考古发 济源在河南省的位置现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10000年前,人类就已在此繁衍生息。这里曾是夏王朝的都城“原”,战国至两汉时期“轵邑”以富庶闻名天下。隋开皇16年(公元596年)设县,1988年撤县建市,原属新乡地区,后划归焦作,1997年实行省直管体制(副地级城市),2003年被列为河南省中原城市群9个中心城市之一,2005年被列为河南省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之一。
2010年12月5日,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济源调研时明确要求“要把济源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济源市总面积1931平方千米,总人口67.57万(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1])。截止2011年5月,济源市城区建成区面积为42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30万。现济源市城市行政级别为省直管的副地级市,机构按正厅级配置,享受地级市全部权限,是事实上的地级市。
济源市人民政府、中共济源市委员会、济源市人大常委会、济源市政协驻地:济源市沁园街道办事处沁园中路1号(黄河大道与沁园路交叉口西北角),驻地邮编:459000
济源市中级人民法院驻地:济源市沁园街道办事处黄河大道368号(黄河大道与汤帝街交叉口西北角),驻地邮编:459000
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济源分院驻地:济源市沁园街道办事处黄河大道东段(黄河大道与愚公路交叉口西北角),驻地邮编:459000
中共河南省委委员、济源市委书记:何雄
济源市人民政府代市长:王宇燕
济源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范正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济源市委员会主席:任传国
济源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王卫民
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济源市分院检察长:马修道
电话区号:0391 车牌号:豫U 代码:419001 拼音:Jǐyuán Shì
市树市花
市树:国槐
市花:紫薇
城市名片
济源市
● 愚公移山故事发祥地
● 女娲补天故事发祥地
● 白蛇传故事发祥地
● 道教天下第一洞天王屋山所在地
● 夏朝故都
● 河南省18个省辖市之一
● 全国首批八大篮球城市之一
● 中原城市群7个紧密层中心城市之一
●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
★ 国家级卫生城市
★ 国家级园林城市
★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国家级节水城市
★ 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 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
★ 全国市容市貌管理先进市
★ 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城市
发展定位
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
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
城乡一体化先行区
新型有色、装备制造、能源基地
沿边开放合作示范区
南太行、沿黄生态屏障区
改革创新实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