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贸大学德语专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德语专业成立于1951年,是我校最早成立的语言专业之一。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15名:教授6名、副教授4名,讲师5名。现有博士3名,在读博士5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都比较合理。该专业教师学术成果丰硕,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声誉。目前,多名教授分别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其他高校特聘教授。据不完全统计,该专业教师近年来出版专著7部,论文100篇,教材5部,承担国家社科项目1项(负责人:杜景林教授)。李伯杰教授主编的《德国文化史》被遴选为北京市精品教材。李伯杰教授目前担任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理事。冯晓虎教授目前担任德国语言研究院国际科学家委员会委员和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本科学生主要学习德语语言文学、经贸知识以及德国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经过四年的学习,学生不仅精通专业外语和经贸知识,能够从事本专业教学科研,而且能够胜任国家机关、大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工作。对外经贸大学德语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基础德语、德语文学选读、翻译理论与实践、修辞与写作、语言学基础、德国文化、德国经济体制、德国经济法、教学理论和实践、德国历史、跨文化交际、德国国情知识、德语时文选读等。对外经贸大学德语专业研究生现设有德语文学、德语教学法、经贸德语、法律德语四个研究方向,主要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能够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并能胜任涉外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与研究型人才。多年来,德语专业学生曾数次在国内外各种比赛中获得大奖。
名师介绍郭铭华,女,1954年生于上海。1974年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78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5年获取德国阿登纳基金会奖学金,赴德国科隆大学读书,主修日耳曼文学和语言学,88年完成硕士学业,返回北外德语系继续教学工作。其后主持的课程有:一年级精读课、二年级精读课、四年级概况课、外报阅读课等,并作为中方教师参加了北京歌德学院主办的三年高级口译人员培训班的培训工作。在北外德语系的语言班上承担过口语、听力、DSH-语篇讨论等课程。在教学的同时多年担任一年级教学组组长、二年级教学组组长和基础教研室主任的工作。从99年始,作为全国德语四级水平测试小组成员,参加高校德语本科四级统一测试卷的出卷工作。科研方面,1991年发表的文学评论《自由之路在何方》获得冯至文学评论二等奖;以后参加了《朗氏德汉双解大字典》和《语言学辞典》(教育部科研项目)的编写工作;辅导学士、硕士论文,作专题报告,发表了《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课》等论文若干篇。业务特点是热爱教师工作,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尤其熟悉德语低年级教学的各个环节和重点,教学工作始终受到学生们的好评,多次获得校级优秀教师奖和优秀教学奖。于2001年9月调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德学院任教,2003年12月获得学校本科优秀教师称号。科研方向:心理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二语习得理论。
陈建平,陈健平教授为外语学院德语系教师,任教期间先后承担的本科德语专业课程有:基础德语、德语语法、强化德语、德国概况、德国经济体制、经济政策(德语)等课程;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其开设的课程有“德国经济体制理论与发展”、“德国经济研究”。其主要科研方向是经济德语与德国经济体制。1984年她在联邦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进修对外经济专业,曾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问题研究所《国际贸易问题》杂志编辑,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德国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欧洲学会会员。科研成果有:合作编写的《外贸德语会话》、《德语(全国外销员统考辅导)》、《最新出口贸易实用手册》、《德汉经济贸易词典》;主编了德语专业大学本科生高年级教材《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基础知识》,《德国经济基础知识多媒体课件》,参与《基础德语多媒体辅助教学及自学系统课件》(北京市教委教改项目)。发表或参会的论文、译文等10余篇。1995-2005年间曾多次出国参加进修及访问活动。在国内也曾参加各种有关教育学和国际经济研讨会等学术活动。
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学力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申报名中:.87dh/yjs2/
院校专业:
基本学制:四年 | 招生对象: | 学历:中专 | 专业代码:050203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德语语言基本功,比较系统的德语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和比 较广泛的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能在外交、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熟练 运用德语从事翻译、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德语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德语国家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 面的基本知识,接受德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良好的技能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 从事翻译、教学、研究、管理等工作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德语语言基础和较熟练的听、说、读、写、译技能;
2.掌握德语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
3.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用德语就本国国情与文化较好地进行表达和交流;
4.具备一定的第二外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5.具有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运用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 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6.熟悉我国在外交、外事、教育、经贸、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
1.德语专业技能课程,包括基础德语、高级德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口译、笔译、视 听等。
2.德语专业知识课程,包括德语文学、德语语言学、德语国家社会文化、德语国家概况等。
德语专业技能课程的学时应不低于专业教育课程学时总量的60%,德语专业知识课程的学 时应占专业教育学时总量的25 010左右。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既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中。课外 学习和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是培养学生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 应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 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各种 专业实践(如涉外活动、教育实习等)和社会实践活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要求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德语语言理论》、《基础德语》、《高级德语》、《德语语法》、《德语视听》、《德语口语》、《德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德国文学史》、《德国社会文化》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经贸、商务、企业管理、经济德语大数据管理。
专业(技能)方向
专业(技能)方向
外事、外贸类企事业:德语翻译、国际商贸; 留学培训机构:德语教学。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继续学习专业举例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
就业去向: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
对应职业(岗位)
对应职业(岗位)
其他信息:德语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就业岗位:德语翻译、外贸业务员、德语客服、德语教师、销售工程师、德语外贸业务员、德语销售、德语老师、销售助理、翻译、总经理助理、外贸 贸易专员 助理等。就业前景比较好的城市有:深圳、上海、北京、广州、杭州、苏州、宁波、东莞、武汉、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