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东交通职业学院邮编是多少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的邮编为261206,该校地址位于山东省潍坊市潍县中路8号,是一所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是山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二、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简介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始建于1973年,其前身是昌潍地区交通局于1973年12月25日在寿光县城创建的昌潍地区交通技工学校。1981年,更名为潍坊地区交通技工学校。1982年10月,更名为山东省公路运输潍坊技工学校。1987年6月,设立山东省潍坊汽车运输学校,与山东省公路运输潍坊技工学校合署办公,隶属山东省交通厅。1989年6月,更名为山东省潍坊交通学校,9月,更名为山东省潍坊交通技工学校。2000年5月,更名为山东省交通工程学校。2002年7月,改建为山东交通职业学院。2013年12月,原山东省交通运输学校整体并入。
学校实行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与教育厅双重领导、以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为主的管理体制。40多年来,坚持“立足交通行业、服务区域经济、紧密融合企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和“校企融通、全程合作”的办学模式,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实力大大增强,走在了全省高职院校的前列。学校是国家级优质校、交通运输部高职教育示范院校、山东省首批技能型特色名校、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全国定向培养海军士官试点院校、山东省“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本科生试点院校、山东省首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院校、山东省首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试点院校。
学校在潍坊市和泰安市两地办学,占地1700余亩,环境幽雅,交通便利,各类教学设施齐全,教学条件优越。学校全日制在校生13000余人,教职工800余人,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1人,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人,全国交通运输行业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1人,全国交通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3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吴福—振华”交通教育优秀教师4人,省职业教育青年技能名师4人,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1人。建成了省级教学团队5个,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3个。学校建筑面积48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8.23余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2.29余亿元,图书118余万册。
学校实行院系两级管理,设有车辆工程系、公路与建筑系、管理与信息系、机电工程系、航海系、交通工程系、基础应用系、科学与人文部等教学机构,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物流管理、航海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业机器人技术等34个专业,形成了布局科学、优势明显、结构合理的专业体系,较为完整地覆盖了交通行业各领域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目前,学校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重点专业4个,教育部交通运输类示范专业3个,山东省特色专业7个,省级品牌专业群2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实训基地1个,交通运输部示范性实训基地1个。设有交通事故司法鉴定所、公路工程检测中心、物流研究所、交通工程实验中心等科研和技术服务机构。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
学校校园设施完善,彰显人性化服务理念。生态化、园林式的校园环境营造和谐向上、温馨优雅的人文环境和学习氛围;宽敞卫生、菜品丰富的学生餐厅保障了学生用餐需求;物品齐全、经济实惠的校园超市方便了学生们的休闲购物;学生公寓宽带方便快捷;标准化的塑胶田径运动场、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活动中心等有能力满足学生体育运动各项要求;校园一卡通实现生活消费、学籍管理、身份识别、网上交费、在线学习等多种功能。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的思路,与社会各界开展广泛合作。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路子,不断拓展校企合作范围,提升校企合作层次,先后与福田戴姆勒、德国宝马、上海大众、德国巴斯夫、保时捷、东风雪铁龙、东风日产、东风标致、福田重工、宅急送、山东路桥集团、山东高速、山东海事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形成了“厂中校”、“校中厂”、“混合所有制”、“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合作技术开发”等稳定合作形式,与海军部队建立了“四路并进 育四有军人”的士官培养模式。在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师资培养、员工培训、实习就业等领域进行广泛而又深入的合作。学校每年投资大量资金用于购置教学仪器设备,教学装备达到国内职业院校一流水平,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操作技能得到全面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撑。近年来,承办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汽车营销”、“汽车检测与维修”赛项,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7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10项;在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32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38项。
学校把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成立了专门的就业机构,对各系实行毕业生就业责任制,大力实施校园招聘准入制度、毕业生再就业机制、毕业生就业直通车等四大保障工程,确保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学校毕业生与就业岗位比一直保持在1:4以上,特色主干专业达1:7以上,有的超过1:10,连续四年就业率超过98%,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目前,学校正全面实施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工程,按照学校“一个目标,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突出特色、塑造品牌、坚守底线”的总体要求,坚持“固本强基、重点突破、品牌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创建办学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高水平高职院校。
山东胜利职业学院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邮编是:272067。学校地址:山东省济宁市太白湖新区荷花路6号;学校代码:14242;主要奖项: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2013年) 、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教学改革综合示范校(2014年) 、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2014年)。
学校始建于1950年,前身是山东省贸易职工大学,2006年合并国家级重点中专山东省机电学校和山东省济宁商业学校,2009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改制为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据2017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有教职工607名,其中专任教师400余名,教授、副教授178余名,“双师型”教师116名,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学位的教师130名,拥有2个省级教学名师,2个济宁市“圣地名师”。
一、山东胜利职业学院邮编是多少 山东胜利职业学院的邮编为257045,该校地址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北二路504号,是一所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二、山东胜利职业学院简介
山东胜利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东营市人民政府主办、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其前身为1973年建校的全国重点校胜利石油学校。
学院在历次山东省评估工作中获评优秀。先后获得“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中国企业先进教育单位百强”“全国职业指导与创新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企业实习实训基地”“山东省职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先进学校”“东营市创业就业培训基地”“胜利油田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胜利油田教育培训先进单位”“胜利油田技能人才开发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院坐落于全国文明城市、中国百强城市、国际湿地城市——山东省东营市。学院占地49.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16万平方米。现有专任教师260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177人;硕士106人,博士2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为85.4%;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等共44人。学院还聘任了190余名企业专家和技能大师为兼职教师,形成了一支以专任教师为骨干、以兼职教师为补充、专兼结合的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近年来,学院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8项、二等奖26项;建成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2门,出版教材60余部,申请专利2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500多篇,获得专业建设专项资金600万元。
学院现设有石油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基础教学部等7个二级学院,共设有石油工程技术、油气储运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物流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应用化工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药学、护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12个普通高职招生专业, 建有各类专业实验实训室92个,拥有ZJ50DB钻机、ZJ40L钻机、井下作业通井机、游梁式抽油机、12V190柴油机等各类实训设备和70DB钻井、采油工程、油气集输、带压作业等各类仿真模拟系统100余台(套);建有国家安全应急响应演练训练基地、中国石化油气生产信息化培训基地、胜利油田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胜利油田技能人才创新孵化基地等多个实训基地,并与30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经学院申报、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评估验收,我院被确定为省级技能培训基地,有31个工种可在我院培训和鉴定;学院还积极与图学会联系,在我院建立了计算机绘图员考点,为学生技能鉴定创造了良好条件。每年面向社会培训各类人才50000余人次。
学院从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建设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优化专业结构和师资结构,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成效显著,人才培养工作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建设的联系紧密,形成了以石油类专业为特色,机电、机械类等专业为补充,工、经、医专业相结合,门类齐全的专业体系。充分的就业机会是学院的鲜明特色,依托企业集群、中国第二大央企中国石化和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黄蓝战略,积极为毕业生就业开辟渠道,近10年,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石油类、机电类等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
学院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指导思想,探索建立了一整套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学业评价和学生管理规章制度。通过完善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保障体系,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健全奖、助学金制度,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奖励;制定特困生补助金和勤工助学制度,确保家庭确有困难学生在校安心学习,有效构建起了乐业守道、身体力行、教书育人的良好教风和积极主动、勤奋好学、健康向上的良好学风,形成了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学院采取“1+X”教育模式,畅通专本衔接渠道。近年来,学院专升本率保持在55%以上,技能证通过率保持在95%以上,英语四级通过率达到40%以上,六级通过率达到了15%左右,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一次通过率达到70%以上,计算机取证率达到了100%。建校45年来,学院已培养各类专业人才9万多人,有近300人担任厅局级、县处级领导职务,50多人被聘为胜利油田和中石化以上首席专家,绝大部分毕业生成为企业或地方生产经营、社会管理的骨干,涌现出了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科技创业奖获得者、全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
学院创新思维,不断自我突破,对标************高等职业院校发展方向,大力推进内涵建设,实施十项建设工程,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日益提升,山东省教育厅、东营日报、胜利日报、胜利电视台、齐鲁晚报等多家媒体多次报道我院的办学经验与成绩做法。
未来,学院将继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办学理念,坚持服务企业、面向社会、质量立校、突出实践教学的办学方向,坚持产学研结合、产教结合、校企结合、多元开发的发展道路,为促进东营市和胜利油田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贡献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